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兆宝 《丝绸之路》2023,(2):142-147
在中国当代诗歌书写中,敦煌书写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敦煌作为文化重镇,其被人遗忘和繁荣,都与时代的浪潮紧密相连。本文重点从敦煌书写的诗歌创作的作者身份、题材多样性以及美学风格,来论述当代诗歌对于敦煌的书写和建构。  相似文献   

2.
从1900年敦煌藏经洞中大量经卷文书的显现于世,敦煌文献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的注意,在上世纪已成为国际显学。由于敦煌文献多用俗字书写,其中还有很多当时的俗语,又因抄录者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加之书写潦草,错字及容易误识误解的地方很多。当学者们惊喜地从中挖掘关于文  相似文献   

3.
冯玉雷1990年代初发表的《陡城》和《野糜川》呈现浓重乡土气息.此后却沉潜历史和远古神话来建构宏大的文化叙事,以敦煌及其延伸的文化资源为题材,先后出版《肚皮鼓》《敦煌百年祭》《敦煌·六千大地或者更远》《敦煌遗书》《野马,尘埃》等系列历史反思小说,表现了对当代世界文化的忧虑和批判,尤其在对中华原初历史和文化的后现代书写中...  相似文献   

4.
常书鸿先生40年代只身前往敦煌 ,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 ,对敦煌莫高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保护 ,并开展了临摹研究等一系列工作 ,终于迎来了敦煌的解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了事业 ,他吞下了妻离子散的苦果 ,心血沥沥 ,饱尝艰辛。他以牺牲个人幸福为代价 ,保护了祖国优秀文化遗产。全国解放初期 ,中央即决定在北京举办“敦煌艺术展览” ,周总理亲临参观指导并对他进行了亲切表彰勉励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教委员会为敦煌文物研究所颁发了时任政务院副总理的郭沫若先生亲笔书写的奖状。  相似文献   

5.
常书鸿先生40年代只身前往敦煌,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对敦煌莫高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保护,并开展了临摹研究等一系列工作,终于迎来了敦煌的解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了事业,他吞下了妻离子散的苦果,心血沥沥,饱尝艰辛。他以牺牲个人幸福为代价,保护了祖国优秀文化遗产。全国解放初期,中央即决定在北京举办“敦煌艺术展览”,周总理亲临参观指导并对他进行了亲切表彰勉励,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教委员会为敦煌文物研究所颁发了时任政务院副总理的郭沫若先生亲笔书写的奖状。  相似文献   

6.
李文洁 《文献》2006,(1):55-63
一、敦煌<晏子赋>的书写情况 刻本经由制版印刷而成,书版已然规定了刻印的内容和版式.然而作为写本,由于书写过程存在着一些不确定因素,文献中的内容有可能由不同的书写者在不同的时间完成①.敦煌写本中的相当一部分就非一次定型,由不同书写者抄录的若干文献同时出现于同一写卷的现象是经常出现的.敦煌遗书中发现了几种此前未有流传的俗赋--<燕子赋>、<韩朋赋>、<赵冾丑妇赋>、<晏子赋>,以及<(齿牙)(齿可)新妇文>等②.这其中<晏子赋>与其他文献同抄一卷的情况最多,因而我们以<晏子赋>为研究对象,以期从书写形态的角度来了解敦煌俗赋的性质.  相似文献   

7.
冯玉雷是一位学者型作家,其"丝绸之路(敦煌)文学书写"特别是最新力作《野马,尘埃》,在神话、历史、叙事等层面彰显出丰富的创新性。民间文化、敦煌文化和丝路文化,是冯玉雷小说的创造性得以发生的"素材"。"新神话"表征小说的灵动之美,"新历史"表征小说的同情之心,而"新叙事"表征自觉的文体意识,三者彼此交融,融合会通,开拓了独特的审美意蕴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8.
冯玉雷以文学创作的方式走近敦煌学,敦煌学界多了一位同道,当然令人欣慰。他长期坐冷板凳,在敦煌学术与文学创作之间默默探索,陆续完成《敦煌·六千大地或者更远》《敦煌遗书》等小说和敦煌题材影视作品《失踪的女神》《飞天》,成果颇丰。据了解,在他这个年龄段的作家中,如此自甘自愿下笨功夫,把敦煌学文献、学术成果消化,然后进行文学创作的作家并不多见。敦煌学博大精深,既是学术宝库,又是文学富矿,应该有更多作家进行文学艺术化转化。敦煌学界、文学界有了冯玉雷的小说创作,便多了一份鲜活生动。随着人们对"一带一路"经济文化的认识加深,文学界应该会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关注文物、文献及历史文化遗存中蕴含的文学元素,会有越来越多的作家不慕浮华,心甘情愿走上比较清苦的学者型创作路子。  相似文献   

9.
<正>敦煌类书是敦煌藏经洞出土的中古时期的古类书写卷,它介于六朝至宋初之间,是后世类书编纂的一个源头。敦煌类书的出土填补了中国类书发展史上的空白,使类书的发展、编纂源流变得完整而清晰。敦煌类书保存了大量中国古代典籍和历史文献,对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在西北地区的传播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自1909年以来,敦煌类书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而学界却尚未对此做过系统的梳理,为推动本课题研究的深入,特选取敦煌类书研究中最具代表性的七类写本加以述评,以窥敦煌类书研究之春色满园。  相似文献   

10.
丝绸之路孕育了敦煌文化,包容是敦煌文化的精神。敦煌文化是敦煌哲学的母题,变、通、融是敦煌哲学的根本特点。弘扬敦煌文化精神,深化敦煌哲学研究,是新时代敦煌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中国敦煌古代艺术及科技博览会”1992年6月至10月在台北市展出。9月18日,九十三岁高龄的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先生莅临展场,他兴致盎然地观赏展品,仔细地听取解说,谈笑风生,这位九三老人一点不显疲倦。参观完毕。乘兴挥毫,大书“敦煌精华在宝岛”,记下了他对台北敦煌古展的观感。9月26日是敦煌古展在台北展出一百天纪念日,主办单位台湾大洋洲文化经济协会负责人丁中江先生举办“敦煌占展在台湾展出百日庆祝酒会”。陈立夫先生又到会祝贺。他在即兴讲话中对敦煌艺术之博大精深倍加赞扬,  相似文献   

12.
抄写于晚唐五代的敦煌本<推人九天宫法∕九天行年灾厄法>,是中国古代较为简便实用的一类禄命书,主要通过九天(宫)与年岁相对应以推人运命祸福,其底本很可能在南北朝、隋唐之际既已形成.敦煌本九天行年书写至少源出两个系统:一是来自本土的九天行年禄命书,一是改编自佛教文献<梵天火罗九曜>.当九天行年禄命书因其义理简单在晚唐五代中原地区失势时,却因同样的缘由而在边陲敦煌以不同来源、多种版本的方式广为流行,这种文化信仰非同步的背后,映现了唐宋之际敦煌与中原社会区域文化差异的一面.  相似文献   

13.
吴真 《民俗研究》2011,(2):179-194
传统的敦煌写卷研究,往往忽略具体的写本情境。2010年,由于法国国家图书馆公布了敦煌伯希和残卷的原件照片,使得敦煌写本的情境研究成为可能。现存四种敦煌孟姜女曲子,写手和抄写情境各异,既有乐工的演出用写本,也有寺院僧人、学郎的练习抄本。写手身份的多样性给写本带来了个人书写习惯、书写次序、语调音韵、讲述场合、装帧形式等变异性,有助于我们理解孟姜女故事在写本时代的口头传播,以及孟姜女曲子在晚唐五代的流行程度。  相似文献   

14.
敦煌探艺第一人———记长卷大师李丁陇□柯原李丁陇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就读时,就对我国古代文化艺术遗产中的瑰宝———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向往已久。1937年秋,他化装为商人,离开被日军包围的孤岛上海,绕道香港来到古城西安。到西安后,他得知敦煌壁画多次被外国文...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40年代,在重庆举办的张大千敦煌壁画临摹展,点燃了他胸中追求敦煌艺术的圣火。初到敦煌的数十年里,他被敦煌壁画的精美绝伦而折服,他秉烛面壁,寒暑孤灯,临摹敦煌壁画达到380幅,被称作“敦煌痴人”。80年代,在他的领跑下,中国敦煌学研究进入一个全方位、多学科、多领域的研究保护新时代,在许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敦煌在中国,敦煌学研究在外国!”外国学者主宰敦煌学讲坛的局面被彻底打破,世界上所有敦煌学者承认了:敦煌学回到了中国!他便是著名敦煌学者、敦煌研究院前院长、被中外敦煌学者尊称为“莫高圣僧”的段文杰先生。追随常…  相似文献   

16.
正我一直对艺术探索着迷。2008年,《敦煌遗书》结稿,进入出版环节,我开始为创作《野马,尘埃》做准备。那时正当壮年,有大量时间,我计划用30年时间写三部敦煌文化长篇小说,每部写10年,100万字,分别反映吐蕃攻陷河西走廊前后、吐蕃占领敦煌时期及归义军时期。通过这种宏大书写对抗越来越严重的浅阅读及碎片化阅读。完成这三部大书,算是告慰平生文学梦。  相似文献   

17.
《敦煌学述论》即将由台湾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版发行中文繁体字版。作为作者,我对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及洪有道先生促进两岸学术交流,支持敦煌学事业的发展表示衷心的敬佩。敦煌资料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财富,敦煌学是一门国际显学。促进敦煌学的发展,提高中华民族的国际声誉。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应尽义务和责任。海峡两岸的敦煌学研究,在许多领域都走在了世界前列。台湾地区在敦煌学研究及其人才培养方面,已做出了卓越贡献。近年来,又陆续出版了一些大陆学者的敦煌学著  相似文献   

18.
(一)敦煌石窟艺术,在北魏创始的时期已经达到高度的技术水准。显然的,它不是从敦煌石窟中发生滋长的原始艺术。因此,谈到石窟艺术作风不能孤独地在敦煌就地分析,孤独地只限于敦煌本身。一个正本清源的处理,这里有他必然的需要。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敦煌艺术的来源问题。在汉武帝的时候,敦煌就是一个总绾东西『华(?)所支』的都会。随着政治经济的开拓,文化也一  相似文献   

19.
自敦煌藏经洞发现百余年来,敦煌这座东方文化宝库就牢牢地吸引和锁定了整个世界的目光。正如敦煌壁画中的“尸毗王割肉贸鸽”所预示的君辟样,虽历经劫难和千难万险,敦煌却最终能够光照寰宇,泽被后世。如今,敦煌学已成为一门国际性显学,敦煌文化也已成为世界文化交流史上一篇最精彩的华章,为世界学术界所瞩目,为现代人类思想文化库所珍视。  相似文献   

20.
季羡林先生曾在《敦煌和吐鲁番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中谈到:"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他指出:"敦煌文化的灿烂,正是世界各族文化精粹的融合,也是中华文明几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