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熙帝玄烨得以继位,原非出自顺治帝福临之意,实际上是由其祖母博尔济特氏(孝庄文皇后)所抉择,而经福临同意;至于四大臣辅政,则是一反“国家政务,惟宗室协理”的清人成规,自然有其不得不变更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清孝庄文皇后,是太宗之后,顺治皇帝之母,康熙皇帝之祖母。亦即满族人称为大福晋者。 文皇后大福晋生平颇有才略,身历清初三朝,佐太宗、扶立两代幼主,坚决驳斥周南奏请太后垂帘听政之举,为当时及后世所钦仰,使慈禧愧仄弗如也。  相似文献   

3.
正在清朝的史书中,都记载康熙帝有4位皇后,其实康熙帝生前只立过3位皇后,第四位孝恭仁皇后生前根本没当过皇后,在康熙朝她只是一名普通的妃子。由于她生的儿子当了皇帝,所以在康熙帝死后,被晋尊为皇太后,这就取得了皇后的名分和地位。她生的这个儿子就是康熙帝的皇四子胤禛。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满洲正黄旗,她的父亲威武原为  相似文献   

4.
蒙古族传统家庭教育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蒙古族历史发展过程中,传统家庭教育逐渐形成,并造就许多杰出教育型女性,清朝初期的孝庄文皇后是其中之一。她从科尔沁草原嫁到满洲,传承蒙古族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一生辅佐三朝,扶立两代幼帝,培养出一代英君康熙皇帝。本文以蒙古族传统家庭教育与孝庄文皇后的家庭教育实践相结合点进行探讨,并呈现孝庄文皇后家庭教育的成功实践以及文化底蕴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昭西陵在河北遵化马兰峪,清东陵风水围墙之外,石牌坊和大红门以东。这里长眠着入关后清朝第一帝的生母——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孝庄文皇后是清太宗皇太极的妃子(永福宫庄妃),因其子世祖福临(顺治)即帝位,  相似文献   

6.
清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是康熙皇帝的文治武功,将这个具有300余年漫长历史的朝代推向了辉煌的最高峰。康熙(玄烨)7岁丧父,10岁丧母,对祖母孝庄有特殊依恋。玄烨出痘痊愈时,孝庄就让皇孙“入书房读书”,并让他随从“站班当差”,同大臣一起参加跪拜礼仪。  相似文献   

7.
梁莹 《黑龙江史志》2013,(17):42+44
庄妃(孝庄文皇后)是清太宗皇太极"五宫后妃"之一,是顺治皇帝生身母亲。按照清代皇帝、皇后丧葬制度,凡是在皇帝身后薨逝的皇后,应在皇帝陵旁修建皇后陵。而庄妃未被归葬沈阳皇太极的清昭陵,却被葬在了河北遵化清东陵孝陵外的昭西陵。本文围绕庄妃未葬昭陵的原因展开论述,以求破解这个史学界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谜团。  相似文献   

8.
清承明制,清东陵最初规划的陵园格局完全仿明十三陵,并按规划进行了首批陵寝建设。但在孝庄文皇后"卑不动尊"说的影响下,清东陵的陵园格局逐步发生改变,先后建立了皇后陵、妃园寝以及东西陵分葬的兆域制度。  相似文献   

9.
李寅 《文物春秋》2009,(2):42-46,F0002
在清初孝庄文皇后的昭西陵中轴线上建有神道碑亭一座,开创了清代后陵建筑碑亭的特例。其原因是考虑到孝庄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以有别于其他后妃;又因远离昭陵,故另建碑楼以示区别。晚清的慈安、慈禧之定东陵也修建了神道碑亭,但其只是一种穷奢极侈和妄自尊大的标志。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几千年来在各族妇女中,先后涌现出许多颇有作为的女杰,他们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进步,都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明末清初生在蒙古,嫁到满洲的孝庄文皇后就是其中杰出的一员。她一生辅佐太宗皇太极、世祖福临、圣祖玄烨三帝主政,对清王朝的建立和统一全国大业起了重要作用,是一位胆识过人的女政治家。回孝庄文皇后,姓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出生在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寨桑之女。天命十年(1625年)二月,嫁给后金汗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为妻。翌年八月,努尔哈赤身患毒疽病逝,皇…  相似文献   

11.
<正>"太后下嫁"是清初三大疑案之一,指皇太极之妻、顺治帝生母孝庄文皇后下嫁摄政王多尔衮。此说源于多尔衮称"皇父摄政王"。关于"太后下嫁"的学术探讨已逾八十载,至今未取得共识。如何理解多尔衮"皇父摄政王"称号中"皇父"二字,是争议之焦点所在。主要有以下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就多尔衮的皇父封号及满洲风俗观之,孝庄下嫁摄政王一事殆非不可能。(1)世祖福临称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与孝庄皇太后下嫁摄政王多尔衮,两者之间有着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2.
柴懿  杨阳 《大众考古》2022,(8):67-69
<正>说起朝珠,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清宫戏中皇帝、后妃和大臣胸前类似佛珠的长珠串,随着步伐有节奏的摆动,十分吸睛亮眼。从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朝帝后朝服像可以看出,努尔哈赤、皇太极和顺治皇帝没有戴朝珠,孝惠章皇后戴了朝珠,顺治皇帝的母亲孝庄文皇后在晚年朝服像中也戴了朝珠,而自康熙皇帝开始的帝后朝服像中均戴朝珠。可见,朝珠并不是满人一开始入主中原时的标准配饰,随着清朝统治的逐渐稳定,满汉文化逐渐融合,朝珠成为清朝独具特色的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13.
清初有关法令与“太后下嫁”传说许鲲孝庄文皇后下嫁摄政王多尔衮的传说,从顺治五年(1648年)十一月多尔衮成为皇父摄政王时算起,已有345年,将近三个半世纪了。这个在我国流传较广的传说,是否确有其事,迄今为止,言人人殊。本文试图依据清王朝入关前后的一些...  相似文献   

14.
清代统治集团中扮演过重要角色的妇女有两人:一是清初的孝庄文皇后(初称庄妃,后称皇太后、太皇太后);一是慈禧太后(又称西太后)。她们都历经三朝,都辅立过两个幼帝,都经历过四大臣辅政,都在清宫中生活了约六十年,都以七十以上高龄病故,同葬于河北遵化清陵。但是,她们在清代历史上的作用与影  相似文献   

15.
一代名后孝庄文皇后入关前曾参与军国大计“辅佐太宗文皇帝”,清入关后辅佐幼帝福临统一寰宇,特别是呕心沥血鞠养教诲康熙皇帝30余年,成就一代英主而名垂青史。在国家军国大政的关键时刻,她总是霄衣旰食,尽全力支持皇孙以致成功,为清王朝的巩固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康熙与农业     
在以农立国的封建时代,历朝帝王一般都重视农业,因为农事丰欠关系着经济兴衰,甚至关系着一个王朝能否长治久安。所以,皇帝每年总要表演一番亲耕耒耜的活动,皇后总要做一次养蚕的示范,以此来显示朝廷提倡农事,关心民生。康熙帝继承了这一传统  相似文献   

17.
清代早期和晚期出现过两个著名的太后,即孝庄和孝钦。孝庄(图一)为清太宗皇太极妃,蒙古族人,姓博尔济吉特氏,出身贵族家庭,父亲寨桑,受封内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她生了清世祖福临,在顺治朝称太后,康熙朝称太皇太后。活了七十五岁(1612—1687年),清史上称她为“孝庄文皇后”。孝钦(图二)为清文宗奕詝(咸丰)妃,满族人,姓叶赫那拉氏,出身旗籍职官人家,父亲惠徵,做安徽道台。她生了清穆宗载淳,在同治朝称太后,宣统朝称太皇太后。活了七十四岁(1834—1908年),清史上称她为“孝钦显皇后”,在世时称“慈禧太后”,又称“西太后”。最巧合的是,这两个太后的经历、资格和寿命都很相近,并且都曾在实际上掌握朝政几十年,直到老死,所不同者只是一个不公开一个公开而已。然而,两人的政治表现和生活作风却大相径庭。她们对近三百年中国的兴衰强弱有着重要的关系和影响。今就可以征信的资料记录将她俩作一对比,并予以评议,当有助研讨清史问题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佟佳江 《史学集刊》2003,(4):100-101
自从上个世纪 80年代以来 ,伴随清史研究的逐步深入 ,清代历朝帝王及其他重要历史人物的长篇传记陆续出版 ,惟独没有见到孝庄皇后的传记。孝庄是清代开国皇帝清太宗皇太极的爱妃 ,蒙古族 ,姓博尔济吉特 ,名布木布泰。她在皇太极晚年曾尽心竭力辅佐政务 ;皇太极逝世后 ,她又在满汉民族矛盾和满洲贵族内部斗争十分复杂的形势下 ,先后以皇太后和太皇太后身份拥立六岁的儿子福临和八岁的孙子玄烨登基当皇帝 ,并曾亲自统理朝纲 ,在奠定和发展大清江山的伟业中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 ,她没有、也不要任何政治头衔 ,一再拒绝“垂帘听政”的奏请 ,只…  相似文献   

19.
杨珍同志著《康熙皇帝一家》(下称《一家》)(学苑出版社1994年IO用版,正文《U页,附表4分),全书以九章剖析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与其父母、祖母、嫡母、妻妄、儿女、兄弟子侄。母家亲属间的关系,泛及这一皇帝的婚姻、抚育子女、燕闲生活以及某些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崭新的角度,使用大量的汉、满及外文史料,闽深细密地宪明康熙帝生活的这一重要侧面,是近年来一部别具一格、大有突破的佳作,是我国史学领域中第一部古代人物家庭史。作为清朝康乾盛世奠基者的康熙皇帝,是古代史上为数不多的英明君主之一,有关他的史料,汗牛充…  相似文献   

20.
张照,清代大臣,书法家,历官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在康熙朝,张照的书法、诗文颇为康熙帝欣赏。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述了张照与康熙帝的关系:第一,从张照与康熙信任、倚重的高士奇、王顼龄、王鸿绪、王九龄、张集等大臣的家族及姻亲关系,探讨张照与康熙之间的关系;第二,从张照的书法为康熙帝所欣赏、张照跋康熙帝御书、张照书康熙玺印字样等的情况,谈张照与康熙帝的关系;第三,从张照中进士后参与相关书籍的编纂工作及入直南书房后所作的与康熙帝有关诗文为切入点,探讨张照与康熙帝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