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台港学者的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论著,本是中国史学界研究成果的组成部分,过去由于种种原因,海峡两岸以及境内与港澳之间的历史学者基本上处于隔绝状态,互不通气,相互了解甚少。近些年来,这种形势有很大变化。台港地区出版的书籍和大陆出版的著作实际上已通过各种渠道在海峡两岸流通;学者之间的接  相似文献   

2.
正中外关系史是一门联系中外、贯通古今,打破学科壁垒,沟通中国史与世界史,直接对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进行研究的历史学学科。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Chinese Society for Historians of China's Foreign Relations)就是为适应这一学科发展而于1981年正式成立的,至今正好走过了 40个年头。近年来,随着全球史、"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明互鉴等理论和倡议的提出和实践,中外关系史研究进入一个高潮期,有了新的学术增长点,  相似文献   

3.
余绳武(1926年~)是我国中外关系史专家。江苏省扬州市人。1943年在昆明入西南联合大学,抗日战争胜利后转入清华继续学习。大学期间致力于学习世界历史,先后选修过十余门西洋史课程,为后来从事中外关系史研究打下了初步基础。1948 考入清华研究院,从师著名中国近代史学者邵循正先生,攻读中外关系史。1951年,在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即近代史研究所)范文澜所长的关怀和帮助下调来近代史研究所工作,至今将近四十年了。 1953年~1957年先生参加集体著作《帝国主义侵华史》第一卷的编写工作,分担撰写了第一编第一章第四节(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发动到广州和约的成立)初稿,第一编第三章第二节(第二次鸦片战争)部分初稿,第二编绪言,第二编第一章第二节部分初稿(蒲安臣条约),第二编第三章第二、三、四节(甲午中日战争)等。该书1958年出版后,受到史学界和一般读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4.
建国以来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年以来,我国的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与其他学科一样,发展是比较快的,学术水平在不断提高,成绩十分可观。据不完全统计,三十五年来有关近代中外关系史的著作,包括涉及到其他方面的部分著作,约有156种,资料书、  相似文献   

5.
20 0 2年国内学者对中外关系史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除专著外值得关注的是本年度出版了几部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译著。余太山主编的《西域通史》 ,马大正主编的《中国边疆经略史》 ,李治亭主编的《东北通史》 ,赵云田主编的《北疆通史》 ,陈庆英、高淑芬主编的《西藏通史》 ,方主编的《西南通史》 ,陈炜、方主编的《海疆通史》(《中州古籍出版社》 ,2 0 0 2年 1 2月 )等中国边疆通史丛书七卷本的出版 ,为了解中原王朝与周边民族、国家关系史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钟兴麒、王豪、韩慧校注的《西域图志校注》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 ( 2 0 0…  相似文献   

6.
中国中外关系史学科,是改革开放以后建立的新兴学科。1981年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成立,标志着中国中外关系史学科的创立。回顾学科的发展轨迹,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四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与中国中外关系史研究的发展密不可分。学术共同体平台的搭建,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中外关系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对古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藉此也可展望学科未来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正>本年度古代中外关系史研究成果依然可以大体分为古代内陆欧亚史和海交史研究两大类,新概念一带一路所涵盖的国家和地区正是本学科关注的主要地域。从研究内容观察,本年度成果不出政治、经济、文化、地理、民族、语言、宗教、考古等传统范畴;从新的研究热点以及新资料、新观点、新方法等角度进行考量,每一研究领域皆有不同收获。  相似文献   

8.
德国汉学家帕塔克与中外关系史研究钱江近十年来,研究古代中外关系史的学者常常会在西方的一些学术刊物或论文集中见到罗德里希·帕塔克(RoderichPtak)教授以德文、葡文或英文发表的有关古代中国海外交通、贸易历史的论文,并为其细密的考证和旁征博引而...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中外关系史研究自上个世纪的20年代开始至今已历百年,其间之研究可谓高潮迭起,硕果累累.尤其自1981年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成立后,中国的中外关系史研究在研究领域上、在服务于国家文化建设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不过稍显遗憾的是,在百年的历程中,中国的中外关系史研究在学科建设上仍存在着一些不足,究其原因...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外关系史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放前近五十年内,在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影响下,一些中国学者撰写了列强侵华史、近代中国外交史等方面论著,例如刘彦著《中国的时外交史》(1911年初版)等。这些论著勾勒出了近代中外关系史的粗略轮廓,对列强侵华有程度不同的揭露,但大多数论著仅限于简单罗列历史现象,缺乏比较深入的考察和论证。  相似文献   

11.
孟宪实 《炎黄春秋》2000,(11):63-70
1900年,6月22日,敦煌莫高窟的王道士在洞窟中清理积沙,发现墙上还有沙子在向下掉,他满心狐疑地敲了一下那面墙,竟然有空洞的声音传出。沿着墙的缝隙,他挖开那道墙壁。原来是别有洞天。这就是震惊世界的敦煌藏经洞。纸写经卷堆积如山而且排列整齐。王道士惊呆了。  相似文献   

12.
近与万明先生谈及中外关系史研究的情况,都觉得近年来自觉以"中外关系史"为名目的研究有些消沉.与此同时,又可以看到实际关涉中外关系史的研究在史料新发现与研究方法与视角的创新探索方面依然颇有声色.这似乎意味着,中外关系史作为一个历史学的分支学科或者专门的研究领域在趋于模糊化.如果是这样,其间的缘由与含义,值得思考一下.  相似文献   

13.
本文的目的是对近20年来中外关系史研究作一个简单的回顾,重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研究。全文分四部分:一,中外关系史研究和新中国外交史研究的进展;二,有关文献、档案和回忆录;三,近年来新中国外交史研究的重点问题;四,中国外交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50年来的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50年来的发展过程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发展进程密切相关的。一方面,政治形势的发展为中外关系史的研究提出命题,并提供相应的适宜环境,而人们的研究结果也大致反映了这一时期社会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另一方面,中外关系史的研究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认识,对人们正确认识外部世界也发挥着积极的影响。因此,与共和国的发展史划分大致同步,新中国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的发展过程显然也可分为两个阶段,即以1978年为界,分为从建国到文革结束的30年和改革开放以来的20年。以下,本文将简要叙述50年…  相似文献   

15.
张振鹍先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的前辈学者。他和其他前辈学人一起,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先后出版《帝国主义侵华史》《日本侵华七十年史》等著作,运用“两半论”搭建近代中外关系史学科的框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精深客观的学术研究是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历次对外斗争中,近代中外关系史学科的前辈学人一次次证明了这一基本道理。《帝国主义侵华史》《日本侵华七十年史》更是阐释学术与政治关系的典范之作。此外,张振鹍先生对不平等条约的重点关注和深度思考,为学界此后研究这一问题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瓜沙史地研究──敦煌学的重要领域李并成笔者认为,瓜沙史地研究所涉时间范围,应上起西汉敦煌建郡,下逮元、明之际,跨时1500年左右,而又以唐和归义军时期为主;所涉地域范围,含今敦煌、安西、肃北、阿克塞四县、市的全境和玉门市的西部、新疆若羌县的东部,总面...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延边大学中朝韩日比较研究所和沈阳东亚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6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学术讨论会于2005年8月18—19日在延边大学举行,来自国内外的近百名学者参加了此次大会。会议在进行新一届理事会选举工作的同  相似文献   

18.
一部别开生面的中外关系史著作晁中辰朱亚非师从我国著名学者郑鹤声教授,长时期潜心于中外关系史研究,成果丰硕。近又出版了《古代山东与海外关系史》(齐鲁书社1995年版)。这是一部别开生面的中外关系史著作。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一些研究中外关系史...  相似文献   

19.
“自汉以来,敦煌化极盛,其地为西域与京洛出入必经之孔道,实中西化交流之枢纽。”近年来,季羡林先生更将其提升至世界明史高度加以阐发:“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