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潜规则     
吴思 《文史月刊》2013,(9):5-20
潜规则现象产生、盛行于我国的封建社会。吴思在《潜规则》一书中,叙述了历史上值得人们思考的大大小小的案例,透过历史表象,揭示出隐藏在正式规则之下、实际上支配着社会运行的不成文的规矩,并将其名之日“潜规则”,进而指出潜规则的产生在于现实的利害计算与趋利避害。书中对于潜规则的定义、特征,潜规则阴影下皇帝、官员、百姓的不同处境与抉择,潜规则盛行的社会土壤,以及潜规则何时会萎缩,均有论述。现撷取一二,以使读者对这一现象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潜规则     
潜规则现象产生、盛行于我国的封建社会。吴思在《潜规则》一书中,叙述了历史上值得人们思考的大大小小的案例,透过历史表象,揭示出隐藏在正式规则之下、实际上支配着社会运行的不成文的规矩,并将其名之曰"潜规则",进而指出潜规则的产生在于现实的利害计算与趋利避害。书中对于潜规则的定义、特征,潜规则阴影下皇帝、官员、百姓的不同处境与抉择,潜规则盛行的社会土壤,以及潜规则何时会萎缩,均有论述。现撷取一二,以使读者对这一现象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吴思 《文史月刊》2013,(12):58-67
潜规则现象产生、盛行于我国的封建社会。吴思在《潜规则》一书中,叙述了历史上值得人们思考的大大小小的案例,透过历史表象,揭示出隐藏在正式规则之下、实际上支配着社会运行的不成文的规矩,并将其名之日“潜规则",进而指出潜规则的产生在于现实的利害计算与趋利避害。书中对于潜规则的定义、特征,潜规则阴影下皇帝、官员、百姓的不同处境与抉择,潜规则盛行的社会土壤,以及潜规则何时会萎缩,均有论述。现撷取一二,以使读者对这一现象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吴思 《文史月刊》2013,(11):30-33
潜规则现象产生、盛行于我国的封建社会。吴思在《潜规则》一书中,叙述了历史上值得人们思考的大大小小的案例,透过历史表象,揭示出隐藏在正式规则之下、实际上支配着社会运行的不成文的规矩,并将其名之曰"潜规则",进而指出潜规则的产生在于现实的利害计算与趋利避害。书中对于潜规则的定义、特征,潜规则阴影下皇帝、官员、百姓的不同处境与抉择,潜规则盛行的社会土壤,以及潜规则何时会萎缩,均有论述。现撷取一二,以使读者对这一现象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避讳是中国历史文化中所特有的现象,其流弊足以淆乱古代书籍,为历史研究带来诸多不便。然而,利用避讳学则可对古书中的年代、人物、地名、官名、书名等进行考证,解决古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6.
孙健 《文史天地》2002,(6):64-64
范曾先生为鲁迅小说《药》所作的插图(刊于高级中学课本《语文》第三册227页,见附图)。直观地为中学生展示了两位老年丧子的白发妈妈给死去儿子祭奠的惨景,有助于学生理解小说的主题。而图中却有微疵,即将两双“三寸金莲”均画成了“天足”,这是有悖于史实的。  相似文献   

7.
避讳在历代中的地位与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避讳,是中国古代十分突出的文化事项,有一套严密的规则。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避讳”释为:“封建时代为了维护等级制度的尊严,说话或写文章时遇到君主或长辈尊亲的名字都不直接说出或写出,叫做避讳。”古代的社会风习、心理、意识表现在许多方面,比如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尊古卑今等等。  相似文献   

8.
八卦娱乐新闻近十年来风行一时,凡有新星问世,便来说她的“潜规则”,而凡有旧“腕”复出,又必然揭他的“曾经沧海”。在港澳媒体的渲染下,早前“陈冠希裸照风波”更是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相似文献   

9.
据鲁迅的说法,流氓的祖宗当是战国时期墨子的徒弟,即侠客。这些侠客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游走于黑白两道之间,做着一些官府不屑做或不能做的事情,成为许多贫苦老百姓的救星。  相似文献   

10.
在天津市鞍山道67号,有一座闻名中外的私人庄园———张园。该园始建于民国初年,占地20余亩,合12078平方米。园中有规模宏伟的名曰“平远楼”的三层楼一座。“平远楼”的后方,建有八幢西式的二层小楼,是园主为他的八个儿子修建的。主建筑之外,园主又于空旷处垒石为山,掘地成池,修建楼台亭榭,广植奇花异草,使人犹如置身于江南私家园林中那种三步一景、五步一画的感受。园中最令人称奇的首推其特有的“水亭”。亭中一柱直立,内置高压自来水管一根,直达亭顶。水管的两侧配以昂首舞爪的双龙,双龙之间置圆球一颗。设若拧开自来水,水流便会自管中…  相似文献   

11.
关於《辽史》所见道宗“寿隆”年号,自钱大昕以来,学界虽早巳认定此为“寿昌”之误,但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本文的研究表明,文献所见“寿隆”、“寿昌”之纷歧,并非一个简单的孰是孰非问题,它牵涉到一桩久已湮没无闻的金朝避讳“寿昌”事例,这一发现不仅可为金代史讳增添一个新的例证,更为我们解开《辽史》“寿隆”年号的谜团提供了一把关键的钥匙。  相似文献   

12.
千万不要以为,一个人喝醉了酒干了"坏事"就跟自己平时的所思所想无关。酒只不过是"催化剂",只会把你脑中的"潜意识"更"真"、更"直接"地暴露出来。这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深圳高官猥亵女童事件",其中的主角深圳海事局  相似文献   

13.
柏川 《文史天地》2006,(8):19-24
他身为国民政府主席,但却被不少国民党人看作是“国府看印的”。他是辛亥革命的先驱、反袁护法的功臣、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之一,为官处世却奉行“不争权揽利,不作威作福,不结党营私”的“三不”原则。他就是林森,一个将被历史记住的人。  相似文献   

14.
戴永夏 《湖南文史》2011,(11):69-69
当官应该德才兼备,择官重在选贤任能,这是古今通用的法则。封建社会的科举纳士,当今组织的选拔考核,都是为此而设。然而,有规则,就有“潜规则”。在官员任用上私定“标准”,暗箱操作,这在封建社会已司空见惯。  相似文献   

15.
当官应该德才兼备,择官重在选贤任能,这是古今通用的法则。封建社会的科举纳士,当今组织的选拔考核,都是为此而设。然而,有规则,就有“潜规则”。在官员任用上私定“标准”,暗箱操作,这在封建社会已司空见惯。  相似文献   

16.
敦煌文献发现后,古代避讳被作为一种重要的断代方法用于写卷抄写年代的判定,但结论的可靠性往往要受到自身残损形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分析了敦煌写卷的残缺对避讳信息有效利用、避讳断代结论推定的影响,进而指出避讳断代应适当顾及残损形态、并与其它断代方法共同使用,以使断代结论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7.
钟书林 《文博》2008,(6):36-40
上博简楚竹书<诗论>的出土,刷新了以往的<诗经>研究,其中要数马承源先生提出的"邦风"避讳说影响最大.马先生认为,<邦风>才是<诗经>十五<国风>的初名,汉代因为避刘邦讳才改成现名.针对这一说法,文章从研究汉代避讳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出土的汉代文献,对照今本<诗经>,最后得出结论认为马先生的说法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8.
“即使是父母的忌日,我也要被传召出门陪酒陪睡。他们实在都是万恶不赦的恶魔,我列下名单,就算死后变成鬼也要报复到底!”写下陪睡的31人名单后,韩国艺人张紫妍在京畿道盆唐家中吊颈自杀身亡。这一天距离她27岁的生日还有9个月。  相似文献   

19.
晚清重臣张之洞1889年调补湖广总督.1907年9月晋京人参军机.这18年间.除1894年、1902年两度暂署两江总督外。他一直驻节武昌。这一时期正是我国封建社会进入末期,民族矛盾日益加剧,资产阶级革命风起云涌之际。张之洞目睹清政府的日益衰落,为了“补天”.提出了著名的“中体西用”,并在湖北实现新政。但他万万没有料到,他的新政却向着另一个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笔者收藏有一枚“福建通宝”背双旗“一文”白铜币。该币圆形圆孔状,直径20毫米,圆穿径5.5毫米,厚1.2毫米,重2.95克。通体包裹着灰黑色土锈,稍加擦拭,即显露出银白色光泽,应为白铜材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