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阳谋":整风·反右·"文革"1.建政后的中共党内分歧辉煌开国的荣耀渐渐淡化之后,毛泽东逐渐感到他"熟悉的东西"正在远去,而以往所不熟悉的经济工作,却有些插不上手,不像战争年代那样指挥自如。中共党内高层在过渡时期的建设方针上,一直存在不同观点。例如在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时,毛泽东与刘少奇就发生分歧。薄一波在谈到这一分歧时曾说:"在农民问题上,毛主席强调组织起来,走合作化道路;少奇同志则认  相似文献   

2.
图书介绍     
《炎黄春秋》2011,(6):55
建国以来,政治运动发动得还少吗?1951—1952年是"三反"、"五反",1957年是"反右",1959年是"反右倾",1963—1966年是"四清",1966—1976年是"文革",中间还有"镇反"运动、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  相似文献   

3.
新书介绍     
《炎黄春秋》2010,(1):9-9
<正>建国以来,政治运动发动得还少吗?1951—1952年是"三反"、"五反",1957年是"反右",1959年是"反右倾",1963—1966年是"四清",1966—1976年是"文革",中间还有"镇反"运动、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  相似文献   

4.
图书介绍     
《炎黄春秋》2012,(6):56
1949年以来,中国有过诸多政治运动1951—1952年是"三反"、"五反",1957年是"反右",1959年是"反右倾",1963—1966年是"四清",1966—1976年是"文革",中间还有"镇反"运动、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意识形态领域批判运动等等。  相似文献   

5.
图书介绍     
《炎黄春秋》2011,(10):91
建国以来,政治运动发动得还少吗?1951—1952年是"三反"、"五反",1957年是"反右",1959年是"反右倾",1963—1966年是"四清",1966—1976年是"文革",中间还有"镇反"运动、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意识形态领域批判运动等等,哪一  相似文献   

6.
图书介绍     
《炎黄春秋》2011,(7):91
建国以来,政治运动发动得还少吗?1951—1952年是"三反"、"五反",1957年是"反右",1959年是"反右倾",1963—1966年是"四清",1966—1976年是"文革",中间还有"镇反"运动、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意识形态领域批判运动等等,哪一次毛主席他老人家不是为了"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结果呢,运动来运动去,问题总也解决不了,最后还要搞"文化大革命"。"文革"搞了十年,要多长有多长,要多彻底有多彻底,除了造成数不清的冤假错案,使国民经济的发展严重滞后以外,究竟解决了什么问题?《我亲历过的政治运动》辑录了历次运动中一些较典型的亲历者的回忆,作者包括李雪峰(原政治局候补委员、前北京市委  相似文献   

7.
图书介绍     
《炎黄春秋》2011,(8):72
建国以来,政治运动发动得还少吗?1951—1952年是"三反"、"五反",1957年是"反右",1959年是"反右倾",1963—1966年是"四清",1966—1976年是"文革",中间还有"镇反"运动、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意识形态领域批判运动等等,哪一次毛主席他老人家不是为了"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结果呢,运动来运动去,问题总也解决不了,最后还要搞"文化大革命"。  相似文献   

8.
近两年,李慎之叔叔的子女在收集整理他们父亲未发表过的文章,包括李慎之在反右和文革期间的交代材料。我的朋友李尔柔(李慎之的女儿)把在反右和文革期间,李叔叔揭发我母亲郑德芳的交代材料寄给了我。  相似文献   

9.
《炎黄春秋》2013,(1):69-69
1957年至1978年20年来,中共走了一条漫长的“左”的错误道路:反胡风,反右派,“大跃进”,反右倾,“四清”社教,直至十年“文革”灾难。建国之后,肃反发展到以言治罪,以思想划分阶级;1957年前后反胡风,反右派,反地方主义,尤其反右,整了当时十分之一的知识分子,内中多为高级知识分子与精英人物;庐山会议后反右倾,伤及380万人;十年“文革”更是遍地敌情,如山冤案,国家主席、三军元帅都难幸免。  相似文献   

10.
1949年,蒋介石的机要秘书唐振楚把3个孩子留在大陆,自己和妻子前往台湾。之后几十年,女儿天折,两个儿子唐翼明和唐浩明经历了“土改”、“反右”、“文革”的冲击与磨难后,一个成为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台湾政治大学教授,一个成为写出《曾国藩》的著名作家  相似文献   

11.
黄景春 《民俗研究》2010,95(3):134-145
上海接财神习俗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即流行扩张时期、逐渐衰落乃至停顿时期、恢复兴盛时期。民国以来,由于来自西方的科学文明话语对传统民俗的批判以及政治革命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干预,接财神习俗一直处于被抑制状态。解放后,政府多次推动并主导大规模群众性政治运动,在民众生活方面进行"破旧立新",导致接财神习俗活动在"文革"期间几乎完全停顿下来。改革开放以后,政治高压解除,市场经济发展,宗教政策宽松,接财神习俗活动得到重新恢复,并形成了当下上海人接财神热情高涨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城市蔬菜供应关联"民众一生活"和"社会一管理"两条渡动线,难怪通过"文革"夺权的造反派,在蔬菜供应淡季时,也得派人勘踏田头,各方调运,促进上市."文革"前,上海以三角地菜场为服务典范;"文革"中,上海以长寿支路菜场为服务样板.前后"优质服务"的套路、特色并无二致,支持系统的政治符号和政治指向,却因强调为"政治路线服务"而不一样.同时,蔬菜供应的背后,还存在着相当严重的贪污盗窃活动.  相似文献   

13.
港台百年敦煌学的发展正好可以同大陆地区敦煌学发展形成互补。大陆地区敦煌学1950~1980年30年间由于"反右"、"文革"等政治运动的影响而停滞不前,相反港台地区敦煌学研究在饶宗颐、潘重规等一批专家的推动下出现蓬勃向上的趋势,新的成果不断涌现,国际学术交流频繁进行。关于这一阶段的学术史,郑阿财教授在他的序文中作了详细论述。本文主要对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与台湾地区的学术交流情况进行梳理,权当编辑这部丛书的序。  相似文献   

14.
正胡耀邦原本与费孝通并不熟悉。1957年"反右"前,费孝通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中央民族学院副院长、国务院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专家局副局长,胡耀邦任团中央领导职务,两人工作上没什么交往。1957年,费孝通被错误地打成"右派",并且被毛泽东点名批判,成为全国有名的大"右派"。"文革"结束后,担任中组部部长的胡  相似文献   

15.
1957~1958年,在反右扩大化的直接影响下,根据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指示,中共山东昌潍地委在全区农村普遍开展了一次以两条道路大辩论、农业生产建设问题大辩论和整党、整团、整社为主题的三个阶段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这场政治思想批判运动,虽然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但同时也掩盖了一些问题,使阶级斗争扩大化进一步蔓延到农村,也使"左"倾冒进的苗头进一步发展,给农村的政治、经济发展带来了长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爆发后,迫于战争形势和现实局势的需求,中共开始利用具有深厚民众基础的春节娱乐开展政治宣教工作。为使其符合自身意识形态的要求,中共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技术运作,由改造到推广,再由推广到审查,终使以娱乐为主的春节娱乐呈现出政治教化的意义来。在这个过程中,中共建构政治话语的具体途径不是抛弃或打击乡村旧有的文化形态,而是借助或利用,最终确立在乡村文化中的霸权地位。  相似文献   

17.
正提起张申府,很多人可能会说不知其人。但他在中共的资格之老、一生之奇特连一些著名领袖和开国元勋也难出其右。张申府曾经参与中国共产党的创立、黄埔军校的筹建、民盟成立等重大政治活动,却长期被政治冷落;毛泽东称他"曾是自己的顶头上司",他还是周恩来和朱德的入党介绍人,但不久后却意气用事退党,从此鲜见于党史;他  相似文献   

18.
儒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自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直至清末新政废科举,儒家思想在此期间以社会主导思想的面目出现,直至当代,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国人的政治行为仍然受着儒家思想的影响。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因此分析儒家思想对政治参与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进而提出相应措施,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政治文化现象和关于政治文化的探索由来已久,但一般认为"政治文化"这个概念是美国政治学家阿尔蒙德(Gabriel Abraham Almond,1911—2002)于20世纪50年代首先提出来的。阿尔蒙德认为:"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制度、信仰和感情。这个政治文化是由本民族的历史和现在社会、经济、政治活动进程所形成。人们在过去的经历中形成的态度类型对未来的政治  相似文献   

20.
抗战后期,国共关系与政治改革问题同是政局的关键环节。"行宪"与"剿共"在蒋介石的政治考量中居于同等重要的地位。蒋在酝酿"剿共"的同时,也在积极布置行宪事宜。从言论和实际动作来看,蒋对宪政的态度在抗战收尾阶段发生了重大转变,由消极变为积极,行宪问题在国民党六大上正式形成党内决策。蒋的行宪决策,是在宪政运动的推动、中共的政治竞争、权力合法化追求以及美国对华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下推出的。行宪决策的推出,成为抗战后时局演变的关键因素。针对宪政这一问题,错综复杂的政治纠葛随后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