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january     
《世界》2013,(1):191-191
1日,倾听我们的年代——留欢2012刘欢大型演唱会将在北京万事达中心开唱。无论四零后、五零后,六零后、七零后,还是年轻的八零后、九零后,不论你生于哪个年代,总会在刘欢那跨越二十多年的歌声中找到回忆与共鸣。票价为380元-3800元。  相似文献   

2.
咏慷 《纵横》2010,(1):4-10
他和她给我的印象 徐向前元帅夫人黄杰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女性。 我第一次见到她和徐向前元帅,是在半个多世纪之前。那时候,人民共和国刚刚诞生不久,我还是八一学校的学生。这所学校诞生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新中国成立后才由革命老区搬迁到北京西郊。  相似文献   

3.
正1963年,学生周锡光(1943—)去看望自己的恩师吴宓。这天是周锡光的生日,他拿着自己的日记本请老师题词以做留念。吴宓对他说:"我要好好想一想再写,两天后你过来取。"两天后,周锡光取回日记本,翻开后,只见上面工工整整地写了一页:宓今七十,锡光年二十岁。愿锡光时时读此页,到锡光七十岁时,仍读不已。  相似文献   

4.
辛亥首义志士岑伟生是我中学时代同学岑长进的父亲。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出人岑家,叫他岑叔叔。岑叔叔儒雅慈祥,曾给我许多关切与鼓励,唯独不在我们面前讲自己革命的过去。1962年他不幸病逝。我为失去一位可亲可敬的长者而痛悲。但诸多原因使我不能为他写一点东西表达我对他的怀念与敬仰之情。近几年,我细细捧读长进弟给我的一本本岑叔叔的遗著、遗稿,让我更完整、  相似文献   

5.
石湾 《炎黄春秋》2000,(2):41-43
七十年代末,就在张志新的英雄事迹传遍祖国大地之时,有一个名叫孟氧的“死囚”在狱中给他的女儿孟小灯写了一封长信。他这样写道:“……在法庭审讯时,我公开为所谓的‘刘邓路线’进行辩护,根本不承认“叛徒、内奸、工贼”这个提法。他们以死刑相威胁,我依据周总理在十大政治报告反驳他们。  相似文献   

6.
多杰是我在青海贵南县的牧民朋友,他和其他牧民一样都已告别了传统的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基本都已定居。政府给他们划分了各自的草场.在自己家的草场上放牧。但是,他们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其实并没有太大改变。他家有七十多头羊和四十多头牦牛.这也是他们家全部的财产。  相似文献   

7.
我8岁上没有了父母,9岁时唯一的哥哥又在小煤窑被砸死在井下。体弱多病的嫂嫂执意要改嫁给邻村的金牛,她向男方提出的唯一条件是必须带上我。我却认为嫂嫂嫁人是一件很对不起我哥哥的事,死活不肯跟嫂嫂到金牛家中,嫂嫂没有法子,只好含泪把我托付给我的二叔二婶,自己一人到了金牛家中。嫂嫂改嫁后,常回来给我送新衣服和好吃的东西,可我不但不穿不吃,并且一见到嫂嫂回来就躲起来不肯见她。二叔二婶家并不富裕,可供我上学读书却不遗余力,我很顺利地考进了市里一所重点中学。今年暑假里,我一回家,二叔告诉我:你嫂嫂中风瘫在了床上,你得去看看。…  相似文献   

8.
正都说70后是中国最幸运的一代人,我就属于这批幸运儿之一。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姑娘,成长为知名大学的教授,这是我的父辈、甚至我自己都不曾奢望的幸运。是时代给了我这样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也让我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给更多的人带来一丝亮光。  相似文献   

9.
“我希望还是给下一代一个好的印象,我们的国家是美好的,我们国家是法治社会。我希望下一代不要重复我的覆辙。我受的已经够了,我希望我的下一代,还有我亲人的下一代,都会喜欢这个国家,以自己是中国人为荣和骄傲”  相似文献   

10.
正2020年是昌都解放70周年纪念,应昌都市委市政府邀请,我和全国各地18军子弟代表近40人在四川成都集结,于10月2日出发踏上川藏公路向昌都进发,参加昌都解放七十周年大庆活动暨重走父辈进藏路。10月2日晚,18军前辈百岁老人魏克伯伯亲自给我们授旗,送我们出征。全体子弟朗诵芦继兵写的诗《重走父辈进藏路》以壮行色,场面十分感人。  相似文献   

11.
我给碗里填满了米饭,还放上一大块自己也舍不得吃的红烧鱼,我以高傲和特别关怀的样子把碗给了阿角,阿角接住碗看了看,以十分恭敬的样子十分小心和退缩的样子把碗放在地上说:“我不吃,我不会吃,我害怕吃。” 阿角是领主的佣人,牧民出身、二十三岁,信仰黑教,常给我们警卫班放马,有时我们外出,他跟踪马,对我们十分敬重。我比他小十岁,但我们是朋友。我是解放军的卫生员,我看不惯领主训斥他,但是他无论挨打挨  相似文献   

12.
女儿说:"爸爸,我的生命是你给的,是你将我带到人世,给了我自己的人生,我想这次的阅读书目选择路遥的《人生》。我们来共同探讨《人生》中的人生。"《人生》这本书我没看过,电影看过差不多有  相似文献   

13.
玉磊 《岭南文史》2011,(1):60-64
中国今天的新兴木刻版画只有短短的七十多年历史,它是由鲁迅先生在本世30年代从欧洲输进来的,三十年代初期,当木刻运动刚刚兴起的时候,阴刻作风不可避免地影响了许多作者,使他们的作品具有明显的西方风貌,这就和我们民族的欣赏习惯不能吻合.  相似文献   

14.
晋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晋文化研究的缘起晋文化作为一个考古学文化来研究,是七十年代初,我陪苏秉琦先生踏查沁水县下川旧石器遗址时由苏先生提出来的。十多年过去了,回忆当时我对晋文化的概念及其渊源、内涵、特征的认识,很是肤浅和贫乏,只是在苏先生的中国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的  相似文献   

15.
李伟 《钟山风雨》2012,(6):16-20
2012年7月23日,曹聚仁先生逝世40周年。曹先生故乡浙江兰溪梅江镇举行纪念活动,我应邀参加。在"曹聚仁生平资料陈列室"中,见有笔者撰著的国内首本《曹聚仁传》,虽硬面精装,也已翻烂,令人不由心生世事无常之感。归来后忆及曹传问世之始末,颇多感慨,遂作此文。一先从写曹传的起因说起。我最早知道曹聚仁,是七十多年前的事了。上世纪30年代,由叶  相似文献   

16.
后半句     
大姿 《南方人物周刊》2011,(22):111-111
我年轻那会儿,MSN已流行了一阵,不少纸媒从业人员都拿它作为稿件迎来送往的工作软件,免费、互动、随手可得,聊着天就顺带把工作给谈了——最重要的是,给老板节约办公经费,这多显示咱作为一个员工的觉悟!我曾经的主编,和老公去芬兰旅行那周还天天与我们MSN相见,收稿改稿聊选题一样都不耽误,还让我恍若有身临芬兰的幸福感,这简直是我经历过的最慷慨的工作福利。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90年代初,国民党元老“中华孔孟学会”会长陈立夫先生应我的邀请,在他90多岁高龄之际,先后寄来一些照片和墨宝给我。在此期间,每逢元旦、春节,我都以晚辈的身份,给他寄去贺卡向他拜年,祝他老人家新年快乐,健康长寿。陈先生也是见信必亲自回复,并回赠贺卡给我,共贺新春,我俩结成了忘年之交。我能和陈立夫先生进行书信交往,还得从上辈老人的结识交往说起。我是南京人,父亲冯祥麟,1933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经济系,后经该校经济系主任雍家源博士的推荐,到国民政府审计署做事,时任审计署署长就是陈立夫的三叔陈其采。抗日战争胜利后,我们从重庆…  相似文献   

18.
“孤独少年时,诗给了我一个能够健康活下来的拯救;在生命的中途,诗给了我很多安静的时刻,让我可以整理自己的生命;现在,诗教我的是,试试看,也许历史可以在我们的诗里面重新活起来”  相似文献   

19.
秦川同志是我上世纪50年代在中央宣传部工作时的老领导,2003年1月29日去世了。他走得那样匆忙,没留下一句遗言,却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怀念和崇敬。我想不起他对我有什么说教,在我心目中都是他的身教。  相似文献   

20.
每至六月,残春即尽时,桑杰云登就会只身前往甘南草原采集虫草。七十岁的桑杰是位安多藏人,他有双会说话的眼睛,总是在微笑。在夏河的小酒馆里,我们很谈得来。在一次醉酒之后,倚在炉火的光亮里,桑杰突然想起了什么,摇醒迷睡的我:“你看,芥子,这是我的天铁”,他从贴身处摸出一枚青铜铸造的小神像,就像掏出了自己的心脏般,神情隆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