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女学教育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个重要问题.因为女子不受教育自古以然,天经地义,所以近代女学教育的确经历了艰难的过程和曲折的发展道路.清末民初黑龙江女学教育也具备了这个特点,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并为黑龙江女子教育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对清末民初黑龙江女学教育的兴起和发展进行简要的概括和分析,以此达到一个对清末民初黑龙江女学教育发展状况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2.
张弼士是清末民初一位被誉为传奇式人物的爱国华侨实业家,又是“实业兴邦”倡导者和积极实践者,尤其以创办驰名中外的张裕酿酒公司而奠定他在中国酿酒工业史上的重要地位。他在清末民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早期发展中有较大影响并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清末民初时期,在社会形势转变的压力下,晚清政府不得不在官立学校中开设外语教育,以满足外交、军事、政治等多方面的需求。随着外语教育经历从无到有,其教学模式也在摸索中逐渐发展成熟,本文从教学观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初探清末民初时期外语教育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受中国文化传统的影响,女子的社会地位一直以来相对较低,中国古代就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女子的毕生任务也只限于三从四德、相夫教子,女子受教育权利受到诸多限制。所以近代女子能走进学堂使教育摆脱了闺阁女子装饰物的状况。本文旨就以清末民初奉天地区的女子教育问题为例来阐述近代女子的受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5.
王琴  周锐 《黑龙江史志》2010,(17):29-31
作为清末民初广州民间慈善组织的载体,以两广浸信会为代表的教会慈善机构和以广州九善堂为代表的传统慈善机构,虽然在创办目的、善款筹集、组织机构及慈善活动方面皆有异同,但从客观上看,两者皆缓解了广州地区的慈善救济工作,有利于清末民初广州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地区的高等教育萌芽于1902年,借助于清政府新政改革的契机,开启了黑龙江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同中原地区相比较而言,黑龙江地区的高等教育带有明显的起步晚、发展滞后的特点。由于俄、日等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影响,使黑龙江地区的教育又打上了鲜明的殖民色彩。导致清末民初黑龙江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滞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7.
萌发于清末民初的"中华民族复兴"思想,到五四时期有了新的发展。李大钊提出了"新中华民族主义"和"中华民族之复活"的思想,孙中山提出了"要恢复民族的固有地位,便要首先恢复民族的精神"的思想,梁漱溟、梁启超等"东方文化派"提出了复兴东方文化的思想,王光祈在《少年中国运动》一书的序言中,提出了"中华民族复兴运动"的思想。与清末民初比较,五四时期不仅明确地提出了"民族复兴"或"民族复兴运动"思想,而且这时所讲的"民族复兴"是包括汉、满、蒙、回、藏在内的中国各民族亦即"中华民族"的复兴,而非清末孙中山提出"振兴中华"口号时仅仅是"中华"亦即"汉族"的振兴,尤其是孙中山对什么是民族精神、恢复和弘扬民族精神对于民族复兴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处理好恢复和弘扬民族精神与向外国学习的关系等问题的阐述,是对民族复兴思想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8.
姚联合 《沧桑》2009,(1):7-8
马福祥是清末民初西北地区著名的回族领袖,他凭借自己的政治地位、军事实力化解了数起民族纠纷。他重视回族文化教育,对促进民族和谐、增进回族的民族向心力做过许多努力。马福祥的思想、行为与他身受伊斯兰教文化和儒家传统文化双重教育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教育经费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教育经费问题着手,以民初的直隶地区为代表来考察民国初年教育经费的来源、用途及其产生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0.
清末民初是天主教在陕北地区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当时陕北23个县中有天主教传入的占19个,广大农村是传教士传教的主要地区,清光绪二十七年至宣统三年即1901至1911年是陕北天主教发展的高潮期。陕北地区在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与山西之间的37·5°N~38·5°N间呈东宽西窄的横楔形区域内,形成了一个天主教堂分布的相对集中区,其中又以西部靖边、怀远(今横山)和定边三县为天主教势力集中的重心所在。县域内天主教堂的空间分布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本文主要依据相关地方史志,简要说明清末民初天主教在陕北地区的传播过程并初步探讨其时空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1.
美国学者路康乐所著<满与汉:晚清到民国初期的族群关系与政治权力,1861-1928>一书,运用"民族-社会"的视角,着重分析了清末民初政治变革背景下,满与汉、君与臣、维新派与保守派以及立宪派与革命派等围绕政治权力展开的博弈,以及满人社会生活及满汉关系的演变,从而开辟了满族史研究的新视野.该成果有助于推进满族史的研究,并深化学界对清末民初民族关系与政治发展和社会变迁互动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存在于1910-1914年的朝鲜族自治组织——“间岛”垦民教育会(垦教会),在延边地区获得了沟通中国官府与朝鲜族的中介地位,并取得了参与设立官立朝鲜族学校、自己设立学校以及管理私立学校之权限。于是,垦教会在扩大朝鲜族教育机会的基础上,实施爱国(朝鲜)教育,进而促进中国的朝鲜民族同一性的形成。然而,清末民初,正是中国民族国家开始铸造之时,民族主义需要的国家权力必须是没有竞争的权力。在此情况下,垦教会与延吉府之间的冲突随之而起,垦教会被解散。本文考察了垦教会如何对应中国的朝鲜族教育政策的同时,解明了该会如何利用中日两国的矛盾,对朝鲜族实施民族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3.
北洋集团与清末东三省新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07年,北洋集团借改设行省之机将势力移植东北地区。以徐世昌为首的北洋集团在东三省大力推行政治体制改革,发展农、工、商、交、金融各业;普兴教育,发展化事业;整顿军事防务,加强国防力量等。这些措施构成了清末东三省新政的主要内容,对清末民初的东北边疆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我国清末民初官僚军阀私人资本的迅速积聚和扩张曾令时人注目,并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较大影响。本文试对这种资本扩张的客观过程、特点、性质及影响进行揭示和评价,以期有利于对中国经济发展规律的探索。一清末民初官僚军阀私人资本扩张的过程及特点清末民初官僚军阀的私人资本是伴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而形成,并逐步  相似文献   

15.
清末民初的军国民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军国民教育的产生及基本内容军国民教育是清末民初盛行的一个重要的教育思潮,它是顺应当时民族危机严重、中国人急图救亡的政治形势产生的。它得到了不同阶级不同阶层的提倡和实施,对当时的教育和社会风气发生了重要的影响。最早提出军国民教育思想的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甲午战争爆发后,民族危机空前加  相似文献   

16.
清末至民初各种大众媒体关注女子解放问题,不仅全方位抨击当时为女子学校教育兴起造成困难的缠足风俗,帮助广大妇女解放双足,并积极报道西方女子的学校教育情况,大力提倡新式女学,为女子学校宣传助威,还利用舆论的力量逐步推进女子学校教育的合法化、正规化。大众媒体的宣传为女子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和铺平了道路,对女子学校的教育影响巨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17.
<正>张灏教授将1895年到1925年称为中国思想史上新旧文化交替的"转型年代"。在这三十年中,清末民初的前二十年(1895~1915)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后十年(1915~1925年)是两个非常不同的年代。简单地说,清末民初是一个民族主义的年代,亡国危机严重,民族国家意识高涨,社会上下形成共识,要学习西方的文明,但这个被晚清中国人所理解的西方文明乃是以富强为中心,所谓物竞天择、  相似文献   

18.
清末民初刘体仁所著"辟园史学四种"之一《通鉴札记》是继王夫之《读通鉴论》之后的又一部史论著作.全书以《通鉴》所书史事为据发表评论,对治乱盛衰、社会风俗、民族关系等问题尤为关注,许多论点反映了作者的通识与创见,其特点是寓通识于创见之中.  相似文献   

19.
试论清末新政时期政区变革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政区变革是清末新政改革的一部分,政区变革的得失是清末新政成败的一面镜子。本探讨清末新政时期的苏淮分省以及察哈尔、热河、绥远、西康建省问题,具体考察各种建省动议的前因后果,以期为观察清末乃至民初的相关政治变革问题提供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20.
在清末民初的民族关系及边疆开发史上,青海建省是重要内容之一.在青海建省准备过程中马麒经营青海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实现了青海军政权力统一,使青海的独立行政区域日趋成熟;新式教育的开办,为青海建省奠定了人文环境;采取的一系列发展实业措施,为青海建省奠定了经济物质基础.更为重要的是,马麒在青海省的筹建过程中始终将其与边疆开发和稳定藏区、维护西藏主权交融在一起,为解决西藏问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