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历史之魅     
今年是故土贵州建省600周年。但关于建省,切莫理解为贵州仅仅只有600年的历史。据贵州大学张新民先生的考证,远在汉代,在司马迁的《史记》之中,有关"贵州"的记载就时隐时现,由此也证明,从那时起,"贵州"与中原大地的交流与碰撞就已经开始。我不是学者,更非历史学家,但我窃想,有关蚩尤的传说,有关苗族迁徙的历史,有关"正史"背后那些许许多多、隐而不彰的谜一般的故事……会不会也或明或暗地叙述着更为久远的"贵州"历史呢?  相似文献   

2.
正自元明起,中央势力在黔地逐步渗入,贵州与外部世界的各种联系日益加强。自洪武年间大军西来,军屯兴起,贵州开始了大移民时期。其后的改土归流,亦使无数省外饱学之士进入贵州为官,无论是调任的还是谪迁的,他们在贵州的文化活动对于贵州书法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贵州土司对教育的重视,加上流官在贵州文教方面的大力推进,使贵州文化在明代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其后,贵州乡试开科,为贵州培育本地人才奠定了基础,贵州开始了广而深的文化建设,书法艺术也不断兴盛起来。在此背景下,走出去的贵州人日渐增多。在那些通过科举之路走上仕途的人中,不仅在学识上声名远播,政治上也有所作为,在书法上亦是造诣非凡,且留下了一定的书法印迹。南明王朝最后建立于贵州安龙,这段  相似文献   

4.
自元明起,中央势力在黔地逐步渗入,贵州与外部世界的各种联系日益加强。自洪武年间大军西来,军屯兴起,贵州开始了大移民时期。其后的改土归流,亦使无数省外饱学之士进入贵州为官,无论是调任的还是谪迁的,他们在贵州的文化活动对于贵州书法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历史文献有了更多关于书法家的记载。然而,以纸绢为载体的书法墨迹能够保存到今天的非常少,现在本省的公私书画收藏中,还未发现明代贵州流传下来的墨迹,全国各地博物馆中也仅有少量的明代黔籍人物的书画存藏。但是,流传下来的各类石上镌刻的书法,却能让我们一睹其中一些书法家的艺术风采,对他们的作品有一个直观的感性认识。  相似文献   

5.
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而进行书写的一种行为,它的本源是传达而非审美之目的。自近代书法走进展厅后,形式上发生了质的变化,逐渐走向真正意义上的美的欣赏,也就成了文化发展的一部分。提到艺术层面,书法就要达到审美的目的.强调形式、技巧、流派的独特性,依靠自身的魅力打动观众。书法作品的好坏,决定于视觉形式变化所运用的手段与手法、技巧上的优劣。  相似文献   

6.
贵州驿道文化线路遗产资源丰富,尤其是跨区域的省际干线(包括陆路和水道)在沟通西南地区与中原社会、经济、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迄今,贵州保存着大量的古道、关隘、桥梁、码头、马店、驿站、会馆,以及沿途重要的城镇遗址和由古道而产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的存在记录了贵州历史上人们的迁移及活动,体现着贵州区域文化的发展历程.是贵州重要的文化线路。  相似文献   

7.
1贵州地处西南边陲,自古以来为“西南之奥区”。由于立省较晚,又地势险要,山重水复,与中原诸省相比较,佛教传入贵州较晚,在西南三省中,佛教发展办逊于川滇,中原佛教各宗之在贵州加四川之典型,佛教与民族宗教文化之融合又不及云南之浓郁,总体特征处于川滇之间,既有中原佛教的特征,又有西南地方民族的色彩,呈现出贵州自己独有的特色。贵州佛教,兴起于唐,传布于宋,发展于元,繁荣于明,鼎盛于明李,衰落于晚清,复兴于民国,恢复于当代。究其源流,唐宋元时多得自);膜及中原诸省,明清时期主要受益于西蜀,大乘各宗与时并传…  相似文献   

8.
在互助土族自治县七彩斑斓的大地上,活跃着一支老年书法队伍。他们抱一腔热情,怀一颗诚心,为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做着不懈的努力,并且卓有成就。  相似文献   

9.
发扬中国书法和传播汉字的演变知识有助于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想要学好书法、用好书法,需要了解汉字的起源发展与演变,这样才能更深切体会到汉字的博大精深、神奇魅力。文章将通过剖析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三个重大转折过程,让公众更进一步了解汉字、用好汉字、传承汉字。  相似文献   

10.
佛教发祥于印度,自西汉武帝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陆上的丝绸之路,佛教已传入中国民间;东汉班超进一步开通海上丝绸之路,佛教即从陆、海两丝路传入中国。 佛教最初传入贵州,史书并无记载,由于历史上中原罹乱,遗民逃禅,从湖南方向传入贵州;另一路由四川传入贵州。今将佛教在贵州分为几个时期加以叙述:  相似文献   

11.
岑永枫 《贵阳文史》2010,(4):104-109
<正>在贵州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在不同历史时期产生、传承着多元文化、至今仍留存于各地的会馆,作为记录贵州历史与文化的经典符号,无疑是见证贵州历史发展的重要文物,是研究贵州历史和多元文化融合的重要依据。会馆真实地记录和见证了自明代贵州建省以来,不同历史时期外省移民大量进入贵州的状况,同时也记录了历史上的贵州不断广纳中  相似文献   

12.
《收藏家》2019,(11)
<正>中国书法是我国5000年文明史上的一颗明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甲骨文、金文到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等字体,书法的发展与汉字的演变和历史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散发着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创造了辉煌灿烂的艺术文化。清代的书法被人们公认为是书道中兴的时代,在继承前朝书风的基础之上,又有所重振和复兴。清代前期,政治局势尚不稳,书法基本继承了明代末年狂放不羁和愤世嫉俗的风格,这一时期的书法发展与帝王的喜好有  相似文献   

13.
杨镰  王冀青  张彤 《华夏地理》2003,(6):102-125
我们要去西北寻找一条路. 说是一条路,是针对于我们的行程而论的,它起自甘肃的酒泉,终于新疆的乌鲁木齐;但是,考虑到这条路曾经肩负的历史使命,它的起点应该是中原大地,终点是西方.整个古代和近代,在这条道路上来来往往的商旅用最原始的方式实践着"交流"这个词的含义.  相似文献   

14.
正自古以来,雄伟的山海关城东门,界定着关外和中原大地。从清朝到民国数百年间,由于灾害、战乱等多种原因,山东、河北、山西、河南及皖北、苏北等地的大量百姓背井离乡,走出山海关谋生,中原文化迅速在关东地区扩散,并与关东文化和谐并存。这就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迁徙人数最多的移民运动——闯关东。  相似文献   

15.
中原民俗与谐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俗是乡土文化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 ,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特有的民俗习惯。在中原大地 ,同样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有趣的民俗习惯。这些民俗习惯 ,千百年来根深蒂固地为当地的居民不约而同地遵守着。如婚丧嫁娶的一些讲究和禁忌 ,节日、时令的一些仪礼和俗信 ,以及言语禁忌等都是非常有趣的乡土文化。笔者通过考察这些活跃在中原大地的乡土文化 ,发现谐音作为一种修辞手法 ,在生成独特的民俗文化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谐音作为一种民俗生成原理 ,是通过语音的相同在两种本无关联的事物之间建立联系 ,它是语音崇拜习俗的表现。“从语言人类学和文…  相似文献   

16.
河南 ,地处中原 ,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这里不仅有数不清的艺术宝藏 ,而且在古代美术史上产生过许多顶尖艺术大师。然而 ,自南宋以后 ,曾经辉煌无比的中原大地 ,几乎一夜之间被历史淡忘了 ,而她一睡就是一千年。一千年呐 !面对历经沧桑的中原大地 ,我们作为她的儿女 ,还能说些什么呢 ?痛定思痛 ,作为河南的艺术家 ,我们既不能陶醉于曾经有过的辉煌历史而忘形得意 ,也不会为千年来文化艺术的衰退而消沉不振。面对现实 ,我们总结河南美术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 ,对展望未来 ,赶超先进应很有裨益。河南 ,自宋朝南迁以后几乎没有大师级画家出现 ,更…  相似文献   

17.
贵州地处西南边陲,从化艺术上而言,较中原腹地落后许多,在书画艺术这个范围内,能名声远播、造诣精深,其数寥寥,而外地杰出的书画家踏上贵州这块土地的也屈指可数。如此情况在贵州社会上流传的优秀书画作品自然是罕见的,同时也是十分珍贵的。在本中,笔所谈到的是这类罕见而优秀的作品中的  相似文献   

18.
郭媛 《贵阳文史》2011,(6):14-16
踏访贵州学府,何一所学校几乎无人不知。这方学府,似乎是豆蔻年华的学子踏破铁鞋的归宿。 它是贵州省第一所省级一类示范性高中,是承载百年历史的贵州教育学府的代表。百年前。它在这片土地上崛起,似是北斗七星中最明亮的那一颗,照亮了贵州教育将通往的路。它就是在黔中大地声赫百年的贵阳一中。 自1906年建校,一中已有百年年轮。逾越百载的历史可以证明,  相似文献   

19.
林艳 《中国土族》2011,(2):61-61
清明前后河湟大地一片繁忙景象。大地上点点晃动的身影,田野里车响人唤,一股春的暖流在和煦的阳光里涌动着新的希望,新的生活。走过慵懒的冬季,度过热闹的春节,互助土族自治县东沟乡塘拉村的乔文荣一家也开始忙乎起来了。  相似文献   

20.
<正>贵州文化发展史上的"郑莫","郑"即郑珍,"莫"即莫友芝,在清代被并称为西南巨儒,二人生当同时又齐名,并且友谊至深,是志同道合的莫逆之交。他们在学术上所取得的累累成就,令人仰慕,为乡邦文化所作贡献的事例中,最值得称道的就是一起编纂了著名的《遵义府志》。这本贵州的地方志,因其编纂的水准,让近代著名的学者梁启超刮目相看,认为它是各地方志中的精品,说它是"天下府志第一"。就莫友芝个人学术成就而言,他在诗词、经学、版本目录学、历史学等方面都有著述,此外,他在书法上也取得了很高的造诣,在有清一代,跻身于一流书法家的行列,在清代贵州也当之无愧地成了在外书法知名度最高的人士。他的书法不仅透着文人的气息,而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