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晋绥边区的晋西抗战学院、晋西师范学校、党校二部、新民主主义教育实验学校四院校(以下简称四院校)是在中共晋绥分局和边区行政公署直接领导下,根据当时战争发展和革命工作的需要连续发展起来的,是培养革命干部的综合性学校,从1940年2月创建晋西军政干部学校,5月定名为晋西抗战学院,1941年9月奉行署命令改名为晋西师范学校,1942年将晋西三中、民干校、行政干校合并于该校,1943年整风期间改为晋绥党校二部,1944年春  相似文献   

2.
晋绥边区新民主主义教育实验学校的诞生 写兴县黑峪口实验完小,首先要介绍晋绥边区新民主主义教育实验学校。这所学校是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晋绥边区行政公署直接领导下的边区级干部学校,也是晋绥边区最高学府。1944年初春,整风运动,审查干部、甄别工作基本结束,中共晋绥分局党校二部由黄河西陕西省神府县阎家堡村,全部搬迁到黄河东山西省兴县碧村。5月5日上午,召开全校大会,行暑领导宣布,经分局和行署决定,将党校二部改名为:晋绥边区新民主主义教育实验学  相似文献   

3.
晋绥边区新民主主义教育实验学校,于1944年5月由晋绥师范改组而成,二年之内,经历着整风运动,生产运动,日寇投降,大反攻,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在新教育方针下,探索前进着。今天在纪念“五·五”——学校诞生二周年的时候,应该以二年来管理之得,及曾经过的道路与存在的缺陷,公诸边区教育界,以供研究与指教。  相似文献   

4.
从晋西抗战学院到实验学校,经过近六年的时间,胜利地完成了她的历史任务。在这几年间,晋西抗战学院——晋绥师范学校——党校二部——晋绥边区新民主主义教育实验学校,几经更迭,一方面要完成培养人才支持抗日战争的任务,另一方面要随着敌人春夏秋冬四季不断对根据地的“扫荡”而转移,保证学校不受任何损失。特别值得提的是,粮食供给、教学物资都相当困难,师生们就在这种环境中,发扬党勇于向困难作斗争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完成了历史任务。现就我的记忆简述有关梗概情况。  相似文献   

5.
母校的教诲     
我的母校是晋西抗战学院,她创建于1940年5月,在1941年9月,改名为晋西师范,以后又改为党校二部,最后叫做新民主主义教育实验学校。到了1948年,晋绥边区的土地改革运动如暴风骤雨一般,在全境普遍开展起来,我人民解放军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时期,无论地方或部队都需要大量干部,学校里的师生今日调走一批,明日又调走一批,有的参加土改工作;有的参加保卫延安的战役;有的北上迎接解放包头等地,准备接受新任务,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学校完成了她的使命,圆满地结束了。母校为晋绥边区培养了大批干部,为我们党的革命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她的许多宝贵教学经验值得发掘整理、继承发扬。  相似文献   

6.
编者的话     
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1942年初,中国共产党在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建立了民主政权,发展了新军,有了立足之地。各项工作亟待开展,而干部又极其缺乏。这时,中共晋绥分局决定把开办学校培养干部当作极重要的事来办。没有校舍,没有经费,缺少教师、教材……困难重重。但为了给党政军各部门输送大批优秀的干部,无论有多大的困难,仍然先后开办了军政干部学校、抗战学院、晋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晋西北、绥蒙一带活跃着一支革命文艺劲旅,它就是最初建立于1944春的晋绥边区新民主主义教育实验学校的五五剧社。五五剧社从一个业余文艺团体逐渐发展壮大为驰名晋绥边区的专业艺术表演团体——雁门剧社,其间,它为动员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为革命事业培养和造就了大批干部人才,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贺龙中学,坐落于山西省吕梁市北16公里处的方山县大武镇北垣吕梁山脚下,始建于1945年9月2日,是贺龙元帅亲手创办的一所培养军政干部的中等学校。贺龙中学的前身,是陕甘宁晋绥五省联防军驻晋随营学校。学校先后设有贺中一部、二部、三部、贺中附小和地方干部培训班。1948年夏,学校迁往临汾。之后,与陕甘宁晋绥五省联防军步兵学校合并,后又扩编为西北军政大学。办学历时3年多,共培养学生3000余人。  相似文献   

9.
正山西忻州是晋绥和晋察冀两大抗日根据地交汇之地,是一方英雄辈出的土地,传播着无数英雄儿女可书可传的故事。抗战胜利后的1948年7月,忻州全境解放,按照华北局和晋绥分局指示,神池、五寨、保德、原平、静乐、偏关、岢岚等县从1949年初开始动员抽调了大批干部南下。据统计,有记载的忻州市南下入川地方干部为15批,共1989人。四川省的17个地(市、州)103个县(市、区)均有忻州市的南下干部。冀怀义便是南下干部中的一个。红色神池是我家  相似文献   

10.
晋西抗战学院成立于1940年5月,校址设在山西兴县。是晋绥边区培养地方行政、民运、教育干部的最高学府,它的前身是晋西北军政干部学校。这个在战争年代特定历史条件下的高等院校,曾为我们党培养了大批干部,为争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迎接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该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平战结合,因地制宜,因陋就简,联系实际,师生团结的  相似文献   

11.
1944年5月,晋绥边区抗日根据地的新民主主义教育实验学校,在边区政府所在地——山西兴县成立。1946年初春,由兴县碧村搬迁到山西岚县东村镇(县政府所在地)。 1946年4月8日,我们学校的全体教职员组织各队学生,自己动手修补宿舍和教室的房顶,突然听到远处有飞机声,因天阴,时有蒙蒙细雨,大家四处看望,并纷纷议论,为什么会有飞机来到岚县?有的说:日本小鬼子已经投降了,是不是他想逃跑迷了路或没有汽油了,飞到山区来了。多数同学认为,是国民党蒋介石破坏和平打内战,向解放区、根据地发起进攻,约半个小时后,飞机声渐渐远去,然而大家仍在猜疑不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大批知名学者云集桂林。1938年至1944年间有6位浙江籍学者在桂林从事抗战教育。他们在桂林的活动和著述为中国近现代教育史,特别是抗日战争期间为我国人民留下了一份极为宝贵的教育遗产。  相似文献   

13.
党校生活 1943年下半年,晋绥边区的审查干部和“抢救运动”,波及到了整个边区。晋西北的武委会、青干校、晋西北师范等单位合并成立了晋绥党校二部,进行整风学习和审查干部的工作。原晋绥党校改为一部,校长是饶斌,教育长郑林。党校二部校长是阎秀峰。 晋绥党校为了学习环境的安定,把校址选在黄河西岸陕西佳县境内的高家堡。  相似文献   

14.
晋西事变,也称十二月事变,发生于1939年12月,距今60年了。在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的抗战期间的第一次反共高潮中,时为第二战区司令长官、晋绥绥靖公署主任的阎锡山,几乎动用了他全部晋绥军(旧军)进攻山西新军,镇压与新军一体的牺牲救国同盟会。新军在八路军的支援下奋起反抗。中共中央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方针,妥善处理了这次事变,打击了山西反共顽固派的妥协投降阴谋,发展了抗日武装力量,巩固了山西的抗战局面,并争取到阎锡山继续留在抗日阵营,维护了中共与晋阎的统一战线关系。这一年的6月,我从晋西北来到绥靖公署政治…  相似文献   

15.
抗战初期,先后有两个国民党高级将领被枪毙。一是山东的韩复榘,另一是晋绥军六十一军军长李服膺。李军长为阻日军进攻曾帅部赴天镇,守城七昼夜……阎锡山为掩盖事实真相,杀人灭口。《抗战初李服膺被枪毙的真相》详述了其中的缘由。  相似文献   

16.
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山西作为遭受侵略的省份之一,损失尤为严重。抗战胜利后,晋绥察善后救济分署作为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的派出机构,以山西为中心,在晋绥察地区进行了两年之久的直接救济和善后重建,对该地区的农业、交通、工矿及卫生教育事业的恢复与发展做出了贡献。然物资不济、交通不畅等条件限制了救济工作的开展,而统筹不善、动员不足等因素则大大影响了救济活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正2004年6月,由北京新民投资有限公司与兴化市教育学会合作创办,占地320亩的现代化全寄宿制民营学校——兴化市文正实验学校拔地而起。在水乡这块沃土上,文正实验学校凭借着深厚的资金投入,灵活的运营模式,科学的管理方法,务实的教师队伍,为兴化教育注入了活力。文正实验学校,校名来源于宋朝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范仲淹在任兴化知县期间,给这块美丽肥沃的土地,注入浓厚的人文因子。他建学府,培养士子;颁条令,教化万民;著文章,流传四方。自此,兴化学风目浓,文运渐盛。自宋咸淳至清末光绪,兴化有262人  相似文献   

18.
虽然我的原籍是北京,但是晋绥边区是我的第二故乡。战争年代,我的父母带领我们九个兄弟姐妹来到晋绥参加革命工作,其中五人在晋西师范学校学习工作过,三弟在抗日战争中牺牲了。我们在这所革命的学校里,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培养,成为坚强的革命战士,为党的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我们对党和学校的恩情永生难忘,对晋绥这块土地感情很深。  相似文献   

19.
张天晴 《文史月刊》2007,(12):38-39
1944年8月下旬,贺老总给时任晋绥军区卫生部部长的贺彪打电话说,盟邦记者要到前线访问,另外驻延安美军军事观察组卡斯堡少校不日即到贺家川,建议由  相似文献   

20.
1941年4月初晋西北文联与晋西抗战学院根据当时抗日战争和文化建设的需要,共同确定在抗战学院合办文化队,培训新民主主义文化人才。最初从抗战学院民运队和教育队毕业的学员中选留下文艺爱好者十余人,由原民运队指导员李丁负责开始筹建。以后又陆续从各县及其它学校调进一批学员后,于同年6月18日在兴县杨家坡举行了建队典礼,军区政治部、行政公署、晋西抗联等单位均派代表参加祝贺;文化队主任施林杉讲话时指出:同学们在受训期间,不仅要学会山西梆子、晋中秧歌、道情等地方戏剧,而且要发展它。以民间艺术形式表现新内容是文化队的方针与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