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修志史上无所谓部类编排法,但类似部类设置的现象早已有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两轮综合性新方志编修中,以部类谋篇布局是广泛采取并普遍认可的重要方法,这既是社会实践进程不断深化和现代科学迅速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反映,也符合加强志书整体性和志书内容有机联系的发展趋势,因此部类编排法应成为方志编纂学的一个基本原则。确定部类范畴要遵循科学性、现实性、可行性三大依据,划分部类内容应坚持致用性、时代性、权威性、严谨性、包容性、开放性六大原则,实践中可借鉴六大部类、八大部类、十大部类三种参考模型,灵活运用基本原则,根据不同地情特点作出各自不同的取舍。  相似文献   

2.
志书记述人类的社会活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侧重点。清代以前的旧志,受"为帝王将相做谱牒"的传统史学影响,偏重政治。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形势和为了彰显新方志与旧志的不同,志书编纂过于强调经济部类。在关注民生的时代背景下,社会部类的编纂应趋向重视和更为全面。对于社会部类所涉及领域深刻而巨大的变化,社会部类编纂者应按存史的要求增加记述内容,应从科学性的角度提高编纂质量。  相似文献   

3.
第二轮修志在首轮修志的基础上开展,但在某种程度上仍与首轮修志一样存在着理论研究、队伍建设相对不足的情况。其中尤以社会部类的编纂存在缺憾问题较多、认识分歧较大、实际操作难度较高等不足之处。从现有志书、志稿来看,社会部类时代特色的记述要大大落后于地方特色的记述。如果仅仅专注于志书中社会部类内容的章节设置、文字记述等具体细节问题的研讨,很难从根本上提高社会部类内容的记述水平。存史是志书最为根本和基础的功能,在目前志书社会部类的编纂中,对社会学学科理论、方法和成果的借鉴及运用,都有一定的认识和实践,但还需加强。为此,文章建议效仿文化研究中大文化、中文化、小文化的概念分类,将志书社会内容按大社会、中社会、小社会概念进行区分。总的来说,在社会内容的记述上,无论取哪种方式、走哪种途径,都必须紧紧攥住一个不散的"神",那就是对当地重大社会变革的地情的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4.
社会部类是社会主义新方志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首轮志书较为薄弱的一个环节。事实上,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和认识区域社会,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经济、政治等部类相比,志书的社会部类着重强调社会组织和社会动态,具有更悠久、更切实的传承特点。同时从现实的角度看,第二轮志书与首轮志书编纂工作之间的分野也使进一步加强社会部类的研究成为必然。适当厘清第二轮修志中的社会部类,凸显其所应关注的重点社会问题很有必要。第二轮修志中的社会部类应注意下列问题:一是关于人文环境及其保护的记述;二是有关人口与计划生育的记述;三是关于劳动就业和社会抚恤的记述;四是有关婚姻、家庭问题的记述;五是关于民族问题的记述;六是关于宗教问题的记述;七是关于民俗、方言等内容的记述。  相似文献   

5.
地方志书的体系是在不同时代不断的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它所有的规律和范畴都是从不同方面揭示地方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本质的。不同时期有不同观念,不同观念影响编纂,会导致出现许多不尽相同的体系。志书是以类编目、划分事物、安排结构、记述地方的资料性文献,部类是体系的基本单元。地方志书用部类、分类、种类纵列编排,具有悠久的历史。地方志书的体系是通过部类编排实现的。部类应该遵循整合性、独立性、时效性原则划分。  相似文献   

6.
文章首先通过分析两位学者对社会和社会部类的理解,明确了志书中社会的记载对象,并对社会部类和社会篇的含义作了区分。接着通过对社会部类和社会篇的编写分别进行研究,指出社会部类与其他部类的不同之处,有关社会的重要内容在整部志书中应做到不要缺项,在续志中应该专设社会篇/章,以此来记载非政府行为的社会事项,内容应该突出民众性。既要考虑篇目设置上的科学性,也要兼顾实际组织编写中的可操作性,有些内容可以在有关篇章和社会篇章中分开记载。文章建议在县级志书中专设社区篇/章,因为设社区篇是志书体现时代特点的要求,可以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基层民主的运作情况,能关注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化情况,也便于反映基层多元化的民政工作,而且可以将很多非政府行为的社会事项放入其中记载,同时可以使新农村建设的记载收放自如、生动具体。在编写组织形式上,文章认为可以突破"管什么写什么"的思路,采取课题承包、专家修志的形式来组织编写,改变"一揽子包干"的编写组织方式,进行分别写稿,统一组装。在资料收集方法的运用上,社会部类或社会篇的资料应更加重视以口述史的方式收集。  相似文献   

7.
新志书加强人文部类内容记述的探索青野一、新志书关于加强记述内容的三次大讨论本届修志之初,部分同志针对旧志不重视经济内容的记述、经济内容过少的弊端,曾明确提出:新编志书应大力加强经济部类内容的记述,以体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此,围绕如何加强经济部类内容...  相似文献   

8.
社会部类收入内容应该在确保大的基础内容不缺失的情况下,给各志留有一个根据自身特点在细节上自由发挥、组合、取舍的空间,这样既保证了社会部类的完整性及整体分量不受影响,又照顾到各志地方特色的最大发挥。社会现象、社会问题应该成为第二轮志书社会部类记述的一个新领域。首轮志书的社会部类,由于概念界定上的原因导致先天不足,加之后天发育不良,在志书的各大部类中,通常扮演的是一个被忽视或弱化的角色。在全面总结首轮修志经验得失的今天,在大力倡导“以人为本”、四位一体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大背景下,重新审视并提升社会部类在志书中的地位,不仅必要而且是迫切的。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时期新编地方志在社会部类编纂方面普遍存在概念界定难、认识分歧大、收录内容庞杂、资料信息匮乏等诸多缺憾。通过梳理社会部类编纂源流,辨其变化之端,并从学理上探究其概念内涵,可以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总结出志书社会内容记述的整体性、系统性、时代性、深化性、创新性五个编纂原则。  相似文献   

10.
论点摘编     
·续志编修·经济类志书如何记述改革开放内容——以深圳市修志实践为例傅曾阳在《中国地方志》2009年第9期上发表文章,以深圳市修志实践为例,探索志书记述经济部类改革开放内容的经验和体会,认为志书要记述好经济部类的改革开放,应正确认识新出现和发展起来的新事物和新行业,比如证券业、保险业、信息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论述志书政治部类编写的历史演变的基础上,指出政治部类编写中面临的问题:对政治体制改革记述未给予足够的重现;政治部类基本格局按党政群机构和部门进行对口分类记述存在一些问题;政治部类中的内容往往以机构职能分工作为分类归属的标准,与方志对客观事物以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为标准的划分原则有矛盾;在篇目结构安排中对有些具有双重或多重属性的事物记述显得较乱。对如何写好政治部类提出以下思考:设置政治体制改革专编从宏观上加强记述政治体制改革内容;在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编中要加强根据地方的地情特点而作出的创造性的决策决定,以推动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容记述;在中国共产党编中要重视记好全局性的政治活动;设专编强化反腐倡廉建设的记述;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从政治部类移至社会部类记述;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按其属性归入文化教育部类。政治部类编写值得注意的有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在修志中要加强宏观思维和综合思维;二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背景下进行政治部类编写必须跳出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框框并加以必要的改革;三是加强修志者政治理论学习,特别是要学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2.
地方志资料包括入志和未入志的资料,依照《地方志工作条例》的规定,资料收存与管理十分重要。作者从地方志资料的收存范围、地方志资料的分类与整理、地方志资料的开发利用以及地方志编纂制度、队伍建设几个方面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百科全书是概要记述人类一切知识或某一知识门类的工具书,《方志百科全书》是方志界第一部百科全书。编纂《方志百科全书》是进一步推进地方志事业的需要,其编纂过程也是对方志理论深入研究的过程,有助于方志学概念的规范化和方志学理论的系统化。为配合《方志百科全书》这一文化建设工程,本刊从2011年第l期始增设方志百科栏目,刊登有关《方志百科全书》编纂与研究的文章,以期将《方志百科全书》的编纂过程与方志理论研究、学科建设紧密结合,为方志理论工作者和《方志百科全书》编辑人员提供一个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一个平台。  相似文献   

14.
章学诚以"志为史体"为前提,以"六经皆史"为根本,在自我追求学术"正统"的实践中,通过方志分立三书之法,实现了志与经的理论对接,建构起经、史、志的学术系谱,从而大大提升了方志的地位,凸显了方志编纂的意义,"六经皆史"与"志为史体"因此成为章学诚方志思想的两大理论支柱。以此为出发点,章学诚以道、器之说重塑了经、史与道的关系,实际将志也纳入了撰述以求道的器的范畴,由此确立了方志"明道"的终极功能和根本宗旨,修志明道成为其积极从事方志编纂的动力所在。此外,章学诚在定位"史义"的基础上,还提出了"志义"的命题。在章学诚的理论话语中,"志义"与"史义"一样,秉承《春秋》事、文、义的有机结合,成为"道"在不同载体形式中的表现。"志义"的内涵要求方志不仅要具有思想性,更要求方志必须服务于"明道"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义"的双重要求。  相似文献   

15.
对索引的研究是方志学研究领域的主要内容之一。《方志百科全书》索}j薛又是以已有的索gI相关知识为基础,进行系统的总结、浓缩、提炼,同时释文内容要有延展性,形式上要主题鲜明。索引条目的撰写研究是《方志百科全书》众多研究课题之一,研究该条目释文撰写方法,可对《方志百科全书》中同类条目(术语类条目)的撰写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方志文献·学校考》汇集了4000余部历代方志学校类文献,即将由学苑出版社出版。类编方志学校史料的意义在于,不仅可以详细了解各地兴学办校的历史过程,还可以看到从古代到近代,政府和乡绅在普及教育和传播文化方面的积极投入,尤其是清末民初社会变革时期,教育体制发生巨大变化,初等教育真正开始成为一种普及式公益事业。综观不同时期的方志学校文献,这一变迁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17.
第二轮志书不仅要加强志书的记述广度,还要加强志书的记述深度。因此,加大专题资料的收集力度与编写范围,是加强第二轮志书记述深度的有效途径之一。专题资料具有资政功能、协调功能、衔接功能,还可以增强志书的可读性。专题资料的选材应注重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关心及人民关注的、给城乡人民带来实惠的、给社会各界带有警示作用的、有地方特点和特殊影响的典型事例。此外,选择专题资料还要把握好专题资料与志书整体内容的关系,以及资料贵专等原则。  相似文献   

18.
人物志是志书编纂的难点。首先,人物志的编纂要注意统筹平衡,要在突出当代人物的基础上,按其历史影响程度在不平衡中体现统筹;要充分利用人物志中传和表的体裁;制定不同部类入志人物的标准是统筹平衡的关键。此外,要充分发挥人物传、人物表、人名录三种体裁的不同特点,在传主事迹和人物传字数上要有统筹,对特殊人物要在不平衡中反映平衡。其次,要把握不同人物的入志特点,求真存实。最后,在具体操作中,注意在细枝末节上下功夫,保证人物志的编纂质量。  相似文献   

19.
第二轮修志如何落实《关于第二轮地方志书编纂的若干意见》和《地方志书质量规定》等文件提出的地方志工作质量和志书质量标准体系,成为史志工作者的紧要任务。山东省结合《山东省志》的编纂,就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进行了探索和思考:一是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以质量第一为原则,指导全方位工作;二是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组织机构体系,确保组织到位;三是制定全面的制度规范体系,提供制度保障;四是构建严格的质量监控体系,强化质量监督;五是加强队伍建设等,营造良好的质量保障机制;六是不断积累和总结,形成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方法,认为志书内容重复(缺失)、交叉过多形成的主要原因与篇目设置结构重叠有关。提出志书框架设计应着重强调整体最优化,篇目设置应随事物的发展,因事而变,因事命篇。专门针对撤经济体制改革专志,设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专记提出建设性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