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攻取巡抚署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清政府驻山西的正规军为第四十三混成协(相当于一个旅),是用新式装备武装起来的,因而当时有人称它为新军.协统(相当于旅长)为谭振德.下有两标(相当于团),即八十五标,八十六标.八十五标标统是同情革命的黄国梁,教练官(相当于副团长)为常樾.其第一、二、三营管带(相当于营长),分别为白文惠、姚以价、熊国斌.姚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非同盟会员,  相似文献   

2.
正我叫王云英,山西省定襄县王进村人。我的舅父邢殿元,字善章,清光绪九年(1883年)生于山西省定襄县城内的一个商人家庭。17岁那年,邢殿元被保送入山西令德堂,后考取公费留日。1906年1月,经丁致中介绍,谷思慎主盟,邢殿元加入同盟会,结识了孙中山先生。归国后,邢殿元与留日归国同学阎锡山、赵戴文、黄国梁等结为"金兰之交"。辛亥革命初期,邢殿元回到山西,与阎锡山、赵戴文、黄国梁等人共谋响应武昌起义。1912年(民国元年),邢殿元受派为  相似文献   

3.
正《时代邮刊》 2018年第11期(上半月)有署名"少年A"的文章《高晓松家族的百年风云》。此文被2019年1月3日的《文摘周报》摘登。高晓松的外婆是中国著名的流体力学家、教育家陆士嘉,而陆士嘉的父亲是曾留学日本的陆光熙,陆士嘉的爷爷是清朝山西最后一任巡抚陆钟琦。《高晓松家族的百年风云》一文中说,(太原辛亥起义当日)"阎锡山带着起义的士兵冲进巡抚衙门。陆钟琦怒斥道:‘尔辈将反耶?’  相似文献   

4.
1916年6月袁世凯病死,使帝国主义失去了侵华的共同工具。于是各个帝国主义国家纷纷从北洋军阀中寻找新代理人,作为它们各自侵略中国的工具。北洋军阀集团内部各派之间为争夺北洋首领地位和北京政府的中央大权,彼此展开激烈的角逐和斗争,从而形成皖、直、奉三大军阀派系。这三大派系在帝国主义操纵下,相互之间明争暗斗,争权夺利,造成中国兵连祸结、民不聊生的惨象和政局的动荡不安。这种动乱局面给阎锡山扩张势力割据山西提供了可乘之隙。他决定大力经营山西,积聚内力。1917年7、8月间,阎锡山施展权术,先后收回了黄国梁、董崇仁、孔庚等人握有的军权,将山西的军权完全集中到了他个人的手里。他先后赶走北京政府  相似文献   

5.
《文史月刊》2011,(10):40-47
太原新军一、太原的新军在山西,清政府的最高官员是巡抚,俗称抚台。办事机关叫巡抚衙门。清朝末年,清政府裁汰旧军,编练新军,山西新军编定为暂编陆军第四十三协,下辖第八十五标(一标)和第八十六标(二标),直辖马队一营,炮队一营,以及工程队、辎重队、军乐队、陆军测量  相似文献   

6.
正2011年,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山西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征集山西辛亥人物史料并编辑出版《山西辛亥人物传》。其间,笔者通过查阅历史资料,采访收集有关人员口述史料等方法,收集整理了山西辛亥人物黄国梁的资料,并作《黄国梁》一文。文末,录入所收集的一份资料附言中就黄国梁先生后人为其修墓筹集费用一事所作的说明:"上世纪80年代,台湾开放赴大陆探亲后,黄国梁长子  相似文献   

7.
阎锡山是山西历史乃至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阀。他一生中苦心经营自己在山西的"地盘",素有"土皇帝"之称。他所实行的对内对外政策,均是为了维护自己在山西的利益。为了在山西站稳脚跟、发展自己的势力,阎锡山深知必须掌握一支强大的军备力量。发展空军便是阎锡山的一个追求目  相似文献   

8.
在三个鸡蛋中间跳舞的阎锡山,想起了被山西两次通缉的薄一波1932年阎锡山东山再起,重新掌握山西军政大权以后,虽然他与蒋介石的争斗告一段落,并貌合神离地相处着,但他知道,蒋介石吞并山西的想法一直没有改变。3年以后的1935年,在一种错杂的形势下,阎锡山明显地感到“土皇帝”的交椅不太安稳了。这一年,侵华日军策划的华北“自治运动”,不但与阎锡山独占山西、发展山西阎记官僚资本的利益发生了冲突,而且已将山西纳入到了“侵略华北之计划”,亡国亡省的危险就在眼前。尽管阎锡山是在日本毕业的,并一直与日本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潘印 《文史月刊》2006,(6):56-57
华北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魔爪伸向山西,阎锡山将“存在就是真理”的哲学运用于实践,逐步提出“守土抗战”,并与中国共产党实行合作,为山西抗战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一、阎锡山从“自存”出发,提出了抗日要求,这为建立山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奠定了政治基础。阎锡山是一位比较  相似文献   

10.
和外地人说起阎锡山,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保守,就说到窄轨铁路。外面最流行的说法是阎锡山为了巩固他在山西独立王国的地位,专门修建了和全国其他地方不一样的窄轨铁路,阻止外来势力进入山西,保持经济、政治、文化上的相对独立,因而,这窄轨铁路也就成为山西保守闭塞的象征。即便在很多山西人眼里,这件事也成为阎锡山打小算盘、精明算计的一个例子。其实,在这件事情上,阎锡山还真是被冤枉的。  相似文献   

11.
阎锡山统治山西期间,各项事业都有所发展,特别是女子义务教育,在当时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在当时战火连年的情况下,山西的教育究竟为何能够顺利的发展,这些措施又是如何制定的,这都与阎锡山个人是密不可分的。而这些女子教育的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因素也间接的促进了当时山西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土生土长的山西军阀,阎锡山一直在山西地方军队中扮演着核心人物。从辛亥革命起义成功当上山西督军后,阎锡山把持山西地方军政长达38年,但这期间有一支军队却实际不受他的领导,军队制度也与其旧军有着根本不同,这支军队就是抗日战争前后成立的山西新军。作为具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军队,山西新军是在阎锡山的授意下由共产党人组建、发展起来的,是全国统战政策最早也是最具有典型性的一支军队。  相似文献   

13.
山西窄轨铁路成因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谈到山西境内窄轨铁路的形成,人们往往把它同阎锡山的闭关自守政策联系在一起,是阎锡山为了永久称霸山西,抵制蒋介石势力长驱直入,达到进可攻、退可守的目的,才修了正太和同蒲两条窄轨铁路。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其一,正太窄轨铁路的形成不但和阎锡山的闭关自守政策无关,而且和阎锡山本人也无任何联系;其二,把同蒲窄轨铁路的形成看作是阎锡山闭关自守的措施,论据不足,与史实不符。  相似文献   

14.
申国昌 《中华遗产》2013,(9):100-109
提到阎锡山,大部分人会立刻想到一个词——“山西王”。我想到的,则是胡适的一段话:“现在有许多人爱批评阎锡山,但是阎锡山确有不可及的地方。他治山西,是有计划的.例如他决心要办普及的义务教育,先做一个分年期的计划,四年的师范不够养成教员,他就设速成的国民师范:这还不够用,他就设更速成的传习所。他依着这个计划做去,克期进行,现在居然做到了义务教育!江苏、浙江还办不到的事,阎锡山在那贫陋的山西居然先做到了!”  相似文献   

15.
正阎锡山(1883—1960)字百川,号龙池,山西五台县河边村(今属定襄)人。在风云变幻、政坛人物走马灯式地更换的民国时期,阎锡山长期盘踞山西,拥兵自重,诡谲多变,翻云覆雨,左右逢源,奉行"中的哲学",从辛亥革命开始一直在山西掌权达38年之久。但是,在抗战期间,阎锡山脚踩三只船——拥蒋、联共、又想降日。中国共产党对阎锡山则采取了团结抗战,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同他斗智斗勇。  相似文献   

16.
八路军在平型关、忻口与国民党部队联合作战,属第二次国共合作后,国共两党最早也是最密切的军事合作,是周恩来不负中央重托,去山西推动阎锡山,共同拉开了山西联合抗战的大幕。 阎锡山赞叹:周先生确是个大人才,国民党是没有这样的人才的  相似文献   

17.
阎锡山经商     
《沧桑》1994,(2)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阎锡山16岁。一天,阎锡山的父亲阎书堂对儿子说:“万喜(阎锡山的乳名),你不要上学了,跟爹去学做生意吧。”阎锡山听了很高兴。这样,阎锡山便随父亲来到了他家在五台县城里开设的“吉庆昌”钱铺。 没过多久,阎锡山就把记账、印钱帖子、算利息、外出讨债、到“虎市”上打听行情等等做生意的手段,样样都学到了手。只有十七、八岁的阎锡山成了一个“精明”的生意人。 但好景不长,“吉庆昌”便因投机失败而赔了钱。原来用500吊老本开的  相似文献   

18.
抗战前,阎锡山在山西形成四银行号的金融体系,对山西的经济建设进行支持。1937年山西沦陷前夕,阎锡山将四银行号合并为二银行号,迁往晋南、西安。相持阶段到来后,为维持盘踞在晋西的庞大军政机构开支,阎锡山开办"华利号""裕中商行",与省银行一道构成了战时金融管理机构,通过发行"晋钞"纸币,从事商业投资等行为,维护其统治。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阎锡山将其他金融机构合并,重组省银行,成为战时统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1936年,薄一波受中共北方局的派遣,以“抗日活动家”的身份回到老家山西,与地方实力派阎锡山建立特殊形式的统一战线。薄一波到山西后,以他出色的组织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很快得到了阎锡山的器重。阎锡山为保住地盘,扩大势力,便打算在山西发展30万国民兵。按照这个计划,需要2万多个连排级干部,这些干部要通过国民兵军官训练团  相似文献   

20.
正侵华日军战后"残留"是个重要的事件,它发生在我们山西省。日本战败后,军国主义势力通过与阎锡山"合谋",以"编入山西军的残留军事体制",保留武装部队,"残留"在中国大陆。日军"残留"后继续制造战祸,与阎锡山部队配合对解放军作战,在山西解放战争中被彻底消灭。这段历史是山西抗日战争史、解放战争史中不应缺笔的内容,也关涉对历史人物阎锡山的评价。几年前就看到过《残留》一书作者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