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遗产》2014,(1):58-59
牛河梁遗址、红山后遗址和魏家窝铺遗址是红山文化的重要代表,可追溯到6000至5000年以前。红山文化根据红山后遗址命名。牛河梁遗址属于中国红山文化晚期,与其他两处红山文化遗址相比,其范围最广、保存最好、出土的文物也最多。  相似文献   

2.
雷广臻教授以全新的视角全面系统地研究了红山文化,本文对其研究方法及研究成果进行全面的综述及再研究。首先,他运用哲学中介理论和方法,开辟了红山文化研究新路径。研究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同一性及其根据,红山文化系列考古学文化的中介性及其基本关系,红山文化遗存遗物的相似性及性质,红山文化玉器的聘义功能等;其次,他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与方法研究红山文化。梳理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圣人(英雄)时代理念,概述了红山文化"英雄时代"的特征,摒弃"酋邦制",间接地抛弃"萨满教"比附方法,提出社稷文化及中华文明起源走的是由社稷而国家的道路,指出红山文化的若干遗物与黄帝文化的关联,从中医及会盟的概念分析了玉器等遗物的中介功能;第三,他运用社会人类学的"四生"研究方法研究红山文化。指出张光直先生倡导的"亚美巫教底层学说"有偏颇。红山文化生产的突出特点是普遍使用了复合工具,多种经济成份并存,人们重视环境。住房、食物、食具、食灶、食观与服饰协同演进,大体完备。红山文化人与人互动、凝聚血缘关系、敬天法祖、创制天文历法、多种祭祀等,既是精神活动,又是社会组织活动。阐释了红山文化的价值,重新构建了红山文化的研究成果体系。  相似文献   

3.
红山文化玉器作为物质文明的载体,记录着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发达的玉工艺制作水平,但古人是如何制玉的,特别是玉器块口是如何切割的,切割面呈现何种状态;玉器的孔是如何钻的,钻孔后留下何种微痕,这些一直是研究红山文化玉器制造工艺的课题.通过本次实验成功地证明红山文化时期,人们已掌握了娴熟的线切割技术和钻孔技术,而且这种技术对中国和东北亚、东南亚地区玉器制作技术均有一定影响,对研究古代人类工艺技术和科技发展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付兴华 《神州》2012,(13):110-110
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沟通”的过程,是“合作”的活动,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积石冢或“坛庙冢”三位一体的组合是红山文化的主要特点,其形制、性质、礼仪及创制理念直接影响了中国文化几千年,为中华礼制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创制了基础框架模式。因此,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说:“红山文化坛庙冢,中华文明一象征。”而庙、坛皆因冢而分化、析出,所以,在探讨中华文明起源的过程中,对冢的研究具有“行到水穷处”的源头意义。本文通过红山文化积石冢遗迹与后世帝王冢制的比较,典籍文献的描述以及近年来考古发现的综合研究,从而证明了红山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源流清晰,一脉相承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是红山文化命名60周年,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自20世纪初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几代学者的不懈努力,红山文化的考古发现、发掘和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今天,红山文化已经为世人所知,其影响远远超越了文化本身的时空范围,各学科从不同角度切人,新的思想、新的方法和新的技术不断被应用于红山文化研究中。针对红山文化的研究现状,为拓展红山文化的研究视野,深化对红  相似文献   

7.
辽西地区是中国文明起源的中心区域之一,红山文化出土的铜器小件及制铜陶范遗址一直受到学术界关注,但作为史前采矿标识物的亚腰形石锤很少受到学术界的系统关注。对亚腰形石锤进行梳理和比较研究,认为红山文化出土的亚腰形石锤与采矿活动密切相关,为认识红山文化冶铜矿作遗存增加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8.
红山文化中晚期,天地神灵信仰获得了普遍发展,同时也形成了巫、觋集团。巫、觋集团操控着红山文化的祭祀活动,他们沟通着人神之间的关系,具有崇高的神权地位。形成了红山文化中晚期以巫觋为最高领袖的神权社会。  相似文献   

9.
红山文化人物造像选材广泛,文化特征鲜明,具有高度写实性。从出土方位上看,红山文化人物造像主要功能是为了祭祀。诸多信息表明红山先民对祭祀的高度重视,当时的祭祀活动十分活跃。人物造像当是红山文化先民崇拜的祖神。通过人物造像,可管窥红山文化晚期社会性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在中国辽宁西部和内蒙古东部的西辽河流域,发现了几批随葬玉器的红山文化墓地。这些玉器以其良好的质地、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制作工艺而引人瞩目,蜚声海内外,被称为“红山文化玉器”。  相似文献   

11.
赤峰地区红山文化遗址的分布较为普遍,但红山文化积石冢却鲜有介绍。通过对赤峰市喀喇沁旗发现的7处红山文化积石冢分布情况、地理环境及采集遗物进行详细介绍,对积石冢典型器——筒形器及其他实用器进行分析,比对与相邻地区的红山文化积石冢相互关系,探索与相关考古学文化积石墓的渊源,为研究红山文化积石冢、进一步探讨红山文化以及与周边考古学文化的关系等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2.
吉丁未  刘毅 《收藏家》2004,(9):74-75
数年前,一位藏家拿着2000年第8期《收藏家》杂志来寒舍卧游“红山”。当我读完其中刊载的殷志强先生的文章《新发现的红山文化骨柄玉石刀》(以后简称“殷文”),在赞叹台湾藏家收藏的红山文化骨柄玉石刀的完整、精美的同时,对“殷文”中某些论点却不敢苟同。因时间关系,只能给藏友做一些简单解答,并告知以后一定好好琢磨、琢磨。谁知杂务缠身,这一琢磨竟延至今日。  相似文献   

13.
张婷  吴晓天 《中华遗产》2009,(3):160-160
为了制作这期的特别策划,我们采访了很多红山玉的收藏家和专家,他们都是美玉的俘虏,谈起红山文化都是一脸的神往。然而随着我们对红山玉与红山文化的了解越来越多,我们发现在这一领域有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互相矛盾的观点、没有定论的议题。“到底应该相信谁?”成了伴随这次策划始终的疑问,一直萦绕在我们心头。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西部山区是“红山文化”的发源地,而“红山文化”又是构成“北方古文化”的主要支柱。经1983年至1985年的多次试掘,在东经119°30′、北纬41°20′的地域内,发现了距今5000多年的大型祭坛、女神庙和积石冢群址。据1986年7月25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报道:“这一重大发现不仅把中华古史的研究从黄河流域扩大到燕山以北的西辽河流域,而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红山文化彩陶纹样的系统梳理,发现红山文化彩陶纹样在不同时期有各自鲜明的特点。从红山文化彩陶纹样传播的视角看红山文化的形成、发展及与周邻考古学文化的关系,对于我们了解红山文明的社会背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红山文化太阳形玉器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柏岳  曲石 《文博》2001,(1):17-18
在红山文化玉器群中,有一种被人们命名为“太阳神”的奇特玉器。其实此种玉器既非考古发掘品,所用玉料、作工、造型等又都与红山玉器风格迥然不同。对此种玉器是否确为红山文化先民遗物暂置不论,但在历史上对太阳的崇拜却是各原始民族曾经有过的事实。这里就红山文化的内涵,对此问题作一查考。先就自然环境而言,红山文化是分布于我国东北上辽河流域新石器晚期的原始文化。这一区域对现代人类来说并不尽人意,在气候上处于温湿半干旱季风气候,地理上位于黄土高原的东端,土壤贫脊砂化。但在红山文化当时,这里常年气温要比现在高3至5度…  相似文献   

17.
卷首语     
《文物》1997,(8)
辽宁省的朝阳、建平、凌源三市县交界处的东山嘴、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群,以其“坛、庙、冢”的独特结构和出土精美莹润的玉器而闻名于世。近10年,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这一范围广阔的遗址群内又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相当的成果。本期刊发了3篇他们在牛河梁遗址发掘的有代表性的3类5座墓葬的简报:第五地点一号冢M1为该冢的中心大墓;第二地点一号冢M21是目前为止所发现的红山文化墓葬中随葬玉器最多的墓葬,具有浓厚的宗教祭祀  相似文献   

18.
数年前,一位藏家拿着2000年第8期《收藏家》杂志来寒舍卧游“红山”。当我读完其中刊载的殷志强先生的文章《新发现的红山文化骨柄玉石刀》(以后简称“殷文”),在赞叹台湾藏家收藏的红山文化骨柄玉石刀的完整、精美的同时,对“殷文”中某些论点却不敢苟同。因时间关系,只能给藏友做一些简单解答,并告知以后一定好好琢磨、琢磨。准知杂务缠身,这一  相似文献   

19.
正2015年12月22日,由辽宁师范大学主办,辽宁省红山文化与中华文明协同创新中心、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承办的"五千年文明见证——红山文化与中华文明学术研讨会"在大连召开。国内外近百名专家学者就红山文化与中华文明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讨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红山文化社会发展阶段和社会性质。郭大顺指出考古学上所见五帝时代诸代表人  相似文献   

20.
查海遗址是红山文化的源头之一,郭大顺先生曾把查海文化归纳为“龙、玉、轴、神”四大发现,认为查海文化是红山文化的根系,开启查海时代。以查海遗址为中心构成一个查海文化遗址群,基于大遗址保护策略,对其进行整体保护利用,建设考古遗址公园,是为新时代阜新地区文物保护工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