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32年霍乱在英国流行期间,面对数万人的感染、死亡以及巨大的社会恐慌,医学界经历了一次深刻的思想革命,一场关于霍乱致病原、传播及传染性的病原学之争随之兴起。在这场争论中,传染派认为细菌、病毒、微生物是致病原,通过接触加以传播,强调霍乱具有传染性;非传染派将致病原归结为瘴气,认为人体因吸入瘴气而发病,否认霍乱具有传染性。霍乱病原学之争折射出疫情之下的社会分裂:医学界上层倡导的传染论得到统治精英的支持,因为这为其追求国家权力扩张提供了依据;医学界中下层倡导的非传染论,在工商业阶层及下层民众中广受欢迎,因为它更能反映出社会中下层的经济利益与道德关切。关于霍乱的病原学之争,本质上是医学界不同群体的话语权之争。尽管传染派观点后来被科学证实,但19世纪中后期传染论的失势及非传染论的崛起表明:科学的发展并不总是一个单线式、不断进步的过程,而经常是一个曲折、迂回的螺旋式上升过程,人类对于流行病的认知与探索将永无止境。  相似文献   

2.
正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传染病便如影随形,影响着人类的生命健康甚至人类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之初,天花、鼠疫、血吸虫等传染病在我国曾肆虐一时,严重危害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防治措施,组织全国力量进行防控,在预防医学和疾控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以下是一组反映人民群众与传染病作斗争的场景。  相似文献   

3.
郑州市九洲城西汉墓的发掘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1995年8月,为配合郑州市九洲房地产公司基建项目,我所经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在郑州市西太康路与铭功路交叉口东北隅(人民公园西南角外侧)发掘清理了3座汉墓,编号M1、M2、M3,并出土了一批随葬器物和画像空...  相似文献   

4.
正纵观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疾病尤其是传染性疾病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人类历史上最早有详细记载的传染性疾病是发生在公元前430年古希腊的一场瘟疫。那场瘟疫从亚洲传来,在短短两年的时间内害死了雅典三分之一的人口,其中包括著名的政治家伯里克利。此后的黑死病、天花病、麻风病等同样让人闻风丧胆,带来的灾难令人不堪回首。至今传染性疾病仍在全球死亡病因中的居于首位。2003年的SARS危机引起了  相似文献   

5.
2003年10-12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配合基本建设,在郑州市南阳路家世界购物广场工程区发掘一批战国墓葬,出土大量随葬器物,以陶器为主,其年代为战国中、晚期。  相似文献   

6.
遗尿症治疗新法遗尿症虽无碍生命、却给患者身心带来难言之痛。郑州市西大街75号、亚细亚东300米路北的郑州市向阳中心医院遗尿科创造出治愈遗尿症的新方法。郑州市向阳中心医院遗尿科由著名老中医主持坐诊、积四十余年临床经验,精选百余味名贵中药,科学配方,采用...  相似文献   

7.
2013年为配合城市建设,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郑州市建设西路发掘清理了一座古代墓葬。该墓为砖室墓,出土各类器物24件,初步判断该墓的年代为西汉晚期。  相似文献   

8.
20世纪30年代苏区卫生防疫运动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晓丽 《安徽史学》2004,(4):102-104
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建立的苏区革命根据地,为了保护军民健康、保障部队战斗力,开展了群众性卫生防疫运动,提出卫生防疫政策纲领,进行卫生宣传教育,厉行防疫活动,有效地防治了疾病,控制了瘟疫等传染性疾病的流行,保障了根据地的巩固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国民政府主计处统计局编印的《统计期讯—卫生》,围绕着死亡疾病类型和死亡者的身份属性、职业背景以及生理年龄,考察20世纪30年代的南京、北平和广州城市居民的疾病与死亡问题。文章认为从死亡疾病分析,20世纪30年代南京、北平和广州居民的死亡疾病涉及到传染性疾病、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脏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等诸种疾病,其中一些非传染性疾病或者非法定传染性疾病的威胁较大。从死亡年龄与职业分析,南京、广州和北平三地居民死亡年龄分布情况虽然存在地域性差异,但是死亡年龄主要集中在0—1岁、1—4岁、40—60岁和60岁以上的年龄段,不同年龄段所染患疾病也表现出一定年龄特征;职业差异对城市居民健康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文章认为,这些事实逻辑实际上是提醒我们要谨慎对待目前这一领域的某些认识规范。  相似文献   

10.
薛理勇 《世纪》2020,(2):18-21
顾名思义,传染病就是会传染的疫病。致病因子是有生命的物质,称之为病原体,病原体主要是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传染病与人类同时诞生和存在,在缺医少药的年代,人们无法知道疫病是怎么来的,又怎么治愈的,以为有一种称之为"厉鬼"的魑魅魍魉作恶多端,人类奈何不了,正如毛泽东《七律二首·送瘟神》所说:"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相似文献   

11.
1950-1952年,受环境卫生条件和湿热气候的双重影响,各类突发性疫病在重庆交相肆虐,使民众的生命健康受到严重威胁,进而引发社会恐慌.在此情况下,党和人民政府始终把人民的生命健康放在首位,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挥组织动员优势,在构建防疫网的过程中,将突发性疫病防治与社会改造、民主建政等中心任务相结合,既成功遏制了突发性疫病在重庆的蔓延和流行,为广大民众构建起生命健康的安全屏障,又使党和人民政府获得了民众的高度认可.解放之初重庆的防疫实践,为新时代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2.
朱林根 《世纪》2020,(3):85-85
红眼睛是一种"要过人(沪语,意即传染)"的疾病。一得此病,痛苦与烦恼会接踵而来。拙文说的这个源自"红眼睛"的笑话发生在"文革"期间。那是1971年的盛夏,上海一些街巷里传染性红眼睛病(结膜炎)猖獗,一时间人们诚惶诚恐。笔者的父亲不幸也成了红眼睛患者:眼白血红,眼眶里黏液异常,感觉很难过。怕我传染上,父亲打发我到静安区闹市地段我表哥家去暂住一段日子。  相似文献   

13.
《文物》2020,(2):4-9,55
为配合河南省郑州市在西太康路中段北侧、彭公祠街东侧、人民公园南侧的基本建设(图一),报上级文物管理部门批准后,2012年8~9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建设范围内的古代遗存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并清理了商代二里岗期、晚商时期及宋代遗存。现将其中4座晚商时期的墓葬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4.
郑州南关附近商代灰坑发掘简报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州南关位于郑州市旧城南侧,北依郑州商城,东临二里岗,西靠京广铁路,南连陇海铁路,中部有熊耳河穿过。50年代这一带曾发现著名的南关外遗址,以后屡有新发现。近年来,在南关附近的郑州市通用机械厂等地,均发现...  相似文献   

15.
2007年8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郑州市北二七路与太康路交叉口的西北角,发掘两座仿木结构的砖雕墓。这两座墓葬形制结构基本相同,均为南北方向的砖砌仿木建筑结构单室墓,墓室为四边形,墓壁有精美的砖雕,年代为北宋早、中期。  相似文献   

16.
郑州市上街铝厂唐墓发掘简报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上街区文化馆1989年11月,上街铝厂在上街区十六街坊兴建家属楼时发现一座唐墓(图一),我所配合基建进行了清理。一、墓葬形制该墓被五十年代所建旧房基础所压,为一南北方向砖室墓,方向南偏西10°。分为墓道、...  相似文献   

17.
(1960年)"粮油和蔬菜、副食品等的极度缺乏,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许多地方城乡居民出现了浮肿病,患肝炎和妇女病的人数也在增加。由于出生率大幅度大面积降低,死亡率显著提高。据正式统计,1960年全国总人口比上年减少1000万,突出的河  相似文献   

18.
一代相声宗师马三立虽已辞别人世,但他的德艺双馨却永留观众心间。年近九旬的马老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顽强地举双手作揖,向前来拜望的媒体人士说:“请替我向观众问候,我在这给大家拜年了!”接着他面对摄像机,低声地妙侃:“观众新年好!我是病了,可是别害怕,不传染。还没听说过电视信号传染疾病的吧……”由此足见马老在生命谢幕之际,仍然乐观而豁达,竭诚为观众奉献“幽默”。  相似文献   

19.
正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进行的三线建设,是一场以备战为中心、以工业交通和国防科技为基础的大规模建设。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时代号召下,400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成千上万的民工,打起背包,跋山涉水,来到祖国大西南、大西北的深山峡谷和荒野密林,风餐露宿、安营扎寨,付出了无数艰辛、汗水,甚至鲜血和生命,建设祖国战略大后方。陕西因为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经  相似文献   

20.
正尽管随着科技进步和医学发展,人类在疾病防控以及卫生保健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诸如艾滋病、埃博拉、"SARS"以及各类流行性感冒等传染性疾病,仍然时刻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在古代中国,瘟疫是对各类传染性疾病或人群大规模罹患疾病现象的泛称。在与各类疾疫长达数千年的搏斗中,中国人民凝结了诸多防疫祛疾的经验和智慧结晶,诸如《伤寒杂病论》《温疫论》等。当下新型冠状病毒"SARS-Co V-2"引发的肺炎(COVID-19)疫情严峻,笔者特撰此文,意在观古通今,知往引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