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朱德早年诗与酒城名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泸州,作为中国名酒——“泸州老窖大曲”的故乡,自古以来便享有“江阳尽道多佳酿”的美誉。据泸州出土文物考察,泸州酒史可追溯到秦汉时期。元、明时期,泸州大曲已正式成形。清代及民国期间,泸州大曲老窖池遍布泸州市区。 历代以来,泸州酒文化便与诗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北宋诗人唐庚的“万户赤酒流霞”诗句,将宋代泸州酒的兴盛发挥得淋漓尽致。明代杨慎有“江阳酒熟花如锦”,清代张问陶有“衔杯最爱泸州好”等著名诗句,  相似文献   

2.
宋代前期,民户为逃避职役重难,采取私自雇人代应州县役之法,朝廷对此屡禁不止。熙丰行雇役法后,以往的私雇代役人转换成为官雇役人,人数与专业性都得到发展。元祐时期朝廷试图恢复职役轮差之法,但承认私雇代役,于是州县役的代役人通过转换官雇、私雇,长期留于州县,渐与胥吏混同,使得衙前与州县役不再成为乡户之困,而乡役给民户带来的负担却随之突显,私雇代役现象遂有下移至乡役之势。至南宋时期,乡役雇值全被挪用,朝廷亦无法禁绝民户私下雇人代应保甲乡役,私雇代役由此成为南宋民户应对职役困苦的另一途径,且向义役渗透,这成为南宋官府安排职役时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也成为后代职役雇役化的经验来源。  相似文献   

3.
泸州,古称江阳,是中国著名的“酒城。”作为中国名酒——“泸州老窖大曲”的故乡,在泸州这块古老的土地上,遗存了极为丰富的酒文物,出土及传世酒文物甚多。从汉代至清代,它们从各个侧面,说明了历代泸州酒业发展的盛况,构成了泸州酒文化的丰富内涵,反映了泸州酒文化的源远流长和灿烂的艺术风貌。 一、汉代出土文物与泸州酒的起源 据《华阳国志》记载,泸州在唐、虞、  相似文献   

4.
泸州老窖超豪华特曲酒,是由泸州老窖酒厂最老的窖池发酵生香,传统工艺精心酿制,经漫长岁月储存老熟的国内最高档名酒。其酒浆清澈晶莹,芬芳飘逸,柔和协调,“陈香”,“后味”堪称绝妙,酒体风格集数百年老窖之精华,聚千年酒母之浓香。此酒入口香沁脾胃,醇畅肌肤,余香回肠荡气,绵绵不绝,饮后嗝噎回香,飘飘欲仙。加之包装名贵典雅,是为名酒中之上品。 中国·泸州老窖酒厂拥有我国唯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的老窖池  相似文献   

5.
将近300年的唐朝历史中,出现过几次民户大规模逃离本土的现象。唐后期出现的两次民户大规模逃离本土现象,其范围之广和影响之深,都是唐前期的逃户所不能比拟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唐后期出现的是民户大迁徒活动。这两次民户大迁徙都与两税法密切相关,本文拟就唐后期民户迁徙与两税法的关系问题进行探讨。 一、安史乱后民户的大迁徙 开元、天宝年间的逃户,由于官府的大力搜括,至天宝八载(749年)终于告一段落。而这时期国家的编户增至9069154户,创唐代国家编户数量的最高纪录。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国家编户急剧下降,至乾元三年(760年),全国编民只有1931145户,只相当于天宝十三载户数的1/5弱。短短数年中,国家编户竟然如此大幅度流失,在中国历史上实属罕见。这与这时期出现的民户大迁徙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宋代坊郭户等的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朝将全国的居民分为乡村户和坊郭户,即农村民户和城市民户,分别定等列籍——乡村主户五等,坊郭主户十等。对于乡村户等的研究,论著颇多,而对于坊郭户等的划分,由于史料缺乏,迄今尚无专文系统论述。但坊郭户等的划分,在宋代户籍制度上,至少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笔者不揣寡陋,试图掇拾史料,略作探讨。“坊郭户”之称,最早见于唐宪宗元和五年(公元810年),五代时期的政府法令中,也明确提及。降至宋代,坊郭户即被正式单独定等,列入版籍。北宋划分坊郭  相似文献   

7.
1987年9月初,泸州市政府在市博物馆内举办了《泸州老窖酒史展览》。 泸州,作为中国名酒——泸州老窖大曲的故乡,自古以来便享有“江阳尽道多佳酿的美誉。” 泸州酿酒,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先秦时代,酿酒事业就较发达了,墓葬中出土的酒器就有力的证明了酒业发达的事实。汉以后,出土的酒具,和反映当时酿造工艺的实物资料也不少,文献记载就更多了。到了宋代,泸州已成为“酒城”驰名全国。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泸州生产的“小酒”与“大酒”,在原料和工艺上都与今天泸州酿造的浓香型曲酒相似了。到了元、明两代,泸州老窖大曲已远销四方,名闻遐迩。清代更是佳酿遍城,香飘数十里。  相似文献   

8.
桥梁控扼交通要道,宋以前或已于桥梁附近置有军镇以稽查行旅,后逐渐兼有征收商税、酒课之责。桥镇的转型、桥市的繁荣,为在近桥处征收商税、酒课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宋代征收商税、酒课的场务多有近桥而设者。设置在桥梁附近的场务及其税务官吏通过拦(河)锁邀截水陆两路以征税。从陆路通行的商品需在城门或税务交纳过税、门税等通过税,从水路通行的商品则有"船栰之征",多在近桥的河锁处缴纳。从汉唐的关市之征到宋代近桥而征的大量兴起,体现的是宋代商税征收网点的密集化与商税征收的普遍化。  相似文献   

9.
食色站     
宋代的小酒楼据《事林广记》中记载,宋代城市的酒楼已不是孤单的几个,而是一片片地形成了一个新兴的行业。大小酒楼互相映照,互相补充,小酒店如众星拱月烘托着大酒楼,大酒楼自身无法实现的一些举措,又依靠着小酒  相似文献   

10.
稗簋铭文虽经众多学者研究,但有些问题依然存在分歧。本文以为,铭文中的“赐 户、 ”是指质赐 地的民户与 地之贝;器铭所涉及的王世与月份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推算,“遘于妣戊武乙 一”云云是当时的一种纪时形式,并不能说明器主与商王室有必然的血缘关系,而器主的真正族姓则为己姓。  相似文献   

11.
古瓶盛酒后簪花花酒由来本一家──宋代梅瓶、玉壶春名称由来刘静宋代,在我国瓷器中,瓶十分流行,通常可见的有贯耳瓶、悬胆瓶、瓜棱瓶、净瓶、盘口瓶、葫芦瓶、堆塑人兽瓶、花口瓶、多角瓶、梅瓶和玉壶春等等。形形色色,争奇斗巧。在这些众多的瓷瓶中,其有的是继承前...  相似文献   

12.
泸州老窖池系国家级物保护单位。1999年2月在泸州老窖营沟头发现唐代青瓷窑,出土了大量的青瓷酒具,对研究泸州酒化和唐、五代瓷器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3.
泸州是距今有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尤以数量众多、工艺精湛、造型精美的明清龙桥群享誉全国。偏于西南一隅,远离通邑大都的泸州在人类中世纪集中建造数量如此众多且工艺如此精美的龙桥,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西南地区"龙马互化"习俗、国家政治重心东移南迁、茶马互市的民间商贸通道——茶马古道紧密关联。对泸州龙桥成因的考证有助于进一步梳理、挖掘泸州龙桥独特的历史、文化及时代价值,为泸州龙桥的保护开发及泸州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唐宋宗族史的研究,较为明显地围绕个案与群体展开,特别是对官宦世家的研究,更是如此。由于魏晋隋唐社会阶层划分的突出特点是士族与庶族的区别,而宋代社会阶层划分的突出特点则是官户与民户的区别,因此,唐代的官宦世家,既包括传统的门阀士族,也包括成功跻身于高级官僚阶层从而能够世代仕宦的所谓新贵宗族,亦即旧士族与新士族。宋代官宦世家,则是能够利用各种社会条  相似文献   

15.
成都是唐代、五代前后蜀至宋代中国最名的宴饮之都,烧酒的发祥地和唐代名酒剑南春的主要产地。唐代、五代前后蜀至宋代成都的酒化高度繁荣,饮酒之风极盛,享誉全国。明清时期,成都的酒化继续保持其繁荣。成都水井坊考古发现结合历史记载研究,证明了水井街酒坊酿酒历史源于唐宋时期成都的“锦江春”,同时亦为中国白酒起源于唐宋时期成都的烧酒提供了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16.
宋朝把农村的户口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主户,即占有土地,负担两税的民户;一类是客户,即不占有土地、租种地主土地的民户。宋代客户在总户数当中所占的百分比是多少呢?根据宋朝官方的统计资料,从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公元九八○年)到宋哲宗元符二年(公元一○九九年)的二十八次户口统计数字,北宋主客户的平均比例是65.5:34.5,也就是说客户在总户数当中占百分之三十四点五  相似文献   

17.
奴婢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存在的一个阶层。宋以前奴婢数量众多,充斥于生产经营活动和为封建统治阶级奢侈生活服务的各个领域,尤以在北方旱季作物地区为封建主从事农业生产劳动为主要内容和特色。宋代尤其是南宋基本局限于黄淮流域以南的稻作区。人口的增加,大面积土地经营的减少,主客户的分明与租佃关系的发展,使奴婢大多从农业生产中脱离出来。同时,商业贸易繁荣又使宋代统治阶级苟安于南半个中国。这样就有大量奴婢从生产领域转向以服务于地主阶级奢侈生活为主要目的的活动。本文试图在宋代社会剧烈变迁的背景下,结合前人的研究,对宋代奴婢的来源、活动和社会地位略作描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宋代酒的生产和征榷》评介杨倩描由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宋代酒的生产和征榷》(“宋史研究丛书”系列之一),是河北大学历史研究所李华瑞先生积多年潜心钻研所得而撰成的国内本领域的第一部学术专著。全书共33万字,史料丰富而引征得体,立论平实而多有创获。宋代...  相似文献   

19.
《文史天地》2008,(4):69-70
据《事林广记》中记载,宋代城市的酒楼已不是孤单的几个,而是一片片地形成了一个新兴的行业。大小酒楼互相映照,互相补充,小酒店如众星拱月烘托着大酒楼,大酒楼自身无法实现的一些举措,又依靠着小酒店的灵活去实现。  相似文献   

20.
冯健 《四川文物》2009,(6):68-71,76
泸州宋墓出土石刻中,有一批表现宋代杂剧、大曲内容的题材,雕刻细腻,内涵丰富。文中对它们的特征及艺术风格进行分析和介绍,并综述其历史渊源及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