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福建贡院的渊源可追溯至宋元祐五年福州贡院的创建。明代的福建贡院并未承袭宋代贡院建置,而是于洪武十七年在福州城南另址改建,成化七年又因贡院空间有限而迁至福州城内东北处的冶山之旁、屏山脚下,从此再未易址。成化七年所建贡院奠定了此后福建贡院的基本格局,后又于弘治八年,正德十一年、十四年、十六年,万历六年进行过多次修建,规制日趋完备。明代福建贡院的建置是明代乡试制度的有形体现,并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其修建经费主要来源于公帑,而清代修建经费则主要来自个人捐助。 相似文献
4.
5.
饮食文化早已成为中华文化的大宗、中国最大特色之一。迄今几乎所有介绍餐饮业的文章都沿用如此说法:“满汉全席是清朝宫廷中的大宴,乃为宫廷御膳”、“清末民初,老北京饭庄经营的酒席,是以铺张的‘满汉全席’为主。”不仅以“宫廷”为最高贵,且特色集中于一个“全”字。 相似文献
6.
许兆昌 《世界古典文明史杂志》2008,(4)
“九夏”是阔代九大乐歌之统称。“九夏”的演奏,主要使用钟、鼓、鳟、磬等打击乐器,因而具有较强的节奏感,故在周代的礼仪活动中,多用于控制行礼者的行步之节。《肆夏》是“九夏”中的重要一篇,其演奏场合及演奏对象十分复杂,主要功能是在各种礼仪活动中用于控制行礼者的出、入之行节。同时,它还可以献享给宾客,并具有调和礼仪气氛的作用。《陔夏》之“陔”,为警戒之义。《陔夏》的演奏,主要用于宴饮活动结束时控制宾客的行步之节,防止宾客因酒醉而失礼。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比中朝史料中的相关记载,考证明代玉河馆对朝鲜使者的门禁政策及其实施情况。在此基础上,试图探究朝鲜使者与明王朝在玉河馆门禁事件中所持不同态度之背后所反映的双方外交:朝鲜使者多次上书要求解弛玉河馆门禁,除追求物质利益之外,更有重建"礼仪之邦"名号的用意;明王朝虽声称恢复朝鲜特权,但这不过是为了模糊其外交政策实质的官方说辞,实际上并未作出过大的让步。 相似文献
8.
9.
10.
11.
本文论述了中国明清两代输往葡萄牙外销瓷的史实。作者在论证中结合了西方有关的档案文献及目前存世的考古发掘与官私收藏的外销瓷实物,并重点介绍了早期存在于葡萄牙的外销瓷和纹章瓷。文章指出广彩在中外贸易和文化交流中不可估量的贡献,而澳门是整个贸易过程的最重要的环节。最后总结出外销瓷具有极高的历史和科研价值,如今存世不多的葡萄牙人在华定制的“纹章瓷”是中葡关系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12.
明代宫廷画家的官职、称谓不一,任职混杂,史料记载零散、简略,给宫廷画家身份的辨认造成一定的困难。从宫廷内部管理状况来看,画家的官职多样且分散,涉及多个职官体系,官职中有相当一部分为虚职,在具体管理方面权归内廷太监。本文力图从明代职官体系和内廷隶属等方面切入,区分辨别宫廷画家的官职与称谓,从而进一步认识明代宫廷画家的身份定位,了解明代宫廷绘画创作的运作状况。 相似文献
13.
明代私人收藏家百例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民间收藏历史悠久,但直到明清时期才出现了集中的收藏家名录。本文结合资料,将107位明代私人收藏家的年代、籍贯、功名行状等基本情况列表分析,以期对明代收藏家的分布及组成特点等有一个比较客观的系统认识。 相似文献
14.
关于清代帝后朝服与朝服像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故宫现藏帝后朝服与朝服像的系统排比,结合有关文献研究,作者认为:1、康熙的4幅半身肖像画分别为两幅朝服像的稿本;2、清代帝后朝服像可分为写生像和祭祀像,祭祀像的背景是程式化的,自康熙以后的皇帝服饰,乾隆以后的皇后服饰是写实的,与制度基本吻合,并表现出时代特征,而此前帝后朝服像中的服饰存在着虚构想象的成分;3、康熙《大清会典》记载的服饰形式是康熙青年时期的,雍正《大清会典》记载的则应是康熙晚年和雍正时期的服饰面貌。雍正元年颁布的服饰制度在康熙晚年已经付诸实施。 相似文献
15.
16.
明代官员升迁路径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古代,官僚是亲民治国的主体。这批人能否进行有效的治理与他们的经历密切相关。合理的升迁路径有助于官员积累治理经验。明代官员的升迁已成规律,其突出特点有二:其一,内外皆历,即低级中央官流向地方,高级中央官员须有地方任事经历;其二,行政与监察轮历,也就是行政官迁向监察官,监察官流向行政官。明代官员流向也有两大问题:一是内重外轻局面的加剧,从而妨碍了内外皆历制度的有效发挥;二是由翰林累官升尚书入阁者因缺少地方任事经历,故其治理能力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7.
明代起居注制度时兴时废,但明代初期及后期历朝均有起居注存在,而且发挥着不同程度的作用。起居注的设置和废寝,对《明实录》的编纂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影响:前者使实录生动而真切,后者使实录平实而枯燥。明代起居注制度的兴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儒家意识形态与君主专制制度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冲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19.
京军本为守御京师(畿)而设,但随着政局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皇亲贵戚的生活越来越奢华,京城内的工程修建越来越多,大批京军被抽调借拨到建筑工地,一部分京军竟然演变成职业建筑工人。京军参与修筑的建筑物主要是宫殿庙宇。京军修筑虽然组织方便、节省费用,却严重影响到军队的战斗力,加速了军队的衰败,这也是明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明代,丽江纳西族木氏土司在承传东巴文化和民间文化的同时,积极学习和运用汉文化,取得了优异的创作成果,先后有十余部诗文集问世,得到省内外文化界知名人士的好评.不仅使纳西族文化在纵向延伸与横向的发展中得到丰富拓展,开创了纳西族文人文化的先河;也使纳西文化渐为中原所知.<明史·云南土司传>称云南诸土官,知书好礼守义,以丽江木氏为首.本文对这些诗文集逐一提要介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