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曹仪简的毛猴艺术沈瑛“半寸猢狲献京都,维纱维肖绘习俗。白描细微谱新境,二味饮片胜玑珠”,这是著名满族画家胡青赠送给毛猴艺术家曹仪简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对曹仪简的毛猴艺术做了形象、生动的描述,并给予高度评价。毛猴是产生于清道光年间的一种民间玩具,是用中...  相似文献   

2.
老舍,一位文坛巨匠。关于他的死,已有一些报刊披露。老舍究竟是怎样自杀的?老舍夫人、著名书画家胡青当年与丈夫朝夕相处、相濡以沫,通过她的回忆,能再现历史的真实。  相似文献   

3.
汤静静  王萍 《南京史志》2023,(28):43-46
<正>“认识垂线”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基础上,继续认识两条直线间的“垂直”位置关系及“平行”位置关系。相交、平行表示的都是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的位置关系,而垂直是相交关系中最“特殊”的一种。所以我们将本节课的目标定位为不局限于认识两条直线的“垂直”关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而是使学生能够感知垂直是两条直线相交关系中特殊的一种,点到直线的距离也是点到直线上各点所连线段中最特殊的线段,  相似文献   

4.
江苏某地有位姓李的青工,因发觉阴囊肿胀,时有剧痛,便去医院诊治。医生诊断为“疝气”。这位青工识字不多,“疝”字,他不认识,以为是个“癌”字。他的性格又很内向,既不敢问医生,又不敢将病情告诉父母,整天一  相似文献   

5.
逼哥之于我倒是真真正正的“十年之前我不认识你”,在动辄“从小我就听你歌”的旧’爱派煽情洪流里,我只能羞愧地说一句,这个男人是我一把年纪后性—长情的新欢。  相似文献   

6.
浅论吕思勉的史学功能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周 《沧桑》2009,(1):14-15,18
一般认为,史学具有认识、殷鉴、经世、教化等功能,吕思勉基本认同这些功能,而且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历史的认识功能毋庸置疑;他对旧史记载的客观性甚至历史学科本身的精确性,却有着谨慎的乐观,他不一味“疑古”,也不一味“崇古”。吕思勉对史学经世有自己的独特看法,他坚持学以致用,力戒为学术而学术,但他对史学功能的具体化、庸俗化是有微词的,曾说“学问只分求真”,“宜置致用于度外”。  相似文献   

7.
声音     
《中华遗产》2013,(4):8-8
“看了好多别人写的父亲传记,感觉我都不认识他了。”——著名作家白先勇最近表示,一己要霹新写一本《白崇禧传》,记述父亲的一牛。“历史的发展是扭曲再扭曲,最后才会出现真相。”白先勇蜕,以前在台湾所读的中国近代史,白崇禧等抗口名将都是“混蛋军阀”,希望如今以自己的成就与地位,洗刷父亲那一代所受的委屈,“历史是追斡人咬的狼狗,发生过的错误不可能过去,我们得本着良心做事。”  相似文献   

8.
“腹”字旧有“厚也”一训。例如《尔雅·释诂》:“惇、亶、祜……竺、腹,厚也。”《说文解字·肉部》:“腹,厚也。”甚至连新《辞海》也收了这一义项,可见它还是很有影响的。 《说文解字》是把“厚”作为“腹”的本义来解释的。段玉裁注:“谓腹之取名,以其厚大。”徐朝华的《尔雅今注》也作同样的解释。事实不可能这样。因为从人类的认识过程来看,躯体的各个部分,差不多每时每刻都看得见、摸得着,因此成了人类最早认识的事物之一,它们的名称也就成了语言的基本词汇之一(从各民族语言中这部分词汇没有相互借用的,也可以证明这一点),“腹” 当然也不例外。而“厚”是一种属性,是依附于事物的,是比较抽象的。对它的认识,要经过多次类比、归纳、概括、抽象才能产生。因而在语言中,“厚”决不会产生于“腹”之前,更不会成为“腹”的得名之由。 段玉裁又认为:“‘腹’、‘厚’叠韵,此与‘发,拔也'、‘尾,微也’一例。……  相似文献   

9.
“咊”与“和”这两个字,都是以禾苗的“禾”为主干,仅仅是“口”的位置摆放不同:一个在左,一个在右。在右的是现在的一个常用字,大家一见就认识。如“口”在左。恐怕认识的人就很少了。  相似文献   

10.
中国有甸古话,被年岁日增、内心渐闭的我常常引用:“四十之后不交友”——为避免新认识“诤友”的尴尬,又自作聪明的加了一句:“新交必是真朋友”.  相似文献   

11.
徐建军 《风景名胜》2012,(5):164-165
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一个你永远不认识的“我”。随着在社会教化和人生经验丰富,埋藏的“我”会慢慢萎缩。但有时,“他”又可能会在你毫无征兆时出现,吓你一跳  相似文献   

12.
“封建”名实析义——评冯天瑜《“封建”考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冯天瑜的《“封建”考论》提出商榷。指出“封建”概念是历史地变化着的,不应该用凝固化的老概念去“匡正”人们鲜活的历史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工作者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从中国实际出发,论定战国秦汉以后属封建社会,并提出“封建地主制”理论。这种认识的正确性,被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所证实,是对马克思主义封建观的继承和发展。把它贬为“泛封建观”,指责它“与马克思封建社会的原论相悖”,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13.
1949年5月,北京西郊香山。被神秘色彩笼罩的双清别墅,是一幢中西合壁的建筑。毛泽东就住在这里,常常彻夜不眠地思考着“进京赶考”、改朝换代的答卷。他潜心构思着共和国的蓝图,精心选派赴各地的干部……5月下旬的一天下午,毛泽东召见”即将南下江西的方志纯(著名烈士方志敏的堂弟)。当他们的话题转到组建江西省委的主要成员时,他的情绪一下子又昂奋起来,扳着手指挨个地询问方志纯。“陈正人,你认识吗?”“认识。我们共同在苏联国际党校学习时相处过。”“范式人,杨尚奎呢?”“不认识。”毛主席慢悠悠地吸了一口烟,突然笑呵呵…  相似文献   

14.
围绕历史认识问题,中日双方不时地进行“争吵”。在中方看来,日方对历史的反省始终是不深刻、不彻底的;在日方看来,中方总是没完没了地纠缠历史不放。这成为自1972年恢复邦交以后双方努力协奏的“友好合作”主旋律中的不和谐之音,并干扰着双方关系的健康发展。 一、历史认识问题的焦点与双方的差距 20世纪30-40年代的中日战争,对日本来说是一场侵略战争,对中国来说则是一场反抗侵略的战争,日本是战争的加害者一方,中国则是战争的受害者一方,战争最终以日本侵略的失败和中国反抗侵略的胜利而告结束。这是举世公认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越境不书”是方志编纂的传统理论,但第一届修志时,一些方志专家对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这主要是对方志之“方”认识不同。续志时要不要坚持“越境不书”这一传统理论,需要进行全面的思考和研究。下面,就“越境而书”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范兰友 《神州》2011,(6X):229-229
在语文教学中,提问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它利于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活跃学生思维,另外,它还对训练学生口语,培养表达能力有一定的益处。我国明代学者陈献章说:“疑者,觉悟之机也。”可见问题与认识紧密联系,如果没有问题,认识也就停止了。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明确这一点尤为重要。有位教育家曾说过:“教师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容易成功的。”因此注重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是一项不可拖延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张艳芳 《神州》2012,(21):219-219
在语文教学中,提问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它利于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活跃学生思维,另外,它还对训练学生口语,培养表达能力有一定的益处。我国明代学者陈献章说:“疑者。觉悟之机也。”可见问题与认识紧密联系。如果没有问题,认识也就停止了。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明确这一点尤为重要。有位教育家曾说过:“教师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容易成功的。”因此注重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是一项不可拖延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生长在海岛的人个个都是弄潮儿。他们不满于往日的捕鱼捉虾,又先我们一步认识了“海鸳鸯”。海鸳鸯有一个怪怪的名字叫“鲎鳖”。有意思的是海岛人称鲎鳖是“一夫一妻制”的典范,“爱情”专一,它们雌雄整天抱在一起,一时一刻也不分离。相信您读了这篇文章后,一定也想一睹它的奇异尊容。  相似文献   

19.
《百年潮》1999,(5)
对“五四”的再认识,首先就要打破既定观念。十七、十八世纪的启蒙先驱者,将任何问题,不管是宗教的、自然的、道德的,都要摆在理性的法庭上重新认识。如果不经过这个过程,不重新再认识、再评价那些已被自己接受的既定观念,就根本谈不到启蒙。这是我对“五四”进行反思、主张新启蒙的  相似文献   

20.
丧葬仪礼作为人生礼仪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反映着一种文化对待“死亡”的认识和态度。这也是这一文化对待“生”“死”这样一种哲学命题的认识。 丧葬仪礼作为一种群体文化中所包含的一种“文化型式”(culture type),它处处体现着对这种群体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