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德、意、日法西斯的败亡而告结束。被日本侵占近半个世纪之久的朝鲜获得解放。然而,朝鲜解放之日竟成分裂之时,却是始料不及的。朝鲜从此被人为地分裂成南北两个部分,它是战后国际政治导致的结果。 朝鲜问题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2.
研究当代德国历史的一本好书——读《战后德国的分裂与统一》冀良由于工作需要,经常要查阅一些外国历史著作,但查阅过程中常常产生一种遗憾,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国内出版的外国历史著作总有些不尽人意之处,如世界历史的下限截止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战后的资料查找...  相似文献   

3.
试析战后德国战败赔偿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小惠 《世界历史》2005,26(4):14-23
二战末期和战后初期,赔偿问题是美、英、苏三大国处理德国问题的重点之一。本文认为这一时期德国战败赔偿政策的演进主要经历了4个阶段:政府内讨论、雅尔塔和波茨坦会议赔偿原则的确定、工业水平计划的签订与修改、赔偿政策的执行。而三大国从谋求一致的德国赔偿政策解决到分道扬镳的根本原因是在政治制度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二战后美国占领政权通过历史反思与再教育实现了西德民主的再造。其中历史反思主要包括:去纳粹化、去军事化、去中央化和去垄断化;而再教育则通过黑、白名单的制定,彻底结束了德国人认知当中的种族主义和精英主义。在此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是对文化政策的提前计划与政策准备。它们使德国人意识到,宽容和责任意识对于民主制度是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美国战后对德政策与德国分裂的关系。作者认为,美国为实现世界霸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还在进行时就制定了与苏联合作,严厉处置战后德国的政策。由于美国战后推行政治上谋求霸权,经济上渗透扩张,意识形态上强烈反共的三位一体的对外政策,美苏政治军事合作的基础不复存在,统一德国的努力失败,终于造成德国的分裂局面。德国的分裂就是美国这一政策在德国实行的结果。各国人民只有团结反霸,反对军国主义复活,保卫世界和平,才能防止德国这类悲剧重演。  相似文献   

6.
战后德国经济是在左和右,即主张国家干预和自由经济,这两股社会和政治势力交互作用下发展起来的。前者主由社民党体现,后者由基民彤社民盟主张。最初这两股势力形成了有效互补,使得德国社会和经济进入高发展期,后来由于这两股势力彼此抗衡过度,失落了有效互补,社会体制失去活力,经济和社会进入发展低迷期。如今,德国经济一直挣扎在这样的发展困境中。  相似文献   

7.
1894年日清(甲午)战争以来一直到1945年为止,日本侵略了以中国为首的亚洲国家,给这些国家带来了数不清的灾难。南京大屠杀、从军慰安妇、强制带走及强制劳动、关东军防疫给水部队(731部队)、细菌·化学毒气武器等,日本战争犯罪所涉及的方面是极其广泛的。然而,日本政府  相似文献   

8.
正以客观性为圭臬的专业化历史学科形成于19世纪的德国,德国因此被誉为"现代历史学的摇篮"。20世纪以来,接踵而至的两次世界大战对德国历史学产生了巨大冲击,围绕如何看待近代以来尤其是当代的德国历史、应该树立怎样的历史意识等问题,德国史学界内部产生了严重分化。但有所不同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史学界普遍沉溺于因战败所带来的民族愤懑情绪之中;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大多数历史学家则保持了较为清醒的头脑,主动剖析"刚刚发生的民族之过  相似文献   

9.
种族歧视是美国历史上一个不可抹去的污点。然而,随着奥巴马在2008年当选总统,美国社会上出现了一股“后种族社会”论的思潮。“后种族社会”论的源头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联邦政府推出了《平权法案》,旨在改善少数族裔在就业和教育方面处于劣势的状况。而白人群体则宣称,针对少数族裔整体的歧视已经被铲除,升学和就业需靠自身努力,而不应该依赖政府的政策。虽然否定美国依然存在种族歧视的观点有明显缺陷,但诸多白人仍坚持这一看法,因为其有助于推翻《平权法案》。同时,强调种族歧视依然存在并以此来支持《平权法案》的阵营,也不会从自己的立场后退。上述现象反映了美国社会在种族问题上难以弥合的分裂。  相似文献   

10.
日本与德国战后国家赔偿及个人受害赔偿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本与德国战后国家赔偿及个人受害赔偿比较研究姜维久日本和德国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曾把世界人民拖入一场火海炼狱之中。由战败国向被侵略国家及受害的民间个人提供损害赔偿,是国际法公认的重要原则。欠债还帐,这也是国际社会交往中起码的道德,否则,即是发动侵略...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邦德国及统一后的德国关于纳粹历史的叙事经历了很大转变。纳粹史的书写不仅能反映出德国历史学家对历史与现实的认知,同时亦是历史学家史学良心及对自身政治使命定位的映照。战后至今,德国历史学家的纳粹史叙事经历了保守叙事、批判叙事、新修正主义叙事、"受害者"与"抵抗者"叙事四个发展阶段。隐藏在此进程背后的是历史学家们史学良心与政治使命的纠葛。经过七十余年自我拷问式的思考,德国历史学家们最终通过政治使命的升华,实现了二者的完美契合。  相似文献   

12.
正(《史学集刊》2019年第6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邦德国及统一后的德国关于纳粹历史的叙事经历了很大转变。纳粹史的书写不仅能反映出德国历史学家对历史与现实的认知,同时亦是历史学家史学良心及对自身政治使命定位的映照。战后至今,德国历史学家的  相似文献   

13.
租界的由来     
嘉靖32年(1553年),葡萄牙“商人”借澳门“首举之事,在《澳门经略》中有过确实的记载:“32年,蕃舶托言,舟触风涛;愿借濠镜地暴诸水渍贡物,海道副使汪柏许之。初仅茭舍。商人奸利者,渐运瓴甓,(?)桷为层,佛郎机(即葡萄牙)遂得混入,高栋飞甍,栉比相望,久之遂专为所据。蕃人之入居澳,自汪柏始。”葡萄牙殖民强盗就是看准了当时海道副使汪柏的昏聩贪财,贿赂公行后,得他许可,入澳门住下。一住几年,赖着不走了。1557年,葡萄牙强盗竟然厚颜无耻地把中国的澳门看作他们的殖民地,筑城墙,造房屋,自己设置官员,自行管理。腐败透顶的贪官污吏们却不闻不  相似文献   

14.
祭祖的由来     
我们基诺人唱调子时要先唱“阿匹额额”,讲故事时要先念“阿匹额额”,吃饭前要先敬“阿匹额额”。“阿匹额额”无时不跟我们在一起。初到攸乐山的人不知道“阿匹额额”是什么意思,我告诉你吧!阿匹额额是我们的祖先,最早最早的祖先。要说我们敬奉阿匹额额的来历,还得从洪水淹天的时候讲起。自从阿摩遥补开天辟地以后,世上的万物都慢慢地创造出来啦。可是有一年突然发了大水,到处一片汪洋,寨子没有了,庄稼没有了,人畜通通没有了。只有一只木鼓,漂在水面上。当洪水慢慢退下去的时候,木鼓落到了洼地上。从木鼓里走出麻黑和麻  相似文献   

15.
阿銮的由来     
很久很久以前,在遥远的果色果拱地方,坐落着九十九座大山,山上长着九十九棵大树,中间的一棵长得格外高大,树叶遮蔽了天。在这棵大树的树根脚下,有一个树洞,洞里有五颗神蛋,象绿色的宝石一般,放射着异彩。一天,突然乌云滚滚,电闪雷鸣,暴雨滂沱,狂风呼啸,刮得大树摇摆,树叶飘落,天摇地动。那树洞里的五个神蛋也被暴风刮了出来,在空中飘荡。过了许久,风停雨歇。那五个神蛋则飘落到各个不同的地方。第一个神蛋飘落到鸡的王国,由鸡孵了出来,变成为一个人,取名为“瓜戛珊”(西双版纳则叫“戛古先塔”或“召戛滴戛”。因为他的养母是野鸡,就以野鸡的叫声取其名)。这就是传说中的第一个佛祖。第二个神蛋吹落到野牛的王国,投胎于  相似文献   

16.
天津狗不理包子,举世闻名。何故一个小小的包子能有这样大的名声?而且这"狗不理"的名字也起得怪,叫人好奇。狗不理包子的创始人是清末天津武清县的一位农民。他小名叫狗子,因家乡遭灾,逃到天津,在一家包子铺当学徒。后来他有了一点本钱,就自己开了一扇门的包子铺,起  相似文献   

17.
汉族的由来     
汉族占我国总人口的94%,有悠久的历史。汉族的先民,经历夏商周三代长期发展,至春秋战国,已形成以"华"、"夏"单称或"华夏"连称的族体,以与周边各族相区别。在战国时,七雄兼并,共称"诸夏"。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了统一诸夏的事业,又出现"秦人"的族称。直到汉代,匈奴、西域等处民族,仍称中原人民为"秦  相似文献   

18.
在旧戏舞台上,凡是当官的,总要戴一顶乌纱帽。这种乌纱帽也叫纱帽,其前身是古代男子裹头发用的幞头。北宋初年,有人将幞头改装为一种纱帽,很得皇帝的赏识,因此便规定,朝中官员都要戴这种纱帽,连皇帝自己也不例外。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为防止议事时朝臣交头接耳,就下诏书改变乌纱帽的样式,在乌纱帽的两边各加一个软翅,这样只要脑袋一动,软翅就忽悠忽悠颤动,皇上居高临下,看得清清楚楚,并在乌纱帽上装饰不同的花纹,  相似文献   

19.
在我们曾经的生活中,人事档案代表单位组织和上级领导对个人进行全方位的暗中跟踪监督,如影随形,相伴终身。政治忠诚与道德纯洁是其最初设定的主要考量目标,家庭出身、个人经历、政治立场态度、组织审查结论,以及其他凡是组织认为可以反映说明某个人的行为操守、工作能力、荣辱浮沉的材料,都可以收藏登录,保存在案。它以制度化、体制化、案牍化的方式,实现了单位组织对个体成员极其有效的定位管理。  相似文献   

20.
广丁 《岭南文史》2003,(2):59-59
广州东北原有个城门,叫大北门。大北门以北是大北外直街。其西侧有象岗,东侧有木壳岗和三灶岗,地势险要,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