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夏门村,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城西南约10千米处,是一座以城堡式建筑为核心区的民居建筑群,占地面积63公顷。夏门村地处太岳、吕梁两山夹峙的汾河河谷。山西有一句著名的民谚叫"打开灵石口,空出晋阳湖"。说的是相传夏禹治水时凿开"灵石口"(即今夏门村所在地),将汾河水导入黄河。后人为了表达  相似文献   

2.
丁村民宅坐落于黄土高原汾河之滨,临汾盆地南端,出襄汾县城5公里的丁村。丁村民宅属明清建筑,现保存完好者有40座院落,是我国北方以四合院为格局的典范,其建筑艺术不但风格典雅、独  相似文献   

3.
山西灵石旌介村商墓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灵石县旌介村位于晋中盆地的南部边缘,汾河之东,太原到风陵渡公路的东侧;西南距灵石县城15公里,北与介休县相毗邻。墓地坐落在绵山山麓的向阳坡地,地形东高西低,地势平缓(图一)。在旌介村西到集广村附近有最厚达3米的仰韶—龙山文化堆积;村东主要是东周时期的文化堆积;村东部及村东地区是墓葬区,主要是汉代以后的墓葬,商墓很少。 1976年,旌介村群众修建窑洞时曾发现商墓一座,编为三号墓,出土十余件铜器,简报发表在《文物资料丛刊》第3辑。  相似文献   

4.
大禹治水 始于夏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禹治水是从汾河开始的,重点工程在灵石县夏门,遗址遗迹至今仍存。  相似文献   

5.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晋中盆地南部边沿的灵石县,灵石县地处汾河峡谷两岸,全境为土石山区,总面积1206平方公里,现人口23.5万,共18个乡镇,316个行政村,598个自然村。  相似文献   

6.
从西郭铜鼎试探唐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西郭村位于城西北约13公里,背靠吕梁山,前临汾河的一片丘陵地带。1991年,当地村民在农田生产时,偶然从地里挖出1件铜鼎,并于同年将此鼎捐献给山西省博物馆收藏。  相似文献   

7.
《文史月刊》2008,(3):I0002-I0002
山西灵石冯家坛煤矿有限责任公司位于灵石县翠峰镇小庄村。井田北部与灵石县水峪煤矿相邻,西部与马和煤矿相连。井田面积为5.4km^2,批准煤层为2#、4#,均为主焦煤。矿井距灵石县城约6km,交通十分便利。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居里夫人”何泽慧,是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他与丈夫钱三强为中国成功研制第一颗原子弹,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当提到她传奇经历的时候,人们不得不提到她的祖籍——山西省灵石县埋在深山、紧靠汾河的两渡村,提到其父何澄走南闯北、四处奔波的足迹,因为她早期的成长与父亲的教育有着极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幸福桥上渡幸福,功德碑里不留名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椿木营乡有一条酉水河,水流湍急。河的两岸是锣鼓圈村和杨柳坨村。从解放前到上世纪80年代,两岸村民都是依靠河上的一座由两根小木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灵石县静升古镇,是2003年11月国家公布的第一批全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一。静升古镇文物旅游资源不仅具有可开发的远大前景,而且对推动县域旅游和服务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静升古镇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静升,古名旌善。位于灵石县城以东12公里处的丘陵  相似文献   

11.
唐薛儆墓发掘简报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一墓葬位置和发掘经过唐代薛儆墓位于皇甫村南约1公里处,在运(城)万(荣)公路34.5公里处以西约200米,隶属于山西省万荣县皇甫乡皇甫村,墓葬编号为95万皇M1(以下简称M1)。墓葬之西为孤山,之东为稷王山,北有汾河(...  相似文献   

12.
再论陶寺城址发现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山西首次发现早期的城址 陶寺遗址位于襄汾县城东北7.5公里的陶寺村,这是一处闻名全国的古文化遗址。它处于较平坦的半丘陵地带,背靠培儿山(古称崇山),面临汾河,总面积约400余万平方米。2000年的春夏之  相似文献   

13.
古代城市选址与河流关系密切。太原城在宋初迁建于汾河东岸、太原盆地北端的狭长地带上。本文从宏观、微观地理形势和政治地理、交通地理、军事地理、经济地理等角度证述了宋初太原城相对汾河移迁的利弊。认为城址的移动适应了当时的特殊国情 ,对后世太原城的发展也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走遍天下路,惟有武昌好过渡。"这是一句古时民间谚语,其大意是指旧时武昌、汉阳长江岸边渡口甚多,武昌、汉阳来往过渡非常方便,且收费低廉。尤其是在武昌古城的"汉阳门渡"和汉阳东南的"汉阳渡",成为行人在武昌城和汉阳城"好过渡"的主要渡口。武昌最早有一定规模的客运码头(渡口),是隋唐时期设在汉阳门的码头,对岸则是汉阳城之东的东门码头。由汉阳门码头至东门码头(即汉阳渡)是一条客运航线,  相似文献   

15.
杨红旗 《沧桑》2010,(5S):42-43
<正>沁源县雄踞太岳山腹地,总面积2556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523米,最低处939米,东接上党盆地,西连汾河走廊。周边与临汾市的安泽县、古县、霍州市,晋中市的灵石县、介休市、平遥县,长治市的沁县、屯留县等8县市为邻,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自古为交通要道、兵家必争之地。  相似文献   

16.
正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典故在我国家喻户晓。在山西沁源境内就有个"八仙洞"。开发和保护好"八仙洞",使之成为我省旅游度假的圣地,打造绿色沁源品牌,同时增加当地村民收入。沁源的"八仙洞"位于沁源县韩洪乡仁道村造峪自然村西2公里处,与霍州市七里峪风景区交界处,地处汾河源头之一,这里的河水一路西下,流经霍州市入汾河。这里山势险峻、雄关漫漫、碧水绵延、一泻千里。自古为一夫当关,万夫难敌之险。"距造峪村西2公里处的石崖峭壁  相似文献   

17.
<正>何澄(1880—1946年),字亚农,号真山,山西灵石县两渡镇人。1901年前往日本留学,1905年经黄兴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成功后隐身而退,于1913年起定居苏州,先后建造私宅"两渡书屋"和后来成为名园的"灌木楼"。1945年离开苏州北上,途经北平,寄居张大千寓所,翌年5月因患脑血栓病逝于北平。灌木楼为一幢西式楼房,砖木结构,两层三开  相似文献   

18.
《文物世界》2014,(1):F0002-F0002
静升镇,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北,传统文化底蕴深厚,人文景观丰富多彩,有“华夏民居第一宅”——王家大院,驰名海外的元代古刹——资寿寺,依山建势,梯度推进,这里的建筑是黄土坡上的奇迹,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相似文献   

19.
正张友渔,原名张象鼎。清末光绪二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1898年12月4日)出生在山西省灵石县城西太平巷张家大院。张家世代经商,清嘉庆年间已是灵石县城首屈一指的富贾,张友渔的祖父经营了一辈子的买卖,却笃信"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不让儿子们跟他学经商,全都送进私塾念书。  相似文献   

20.
姬姓笱国当封于西周初期,其地在今陕西省旬邑县东之枸邑故城,周成王初年,笱国被陟封于今山西省新绛县东北之临汾故郇城,笱国后为晋所迫,沿汾河流域南迁至今山西省临猗县之故郇城,晋武公三十九年(前677年),笱国为晋所灭,其遗族东迁于今河南省宜阳县南,笱国旧地遂并为晋邑,封于晋大夫原氏黯为采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