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禅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县东南二十二公里的李家庄。寺内唐代大殿,为我国已知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物。它是1953年山西省文物普查工作中的重要发现之一。196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设立了专门机构负责保管、宣传与维修。一、概况南禅寺在历史上是一座不知名的小庙。1953年发现时,寺内除唐代建筑的大殿以外,尚有明代建筑的龙王殿,清代建筑的伽蓝殿、罗汉殿、文殊殿、观音殿(山门)和东院的阎王殿、禅房等几座小建筑物。南禅寺的修建历史,文献上很少有记  相似文献   

2.
姜杉 《文物世界》2013,(3):37-40
普照寺大殿,位于山西省左权县拐儿镇寺坪村中东部。在上世纪80年代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中被发现,1994年由左权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左权县第一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确定建筑年代为明代。普照寺大殿,坐北朝南,是普照寺现唯一幸存的一座建筑。依其地貌及寺内遗迹和碑刻记载,普照寺原为三进院落,中轴线由南而北依次是:山门、前殿、大殿、后殿,以及钟楼、鼓楼、一进、二进、三进院东西配殿。现只存大殿,  相似文献   

3.
保圣寺在江苏吴县甪直镇。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因寺内罗汉塑像的发现和保护为人们所关注,但对于同样重要的大殿却未予重视,以至最终遭到损毁。保圣寺大殿为北宋中期江南木构殿常,现仍保存有部分较为翔实的文献和实物资料。本文根据已知史料,分析并复原保圣寺大殿,以此增进对宋代江南木构建筑的认识,并作为现存极少的江南北宋木构建筑的一个补充,可见自五代以来江南建筑的地域做法和传统特色。  相似文献   

4.
开元寺在泉州市西街,寺宇規模原来甚大,是閩南的著名胜迹。寺内东西双塔建筑雄伟。据泉州府志及寺內碑記:唐垂拱間建寺,至宋代大为发展,传院落拓展至一百二十个,有僧徒千人以上,其后逐漸衰落,清代以后。又将开元寺整頓了一下,規模布局仍然沒有多大变化。本文仅就大殿及大殿前的附屬文物,作概略介紹:  相似文献   

5.
正佛光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城东北32公里的佛光山山腰,距离台怀镇30多公里。据史籍记载,478年,魏孝文帝路经此地时,机缘具足,佛光显现,瑞相万千,他当即命人在此建佛堂三间,以资供养,佛光寺由此得名。后来随着在此清修的净土祖师昙鸾,以及无名、解脱等禅僧的声名远播,佛光寺曾一度成为五台山名重一时的大刹。寺宇坐东向西,东、南、北三面环山,唯西向疏阔开朗。寺院建筑因地势建造,高低层叠,主从有序。寺内唐代东大殿位于寺院最后山  相似文献   

6.
智果寺大殿修缮研究李卫智果寺位于洋县谢村乡,距县城15公里。智果寺在文物界、佛教界颇有名气,原因有二:一是寺藏有明万历年间皇后御赐的"大秉""般若""华严""悬谈"等佛经三千余卷;二是寺内大殿建筑年代久远,结构特殊,文物价值高。据《洋县志》载:"智果...  相似文献   

7.
楼建龙  陈建云 《文物》2014,(2):87-96
云峰寺始建于唐,宋、明、清代重修,现存建筑群由山门、前殿(天王殿)、大殿(大雄宝殿)、后殿(圆通堂)及香积厨等附属建筑组成。寺内大殿的大木构架类型属殿阁式抬梁造、殿身七檩分心槽加副阶周匝类型,其以实例的形式,注释了宋《营造法式》"副阶周匝、身内分心斗底槽"形制在闽北地区的沿袭与发展,同时大殿自身所具有的元明时期的建筑手法,为研究我国南方明代殿堂建筑由宋至明这一时期的技术传承与发展提供了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8.
<正>位于五台山南麓台外的佛光寺东大殿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面木结构建筑遗存之一,是国内现存唯一的唐代殿堂式建筑。唐代初建时期的建筑构件以及众多的泥塑、壁画和题记,结构完整,蕴涵丰富,被梁思成先生称为"四绝"。自2005年起清华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北京国文琰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开始对佛光寺东大殿进行系列勘察研究工作。十年间,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引入,从东大殿数字化勘测成果,可以一窥我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9.
山西万荣稷王庙为晋南地区一座重要的后稷民间信仰的庙宇。2009年,作者曾以建筑形制考古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判定其大殿为北宋中前期建筑,下限不晚于北宋熙宁。这一由建筑形制研究得出的结论被随后开展的诸项研究成果所佐证,特别是2011年稷王庙大殿北宋"天圣"题记的发现,为绝对年代的判定提供了关键证据。但针对稷王庙大殿的建造年代判定,目前学术界仍存在不同认识,尤其是在对稷王庙大殿碳十四测年数据的解读上,存在建于唐代和建于北宋的两种观点。本文以稷王庙大殿为例,探讨建筑形制考古类型学研究成果对解读碳十四测年数据的关键性作用,以明确碳十四测年技术在中国古代建筑测年上的使用规则和研究潜力。  相似文献   

10.
《文物》2015,(10)
<正>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作为唐代建筑的重要实例[1],自梁思成、林徽因等先生考察、刊布以来[2],一直备受学界关注[3]。大殿建筑彩画,因日久消褪、风雨剥蚀以及后世重绘,现存情况十分复杂。现根据近年调查,将其中可能与唐代关系最为密切的部分做一简介。斗拱普遍有燕尾彩画(图一)[4],白色燕尾端头形状的内边很可能是曲线(图二)[5]。斗  相似文献   

11.
王军  于葵图 《山茶》2014,(6):45-60
在林徽因的墓碑上,夫君梁思成刻下铭文——“建筑师林徽因墓”。其实,这位传奇女性还可以拥有更多“名号”。1930年。她与梁思成一同加入中国营造学社,携手调查古代建筑,于1937年“七七事变”前夕,发现了唐代木构佛光寺东大殿——可以称她是建筑史学家;  相似文献   

12.
正《降妖图》壁画位于佛光寺东大殿民间佛座后侧束腰处,画面上绘一位神将,身着豹皮服,脚穿草鞋,手牵猴妖,怒目圆睁,身躬前行。神将威武,猴妖呈恐惧状。此画造型生动,线条简练,浓淡墨色虚实相映。设色以朱砂、石绿、土黄为主,确有"焦墨淡彩"的唐代画风。  相似文献   

13.
正定雁塔     
杨双秋 《文物春秋》2009,(3):F0003-F0003
正定雁塔,又称"砖塔"或"须弥塔",坐落在正定县城中心的开元寺内,是一座砖石结构、以砖为主的密檐式方塔。始建于唐代,现存塔体为清代康熙初年所建,2005年河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与正定县文物保管所联合对塔进行了维修,在塔刹宝珠内发现了清代重建时放置的供奉物及铭文。  相似文献   

14.
考察崇善寺     
董岩春 《文史月刊》2006,(7):F0002-F0002
位于太原城内的崇善寺创建于唐代,初名白马寺,后改延寿寺。明初朱元璋第三子朱冈为晋恭王时为报母恩,于1383年扩建寺院,历时8年建成五大院落、六座大殿及配殿,占地14万平方米,改称崇善禅寺。不料1864年一场大火毁掉了大部分建筑,仅存下第五座大殿大悲殿及其周围附属庙产  相似文献   

15.
隋代邢窑遗址的发现和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继唐代邢窑遗址发现之后,1982年春我们在河北临城县境内又发现了一处隋代的古窑址群。在这处古窑址群中,我们查明了多座窑位,采集了一批青瓷、白瓷器物标本和几种窑具。现将窑址的分布、出土的器物和初步分析意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登封观星台元代大殿基址是河南唯一一处经科学发掘的元代大殿基址,基址的位置、构建方法、包含物以及构件特征均表明其为元代建筑,是观星台天文观测建筑整体的一部分。大殿基址的发掘,对复原元代天文建筑并揭示其功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曾秦 《贵阳文史》2010,(1):91-92
<正>"这真是一处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在刚刚结束不久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贵阳市乌当区田野调查中,乌当区文物管理所普查工作组在水田镇定扒村,首次发现了一处距今200多年的清代早期的灌溉沟渠——定扒大沟。此沟设计巧妙,悬山绕村而建,至今仍在灌溉滋养着定扒村的700多亩良田。更让普查人员欣喜的是:在距离大沟不远处的宝鼎寺内,留  相似文献   

18.
古代木建筑是山西省文物中的一个重要项目。最近发现的唐代建筑南禅寺和五代建筑镇国寺,一个早於前已知道的佛光寺大殿七十五年,一个晚於佛光寺一百零六年,现在全国范围内已知的最早的三个木建筑都在山西省内,它们是自八世纪到十世纪,恰好每个世纪一座,为研究  相似文献   

19.
<正> 河北省发掘的唐代遗址和墓葬不多,出土文物很少。解放后三十多年来,虽然在元氏县、磁县、石家庄市、唐山、沧州等地先后发掘了几处唐代墓葬,但多为小型,出土器物也仅有瓷器、陶器、铜镜、货币等。 晋县唐代中期墓葬发现于1983年。它的发现是河北隋唐考古中的一个重要收获。该墓是一座拱形券顶单室砖墓,平面呈凸字形,墓室南北长2.8、东西宽1.7米。就墓室面积而言,当系小型墓葬。因墓室不曾破坏,故殉葬品保存完好。所出器物虽然为数不多,但它们之中的大部分具有较高的考古价值,为研究唐代物质文化提供了比较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20.
永安寺位于四川省阆中县东南四十五公里的水观乡境内,寺庙规模较大布局完整,依黄泥岗之山势建在其山嘴上,座北朝南(北偏东3°),由山门、观音殿,东西厢房和大殿组成。周围群山环抱,古刹掩映于绿树丛中,环境异常幽静。195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省文物保护单位,现为水观乡第二中心小学校舍。据清代编修的《阆中县志》记载:“永安寺在东九十里,唐建,宋治平、元至正、明嘉靖递有培修”。又寺内《禁山碑》记载:“永安寺建于唐初,宋、元、明、清均有培修。”有关永安寺最早的记载见于寺内明嘉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