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01年,我在撰写本科毕业论文《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落蕃官初探》~①时,搜集了大量吐蕃占领敦煌历史社会的资料。第一次读到戴密微先生的《吐蕃僧诤记》(2),其中的"史料疏义"部分,无论是王锡呈奏赞普的表章、汉族节度使的档案文书,还是肃州刺史刘臣璧答南蕃书,这些原始的历史档案都像小说一样好看。在文字中都展现出了每个人物真实丰富的内心世界,把我们一下子拉回到一千多年前敦煌陷蕃的语境,仿佛在聆听每一个熟人诉说心事。  相似文献   

2.
吐蕃及归义军时期敦煌索氏家族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吐蕃及归义军时期敦煌索氏家族研究刘雯索氏是汉晋隋唐时期敦煌大族之一。《索氏谱》名闻域内。①《续敦煌实录》收入索氏四十四人,可见其影响之大,从敦煌文书可知敦煌地区有索氏家族聚居的村庄索家庄。该家族在汉晋时期势力很大,已为人熟知;进入隋唐,尤其是吐蕃及归...  相似文献   

3.
敦煌吐蕃时期壁画中经变的对应,是解读洞窟壁画配置及思想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本文对该时期最常见、最稳定的三对经变之一《弥勒变》、《天请问变》的流行和对应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两个结论:①在敦煌信众眼中,吐蕃时期《弥勒变》和《天请问变》的对应主要是兜率天、忉利天的对应,它们实际上都表达了生天思想;②唯识学巨擘玄奘及其弟子在翻译、注疏《天请问经》时宣扬了生天思想,唯识学在敦煌的传播推动了盛唐末至吐蕃、归义军时期《天请问变》的流行以及与《弥勒变》稳定的对应。  相似文献   

4.
敦煌文书S.1438背《书仪》残卷的作者是吐蕃占领敦煌初期的沙州都督索允,索氏为吐蕃和归义军时期的敦煌大族。吐蕃在敦煌等地设置的都督源自突厥和唐朝职官,吐蕃沙州都督在793年之后开始设置,由当地汉人(包括当地粟特后裔)担任,为敦煌汉人担任的最高职务,主管民政,有正、副(大、小)二职,位居吐蕃人担任的敦煌乞利本(节儿论)、节儿监军之下。而英藏敦煌吐蕃文Fr.80号文书的作者则是S.1438背《书仪》残卷中记载的,在795年或796年沙州玉关驿户起义被镇压后由瓜州节度留后使派来的新节儿。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讨论吐蕃与归义军时期敦煌寺院的建置与沿革情况,分四个时期:吐蕃初期、吐蕃后期、归义军前期和归义军后期。吐蕃初占沙州,始有九僧寺三尼寺正常运转,后来兴善寺、安国寺、禅定寺恢复启用。但是兴善寺、禅定寺不久被废置或者改额。吐蕃后期,新建永康寺、永寿寺、圣光寺。重启三界寺和净土寺,此时敦煌官寺有十三僧寺五尼寺。永康寺、永寿寺是以吐蕃僧人为主的寺院,随着吐蕃统治的瓦解,两寺消失不见。归义军前期的近百年时间,敦煌一直保持有十一僧寺五尼寺。曹氏归义军时期的显德年间始建显德寺,969年前建乾明寺。敦煌官寺至此再次达到十三僧寺五尼寺的规模。除官寺以外,吐蕃时期和归义军时期还有一些民间寺院,如灵树寺、奉唐寺、龙光寺、圣寿寺、法门寺、端严寺、大悲寺、大业寺等。这些民间寺院与上述官寺存在什么样的联系,由于材料的缺乏,很难得出定论,有待深入研究。总之,不同历史时期,敦煌寺院的数量不同。弄清每一时期寺院的存续与废置,对于研究敦煌佛教历史以及写卷断代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敦煌发现的S3287号文书反面保存吐蕃时期沙州某部落左二将户状计五份,其中两件残缺,三件完整。各件文书所署的年月分别为“子年五月”与“子年六月”。王尧、陈践同志拟名为《子年擘三部落户口手实》,以为“这一子年,应是七九○年的午年分部落以后不久,定为七九六年丙子,可能较为合适”。池田温《中国古代籍帐研究》则拟名为《吐蕃子年五月沙州左二将百姓汜履倩等户口状上》,以为其年代应在“九世纪  相似文献   

7.
唐末宋初敦煌土地制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魏至隋唐实行均田制,敦煌的田土亦纳入均团制的范畴。贞元三年(787)吐蕃占领敦煌后,曾在沙州实行计口授田,每口一突(即10亩)。这种土地制度并未贯彻始终,吐蕃占领敦煌的后期,土地实际上已经私有化,土地的继承、买卖,不受限制。大中二年(848),沙州重新归属唐廷。此后,敦煌的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中外学者很少论及。近见冷鹏飞同志《唐末沙州归义军张氏时期有关百姓受田和赋税的几个问题》与唐刚卯《唐代请田制度初探》两文,对归义军张氏时期户口制度、土地制度、  相似文献   

8.
《吐蕃兵律》形制古旧、内容丰富、涉及广泛,是一件出自敦煌蕃占时期,或自敦煌流传至西藏阿里地区的古藏文文献,是目前所见历史最早、内容最具体、篇幅最长的吐蕃时期的军事文书,为研究吐蕃借鉴唐朝军事制度等提供了新材料。“战时禁止损毁佛殿等律例”的作用在于作战时期尽力保护佛教圣物,此律的颁布与吐蕃统治者倡扬佛法、遵奉佛教的历史息息相关。“琼(■)和库隆(■)的律例”中记载的人物信息可为写卷断代提供依据,“幻化王”为墀都松赞普,称其为祖父者为赤松德赞。文章通过分析这两类典型律例,认为《吐蕃兵律》极有可能是在赤松德赞时期制定,并以法定文书格式颁布。  相似文献   

9.
藏医虽然是很早就发源于藏地的独立医药体系,但也不乏对相邻周边地区医药知识的学习和吸收,尤其是汉地。在敦煌石窟中,曾就出土了一份汉文的《唐人写绘灸法图残卷》。《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及后弘期藏族史料都也有从汉地引进历算和医药的记载。《西藏王臣记》讲到赤德祖赞时期,"自唐都京师翻译《金光明经》、《毗奈耶分品疏》及少部分医药典籍。"(1)两位汉地公主入嫁吐蕃更是带去了汉地大量的医药著作和大批的医者。汉地医药对藏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其对吐蕃医者、藏族医药典籍、藏医药物三方面。  相似文献   

10.
《敦煌唐人诗集残卷》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由王重民先生辑录而成的,1962年发表于《中华文史论丛》,后收入《全唐诗外编》。该书在编者按中说:“这两个唐人诗词残卷,是被法国人伯希和从敦煌劫走的写卷之一……”“卷中有诗七十二首,从未见过著录。它们的作者是唐朝中期我国国内民族战争中被吐蕃俘虏的两个汉族人。一人姓氏已不可考,只知他在唐德宗建中二年(公元781年)吐蕃攻占敦煌后,在这一年秋天被押解离开敦煌,  相似文献   

11.
窦良骥是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重要文人,敦煌写卷中保存有他的至少十篇(首)作品,主要以功德记(碑文)、邈真赞等实用性文章为主,是考证吐蕃统治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史料,也是这一时期敦煌文学的代表作品。通过这些作品可以考证他的生平经历,并从中揭示出吐蕃统治下汉族文人的真实心态。  相似文献   

12.
敦煌文书《为肃州刺史刘臣壁答南蕃书》所见的两次战争分别为:发生在727年吐蕃进攻河西瓜、肃二州的唐蕃战争,为该时期双方间发生的较大规模的战争.这次吐蕃行军,取道青海通河西及西域的一条间道--玉门军道;吐蕃再次进攻肃州的时间为759年,仍取道玉门军道,其间双方进行了一次神秘的肃州谈判,此为史书所缺载.  相似文献   

13.
孙林 《中国西藏》2003,(2):75-75
盟誓诰在吐蕃王朝时期被视为极为重要的王室档案,这类书在当时就已形成专门的献学分类和管理体系。章说,吐蕃的议事会制度是盟誓诰这类书产生的基础。吐蕃的议事会盟制度产生于原始社会后期的部落联盟阶段,成为部落和氏族首领彼此联合力量,取得共同利益的重要手段。在《敦煌吐蕃历史书》中,吐蕃盟誓分帮主与赞普、臣属之间的盟誓,臣属之间的盟誓和个人间的盟誓。  相似文献   

14.
最近,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了《敦煌吐蕃文献选》一书,书中汇集了王尧、陈践二位先生从法国《敦煌吐蕃文书选集》一、二两辑中所选译的藏文文献,并收有译者的考释文字。把敦煌所出的古藏文文书译为汉文,以利于更多的研究者阅读和研究,这是我国学术界共同的愿望。《文献选》的出版,标志着这个工作有了可喜的进展,而这个进展是与王尧、陈践二位先生的辛勤劳动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西藏》2009,(4):92-92
陆离与陆庆夫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9年第一期撰文,从敦煌佛教对吐蕃的影响及吐蕃在敦煌释放唐朝战俘并与唐朝交好的举措;敦煌地区的蕃汉官员与唐朝中央政权的联系;吐蕃统治下敦煌官方和民间对唐朝典制礼俗的保存与吸收:张仪潮起义与唐朝中央政权的关系四个方面研究了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16.
《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僧尼的社会生活》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敦煌文书中蕴藏着丰富的敦煌佛教社会的各种原始材料,其中尤以唐后期、五代、宋初的资料最为丰富,从敦煌历史的时区划分来讲,就是吐蕃统治时期和归义军时期。在利用这些资料来研究敦煌佛教社会史方面,前人的研究比较多地集中在寺院经济方面,如那波利贞三四十年代的系列文章、谢和耐的《中国五———十世纪的寺院经济》(1956年)、竺沙雅章《中国佛教社会史研究》(1982年)、姜伯勤《唐五代敦煌寺户制度》(1987年)等,而郝春文著《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僧尼的社会生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3 4 425页,3060元)以敦煌僧尼的社会生活为主旨,…  相似文献   

17.
正羊胛骨作为藏民族一种非常古老的传播工具和书写材料,在吐蕃时期,用羊胛骨占卜吉凶的书写文本已非常成熟,行文于吐蕃时期的敦煌出土法藏PT1047号《吐蕃羊骨卜辞》和英藏ITJ763号《羊胛骨卜》古藏文写本是一篇成系统的羊胛骨占卜文书,具有吐蕃官方已经规范化的卜辞公文特征。诸如此类书写有古藏文的羊胛骨,在新疆若羌以及青海省乌兰县等  相似文献   

18.
<正>《历史研究》2014年第2期"读史札记"栏目发表的戴伟华《〈使至塞上〉与崔希逸破吐蕃事无关》一文(以下简称"戴文")说,两《唐书》及《资治通鉴》(以下简称《通鉴》)所载,河西节度使崔希逸破吐蕃的时间在开元二十五年(737)二月或三月有误,根据《全唐文》卷352樊衡《河西破蕃贼露布》(下文简称《露布》)这一"极其珍贵"的史料,崔希逸破吐蕃的时间应在开元二十五年十二月。戴文的结论是:"(崔希逸)袭击吐蕃时间不是《通鉴》、两《唐书》所说的二月或三月。旧史所记时间是误读,十二月写为二月或三月,并无深意。据吐蕃  相似文献   

19.
书讯     
《敦煌学辑刊》2011,(3):83+92+122+157+176
《敦煌吐蕃文献选辑·文化卷》,郑炳林黄维忠主编,民族出版社2011年7月出版。是"敦煌吐蕃文献选辑"丛书的一本,该丛书选取代表性的敦煌吐蕃文献,分宗教、历史、社会经济、文化、文学、语言文字、科技等专题,以单一文献为单位,进行解题、录文、汉译文和注  相似文献   

20.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室郑炳林编著,将由甘肃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敦煌碑铭赞辑释》一书是关于敦煌文书中的碑文、墓志铭、邈真赞等人物传记资料汇辑、校注和研究的著作。敦煌河西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个辉煌的发展时期:一个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出现了五凉政权,政治、经济、文化都比较先进,文献记载甚多。一个是晚唐五代归义军时期。大中二年张议潮收复敦煌,咸通二年收复凉州,结束了吐蕃在河西的统治,辖区东起灵武西至伊吾,据有六州之地,至北宋皇祐年间曹贤顺领归义军事,前后200余年时间,归义军政权处在错综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