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血缘家庭是否存在,一直“是引起大量的理论来加以说明的最困难的问题之一”(列宁语),至今尚无定论。七十年代以来,随着家庭史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这一问题的讨论又重新活跃起来。为了说明这个原始社会史上至关重要的理论问题,本刊曾于1981年和1982年发表两篇文章。此文根据马来式亲属制的辈级及其称谓和我国少数民族志的有关材料,对血缘婚制的存在问题提出了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对“血缘家庭”的论述,我们一般把血缘家庭的婚姻特征理解成为“同辈婚”,即血缘家庭内是祖、父、己、子、孙辈互为兄弟姐妹,同时也互为夫妻。然而,随着民族学资料的不断发现,我们却看到了这样一个事实:血缘家庭的婚姻特征并非是现代意义上的同辈婚,而是双方年龄相当的近龄婚,既包括兄弟姐妹的同辈婚,又包括双方年龄相当但又不同辈的血缘婚。具体例证如下: 1.当时的经济生活使按年龄分工的集团与通婚集团一致。“血缘家庭”出现于人类蒙昧时代  相似文献   

3.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指出:“柯瓦列夫斯基已经证明,家长制家庭公社乃是母权制共产家庭和现代孤立家庭之间的中间阶段,它虽不是到处流行,但是流行很广。”在金代建国前及建国后女真族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是否存在过家庭公社这一中间阶段呢?探讨这个问题的资料虽然不多,但是,仔细分析现有史料,还是可以大致辨出其家庭公社的轮廓的。长期以来,人们对家庭公社的理解不尽一致。这里先简要谈谈笔者对家庭公社的理解。(1)家长制家庭公社,简称家庭公社。它是由一个男祖先的若干代子孙的各个一夫一妻小家庭组成的血缘组织。它是在野蛮中期以后,作为男子独裁制确立的第一个结果而出现  相似文献   

4.
早在1884年,恩格斯就在他所撰的光辉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人类婚姻共经历了五个历史发展阶段,即杂乱群婚、血缘婚、普那路亚婚、对偶婚和一夫一妻制,其家庭形式主要表现为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对遇家庭和一夫一妻制家庭。并科学地断言:“家庭组织上第一个进步在于排除了父母和子女之间相互的性交关系”。“第二个进  相似文献   

5.
欧洲历史上家庭概念的演变及其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俞金尧 《世界历史》2004,16(4):4-22
本文分析了自古典时代到 1 8世纪欧洲人家庭观念的演变及其与欧洲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作者认为 ,古代罗马的家庭具有奴性 ,与奴隶制有关。随着奴隶制和家长权的衰落 ,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自然家庭的重要性逐渐显现。但是 ,家庭要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组织还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中世纪前期 ,欧洲人的家庭生活集体依然依附于当时的土地耕作制度。份地是当时的赋税征收单位 ,它包容了数量不同、形式多样的家庭户。份地制度的衰落终于使家庭户成为独立的社会组织。但至少从中世纪中期起至 1 8世纪中叶 ,欧洲人所说的家庭实际上就是家庭户 ,同住的非亲族成员也被算成家庭的一员 ,与户主形成假性的家庭关系。近代初期 ,随着商品货币关系向家庭户的渗透 ,从前虚拟的家庭关系便转化为雇佣关系 ,家庭才成为一个以血缘和婚姻关系为基础、共同生活的亲族集体 ,现代的家庭概念得以形成。作者认为 ,在欧洲历史上 ,家庭组织的存在方式和人们的家庭观念始终与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相联系 ,它们的演变过程几乎就是一部简约的欧洲史。  相似文献   

6.
作为社会最基本的结构单位,家庭以其独有的婚姻形态将个体与社会连结在一起。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家族以血缘或亲缘关系为纽带,而将诸多家庭组合起来,并按照一定的社会组织形式而共居于同一个地理空间内(如聚居于同一个村落)。在中国历史上,这种聚居方式存在了数千年,  相似文献   

7.
《放翁家训》为陆游所著,是研究宋代家训的基本资料之一。现存丛书集成初编本和知不足斋丛书本,内容基本一致。《放翁家训》虽然已被学术界重视和利用,但仍然存在问题,如其成书时间、是否伪作等问题就值得进一步探讨。《放翁家训》(知不足斋丛书本)序中有陆游自记的时间,乾道四年五月十三日,太中大夫、宝谟阁待制游谨  相似文献   

8.
新方志应强化对婚姻家庭的记述山东省平邑县志办公室王照伦因婚姻、血缘和收养而导致了家庭的产生。虽然家庭自产生之日迄今对社会历史进程起过不同的作用,在历史上扮演过不同的角色,但是,它的每种作用和每个角色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各个方面的影响都是极其深刻...  相似文献   

9.
婚姻是伴随着人类历史同步发展而产生的,它是一个民族习俗、社会、阶级的体现。清朝藏区一夫一妻、一妻多夫、一夫多妻形式的婚姻都存在,所以家庭构成十分复杂。各种婚姻形式的通婚范围都会受到阶级、血缘、部落、民族等范围、禁忌的限制。文章仅就清朝藏区的婚姻形式做一简述。  相似文献   

10.
一般来说,客家民系的形成,是以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血缘组织四大要素为其标志。自明代在客家地区普遍形成了共同扶持、紧密协作的家族制度后,直到今天,客家人依然保持这一传统。客家人不仅是由每一个家庭单元的血缘关系联系着,而且还有一种基于血缘之上的、更为广泛的整个客家群体的情感联系。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农村汉族社会,女性在其生长的血缘亲属体系中被看作“外人”,其最突出的显示语境是春节期间的祖先祭典活动,“外人”禁忌使这种身份被极端强化。绝大多数妇女通过婚姻完成从自己血缘家族到夫家家族的身份转换,并据此确立在亲属体系中的地位。血缘家族体系中的“外人”身份使得女性的家族身份因失去先赋性而带有被动色彩,影响其家庭、家族乃至社会地位的确立。榆钱村的调查可为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一个个案。  相似文献   

12.
陈永国 《北方文物》2012,(1):50-52,57
古代蒙古人较早地在家庭生活中确立了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形态,由于男子在家庭中的支配性作用,人们开始以父系血缘计算家族关系。蒙古人的婚姻习俗是丰富多彩的,古代蒙古族妇女在政治、经济以及家庭生活中都享有着受人尊敬的地位,蒙古人的生产方式主要是游牧兼狩猎。  相似文献   

13.
罗生福 《广西地方志》2006,(5):47-52,42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壮族的家庭、婚姻等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传统习俗。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壮族的家庭、婚姻及生活习俗也发生了根本变化。本文试就百色近代和现代的壮族婚姻家庭、生活方式演变进行探讨,并求教于方家。一、家庭结构演变百色传统的壮族家庭结构以男子为中心,一切婚姻程序祖先早有规约,只需遵照办理。为了维护家庭的生存与发展,传统的壮族家庭制定了一整套的管理办法,以协调每个家庭成员的思想和行动步伐。家规把每一个成员都网罗在同一血缘的家族中,族权成为家庭成员不可逾越的高…  相似文献   

14.
苏蘅 《中华遗产》2021,(4):30-31
从地图上看,十八座唐陵,坐落在关中平原北端的山脉南缘,沿西南--东北方向分布开来,几乎呈一条直线。它们之间是否存在某种秩序呢?熟悉古代文化的人,肯定会想到一个词:昭穆。这是表示古代宗族血缘结构的一种礼制,据文献记载创始于周代。  相似文献   

15.
李卿 《中华文史论丛》2005,(79):154-167
“家庭”“家族”“宗族”都是以血缘为纽带建立起来的社会群体,都是社会学的概念。我国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建立的人类学、社会学体系,主要受欧美国家和日本的影响。在英语世界,  相似文献   

16.
侗族传统社会之初级社会群体主要由家庭、邻里和恋爱同伴等小型群体构成。它们是一种典型的初级形态的血缘、地缘、友谊型社会群体模式。都能充分发挥出各自满足社会和个人需要的多项功能,对民族社会的长期稳定、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晓哲 《沧桑》2014,(4):121-123
关中西部民间婚俗中沿用了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等传统的"六礼"仪式,喜庆热烈的婚俗既表达了对美好家庭生活的渴求和向往,更有对封建宗法文化的保留和尊崇。严格分明的程序礼仪,长幼有序的尊卑秩序都蕴含着尊崇血缘宗法关系的特点。考察关中西部民间婚俗的宗法制特点,对于剖析家庭组织的发展流变,促进现代社会健康发展具有积极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渤海与高句丽族属及归属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渤海与高句丽的族属与归属问题 ,关系到二者是否为同一血缘 ,渤海是否为高句丽继承国 ,并涉及到古朝鲜的国史体系诸问题 ,因此倍受国际史学界的关注。一些国外学者出于某种政治目的 ,极力主张渤海国是由原高句丽人领导 ,并继承高句丽传统文化的高句丽国的继承者。朝鲜半岛从而由过去的三国鼎立变为南北两国并立。其实从渤海与高句丽的族属与归属上看 ,渤海与高句丽属于不同的族系 ,二者之间没有血缘上的联系 ,它们同为中原王朝统辖下的地方民族政权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把《周礼》的国野构想认定为西周国家的行政组织体制。在国野构想中,行政组织以地域划分为基础,以一夫一妇的家庭为细胞,在国中拟构了比、闾、族、党、州、乡六级行政单位,在野中拟构了邻、里、赞阝、鄙、县、遂六级行政单位。然而迄今为止,在可靠的西周文献和考古学资料中,这种以地域来划分、以个体家庭为细胞的行政组织制度得不到验证。一些学者已经指出,西周时代行政组织的主体是以宗族为机制的血缘组织。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以地缘为基础的行政区域的划分是西周血缘组织崩溃的结果,是春秋战国社会变革时期形成的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20.
选官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中国古代政治发展,可见血缘性不断减弱而地缘性不断加强的特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血缘性来自于古老的氏族时期。三代历史上承氏族世代,下启秦以后大一统专制王朝,在我国制度史上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三代政治制度中血缘性非常强,与其相适应的选官制度所参考的原则亦以血缘原则为基本标准。春秋以后,随着社会生产等方面出现新的历史因素,血缘政治逐渐衰落,以血缘原则为标准的选官制度也逐渐瓦解。本文尝试在梳理这一衰落过程的同时,探讨选官制度与血缘性政治衰落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