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张清瘦的脸,两撇一字短须,炯炯有神的目光,根根直立的黑发,这就是鲁迅先生——一副与生俱来的硬骨头,一个天生的战士。在黑暗的旧中国,鲁迅先生总是冲锋在战斗的最前沿,他虽然没有拿枪使炮,但他手中的如椽巨笔和笔下的文字,却比枪炮和弹药更有力量。这就是我眼中的鲁迅,一个“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一个“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一个“先天下之忧而忧”的鲁迅,一个“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鲁迅。鲁迅先生的一生,总是生活在战斗中,这种战斗没有枪林弹雨,却充满蜚短流长。沉重的家事,使先生过早地挑起生活的重担。面对腐败没落的清政府,先生…  相似文献   

2.
意外的特殊使命 1975年深秋,天气特别地阴冷。一天上午,当时上海市文化局负责人孟波同志突然来到我家,很神秘地对我说:“老齐,咱们俩有些事要马上去北京。”他这没来由的话,把我弄得如坠云雾,不着边际。那时,我刚被宣布解放,虽然说是让我和陆汉文、胡冠时等同志负责上海京剧团(即现在的上海京剧院)党委工作,但我是心有余悸,处处小心,大事小事都请示,生怕再被靠边批斗。出于谨慎,我问:“是什么事情?”孟波不露声色地说:“到了北京就知道了。”他秘而不宣。我更加要刨根问底:“你不说清楚,我就不去!”他犯了急:“瞎,你这个人真死心眼,告诉你,…  相似文献   

3.
刘梵天 《世纪》2023,(5):92-96
<正>武中老跟我是忘年交。20世纪60年代,我与他就结下善缘,历久弥新。落实政策恢复待遇“文革”之后,落实政策,武老恢复了干部待遇。其后一段时期,武老常回山东。他曾战斗和生活过的各地都热烈欢迎他回去看看,有一次潍坊地委邀请他去参加成立风筝协会,推他当会长。武老乐得像小孩,自后届届出席参加。那一次成立会后,在宴席上当地领导笑着说:“武老您来我们这里,却把我们这里一个人吓跑了。”  相似文献   

4.
淘气的儿子     
我与妻分居两地,她在上海,我在南京,儿子一年前也去了上海借读。因为身体欠佳,加之薪水有限,经不住三天两头来来往往的,所以我很少去上海,至多半月一次,平日教育儿子的重担就落在了妻子肩上。我那儿子天生虎头虎脑,既调皮又淘气,整天闹得家里不得安宁,我们只好在他不足三岁的时候将他送进了全托幼儿园,一周接回来一次。每当周一送他去,他总绷着小脸,泪眼闪闪地盯着我,一只手拉住我的衣角  相似文献   

5.
徐庆全 《炎黄春秋》2013,(11):58-63
2012年11月13日,吴江去世。转眼间就一周年了。 关注这位老人,并不是因为我和他有多么熟悉,其实我和他只有几面之缘——我因为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感兴趣曾经去采访过他。我对他参与的或者主动推动的那一段历史作为充满了敬意。他是开思想解放先河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的主要策划者之一,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场大讨论的主要的推动者之一。吴江老的这些功绩,已镌刻在历史中。  相似文献   

6.
再返京钟     
我告别刘邓首长,走出司令部不多远,就碰到几个熟人,他们亲热地和我握手,打招呼,把我让进屋。一进门,就看到郑绍文同志在打电话,他把电话筒一抛,跳过来抓住我猛摇道:“哎呀,老谢,你还活着呀!”的确,从中原突围到南下,经过激烈残酷的战斗,老同志能再相见,其高兴激动之情可想而知。谈了几句话后,他跑出去了,一会儿又风风火火地跑进来高兴地对我说:“我给你找一个好地方住,去江汉军区供给部,那里有马骑。”原来江汉区党委和江汉军区的机构已经组成,只等命令一下,就开过平汉线,重返江汉。我在供给部见到了部长张旺舞同志…  相似文献   

7.
1962年6月,我随毛主席出巡南方 专列奔驰在江南的大地上.在杭州至南昌的途中,毛主席把我叫进了公务车厢,他正躺在床上看一本线装书,见我去了,放下书,挥挥手:“坐坐!”毛主席叫我去谈什么,我心里没有底.但我早就知道毛主席对调走的战士很怀念,是不是要谈这件事情呢?于是我先向毛主席作检讨,我说:“主席,1959年上级要我们一中队的人减少一点,我当时没有请示主席,把主席熟悉的同志调走了.”我说:“像曾文这样一些同志调到什么地方了,我现在也不知道,若当时请示主席,就不至于发生这事!”  相似文献   

8.
北石 《旅游纵览》2016,(10):66-69
正上帝总爱把他的调色盘打翻,让这世界充满着各种复杂的色彩。而这一次,颜色降落人间却如此均匀和纯粹,毫不混淆。这便是"北非花园"摩洛哥,一个在沙漠与大海之间荡漾的国度。提起摩洛哥,其实两年前就计划着去看一看,而签证一直都是困惑我的一  相似文献   

9.
方未艾  方朔 《文史月刊》2011,(11):32-36
张学良将军被囚禁多年之后,曾经对探望他的人讲过:他想好了给自己的一副对联:“两字听人呼不肖,半生误我是聪明。”每当我追忆起张学良,就不禁想起他的这副对联。  相似文献   

10.
一直在战斗的叶利钦,在退出政坛后,并没有马放南山。他还得战斗——与病魔作斗争。这场战斗,是他人生的最后一战。“没有工夫生病”实际上,叶利钦“人生的最后一战”,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那时,  相似文献   

11.
第一封信亲爱的妈妈:我从来没有想到会看见一场革命,但是现在我正在目睹着一场真正的革命。我希望美国报纸没有过份适染这一事来惊吓您,我很安全并且感到兴苗。事实上我并不知道您是否听说了这一事件,但是这一次比广州的那次更为严重,您一定从报纸上有所了解。不管怎样,我还是想说说我所知道的一切。满族统治中国已经很长时间,他们对汉人极不公平。他们对汉人收税很高,并且把这些税收用于他们自己的民族。广州的汉人首先暴动,他们计划这场革命已经很久了。他们在广州失败了,但却涌得了这里汉人的同情。这里的人就开始悄悄准备。计…  相似文献   

12.
日前整理旧时笔记,我的目光停留在1979年春的一页记载上。这一页我用大字抄录了一副梅白同志的自励联:“等闲八载囹圄,遮莫四年流放,掸掉劫灰,残病犹堪绝大漠;讵憎六旬坎坷,庸慊九死惊魂,重燃蜡炬,能源尚可铸长篇。”这幅当时用白色印刷纸自撰自书的对联就贴在梅白同志书房兼卧室的墙壁上。  相似文献   

13.
1939年1月下旬,为打破日军的分割、封锁和“扫荡”计划,时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的粟裕采取“敌进我进”的战术,向芜湖日军机场外围据点官陡门发起突袭,仅用8分钟就消灭敌人,取得了战斗胜利。这场战斗是新四军成立后首次长途奔袭作战,其出兵之奇、行动之快、用时之短,堪称突袭战的经典范例。新四军挺进江南敌后打出了威风,一时间人人都在传诵“粟司令”打仗神出鬼没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尾巴吓白了     
从前有个将军,总喜欢吹嘘自己勇敢。有一次出征,他骑着一匹黑马去打仗。刚一交手,就败下阵来,吓得他屁滚尿流。眼看跑不掉了,他就装死,这才躲过了追兵。等到夜里,他爬起来摸黑割掉一匹死马的尾巴,揣在怀里,逃回营地。别人见他一副狼狈相,就取笑他说:“你不是最勇敢的吗?怎么一个人逃回来了呢?”他说:“我本来要单枪匹马杀到敌人老巢去,可惜我的黑马中箭阵亡了。不信请你们看看马尾巴。”说着,从怀里掏出割来的马尾巴。  相似文献   

15.
1975年8月上旬,河南、安徽的淮河流域发生了一场大水灾。这是解放以来,迄今为止,受灾面积大、死亡人口最多的一次大水灾。水灾发生后,新华社准备当即发消息,并进行连续公开报道,但是,经请示,当时中央领导决定不准公开报道。以后也一直没有公开报道过。如今,这场大水灾已经过去整整27年了,在中国报刊和新闻史上,一直是个“空白”。我是自始至终深入水灾现场采访调查的新华社记者,有责任在中国新闻报道史上补上这一页,使后人能够对此有所了解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我读高小时,从四川迁来一户以缝纫为生的人家,住在我家对面。户主姓段,五十多岁,人们叫他段裁缝或段师傅。老裁缝段师傅经常戴着一副铜边老花眼镜,是用两根麻绳系在脑后。他看人时总是埋下头去,从眼镜上方往外瞧,显得又专注又严肃。加之他不苟言笑,板着一张长脸.除了与顾客交谈服装式样、尺寸大小和讨价还价外,几乎成天不说一句话,这就令我感到他庄重得有几分威严了。我有空常去站有他家门外,隔着大案板看他裁剪衣裳。他手持一把大剪刀,照着布上画的线条,咔嚓咔嚓把整块的布料剪成大大小小的布片,神情是那样专心专意,正经八…  相似文献   

17.
一 1960年8月,著名诗人艾青在王震将军的安排下,携家到新疆玛纳斯河畔的军垦新城石河子“落户”,并在石河子生活了16年,经历了他人生的第二次炼狱生活。 石河子以有节制的热情欢迎了诗人艾青。 最初,艾青夫妇被安排住在农八师机关办公楼旁干部招待所的一个套间里,地方虽不算很宽敞,但上有天花板,下有松木地板,外间有两个大窗户,光线很充足。后来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开始了,政治气候变得紧张起来,便让艾青一家搬到师部家属区的土平房里去了。 1961年7月,艾青到莫索湾二场体验生活。三年前,那里还是一片荒漠,军垦战士们依靠艰苦奋…  相似文献   

18.
许嘉谟 《江淮文史》2009,(6):108-118
在我这一生中对我最为关爱,影响我最深的人,就是爷爷许济之了。我生于1937年,那是国家、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我的父辈们都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战斗中去了,我是由爷爷奶奶抚育成人的。我出世时爷爷已57岁了,加之兵荒马乱,能生存下来都很不容易,所以他只能闲在家中。在我两三岁时爷爷开始教我识字,他将一些废纸盒子剪成一个个方块,上面写上字,就成了方字块,每次认三到四个字的一句话或一个词组,  相似文献   

19.
回忆的地图     
我以前养过一只蚂蚁。的确,是一只蚂蚁,它很小,只有用放大镜才能观察到它的全身。它还有一段不平凡的来历。那时我对地图颇有兴趣。有时我会拿着地图册,一页一页地翻,幻想自己在周游世界。一次,这只小蚂蚁爬上了地图。它从印度爬过大洋来到菲律宾,又漂洋过海来到美国,而后又兴致勃勃地来到非洲。我不禁喜欢上了它,有了养它的念头。我用火柴盒给它做了窝,里面撤了些细沙,在细沙上面又铺了一层薄薄的泥土。小蚂蚁似乎对这很满意,一天到晚在窝里爬来爬去。但我却不知道蚂蚁该吃些什么。没办法,我便找了些果仁打碎,取了一些放在窝里。第二天去看时,  相似文献   

20.
1999年5月20日在重庆市召开中央南方局成立60周年的纪念活动,邀请了部分当年的老同志去重庆参加。有此机会当然我也很高兴再去当年战斗生活过的地方。在北京有十几个老人一起坐飞机前往。 我们坐飞机大概也不下百次了,这次却有极不同的感觉:大家都已是七老八十的人了,最年长者为当年重庆八路军办事处的副官邱南章,他已89岁高龄。最年轻者为周恩来当年的卫士、现已74岁的成元功。这样一群老战友在一起,叽叽喳喳顿时就热闹起来,竟无例外地都在谈论当年共同战斗的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