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起唐代的黄釉瓷器,人们往往首先会想到安徽的寿州窑,这多半是由于唐人陆羽在《茶经》一书中记载“寿州瓷黄”的缘故。因此不少人看到唐代的黄釉瓷器,就自然而然地将其归于寿州窑产品。其实在唐代不仅寿州窑生产黄釉瓷器,全国还有不少窑口也烧造黄釉瓷器,如河北的定窑、湖南的长沙窑等。  相似文献   

2.
1998年第5期《文物》封面上,刊登了河北省正定县文物保管所收藏的一件唐代席纹加剪纸漏花的黄釉执壶。它美观别致,被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定为一级文物(图一)。据说,像这样饰有席纹的黄釉执壶,曾有较多出土,被认为是曲阳、郊县、浑源等一些北方窑场生产的。其中,可见到特别精彩的作  相似文献   

3.
寿州瓷窑址调查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治淮和淮北河网化的水利工程中,曾发现成千上万件的唐代黄釉瓷器,形式瑰丽,釉色莹润,不知为何窑的产品。仅就陆羽茶经记载,唐代寿州窑烧制的瓷器,瓷色黄。推测此类黄釉瓷器,可能为唐代寿州窑的产品。究竟唐代寿州窑窑址在哪里?产品的釉色是否与陆羽茶经记录相符,尚不得而知。1960年2月1日,我因事至淮南市,得悉上窑镇、李咀子、三座窑、徐家圩、费郢子和李家咀子等地有古代瓷窑废墟。并参观了淮南市展览馆陈列的两件上窑镇出土的黄釉瓷碗,与陆羽茶经记载唐代寿  相似文献   

4.
寿州窑是唐代的六大名窑之一,其黄釉瓷器独步天下。由于社会、自然、工艺等各种原因使得寿州窑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窑系,本文正是从各个角度分析寿州窑系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河北地区的唐代墓葬中共出土瓷注壶(执壶)23件,包括白釉12件,黄釉9件,黑釉1件,豆青色釉1件,本文对它们进行了初步统计、分类、分期、对比研究,认为其中大部分为邢窑产品。  相似文献   

6.
1980年在涧西区拖拉机厂前修路时发现一座晋墓,在挖土时墓形已被破坏。在这座晋墓中出文物有:两件鼓腹四系陶罐,一件瓷鸡头壶(见图),十二枚五铢铜钱。这些文物现已送交洛阳博物馆保存。在洛阳出土西晋文物为数虽不少,但鸡头壶还是初次发现,现作以介绍。鸡头壶为瓷质、胎色土黄、施青灰釉、  相似文献   

7.
唐代陆羽以嗜茶著名,所著《茶经》一书阐述了茶的起源、品种和产地、焙制工艺、煮茶方法、生产工具和饮茶器皿等,在论述饮茶器皿时,对当时主要瓷窑所烧制的碗有如下评论:“盌,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越州瓷、岳州瓷皆青,青则宜茶,茶作白红之色。邢州瓷白,茶色红;寿州瓷黄,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这段记载对洪州窑瓷器的评论主要有两点:一是在述及的唐代6座青瓷名窑中,洪州窑的碗  相似文献   

8.
张家口市博物馆自1958年创建以来,收藏了一批具有一定研究价值和欣赏价值的瓷器精品,本文介绍了其中的12件,包括唐黄釉席纹双系执壶、辽绿釉团龙纹马蹬壶、万历款孔雀蓝釉堆花葫芦瓶和雍正款黄釉青花双象耳瓶等。  相似文献   

9.
<正>定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涧滋村及东西燕村一带,宋代属定州,故名。定窑在唐初就创烧,主要产品有白釉、黄釉瓷(白釉有玉壁底碗、注壶、瓶类;黄釉器有碗、注壶等),质量不高。宋金时期,窑场面积比之前更大、质量更上乘。大量烧制白瓷,其次有黑釉、酱釉、绿釉、白地褐花等品种。白  相似文献   

10.
黄友华 《收藏家》2007,(6):15-18
洪州窑是唐代六大名窑之一。唐陆羽《茶经》记载:“蹦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岳州瓷皆青,青则益茶,茶作白红之色;邢州瓷白,茶色红;寿州瓷黄,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皆)不宜茶。”《茶经》对洪州窑的所在地以及瓷器之类型等均未提及。  相似文献   

11.
涟溏 《南方文物》2008,(3):168-169
洪州窑是唐代六大名窑之一。它最早见于唐陆羽《茶经》。《茶经》记云:“盘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岳州瓷皆青.青则盏茶。茶作白红之色;邢州瓷自。茶色红;寿州瓷黄.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皆)不宜茶。”《茶经》对洪州窑的所在地以及瓷器之类型等均未提及。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咸阳市底张镇龙枣村一座基葬出土的10件唐代瓷俑的基本形制进行了较为详细地阐述,继而又对这组瓷俑从瓷俑种类、该基的墓主身份以及瓷俑所属的瓷窑系这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和分析、说明了这组瓷俑是难得的唐代文物珍品,为研究唐代瓷器制作工艺、墓葬制度、唐代服饰和当时文化发展、交流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3.
《收藏家》2017,(7)
<正>"南青北白"是古陶瓷界常用的一个术语,是指唐代中期以后,北方邢窑白瓷的大量烧造,形成了与南方越窑青瓷分庭抗礼的瓷业格局,越窑青瓷和邢窑白瓷一南一北,故有"南青北白"之称。而大致在同一时期,地处南北之间的寿州窑(今属安徽省淮南市)主烧黄釉瓷器,其中的精品釉面光润,色黄如蜡,闻名天下。一、寿州窑溯源在安徽省淮南市上窑镇及周边地区,分布着众多隋唐时期的古窑址,窑址上出土的隋代产品主要以青釉瓷为主,器  相似文献   

14.
<正>辽朝是契丹族建立的政权,其统治者采取"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的二元政治,文化上也体现出兼收并蓄的特征,既有北方游牧民族的本民族特色,又具唐、宋等汉文化和西方文化因素。体现在物质文化即文物方面,如陶瓷器、金银器、玉器、皮木器等,显示出文化的多重因素。辽代陶瓷主要以传世品和考古发掘出土品为主,多见单色釉(白釉、黄釉、绿釉等)、三彩、白瓷、酱釉瓷、白地黑花等。器物造型既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如碗、盘、碟、罐、注壶等,又具民族特征,如鸡冠壶、凤首瓶、鸡腿坛、海棠式长盘等。窑址多分布在内蒙巴林左旗辽上京、辽宁省辽阳冮官屯、北京等地。  相似文献   

15.
恭陵美陶     
唐恭陵位于偃师市缑氏乡滹沱村西南景山之巅,因是唐高宗太子李弘的陵墓,故俗称“太子冢”。在其东北50米处,有一方锥形土家,俗称“娘娘冢”,为哀皇后的寝陵。1998年,“娘娘冢”被不法分子盗掘。后经公安干警的日夜奋战,被盗文物如数追回。这批文物多为釉陶器和彩绘陶涌,其数量之多、釉色之美、彩绘之精,是以往发掘的洛阳唐代文物中所罕见的。尤其是釉陶器,釉色纯正,胎质精细,是出土众多釉陶器中的佼佼者。这批釉陶器在洛阳博物馆珍藏有28件,多为生活用品。其中有双龙尊、葫芦瓶、盘口壶、盂、盆、灯、长颈瓶、带盖三足…  相似文献   

16.
林尚斌 《丝绸之路》2010,(14):38-40
唐三彩是以黄、绿、蓝、白等多种釉色烧制而成的质地坚硬、色彩缤纷的釉陶器。作为一种成熟的陶塑艺术,唐三彩不仅反映了唐代陶瓷工艺的成就,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面貌。作为文物,唐三彩的辨伪问题已成为当前陶瓷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7.
扬州出土的唐代黄釉绿彩龙首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的扬州,是我国著名的一大都会,来自各地的商品,云集于此。因此,埋藏在地下的唐代文化遗存,十分丰富。近年来,随着扬州市的基本建设工程的开展,陆续出土了一批唐代各个窑口的陶瓷器,有罐、壶、碗、盘、钵、盂、砚、瓷枕和俑等。釉色为青釉、酱釉、褐釉、黄釉、彩釉等等。其中在旧  相似文献   

18.
高学训 《收藏家》2006,(10):46-50
长沙窑是我国唐代著名瓷窑,因窑址位于湖南长沙市而得名。其窑址分布于长沙市北郊约30公里的望城县石渚湖至铜官镇瓦渣坪一带,故又有“望城窑”、“铜官窑”之称。长沙窑是唐代南青北白时期,众多瓷窑中脱颖而出的一颗彩瓷明珠。它以色彩绚丽、器形创新和文化内涵丰富著称。长沙窑大致兴起于8世纪中期或偏晚,即“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从此由盛而衰。公元756年,成都成为唐朝首都,当时号称“南京”,从此经济重心南移。唐代长沙窑的品种很丰富,大体可分为单色釉瓷、青釉彩斑瓷、模印贴花瓷、釉下彩绘瓷、釉下题写文字瓷等五大类(图1-5)。品种…  相似文献   

19.
1986年,河南省孟津县朝阳村砖厂取土发现一座古墓,清理时该古墓已遭严重破坏,经追查多数文物被收回。其中部分绿釉随葬品十分少见,体现了当时的制作水平。根据墓葬形制和器物特征判断为初唐时期墓葬。该墓葬的发掘为研究洛阳地区唐代习俗及雕塑艺术等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20.
朱秀丽 《收藏家》2022,(10):75-78
寿州窑是我国古代著名窑场之一,窑址位于今安徽省淮南市上窑镇、观家岗、余家沟、外窑等地。创烧于南北朝晚期,兴盛于隋唐,唐朝末年逐渐衰落,窑火延续到北宋,前后有400余年历史。寿州窑以烧造青瓷、黄釉瓷为主,同时创造了玄色之美,成功烧制了黑釉瓷和酱釉瓷。本文从寿州窑起源入手,探讨其发展脉络和釉色流变,在器物赏析的基础上,试图探讨寿州窑瓷器的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