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幼儿园到大学校园,从学习成绩到社交能力,男生的综合表现都落后于女生,这是男孩之过,还是教育之过?  相似文献   

2.
到新疆去看看是我一生中的一个宿愿。那里是“千山鸟弋绝,万径人踪灭”的不毛火焰山?那里是青山绿水享有盛誉的瓜果葡萄园?那里还是风车林立、钻井高架的西部圣地?那里到底是冰川、雪地还是草原?我问到过新疆的人,他们谁也说不出个子丑寅卯,只说是那里三山两盆要看你到哪块地方去哟,因为没到过新疆不知祖国疆土之大!这越发地引发了我亲临新疆的愿望。  相似文献   

3.
不老传说     
《世界》2013,(10):194-194
或许你对人生的设想远远不止80岁,但真的到了80岁,那时的你又在做什么呢?倚在床榻上看着院外的落叶飘零?哄着儿孙们享受天伦之乐?还是像书中的他们一样,去做感动全亚洲的“梦骑士”?  相似文献   

4.
凤兮  王凯摄影 《中华遗产》2012,(11):70-73,76,78-81
说起白色,多数人大概会联想到空无一物,殊不知其中有着深层的文化涵义。它真的只是无色吗?为什么在许多古代神话中,充斥了白色的瑞兽和白衣飘飘的神仙?又为何它被选中成为陪伴死者最后一程的丧服色彩?如今对纯洁白色的推崇还是在延续古老的民俗吗?  相似文献   

5.
《山茶》2010,(10):42-43
如今的玉树到底是什么样子?是一切如常还是满目疮痍?那些幸存者到底过得怎么样?日常的生活与幸福是否已经回到他们身边?从北京到西宁,从西宁到玉树.”一汽丰田玉树探访爱心之旅“一行几十个人对”玉树”的讨论从未停止.脑中所有的想象也都离不开“玉树”二字。这其中.最让人魂牵梦萦也最让人揪心的问题无疑是——那里的孩子们怎么样了——他们是否能够吃得饱穿得暖?  相似文献   

6.
施存龙 《郑和研究》2006,(1):108-112
直到今天,有的郑和下西洋陈列馆展览的郑和下西洋航线图上,不少专著和文章论述郑和到达海外国中,还存在视南巫里和南渤里为两国,认为南巫里在印度的现象。这是郑和研究和宣传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它关系到郑和船队,除到过苏门答腊岛西北的南渤里外,是否也到过印度半岛古里国以北的南巫里国?南巫里国与南渤里是同国异名还是原本两国两名?我们统计郑和下西洋所到国名国数时,该算作一个还是两个?希望能够通过辨析,取得共识,在解决学术问题基础上,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7.
刘鑫 《丝绸之路》2012,(2):99-100
敦煌壁画临摹由最开始作为敦煌学显著于世的视觉代言,再到敦煌研究机构的研究手段,以及由此派生出在绘画艺术创作方面的创新运用,使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敦煌壁画临摹对艺术创造的影响。敦煌壁画临摹作为一种艺术活动,应该怎样更好地和时代形成对话?敦煌壁画艺术的继承模式是精英阶层的精神交流,还是成为中国人进行艺术性创造可以随手拈来的自然影响因素?临摹是复制还是创新手段?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们去探究。  相似文献   

8.
为你一哭     
大姿 《南方人物周刊》2014,(21):111-111
农民大哥是被他妹妹“押”来相亲的。一切问题。他的回答都在三五个字以内。“您今年多大了?”“59。”“到我们这儿来相亲肯定是单身啦,那您是什么情况?离异、丧偶还是一直没结婚?”“丧偶”“哦,这位大哥比较害羞哈,不要紧,别紧张。您丧偶几年啦?”“5年。”  相似文献   

9.
怀念酒泉     
悠悠忽忽,离开酒泉已14年了。14年来,我无时不把酒泉怀念--广博、浩瀚的戈壁还是那么深沉么?花团锦簇的肃州绿地还是那么蓊郁葳蕤么?奔腾不羁的讨赖河水,还在穿梭呼啸么?伫立于街心的鼓楼,是否依旧红装艳裹……爱屋及乌,并非人们一时的心血来潮。多少次,我想从电视荧屏上目睹久别了的酒泉风采,可我的愿望每每不能实现。终有一日,央视播放西峰乡的植树造林现状。稍纵即逝的镜头,竟让我热泪盈眶,百感交集。我仿佛又回到了酒泉,回到了朝思暮想的那块热土。没有到过酒泉的人,很难想象到她的奇情异致,到过酒泉的人也只能粗晓她的…  相似文献   

10.
《世界》2013,(9):190-190
日复一日的工作总会让人在某一时刻冷静下来想想自己疲于奔命到底为了什么?生活的富足还是挑战自我的成就感?或许两者都不是,只是习惯于“勤劳的懒惰”,不想改变熟悉的节奏。我们口口声声说这就是现实,可是这样真的对吗?日子很简单,简单到我们以为可以信手拈来,而生活却又很复杂,复杂到思考时总也理不出个头绪。那就将青春暂停片刻,出发,去真正地体味生活和认识社会。  相似文献   

11.
又到一年一度的求职高峰,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和各类人才,为自己的未来和梦想东奔西走。如何找到合适的工作,跟对老板?还是让我们跟诸葛亮学学吧,说不定有一番收获!  相似文献   

12.
假如有人15岁进大学,金融方向,毕业后以期货为生,20出头时拥有两三百万资产,请问到35岁时,他可能在做什么?带领一帮IT精英投入新经济浪潮打拼直至成为创业明星,还是大胆人市,摇身变作少年得志的商业新贵?  相似文献   

13.
张宝林 《纵横》2012,(3):62-64
小高: 听说《天方夜谭》已出版,有可能搞到一两本否?(除自己要外,还有别人托。)巴金的《家》、《春》、《秋》是上海还是北京出?也有人求买,希告。我血压下不去,经常病休。如买到书,仍请由舍妹转。  相似文献   

14.
科技进步带来的是更好的、更方便、更便宜的服务。但是我们最终需要的是什么?我们希望享受什么样的服务?也许还是内容!如果现在就判断3G来了会不会影响到音乐的发展也许意义不大,因为如果没有好的内容,再好的科技模式也没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城里有文化宫、俱乐部、剧场、电影院消遣,但农村里现在多数地方文娱设施还是贫乏,人们没事时,到哪里去消时度日呢?只有一个地方,那就是"人场"。  相似文献   

16.
目前,全国首轮修志(社会主义新方志)基本结束,二轮修志全面展开。二轮修志首先面临的、必须解决的三个问题是:选择补修、重修,还是续修?选用章节体、条目体,还是章节条目结合体?沿用首轮志书体裁,还是创新?笔者围绕这三个问题,结合修志实践,谈点个人认识。  相似文献   

17.
长生如梦     
《南京史志》2014,(8):100-102
人寿百年尔,孰可得长生?当月华淹没城池,凄清的光芒似乎也模糊了生死爱恨的边界。从古老的美索不迭米亚平原到圣经时代的莉莉丝,关于那些暗夜精灵的传说从未停止。黑夜里,他们的华服与你擦肩而过,唇边的笑意似高脚杯沿凝结的猩红液体。那月是圆还是缺?  相似文献   

18.
又到一年一度的求职高峰,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和各类人才,为自己的未来和梦想东奔西走。如何找到合适的工作,跟对老板?还是让我们跟诸葛亮学学吧,说不定有一番收获!  相似文献   

19.
舒芜同志在贵刊2001年第4期《佳人空谷意,烈士暮年心》一文中,引陈独秀1941年8月6日致杨朋升的信云:“弟(陈独秀)生活一向简单,月有北大寄来三百元,差可支持”。舒认为,“这每月三百元,是(北大)学校要致送,而取得国民党政府同意,还是政府所授意?是以什么名义支付的?是作为聘一名教授的薪俸,还是没有正式名义的特别‘津贴’?”皆不详。 据我所知,浙江大学文学院史地系教授贺昌群抗战爆发后,自杭州迁四川乐山从事著作。教育部仍令浙大每月寄贺先生生活费三百元,一直到贺至三台东北大学任教。由此联系到抗战时…  相似文献   

20.
从顶戴、花翎、黄袍马褂的的赏赐制度,到近代与世界接轨的勋赏制度,催使中国发生这一改变的竟然是在华洋雇员的需求。清政府在一枚小小勋章上寄予的外交期望是尽数实现,还是悉数幻作泡影?中国第一枚专赏洋人的勋章又是如何开启了中国勋赏制度的先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