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00年发生八国联军侵华的“庚子事变”。随后,清政府被迫向列强赔款,共计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连本带息,总数达白银10亿两以上,史称“庚子赔款”。随后,列强又先后对庚款进行了有条件的退赔。在这一赔一退之间,国际交涉纷纭繁复,外交谈判折冲樽俎。详情请惠阅《庚子赔款与退款的国际交涉内情》一文。  相似文献   

2.
韩飞洋 《神州》2012,(21):4-4
清政府于1901年与11个帝国主义国家签订《辛丑条约》,赔偿战争损失4.5亿两自银,即“庚子赔款”。后在中国努力下,美国从对华利益考虑,决定退还部分庚款,并以此作为中国向美国派遣留学生的经费,此项活动对中美两国产生深远影响,因而要客观看待“庚款兴学”。  相似文献   

3.
韩飞洋 《神州》2013,(1):21-21
清政府于1901年与11个帝国主义国家签订《辛丑条约》,赔偿战争损失4.5亿两白银,即“庚子赔款”。后在中国努力下,美国从对华利益考虑,决定退还部分庚款,并以此作为中国向美国派遣留学生的经费,此项活动对中美两国产生深远影响,因而要客观看待“庚款兴学”。  相似文献   

4.
1906年10月2日(阴历八月十五日),任之恭出生于山西沁源县河西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4岁考入清华,20岁留学美国,回国后历任山东大学、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西南联大无线电研究所所长。抗战胜利后,到美国从事微波波谱的研究,成为中国现代电子学的一位伟大先驱者和基奠人。 求学清华 义和团失败后,无能的清政府向八国联军赔偿了3亿美元的白银,也叫“庚子赔款”。1908年,美国在罗斯福的领导下将大部分赔款退还中国,退还的款项作为“美——中庚子赔款基金”,专用于派遣中国学生赴美接受高等教育。一年以后,作为执行这一协议的部分措施,在北京…  相似文献   

5.
花旗银行及其在哈尔滨发行的纸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花旗银行”中文行名的由来1901年9月7日签订的《辛丑条约》,美国获赔白银3290万两,相当于当时的2500万美元。美国以收取这2500万美元为借口,需要在中国设立一个机构来管理中国对美国的庚子赔款,实际上是插足中国的第一步。于是,万国宝通银行被指定为“美国在华的国库代理人”受托接管庚子赔款。万国宝通银行成立于1901年,当时主要是为了发展对中国及菲律宾的贸易。这是第一家美国银行在中国开设的机构,其门前悬挂的美国国旗由于由红、白、蓝三色以及条和星组成,给人以“花花绿绿”的感觉,于是中国人很习惯地称“万国宝通银行”为“花…  相似文献   

6.
胡杨 《文史精华》2011,(12):25-34,1
阳夏之战,是指辛亥武昌首义成功后,湖北革命军同南下进剿的清廷北洋军在汉口、汉阳进行的一场战争。“阳”为汉阳,“夏”为夏口,乃汉口之旧称,因此史称“阳夏之战”或“阳夏保卫战”。而后一种称谓似乎更普遍些。本文之所以用前称.是因为“战争”一词为中性。对交战双方都是适用的;而“保卫战”一词则含褒义。用在湖北革命军一方自然合适,但战争是双方的,要想弄清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真相,必须对交战双方的目的、策略、变化等。都要进行爬梳和认知。  相似文献   

7.
清前期"安南之役"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南之役”是清乾隆年间中、安之间发生的一场战争。文章从“安南之役”发生的背景、“安南之役”前期进军顺利和后期失败的原因、“安南之役”的性质和影响等三个方面对“安南之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认为“安南之役”是清朝为维护中、安宗藩关系发动的战争,并非清朝对安南的侵略,它也未从根本上影响以后中、安关系的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个成功的民营企业家、颇受赞誉的知名人士,为什么要“自讨苦吃”,出任一个赔时间、赔精力、赔钱的“三赔”团长?当你读完《记池州市信访案件评议听证团团长何宗文》的专访,就会明了一个政协委员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民众的高尚情怀。  相似文献   

9.
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第二年,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相当于清政府当年财政收入的11倍,史称"庚子赔款"。  相似文献   

10.
我国历史上各民族之间有许多内部战争,可以“兄弟阋墙”观之,其战争正义与否,不可一言蔽之。但援引外敌、许以割地以奉,则超出“兄弟阋墙”范围,故说,乌兰布统之战,是关系到中国统一与否的战争。  相似文献   

11.
“金佛郎案?是指1922年法国无理要求中国政府改用所谓“金佛郎”支付其庚子赔款余额而引起的一场中外交涉,是民国外交史上的一大要案。它在当时曾轰动朝野,并随政潮起落前后历经3年,影响颇大。由于该案属庚子赔款偿付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从规定庚款的《辛丑条约》的签订到法国对金佛郎的提出相距长达20余年,其间,中外又几经交涉和改定,情况较为  相似文献   

12.
李皓 《安徽史学》2021,(2):81-88
清政府的日俄战争善后,不仅涉及主权恢复与利益挽回,更与东北边圉安全以及“龙兴之地”的未来命运息息相关,清廷上下极为重视,对战争善后的筹议与“局外中立”平行展开.从战事爆发到两国议和,内外臣工数次集中讨论日俄局势因应之策与战后东北经营方略,有针对性地提出调停争端、严守中立、加强边防、改制行省、推行新政、开埠通商以及联日抗俄等涉及内政外交的多项建议,基本确定了战争善后的总体框架,拉开了清政府日俄战争善后的序幕并为之奠定基础.梳理这一过程,可见清政府应对两国战和局势、处理战争善后的心路历程,有利于把握战争善后事务的基本脉络及各项举措之间的内在联系,且对于清末新政研究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3.
中国对日庚子赔款述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八国联军侵华的过程中,日本充当了急先锋。战争结束后,饱尝了甲午战争索赔甜头的日本在列强各国中第一个提出了战争索赔要求,日本最后从中国庚子赔款的总额中得本利75944689 海关两。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效法英美等国,同意中国对日庚款缓付5年。战后,日本鉴于其他国家纷纷以各种形式向中国“退还”庚款,于是决定将中国对日庚款的剩余部分用于所谓“对华文化事业”。北京政府虽然与日本订立了《中日文化协定》,但实际上中国并不能自主掌握这笔赔款,庚款的处置权仍操在日本手中,庚款的去向也很少真正用于中国的文化事业,多数是投在了日本侵略中国的各种文化事业上。由于日本“退款”之举包藏文化侵略的野心,因此遭到中国各界的反对。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一方面废除了《中日文化协定》,另一方面照旧如数支付对日庚款,一直到1937 年9月。  相似文献   

14.
戴逸 《北京文史》2002,(1):23-23
自中国反对日本侵略的甲午战争失败,清政府被迫于公元一八九五年签定马关条约,割台湾,赔巨款,创深痛巨,举国震动。在京会试举人,义愤填膺,集会上书,要求拒签条约,迁都抗战,变法自强.史称公车上书。西方列强乘中国之危,  相似文献   

15.
1913年7月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的讨袁战争,在中华民国史上多称作“二次革命”。也有些著作以时间为准,称之为“癸丑之役”,或以地点为准,称之为“赣宁之役”。 关于讨袁战争的起因和过程,不少论著记述颇详,不待赘言。本文拟围绕着“二次革命”就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在政治上的分野,作简略的评述,不当之处,谨请识者教正。  相似文献   

16.
明朝万历年间的援朝抗倭战争,是一场对东亚的政治军事格局有着深远影响的国际战争(对于这场战争,朝鲜称为“壬辰、丁酉倭乱”,日本称为“文禄、庆长之役”)。公元1590年,丰臣秀吉(1537—1598)统一日本,遂于1592年4月进攻朝鲜,势如破竹。应朝鲜政府之请,明军自7月起陆续入朝抗倭,并于1593年1月赢得平壤战役的重大胜利。  相似文献   

17.
宋德星 《世界历史》2000,2(5):25-33
朝鲜战争后,在中美处于准战争的状态下,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华采取极端的“战争边缘”(brinkmanship)政策。一时间,战争的阴霾笼罩在东亚上空。本主要分析了艾森豪威尔政府提出对华“战争边缘”政策的背景,指出在艾森豪威尔“大平衡”思想和杜勒斯“不对称反应”(asymmetrical response)理论的指导下,为实现以最小的代价获取对华最大限度的威慑和防止东亚小国与中国联盟进而破坏远东力量均势这两大战略目标,“战争边缘”政策包括了“边缘  相似文献   

18.
秦皇、汉武,并称于世。汉武帝作为一位“将将善术”的军事统帅,已经刊入军事史册。而秦始皇在军事方面的成就,却至今很少有人论及,但是人们悉知,秦始皇统治期间所进行的战争,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影响之深远,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早已著下不可磨灭的篇章,时人和后人都一致称颂:“及至秦王,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海内为一”,“自上占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功齐三代”。这个时期的战争,无论是“并吞战国”,还是“南取百越”、北“却匈奴”,秦始皇始终  相似文献   

19.
随着美国布什总统访华,发生在一百多年前的几桩相关历史公案——“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庚子赔款”、“辛丑条约”以及由此而引起的“退款办学”交涉等等,在境内外的不同媒体上又不断有人提起。但由于所持立场及所掌握的资料各有不同,因而所得结论往往相差悬殊。而分歧最大处莫过于:当  相似文献   

20.
在近代西藏历史上,19世纪西藏与森巴的战争是一重大事件,影响深远。本文就有关此次战争的一些未清楚或有争议的问题发表自已的看法:(1)考释汉文文献所记“然吉森”、“索热森”和“谷朗森”之语源和确指;(2)讨论西藏与森巴战争最后一战谁是胜者;(3)阐明原属中国西藏的拉达克何时被侵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