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为 《文史月刊》2008,(11):43-43
宋希濂先生在《星火燎原》撰文回忆陈庚将军时说: “1923年,我在长沙念中学,因听说孙中山先生派人来长沙招收一批青年去广东接受军事训练,便去报考。考试时,谁知和我并排而坐的就是陈庚(湖南湘乡人)。我们被录取,一起到了广州。我们到广州时,国民党正在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决定创办一个军官学校(黄埔学校)。  相似文献   

2.
陈赓是1924年在广州与周恩来相识的。1922年陈赓在长沙参加中国共产党,根据党组织的决定,在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这年11月初,从法国回到广州不久的周恩来,应黄埔军校总理孙中山和国民党左派领袖、黄埔军校党代表廖仲恺的邀请,被中共中央派到黄埔军校主持政治部工作。自此以后,直到1961年陈赓在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国防部副部长的任上逝世止,整整37年间,周恩来与陈赓一起经历无数暴风骤雨,惊涛骇浪。陈赓在黄埔军校是周恩来的学生,始终将长他五岁的周恩来尊为师长,十分敬重。周恩来一直对陈赓情同手足,关怀备至。他们息息相通,患难相扶,成为终生不渝的知友和诤友。今年2月27日是陈赓大将诞辰100周年,本刊特发此文表示纪念。  相似文献   

3.
逃出长沙     
1945年冬天,党把我从川北的西充县调回重庆,决定我回长沙工作。到南方局青年组报到时,宋语今同志只是简单地对我说:“此行是去占领文化阵地。”那时我虽已27岁,但仍未成家,生活简单,只有一个藤条手提箱子,一个铺盖卷,说走就走,于1945年12月18日搭乘民生公司的“民意”轮东下,23日抵宜昌。 到了武汉,我去《大刚报》找了我的老朋友、总编辑王维冰兄。我告诉他此行是回长沙去。畅谈别情后,他写了一封信介绍我去长沙《新潮日报》看望总编辑董祚楷先生。我与董虽是初识,但畅谈甚欢。最后他一面逗趣,一面含有考试的意思说:“你从陪都来,一定有  相似文献   

4.
1950年夏,时任西南军区司令员兼云南军区司令员的陈赓,正率军在广西、云南清剿国民党残匪的战斗。此时,越共领袖胡志明决定向中国搬救兵。他不顾个人安危和长途跋涉之苦,穿越原始森林,徒步历行17天,秘密来到中国。中共中央联络代表罗贵波热情接待了他,问他要多少兵力。胡志明说:“兵,一个都不要,只要一员大将足矣。”“谁?”“陈赓。”胡志明说,“陈赓是我的老朋友,我了解他,有了他我就放心了。”毛泽东根据罗贵波的汇报,立即复电同意陈赓出马。当陈赓接到毛泽东的电报后,二话没说,于当年的7月7日凌晨6点半,带上部分人员从昆明启程直奔越南。7月27日下午3点左右,陈赓一行按约来到密林丛中一块小平坝的竹楼中,越共主要领导人热情接待了陈赓等人,胡志明来不及打招呼,一步冲上前拥抱陈赓,情不自禁念着两句汉文诗:“乱石山中高山卧,茂密  相似文献   

5.
美国作家爱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记述了这样一段毛泽东自述的少年经历:“……我开始想到长沙去。听说那是个大城市……我很想到长沙一个专门为湘乡人设立的中学。在那一年冬天,我请求一个高等小学教员介绍我到那里去,他允许了……”当时的欺诺先生和后来的中国人并不清楚毛泽东所说的这个“他”是谁?其实,既不是徐特立,也不是杨昌济,而是鲜为人知的张有晋。 遗撼的是,张老先生已于40年前驾鹤西归,今天我们只能找到他的侄儿——洛阳师专张人表副教授代言,请他讲述张老先生和毛泽东的师生之情以及他们长达半个世纪的友好往来。  相似文献   

6.
正我出生于1930年,1947年农历三月廿三当的兵。刚参军,由于我们来自老区晋东南,领导们觉得老区人放心,就把我们这一个营做了首长的警卫营。我给陈赓做过卫士,但不是他的贴身警卫。见是经常见,就是话很少说。我先在陈赓警卫营二连,后来又在二十二旅六十六团二营六连,再后来又在二野十四军四十一师一二二团二营六连。陈赓是一个敢想、敢  相似文献   

7.
中央电视台播映的电视剧《陈赓大将》,反映了陈赓传奇英雄故事,其中几件事件与南京有关,如陈赓在火车上跳车,摆脱钱大钧纠缠;成功越狱,逃脱蒋介石屠杀等,电视剧与过去的电影一样,都对历史作了大量文学处理。历史究竟是怎么回事?与钱大钧不期而遇1928年,周恩来命令情报科长陈赓去天津执行任务。他从上海乘火车到南京,一路不曾下火车,轮渡之后天已傍晚,他在浦口车站走出车厢,只在站台上转了转,透透气。突然,他发现列车后面有士兵站岗,原来已挂上一节专用花车,有几个国民党高级将领沿站台走来。陈赓赶快回到车厢坐下,把呢帽拉得低低的,偷偷一瞧…  相似文献   

8.
陈赓是黄埔一期毕业生,一直深受蒋介石的青睐。蒋介石因为陈赓在东征中战绩卓著,就把陈赓这个连调为总司令部的警卫连,陈赓任连长。  相似文献   

9.
苏策 《百年潮》2000,(8):37-42
一1926年9月,陈赓接到党中央的通知,秘密离开广州,经上海到苏联去学习保卫工作,到1927年2月重新回到上海时,在广州誓师北伐的国民革命军已经顺利地打到了长江流域。陈赓到了上海,周恩来等人领导下的上海前两次起义,他没有参加上,却为第三次  相似文献   

10.
金一南 《湖南文史》2011,(10):23-23
陈赓是黄埔一期毕业生,一直深受蒋介石的青睐。蒋介石因为陈赓在东征中战绩卓著,就把陈赓这个连调为总司令部的警卫连,陈赓任连长。  相似文献   

11.
邸延生 《神州》2008,(1):80-83
1947年,国民党派兵大举进犯我陕北解放区,毛泽东和党中央撤出了延安,在陕北一带与敌人周旋。面对胡宗南和阎锡山两路人马夹击的严重局面,毛泽东一度决定调陈赓的四纵西渡黄河,回师陕甘宁。陈赓大胆直言,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毛泽东虚怀若谷,欣然采纳了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董彦堂先生,世称甲骨文泰斗,是一位研究甲骨文很有成就的专家。 1936年,我到南京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任技术员。当时,该所下设三个组,即:一组(历史组),主任是陈寅恪;二组(语言组),主任是赵元任;三组(考古组),主任是李济。我和董先生都在三组。我主要是协助梁思永先生对一些出土文物及陶器、陶片做整理、绘制工作。我的工作虽和董先生没有直接联系,但他见我工作之余无所事事,就约我每天晚饭后到他家去,为他搜集的汉砖图片上的几何形花纹做描绘、复制工作,以便整理、研究。可惜由于日军飞机对南京市区的轰炸,中央研究院迁往长沙,以致这项业余研究工作未能完成。  相似文献   

13.
黄乃是辛亥革命先烈黄兴先生的遗腹子。1917年生,2004年1月30日患脑溢血病故于北京。湖南省长沙市人,享年87岁。黄乃是中国汉语盲文专家,优秀的中共党员,还是一个多才多艺又极重友谊的人。黄乃大哥长我13岁,我们相知相识、友谊长逾半个多世纪。他在北京,而我在新疆工作长达近30年。我们之间联系主要靠通信。上世纪80年代起,我调回长沙工作,有时去北京办20世纪80年代初,黄乃从湖北五七干校返京后留影事,而他又常回长沙扫墓和考察盲聋哑人的教育事业,以及关心残疾人福利和兴办工厂的事,这样我们见面的机会就多了。一、与黄乃的相识与相知1951…  相似文献   

14.
正一、治学经历和治史风格问:熊先生您好,每位学者都有自己的成长过程,能否请您谈一谈您是如何走上治史之路的?答:我真正喜欢上历史,决定学习历史是在高中阶段。1948年,我进入湖南长沙兑泽中学读高中,即后来的长沙第六中学。教历史课的赵学钧老师,讲课非常认真,他给我介绍了一本《中国历史简编》,其作者是后来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的吴泽先生。我因此萌发了学史的念头。数年后,吴泽先生成了我的导师。1951年,我高中毕业,报考大学。那时候我们可以填  相似文献   

15.
我和叶挺将军认识是在1926年初冬,在武昌一次中共党内开会时,由陈赓将军把我介绍给叶。开完会后,叶找我谈话。  相似文献   

16.
汪金友 《文史月刊》2010,(2):M0002-M0002
<正>"借主席一口水"的陈赓将军。1943年夏天,毛泽东主席在延安作报告,陈赓忽然抓耳挠腮、东张西望,后整衣起立,直奔主席台。毛泽东一愣,问:"陈赓同志,有何急事?"陈赓不语,取主席搪瓷杯,"咕咚咕  相似文献   

17.
2003年参加中国古陶瓷长沙年会期间,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冯小琦先生谈到山西晋城古瓷窑之事,缘起于晋城有位古陶瓷爱好张禄先生,带了窑址的标本去了故宫博物院,而且进一步说明窑址区有大量的匣钵。由此,有了此次调查。2004年二月中旬,  相似文献   

18.
这是l997年3月l9日萧乾在北京医院住院期间,与夫人文洁若的合影。说起这次与萧老相见,有点偶然性。那次进京本是奔梅绍武先生去的。其父梅兰芳先生是我的乡贤。事谈毕,告辞时梅绍武先生讲礼数,坚持拄杖送到电梯口。等电梯时,梅绍武先生问我去看萧乾先生没有。我说无事不敢去打扰他老人家了。梅绍武说:“听说他得了心梗。前天住院了。”  相似文献   

19.
1956年夏北京 一座古色古香的北京四合院房间内,站着一位身材魁梧、戴着眼镜、佩戴大将军衔的中年人,他手握红色电话耳机,操着湖南口音,乐哈哈地说:“小超!我是陈赓。”对方接电话的是周恩来总理的夫人邓颖超。人们通常称她为“邓大姐”。可是,陈赓同周恩来一样,称呼她为“小超”,足见他们间非同一般的战友情谊。 邓颖超答话后,陈赓望了望身旁的一位显得机灵的小个子男青年,接着说:“彭干臣的儿子来了,现正在我家里。”电话里传来邓颖超的声音:“叫他快来,叫他快来!” 陈赓放下电话机,立刻要车。将那男青年送到中南海紫光阁的总理客厅。 陈…  相似文献   

20.
《新音乐》月刊在桂林的回忆□薛良背景情况1938年秋天,我在长沙大火前夕,离开长沙经冷水滩、桂林来到贵阳,目的是去昆明。当时贵阳的“筑光音乐会”举办“为前方战士募寒衣音乐会”,其领导人常学庸(任虹)邀请张权和我参加独唱,由胡投伴奏。会后任虹对我说: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