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杂志上读过这样一则趣事。一日,东坡吃饱了饭,悠闲地散步。突发奇想问其侍从:“我这肚子里是什么?”侍从有答“一肚子学问”的,有答“一肚子才智”的,而当问到他的爱妾时,那女子说:“学士一肚子的不合时宜。”东坡捧腹。东坡之妾,果不同寻常粉黛!这一句“不合时宜”,恰是对苏轼的性格最精妙的概括!那时的读书人,要么怀才不遇,要么唯唯诺诺,若是做官,便是趋炎附势,谋求高位。苏轼却以“人生有味是清欢”,诗意地栖居于乱世之外,不得不说令人叹服!  相似文献   

2.
苏东坡在艺创作上广有成就,在这方面,他可以说是一个天才,一个全才,一个大家。“天才”,“全才”和“大家”,是三个不同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泉界对北宋的“元丰通宝”多有“东坡元丰”之称,去年的“中国历代货币展览”会上就展出了相传苏轼所书的“元丰通宝”。但也有东坡手书“元祐通宝”的说法,八三年的“上海物资市场报”的“货币丛读”之八,就刊有“元祐通宝”的拓影,认为系苏轼手迹。两种说法那个更接近事实呢?关于这个问题,笔者以管见所及,略谈一二,作为引玉之砖,请泉界专家与同好指正。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著名的文学家。他一生仕途坎  相似文献   

4.
佚名 《文史月刊》2009,(7):62-62
苏东坡被县衙内招去写春联。侍从磨好墨,东坡展纸挥毫,一口气写下两副对联:“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日倒运少有余财;此地安能居住,其人好不悲伤。”  相似文献   

5.
《丝绸之路》2010,(9):80-80
随着“东坡老家,快乐旅游城”形象的逐步确立,2010年,四川眉山继续将“快乐”进行到底,斥资38亿着力打造川南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6.
不知怎么地,对于如今一些父母亲,笑吟吟地“接纳”别人赞扬自己子女的聪明和有作为时,我总会忆起东坡先生的《洗儿戏作》诗来:“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吾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当然东坡先生非凡人,治国经邦都有建树,著文作诗名冠天下,其作派已到了“总与儿童谈平和”的境界,作为有着一肚子不合时宜的人来说,他的弦外之音,自是颇有深意。  相似文献   

7.
“东坡之意”、与“雪芹之味”,可以看成是中国古典美学史上两个重大历史阶段的带着根本性质的观念。怎样来把握这个意义重大的“意”.与“味”之“真面目”呢?我以为,仔细研究一下爱新觉罗·敦敏(字子明,1721-1796)和爱新觉罗·,敦诚.(字敬亭,1734-1793)兄弟如何“遗训遵坡老”,可以更为切实地看清东坡雪芹美学思想的内在联系,有助于确立《红楼梦》自己的大学体系。一、“谈奇任不经”敦敏《感斋诗钞“全闲自八首用紫琼道人(春田园居杂咏)原韵》第一首句末云:“遗训遵坡老,括囊六四神。”苏价诗中有‘”我今已括组,象…  相似文献   

8.
王启东 《文史月刊》2011,(12):33-33
关于长寿,苏东坡有四句话:“无事以当贵,早寝以当富,安步以当车,晚食以当肉。”  相似文献   

9.
<正>武昌辞行:别大江两岸友人元丰七年(1084)三月,宋神宗“量移汝州”的御札传来,为苏东坡贬谪黄州、扁舟武昌这段特殊经历画上了句号。告别辞行之时,苏东坡对武昌流露出深沉的不舍之情。四月初一,住在东坡附近的黄州父老在雪堂为苏公饯行,东坡写下令人动情伤感、带着浓浓告别意味的《满庭芳·归去来兮》。词尾吟出“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表明在黄州贬谪生涯中,  相似文献   

10.
马一凡 《文史月刊》2009,(12):75-75
《邵氏闻见后录》载:秦少游在东坡旁边坐,老顽童苏轼耐不住性子,又调侃自己的学生胡子多。秦少游也是熟读诗书的人,引用《论语》之语戏答:“君子多乎(胡)哉。”谁知苏东坡脑袋转得更快:“小人樊(繁)须也!”正好借用了《论语·子路》中的原话。这一问一答,令当时在座的人个个笑得不亦乐乎。  相似文献   

11.
东坡苏公帖碑是现存刊刻最早的苏轼个人丛帖,也是历史上优秀的苏书刻石之一。本文对该帖作了多方面研究,并特别指出帖碑中保存的《中山松醪赋》“元祜正书本”是仅存的苏轼的两种写本之一,有别于人们熟知的“绍圣合卷本”。该本中苏轼修改的字迹表明它与《中山松醪赋》祖本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帖碑上四种苏轼手迹,三种墨迹已失传,有赖刻石流传,而帖碑是其传世最早的佳刻。因此,东坡苏公帖碑无论在保存东坡书迹方面。还是于苏轼诗赋校勘研究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也是帖学研究中应该关注的重要对象。  相似文献   

12.
苏东坡是中国文学艺术上罕见的全才。这是很结实的结论。几位文友相聚,非正式磋商,有记名投票: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阁下最喜欢哪位文人?苏东坡以最高票当选。东坡先生逗人爱,不但是才高,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才气纵横之属,可爱者甚多;才高,还有好性情者,少了,东坡恰是好性情中人,东坡置身  相似文献   

13.
“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这是北宋大文豪、大书法家苏东坡的诗句。东坡先生姑妄言之,我姑妄听之,不求甚解。突然有一天看到鄂圭俊先生的一副大字对联,让我吃惊不小,便脱口而出,大师之作,东坡先生之语豁然开朗,如侧耳旁。之后,其书法之气势、之韵味绕梁三日,不绝于心。走近他,了解他,近距离地触摸先生的愿望一日强似一日。无奈不得其门而入,又不甘心放弃。据知情人士说,鄂圭俊先生就在西宁,而且是我民和土族老乡,此愿更浓,如何能放得下。  相似文献   

14.
相传乐山大佛胸前暗室中出土一块南宋“天宁阁”碑,但革后佚失。作走访了旧址,发现“天宁阁”碑年代应为清代,纠正了错误认识,并附录道光年间碑刻题记《重修东坡先生读书楼记》。  相似文献   

15.
郭丽云  陈杰  七七 《中华遗产》2021,(2):112-123
它写就于苏轼的壮年时代,被赞誉为东坡先生“最用意之作”,却因时事与人事的变幻无常,被长久地搁置于人们视线之外,甚至几近湮灭。  相似文献   

16.
人杰苏东坡一生十余次往来、客居常州,最后终老于这块他深深眷恋的家园。留下舣舟亭、东坡书院、藤花旧馆等遗迹。 “出处穷达三十年,未尝一日忘吾州,”这是宋费补之对苏轼与常州结下缘分的确切的表达。苏轼在常州府所属宜兴县写的《楚颂贴》中也说“船入荆溪,意思豁然,如惬平生之欲,逝将归老,殆是前缘……当买一小园,种三百本。”东  相似文献   

17.
水调歌头     
姚凛 《广西文史》2009,(4):26-26
已丑中秋午夜,独坐阳台赏月。默诵东坡先生《水调歌头》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句,颇有感悟。乃步苏词原韵,试填一首,以记所忆所思。  相似文献   

18.
《东坡苏公帖》石刻(以下简称“苏帖”),原在杭州西湖畔,高118厘米,宽63厘米,两面刻,按顺序刻有《寄题与可学土洋州园池诗三十首》、《中山松醪赋》、《买田帖》、《阳羡帖》(《阳羡帖》常被称作《楚颂》或《桔颂》。每面文字分作五截刻,第一面第一截前还有文字两行:“久不作小楷,今日忽书此一纸。元丰七年十月六日,宜兴舟中。”紧接此,第三行有“熙宁九年三月四日,东武西斋”十二字,第四行有楷书“东坡苏公帖”五字。除前述两个年款外.《中山松醪赋》后署“元佑九年二月甘三日,中山雪浪斋书”,后有小字“党文宝摸刻”五…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绍兴县文物部门在考古调查时,在富盛镇的长竹园、诸家山万户村渡桥头山等地,发现了烧制原始青瓷和印纹陶的窑址;在樊江吼山村也发现一处专门烧制原始青瓷器的窑址.现把这两处窑址的调查资料简报如下:一、吼山窑址吼山窑址在绍兴城东10公里的樊江乡吼山村,相传吼山是越王勾践养狗场所,绍兴方言“狗”与“吼”近音,故称吼山.山的东坡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吼山河横穿而过,河向北约2公里与官塘河相连.窑址在山的东坡面,坡面大量暴露着原始青瓷器残件及扁圆形垫珠、红烧土块等,废品遗物分布范围约5000平方米.器物品种除已发现的盘和碗外,新发现盆、罐、碟、钵等器,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苏轼(1037——1101年)。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苏洵子。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谪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惠州、儋州。后北还,病死常州。追谥文忠。苏轼的书法艺术造诣很高,和他的文章、诗词一样,代表着宋代的最高水平,被人们誉为宋代四大书家之首。宋代黄庭坚在《山谷集》里说:“本朝善书,当推(苏轼)为第一。元代汤垕在《画鉴》里也说:“东坡先生文章翰墨照耀千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