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满族京剧表演艺术家李万春著名满族京剧表演艺术家李万春于19if年出生于河北雄县一个梨园家庭。从小随父李永利学戏。12岁应俞振庭之邀,搭斌庆社,首演《战马超》,一鸣惊人,被誉为“童伶奇才”。后又随梅兰芳、徐碧云、朱琴心等合作演出。曾得到杨小楼、余叔岩、...  相似文献   

2.
1915年11月,苗溪春出生在上海一个艺人家庭,原籍辽宁。7岁进科于上海伶界联合会学艺,5年出科。11岁时在上海新世界登台演出张德禄老先生指授的《凤凰山》,饰薛礼。13岁正式拜山东德庆和科班武生、花脸鞠德奎老先生为师。鞠德奎课徒极严,学生除了学戏,以外的  相似文献   

3.
盖叫天原名张英杰,号燕南,河北高阳人。他自幼习艺,年仅13岁就在上海和苏杭一带唱红.“盖叫天”的名字也就这样叫响了。盖叫天最擅长演武松戏,其中《打虎》、《快活林》、《十字坡》等剧目至今为人津津乐道。他因此也成了在中国的京剧舞台上与杨小楼齐名的“江南第一武生”,被称为舞台“活武松”。  相似文献   

4.
人生谁都有憾事,有的是为自己惋惜,有的是为他人惋惜。不言而喻,在北京人艺的历史上有许多令人遗憾的事。我在这篇短文中要说的是今年已80高寿的童超老师,老同志们都尊称他为老超。老超在学生时代(19岁)开始演戏,21岁大学毕业后(1947年)加入了由中共地下党领导的“祖国剧团”,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时期,他在近50年的演艺生涯中曾参加过50余部戏的演出,先后塑造了《名优之死》中的刘振声、《茶馆》中的庞太监《、骆驼祥子》中的二强子《、智取威虎山》中的杨子荣《、日出》中的王福生《、蔡文姬》中的左贤王、《胆剑篇》中的吴王夫差《…  相似文献   

5.
父亲马连良曾严肃地对我说:“你可别小看这跑龙套的,这同样是学本事的好机会!”父亲接着就谈起他刚出科班时想观摩好角儿演戏的困难。当时,父亲还没有钱买票看戏,可是为了学戏,尤其是向好角儿学戏,真是煞费苦心。一次,余叔岩先生演《打棍出箱》。父亲也演过此戏,很想看看余先生是怎么演的,但他没钱买票。于是,他就带着一个干馒头,白天进剧场不出来,躲在包厢里藏着,直至夜场开戏时他才出来找地方站着看余先生演出。父亲说:“你看,想看好角儿演戏多不容易。如果你能抢上一个龙套站在台上,你就能学到很多东西,要用心站着看,用心学。你是学老生…  相似文献   

6.
徐长林小传     
徐长林,黄梅县小地镇虞菜园人。生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光绪二十四至三十二年在私塾读书。他对“五经”、“四书”及“八股文”没有兴趣,背着家长和老师“偷”读通俗小说和说唱文学作品,为学唱采茶戏打下了良好基础。民国元年(1912年)开始学戏,师承关系不清。他学戏聪明,一晚上可以学一折小戏,师傅口传,他除心记外,还用笔录。他五官端正,中等身材,眉清目秀,嗓音宽厚,主演小生恰到好处,是民国初、中期黄梅采茶戏著名的小生之一。他的拿手戏有《山伯访友》、《董永卖身》、《白布楼》、《白扇记》、《卖水记》、《吴三保游…  相似文献   

7.
吴天保     
吴贤毕,艺名天保,1903年出生,湖北汉阳索河镇人。其父卖豆腐营生,兄妹八人。贤华排行老二,8岁入私塾读书,喜爱看汉戏。汉阳县乡村有72堡,一年四季都有节日会戏、酬神还愿戏,每堡必唱。演戏不搭“草台”,戏台用木柱木板组合的“花台”。乡山八堡,连接八台,点唱生行戏《鼎盛春秋》、《杨家将》、《楚汉相争》等。贤华最喜看生行戏,还学两句唱唱,是个小戏迷。一次他连看两天没有归家,父亲到处寻找,寻到穷山戏场把他找回,打了一顿,就去帮父亲卖豆腐。一天有几位老人谈:“汉口满春戏园,打汉戏小天字科班,收十一二岁小讶学戏…  相似文献   

8.
湖北黄梅戏     
湖北黄梅戏与湖北黄梅采茶戏同源。黄梅戏的前身即黄梅采茶戏。黄梅戏曾名黄梅采茶戏、采子、采茶、黄梅调、黄梅腔、花鼓戏、二高腔、三角色。起源于明代末年,形成于清乾隆年间。黄梅戏源于黄梅县的采茶歌。“楚人善歌”,黄梅县乃歌乡。山歌、樵歌、渔歌、秧歌、采茶歌盛行,尤以采茶歌为最。家宋元初,江西吉安诗人列洗(1268-1350)就曾仿黄梅采条调形式写过几首《秧老歌》,其中一首写道:“三月四月江南村,村村播秧无朝昏,红妆少妇荷饭去,白头老娘驱犊奔。”《清一统志》载:县北紫云盛产茶,名紫云茶。每年谷雨前后,青年男女上…  相似文献   

9.
智旭(1599—1655年),号蕅益,别号八不道人,俗姓钟,江苏吴县木渎镇人。他十二岁时读儒书,以传千古圣学自任,并要“誓灭释老”(《八不道人传》),曾作论数十篇辟释老之学。十七岁时,由于读了袾宏的《自知录序》和《竹窗随笔》,才不再谤佛。二十岁时诠解《论语》,至“天下归仁”句,深思三昼夜,自谓“大悟孔颜心法”(同上)。是年冬,父死,遂有出世心。二十二岁始专志念佛,次年因听《大佛顶经》中谓“世界在空,空生大觉”而生疑,于是“决意出家,体究大事”(同上)。二十六岁,受菩  相似文献   

10.
陈家林 《江淮文史》2002,(3):167-169
关于坤记书局,已有三次献记载。最早是章安庆先生的《坤记书局与黄梅戏》(发表在1989年第四期《黄梅戏艺术》上);次之是《安庆化志》第243页“坤记书局”;再次是陈绍颐先生编的《安庆历史名人》(第415页“李炳坤”)。  相似文献   

11.
春秋后期,处于长江下游的吴国,曾赫赫一时,然史籍记载其国君错乱乖误之处颇多,今就在位年代,缕述如下,以供参考.一、余祭和余眛的在位年代.据《史记·吴太伯世家》的记载,吴王余祭(一作“戴吴”、“句余”)自鲁襄公二十六年(前547年)至昭公十一年(前531年)在位17年;吴王余眛(一作“余昧”、“夷末”、“夷眛”)自鲁昭公十二年(前530年)至鲁昭公十五年(前527年)在位4年,《中国历史纪年》即以此为依据编辑该二国君纪年,其后《中国历史年表》和《中国历史纪年表》均因袭之.《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古代部分)于公元前531年条下书作“吴王余祭死,在位17年”,注中说:“《春秋》谓余祭于公元前544年被阍所杀.此据《史记·吴太伯世家》.“又于公元前  相似文献   

12.
据清代方志载,“金陵八家”的提法出于周亮工(1612—1672)的品题.目前,我所见到的“金陵八家”提法的最早文献是方文的《(余山山)山集》,其续集卷五《七言绝句》中有二首《题樊会公小像》,其中第二首是:“绘事江东有八家,君工人物更修姱.奈何不把青铜镜,自写真形对雨花.”樊会公即“金陵八家”中的樊圻,字会公,比方文和周亮工年轻四岁.“江东八家”即是金陵八家,金陵一带在《三国志》、《三国演义》等书中,皆可称江东.方文字尔止,安徽桐城人,著名学者兼画家方以智之叔,生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卒于清康熙八家(1669年).他的《(余山山)山集》的最早刻本不得而知,但我所见到的北京图书馆所藏方文全集《(余山山)山集》《(余山山)山续集》,其中《(余山山)山续集》,乃由方文之婿王概  相似文献   

13.
简讯三则     
《收藏家》2007,(2)
《丽质华堂》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2007年1月26日,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紫檀博物馆馆长陈丽华女士亲自编著的第一本大型图录《丽质华堂》一书正式与读者见面。《丽质华堂》收录了陈丽华女士收藏的明清家具珍品,以及数十年来亲自参与监制的紫檀、黄花梨、金丝楠等名贵木种雕刻制作的艺术精品100余件。本书以中国紫檀博物馆陈列为序,将其分为“乾清日照”、“黄花明月”、“紫云清风”、“金丝绝唱”、“屏风清影”、“古建余晖”、“匠意玲珑”七大部分,展示了中国紫檀博物馆美轮美奂的厅堂布局,以及精美绝伦的藏品器物。  相似文献   

14.
龚贤年谱     
公元1618年 明万历四十六年 戊午 一岁是年冬日生于昆山(今属江苏省).按:今存文献尚未发现有关龚氏墓志及有关山生年月日的记载.龚氏《自书诗稿》(上海博物馆藏真迹)第五十二首《春日偶述》作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有句云“六年前已五旬过”.由此考知六年前之康熙七年(1668)已五十一岁,即康熙六年为五十岁:康熙十五年(1676)作《山水》二十四页巨册(上海博物馆藏)第六幅题云:“余弱冠时,见米氏云山图………历经四十年.”古称男子廿而冠,按此推算是年为六十岁.但末页跋又说:“余今年近六十,恐后来精力稍倦.  相似文献   

15.
程砚秋是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四大名旦之一,满族人。自幼从荣蝶仙学戏,曾受教于梅兰芳、王瑶卿。他在艺术上勇于创新,根据自己嗓音特点,创造出一种幽咽婉转、若断若续、似怨似慕、如泣如诉的唱腔,世秋“秋声”,从而也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创立了“程派”艺术。“秋声”非常适合唱悲剧。程砚秋编演了许多反映旧社会妇女悲惨命运的新戏,如:《青锋剑》、《荒山泪》、《春闺梦》、《窦娥冤》等。其中,表现“苛政猛于虎”主题的《荒山泪》更富感染力,成为程砚秋的代表剧目,1956年拍成电影。程砚秋于1958年去世。著作有:《程砚秋演出剧本选集》…  相似文献   

16.
唐朝吐蕃陷落沙州城的时间问题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吐蕃占领敦煌的时间,传统的看法都以《元和郡县志》所记为依据,定为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从多种出土文献看,这个年代记载是大可怀疑的,1914年罗振玉氏著《补唐书张义潮传》,曾据大历十一年(公元776年)《陇西李府君修功德碑记》中所云“节度观察处置使、开府仪同三司、御史大夫、蔡国公周公”,说明沙州刺史周鼎大历十一年尚在任上。罗氏又据《颜鲁公宋广平碑》侧记中所言宋璟的第八子衡“谪居沙州……与节度周鼎保守敦煌仅十余岁,……大历十二年十一月以二百骑尽室归入”诸语,认为“周鼎之亡必在十二年后则可信”。罗氏还据《唐书·吐蕃传》沙州兵马使阎朝  相似文献   

17.
原籍湖北武昌,今居台湾台北的朱介凡先生,用60年心血,冶铸谚学巨著《中华谚语志》。全书收录谚语52000余条,共11卷,5871页,500余万言,这是中国谚语学史上值得赞许的独力完成的篇幅最多的著作。这部大书,是朱介凡从1929年(18岁)开始采集谚语,1967年(56岁)开始动笔写它,1981年(70岁)完稿,后期工作编索引、校清样,1989年(78岁)台湾商务馆出版,前前后后60年。  相似文献   

18.
文田 《文史天地》2005,(6):46-50
周信芳,浙江慈溪人。1895年1月14日生于江苏淮阴清江浦,祖辈都是士宦。父亲周慰堂爱好京剧,由票友下海,唱旦角,艺名金琴仙。周信芳从小喜爱京剧,生而颖慧,闻歌成声,而且博闻强记,所以父母锺爱备至。1900年,周信芳六岁,在杭州拜名武生陈长兴为师。七岁以“小童串”为名在杭州拱宸桥天仙茶园登台,演唱《黄金台》,受到观众赞扬,人称“七龄童”。  相似文献   

19.
《山伯访友》是黄梅采茶戏小生行当的重场戏,也是闺门旦的重场戏。在这一折子戏中,梁山伯的思想感情极为复杂,是比较难演的角色。项雅颂从1934年18岁学戏起,至1962年,在38年的舞台生涯中,每个台脚都要演出这戏。这是他俩人的代表剧目。现在他已近古稀之年,梁山伯一角虽然让了台,但应观众的要求,还经常到农村、城镇茶馆、街巷清唱此戏。与项雅颂长期合作扮祝英台的老搭档是乐河记。他们都是余海先的门徒,《山伯访友》就是余海先亲自传授的。他门之间患难与共,亲如手足,演起戏来,相互切磋,得心应手。《山伯访友》是《上天台》中…  相似文献   

20.
1992年,拙著《中国影戏》出版后,赓即着手搜集傀儡(木偶)戏的资料,准备撰写《中国木偶戏发展史》。其间,我的影戏专著在德国和台湾又出版了两本(《四川灯影戏》、《中国影戏与民俗》),但是傀儡(木偶)戏的文章仅发表了两篇(《浅谈被单戏》、《水傀儡戏重考》),更多的篇章尚为腹稿。在此,将我考虑多日的观点,以札记形式陆续刊布,庶几对年轻学人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