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代画像石是汉代石作手工业的产品之一,数以万计的画像石和采石场遗址的发现,以及汉代画像石上的榜题文字,为研究汉代画像石从采石到最后消费的产业链提供了基础材料。资料显示,汉代画像石采石场面积较大,传统采石技术已经成熟,能够按需要的尺寸采石;石刻画像雕刻技术在汉代经过三百多年的发展,到东汉时期已经相当成熟;不同风格的画像石表明,当时存在数量可观的画像石作坊;大量存在的画像石建筑和零散画像石则表明,消费群体人数众多;画像石产业链完整。  相似文献   

2.
<正>《说文》中“邳”条记:“奚仲之后,汤左相仲虺所封,在鲁薛县”。《左传·定公元年》载:“薛之皇祖奚仲居薛,以为夏车正。奚仲迁于邳,仲虺居薛,以为汤左相。”古代以北为上,南为下,薛城在北,称上邳,邳在南,为下邳。战国时期,齐威王封邹忌为成侯于下邳,始称“下邳”。东汉下邳国始封刘衍于永平十五年(72年),结束于中平二年(185年),历114年。下邳国治位于今苏北睢宁县下邳,这里是下邳国历史文化的典型代表区域。  相似文献   

3.
南阳汉代画像石墓分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阳汉代画像石墓最早发现于本世纪30年代初。解放后至今,考古工作者先后共发掘和清理了三十多座汉画像石墓,其范围遍及汉代南阳郡所属各县。南阳汉代画像石墓与其他地区的汉画像石墓相比,有着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同时,其墓葬形制及结构、画像位置及内容、雕刻技法及...  相似文献   

4.
闫骥爽 《中原文物》2022,(6):111-115
汉代乐器品类丰富音乐表现形式出现转型,从汉代画像石中出现的频率看,琴、瑟等弦鸣乐器,笛、笙等气鸣乐器以及鼗、建鼓等膜鸣乐器逐步取代了之前铃、钲、磬等体型庞大、曲调单一的体鸣乐器。胡笳、筚篥、琵琶、竖箜篌等外来乐器出现并与本土乐器逐渐融合。在继承、创新和引进等多种发展路径下,汉代音乐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  相似文献   

5.
2010年7月,在南阳市张衡路丰源小区工地,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清理汉代画像石墓一座,该墓破坏严重,仅保存有画像16幅,该墓葬的发掘为豫西南地区汉文化以及古代石刻艺术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6.
南阳汉代武术画像石试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术,是我国民族体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它是我们中华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象征。南阳出土众多的汉代画像石中,有不少是有关武术方面的内容,这些绚丽多姿的图像,反映了汉代武术的繁荣昌盛。本文对此作以粗浅探讨,不当之处,请诸位方家指正。河南省西南部的南阳市,古时称“宛”,是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与科技先进的地区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宛地的冶炼技术已相当闻名。西汉时南阳的冶铁、水利和农业生产又有新的发展。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光武帝)发迹于南阳,其主…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艺术具有长期沿续的传统。在南北朝时期兴盛一时的北朝佛教造像,虽然是从西方传入的文化形式。但是在它传入中国之后,民间工匠在制作时加入了大量的中国传统雕刻手法。曾经十分普及的汉代画像石艺术对北朝造像艺术产生了很明显的影响,从对画像石与北朝造像的雕刻技法、构图形式、以及人物造型等方面的对比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一点。  相似文献   

8.
汉赋与汉代画像石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同一时代环境中的文化现象,呈现的是不同切面的结构整体。汉赋和汉代画像石刻,就是这类实例的典型。从西汉中期到东汉末年,是辞赋的时代,也是画像石的时代,在这一时期,二种艺术都经历了由盛到衰的演变过程。汉赋盛于汉武帝时,积至成,宣年间,进御之赋,已达千余首,仅《汉书·艺文志》所记赋就有九百多篇,今虽百不余一,但其洋洋大观,史籍有载。画像石刻最早出现于西汉后期,  相似文献   

9.
南阳汉代彩绘画像石发现数量之多已使其成为本地区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本文试从汉代人的色彩观、地上建筑壁画、汉代的厚葬习俗、墓葬形制的演变及地上宅第建筑的影响、汉代墓葬绘画形象的发展变化、墓葬建筑材料及绘画材料的充足、良匠的存在七个方面来探索分析产生这一文化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李阳 《文博》2011,(2):46-51
陕北是我国汉画像石集中分布的地带之一,陕北的汉画像石发现较早,数量众多,内涵丰富,题材多样,艺术表现力强,而且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本文主要从画像石的题材内容分析出发,对画像石所反映的陕北地区的建筑结构、生活场面及神话故事等画面作了论述,以此凸现陕北地区独特的地域风貌。  相似文献   

11.
陕北汉代画像石神话题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陕北汉代画像石自发现至今,共计约八百余石。根据墓葬中出土的纪年文字来看,最早的是和帝永元二年即公元90年1,最晚的是顺帝永和四年即公元139年2,其盛行时间短促集中。但画像风格迥异,图形刻工别具章法,内容丰富新颖,神话气息浓郁,其面貌明显不同于全国其它地区出土的汉代画像石。陕北汉代画像石的内容涉及农业、畜牧业、社会生活、神话宗教、历史掌故等诸多方面。我们根据画像内容及其性质将其分为以下几类:一、社会生活类画面:包括车马出行、狩猎、迎宾拜谒、舞乐宴饮、百戏杂技、建筑、家畜等。二、神话题材类画面:包括伏羲、女娲、西王…  相似文献   

12.
1998年秋.山西省离石市物管理所在本市城关镇西崖底村村民建房工地发现4块汉画像石,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结合考古学科的发展,本文对中国考古学视野中的遗址定义、发展进行了简要梳理,并结合区域聚落形态研究的需要,对新形势下遗址的角色、遗址研究的内容等进行了论述,最后就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正>湖南东、西、南三面为山脉环绕:东面为幕阜山、九岭山和罗霄山脉,南面为南岭山系,西面为武陵山脉;北面为洞庭湖平原(通过华容隆起与湖北分界),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湖南中部有一条南北向的雪峰山脉,将湖南分成东西两部分:东面为湘江和资水流域,西面为沅水和澧水流域(图一)。湖南这种独特的地形特点对湖南历史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2021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百年,具有重要的纪念性意义。百年以来,特别是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考古学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建设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做出了巨大贡献。大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系统建构了中国“考古学”学术体系、知识体系和概念体系。这一体系主要由断代考古、区域考古、专题考古等方面构成,在整个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技术科学体系中,考古学拥有其独特的知识体系、知识地位和知识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通常情况下,汉代画像石主要指我国两汉时期在墓阙、墓室以及墓祠等墓葬建筑物中的一些具有装饰作用的石刻艺术品。这些石刻艺术品通常以刀代笔或用墨线勾勒或用彩色进行涂饰,进而呈现出异彩纷呈的画面,承载着丰富的汉代文化,反映的文化内容非常广泛,如生产、神仙以及生活和灵异等方面。这些汉画像石蕴含着极为浓郁的汉代民间气息,使大量汉代时期的民风习俗得以保留,充分体现出汉代人们的神人信仰以及对动植物的信仰等。因此,文章从汉画像石分析和研究汉代民间信仰,一窥古人的智慧和思想。  相似文献   

17.
董新林 《北方文物》2017,(1):102-107
鸟居龙藏先生是日本著名人类学家、考古学家。本文利用最新的资料,对鸟居龙藏在中国的考古调查和研究工作进行了全面梳理,并对其研究重心和学术贡献作了初步的评价。在中国考古视野中,鸟居龙藏在东北地区史前时代考古学和辽金考古学两个方面,有着诸多的首创发现资料和研究之功,是一名作出了重要成绩的著名考古学家。  相似文献   

18.
2010年4月,山东省滕州市春滕食品厂在滨湖镇山头村村东的平山前山坡上平整土地时,发现石椁墓二座(编号TBSM1、M2,简称M1、M2)。滕州市汉画像石馆闻讯后前往调查,并进行了抢救性清理。现将清理情况简介如下。(一)地理环境山头村位于滕州市西北约25公里。平山海拔高度135米,地处泰沂山脉西南边  相似文献   

19.
在南阳市西郊的卧龙岗上,新建成一座陈列面积约2700平方米的汉代画像石刻馆,已于一九七九年元月二十七日正式展出。陈列品是从馆藏的一千二百余块画像石中选出的二百余件。这些石刻艺术品,内容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自展出以来,一直受到观众的好评。  相似文献   

20.
河南南阳市八一路汉代画像石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保同  王凤剑  柴中庆  马骥  张海滨  王明景  郭照川 《考古》2012,(6):14-25,114,103,106
2008年,对河南南阳市八一路一座画像石墓进行发掘。该墓为砖石混合砌筑,由墓道、墓门、前室和后室组成。前室两侧各有一耳室,后室为三室并列。画像石可辨画面的有33幅,图案有建鼓舞、应龙、白虎及执盾、拥彗人物等。墓内出土陶器、铜器和钱币等。该墓为王莽时期夫妇合葬墓,墓主应为地方官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