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捷 《神州民俗》2007,(10):52-53
文章介绍了侗族以及侗族大歌的概况,并以贵州黎平县岩洞村为调查对象分析了侗族大歌濒临失传的现状和原因。同时也介绍了大歌的保护情况,并为其未来的进一步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到侗族地区,如果只看看鼓楼或风雨桥,或再看看为游客而进行的歌舞表演,恐怕还只能算是“走马观花”。实际上。侗寨中有很多乡间的民俗活动才是“原汁愿味”,而与侗寨鼓楼、侗乡风雨桥一起被称为侗族文化“三大宝”而闻名遐迩的侗族大歌,更是当今世界上十分罕见的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的原生态民间合唱音乐……  相似文献   

3.
侗族大歌是我国目前保存的优秀古代艺术遗产之一,是最具特色的中国民间音乐艺术。侗族大歌也是国际民间音乐艺苑中不可多得的一颗璀璨明珠,已唱出国门,惊动世界乐坛。作为多声部民间歌曲,侗族大歌在其多声思维、多声形态、合唱技艺、文化内涵等等方面都属举世罕见。由于侗族大歌具备人类创作天才代表作的突出价值,2005年已进入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并作为中国"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候选项目"。2009年由贵州省文化厅、黎平县政府承担申报的《贵州侗族大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议并批准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相似文献   

4.
晓临 《文史天地》2009,(1):I0001-I0004
2008年11月28日,从江第五届原生态侗族大歌节在贵州省从江县举行。从江位于贵州东南部,居住着苗、侗、瑶、壮和汉等民族。在从江,您可以倾听小黄侗族大歌,领略“最后一个火枪部落”岜沙的民风,感受“中国生育文化第一村”占里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从江风景秀丽,人文景观美不胜收,是来了想再来的旅游胜地。  相似文献   

5.
在广西、湖南、贵州交界的群山之中,分布着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侗族。根据史料的记载,侗族是古越人的一支,秦称“黔中蛮”,汉称“武陵蛮”,三国称“仡”,唐称“僚”,唐宋时期侗族地区作为中央王朝的羁縻州,“峒”作为该制度的基层行政单位,开始有“峒”、“洞蛮”、“洞僚”之称,元明清之后,有关“洞”的称谓渐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正式定名为“侗族”。侗族的来源,有三种说法,一种认为侗族是本地土著发展为侗族,第二种说法是侗族来源于广西梧州,第三中说法是侗族来源于江西吉安。三种说法都表明侗族是经过民族融合…  相似文献   

6.
侗族大歌     
《文史月刊》2010,(12):F0002-F0002
<正>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在1986年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上,贵州黎平侗族大歌一经亮相,技惊四座.被认为是"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  相似文献   

7.
侗族琵琶歌     
《文史月刊》2014,(5):F0002-F0002
<正>侗族琵琶是侗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弹拨乐器。常用于侗歌的伴奏。主要流行于贵州、广西、湖南的侗族居住地区。侗家寨都有鼓楼,每逢节日和劳动之余,全寨的男女老少都会尽情地欢乐,弹起琵琶,传歌、对歌。侗族歌手在唱琵琶歌时,也常常用它伴奏,自弹自唱。侗族琵琶歌可分为抒情琵琶歌和叙事琵琶歌两大类。其歌唱内容几乎涵盖了侗族历史、神话、传说、故事、古规古理、  相似文献   

8.
侗族文化博大精深,和谐内容丰富多彩。“诚、信、礼、公、活”构成了侗族和谐文化的本质与特征。因此,挖掘、整理、弘扬、利用侗族和谐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菲 《贵阳文史》2009,(3):83-84
去年初秋,由贵州省文化厅组织,展现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民间歌舞晚会——山花烂漫现身北京民族文化宫!此次展演主要通过地方专场的形式向世人展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资源和独特魅力。共由《侗族大歌》、《侗族琵琶歌》、《苗族芦笙舞》、《反排木鼓舞》、苗族《锦鸡舞》、苗族《铜鼓舞》等12个业已人选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节目组成,它们承载着借奥运大舞台向全世界展示贵州省原生态文化多样性的重大使命。  相似文献   

10.
岳莹莹 《丝绸之路》2013,(20):47-49
侗族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之一,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生活习俗,侗族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本文,从语言、民俗、服饰、音乐、舞蹈、戏曲、工艺、建筑等方面对侗族文化艺术进行研究,全面论证侗族文化艺术的特征,对于了解我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榕江县境内的侗族人口12.4万,占全县总人口的39.8%,按妇女服饰、发式的差别分为七个支系,各支系的土语、习俗也略有不同,他们分别聚居在不同的区域。乐里七十二寨侗族是其中一个支系,居住在县境中北部,以乐里镇为中心,分布在仁里、平阳等乡镇的七十多个自然寨。榕江侗族文化积淀深厚,千百年来的民族文化沉淀,风情浓郁古朴。自古以来,乐里七十二寨侗族青年男子有着“爬窗探妹”的恋爱习俗?  相似文献   

12.
易禹琳  吴景军 《旅游》2010,(1):56-59
芋头古寨囊括了鼓楼、风雨桥、门楼、古井、萨岁坛、吊脚木楼居室、古驿道等侗族建筑中的所有门类。各类建筑因山就势、因地制宜,自然风光与人工创造浑然一体,体现出侗族人民“天人合一”的观念,全面反映了侗族的民族史、建筑史和民俗史,是一座侗族文化的“实物博物馆”。  相似文献   

13.
《华夏地理》2008,(5):148-171
一千年来,侗族人过着歌声萦绕的生活。现在他们独特的文化依然薪火相传——但还能传承多久?  相似文献   

14.
侗都——黎平,当得知我即将黎平之行时,有朋友问我,黎平在哪里?我回答:有侗族大歌的地方.初知道黎平这个地方就是因为侗族大歌,然而,来了之后,才发现,这里不仅仅是侗族大歌这么简单.原本只为专程观看在城郊开演的侗族大歌的旅行,而真正完成后,它带给我的远比我预期得多.  相似文献   

15.
侗族人民在漫长的文化发展史中形成的民间复调音乐——侗族大歌,是世界文明史上极其绚丽的一页,是这个民族用以对世界民族民间音乐宝库奉献的一枚光彩照人的瑰宝。 1986年,9位侗族姑娘在法国“金秋艺术节”的演唱、震惊了巴黎观众。法国前文化部长米歇尔·居伊说:“侗歌是清泉闪光的音乐,在世界上也罕见。”法国《解放日报》把侗族大歌誉为“最有魅力的复调音乐”。法国电台高声宣布:“侗歌,是第一流的艺术,我们要向全世界播放!”艺术节执行主席断言:“它不仅受到法国观众的喜爱,就是世界人民也都会喜爱的。”奥地利音乐家彼雷先生说:“侗族大歌的多声部织体与一般合唱不同,它个性独特,优美动听,使人感到非常新鲜,然而又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16.
刘泽宇 《风景名胜》2020,(2):0016-0016
侗族传统文化符号融入到景观空间设计当中,需以侗族文化的内在形成规律和外在表现形式为依据,凝练其特征、找寻其精髓,并以传承和传播侗族文化为主旨,进行现代景观空间设计的创新。侗族有着其独特的聚落形态,形成了以风雨桥、鼓楼、凉亭为代表的侗族建筑文化特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侗族传统文化形态虽然发生改变,但侗族传统建筑景观空间中所蕴含的侗族文化背景并没有改变。文章以侗族文化发展的脉络入手,并以侗族传统建筑景观所内蕴的文化背景为依托,提出将侗族传统景观文化符号融入到景观空间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侗族音乐,是侗族情感的血脉,记录着侗族的呻吟、痛苦和欢乐,寄托了侗族人民的情感、梦幻与理想,也是侗族文化意志的灵魂.本文以对贵州南部侗族地区的实地考察为基础,以侗族芦笙复调音乐为切入点,审视贵州侗族音乐文化的发展趋势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8.
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是侗族文化的奇葩,是侗族人民审美意识的结晶和精神风貌的体现。 1986年9月,应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的邀请,由贵州省组团,挑选黎平、从江的十名青年歌手,赴巴黎演出侗族大歌。以她悠扬的旋律,朴实的曲调,自然的美感,明快的风格,不用指挥的群体演唱,受到法国音乐界、文化界、新闻界和广大听众的赞扬。法国电台称:“侗歌,是第一流的艺术,我们要向全世界播放。”  相似文献   

19.
郑屹 《丝绸之路》2004,(3):29-33
服饰历来是侗族人民追求美的重要组成部分.贵州省黔东南地区侗族服饰千姿百态,侗族妇女擅长纺织、刺绣、蜡染,衣裙上面绣制的各种图案,古色古香,异彩纷呈,工艺十分精湛,富于传统的民族特色,荟萃了民族工艺的精华.它记载着民族的历史、图腾崇拜和传说故事,使服饰成为珍贵的无字史书。  相似文献   

20.
龙胜平等鼓楼群由13座清代至民国年间建造的侗族鼓楼组成,历史悠久。其结构独特,造型各异,星罗棋布,形成了全国罕见而独有的鼓楼群体。龙胜“平等鼓楼群”至今保存完整,具有历史、艺术、建筑、旅游、民俗、宗教等多种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