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侯兵  黄震方  范楚晗 《人文地理》2013,28(5):94-100
一体化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文化融合的必然趋势,一体化具有多种空间结构形式,对区域内城市间旅游经济关系产生重要影响。都市圈是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有效载体,文章以南京都市圈为例,对都市圈城市旅游规模体系进行了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分析,揭示城市旅游经济格局的总体特征。从交通通达性指数和旅游者结构的角度对传统引力模型进行修正,测度2006-2010年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度的演变情况,呈现出旅游经济联系量的区域差异明显、交通的作用逐渐增强、"沿线"式距离衰减规律以及区域旅游协作方式相对固化等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密切都市圈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的对策思考,为推进都市圈旅游一体化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我国县域经济系统动态演变机制及时空演化结构和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曹传新 《人文地理》2002,17(6):58-61
县域是我国社会经济基本单元。县域经济系统的发展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系统时空演化过程中,其机理表现为一系列的综合机制:动力机制、互动机制、变异机制。县域经济系统按照条件、资源等要素的地域分异和组合特征及经济发展水平特征可以划分为三种基本产业结构地域类型:资源开发型、资源开发与加工并重型、工贸型等。同时在空间上相应地呈现出单核型、双核型、群核型或单核复合型等三种空间结构地域类型;在阶段上相应体现出传统阶段、发展阶段、一体化阶段的特征与表现。从总体上来说,本文揭示了我国县域经济系统城乡一体化的客观趋势。  相似文献   

3.
城乡一体化是伴随着工业社会、城市化时代的一种特有的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尤其在经济发达地区这种现象更加明显。中德两国有着不同的城市化发展过程和不同的时代背景,在工业化与经济发达区域内,城市化道路及其带来的城乡一体化类型、特征、模式与前景是有一定差异的。本文着重探索中国的长江三角洲与德国的莱茵-鲁尔地区的城乡一体化模式,从不同的视角、层面进行比较研究,试图从两国不同的地区比较得到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王颖 《旅游科学》2005,19(4):60-63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该地区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本文结合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召开,分析了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战略意义及其基础,指出世博会对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各个方面具有促进作用,并提出长三角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京津生产一体化与企业集团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二旺 《人文地理》2003,18(3):68-72
本运用区位商方法,对比分析了京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构成,并详细对照了两市的主导产品。对比分析的结果显示:北京和天津在产业结构、行业结构及工业产品结构等方面有明显的同构现象。两市企业间的经济关系表现为松散和无序特征,没有形成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区域生产体系及合作氛围,因而难以获得区域整体效益。针对上述问题,章遵循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与方法,提出京津一体化京津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路及策略,并在产业协调、行业协作及企业集团化等不同层面论述了京津联合的模式及方案。  相似文献   

6.
常志霄 《攀登》2010,29(3):10-16
本文以1985-2005年的经济数据和相关理论模型分析为基础,较为系统地探讨了东亚经济一体化的进展和未来趋势,并着重从东亚区域内贸易发展与贸易结构、资本流动、区域经济的货币金融相关度、区域一体化的福利效应和推进一体化的制度安排等方面进行了定量分析和政策探讨。  相似文献   

7.
区域旅游一体化的理论建构与战略设计——以京津冀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斌  黄璜 《人文地理》2016,31(3):128-135
本文分析了区域旅游一体化的静态和动态经济效益,运用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研究了区域旅游一体化效益的产生机制,并总结了区域旅游一体化的五种主要模式。以京津冀区域为典型案例,分析了京津冀旅游一体化的背景条件和主要举措,认为京津冀旅游一体化已进入中级阶段,在扩大旅游企业市场规模、串联旅游线路体系、获取内部规模经济和本地化经济等方面已取得长足进展,未来发展的重点应集中在获取城市化经济、鼓励旅游企业跨行政区合作、建立常设性旅游管理机构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科技和经济高速发展。随着冷战的结束,全球统一市场的形成,全球一体化日益明显,在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两个层次迅猛发展,不断深化。在和平和发展的主题下,国际社会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以科技和经济为核心的综合国力较量在国际社会凸显。世界各国纷纷致力于金融、贸易、信息和技术等全方位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全球经济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对于把改革开放作为基本国策的中国来说,适逢其时,是一次重大的机遇,也是一次与重大挑战并存的机遇。因此,中国在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过程中,认清国际形势,对制定长…  相似文献   

9.
在新区域主义理论视角下,借鉴城市引力模型、经济网络结构模型和比较集中系数的方法,对长株潭城市群区域一体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株潭城市群区域一体化水平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存在显著差异,其变化过程呈现出“高-低-高”的“V”字型特征。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80年到1990年区域一体化程度较高的阶段,后计划经济是其发展的时代背景;第二个阶段是1990年到2000年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是区域一体化的低谷阶段;第三个阶段是在2000年之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城市群进入区域一体化程度更高的阶段。长株潭城市群区域一体化影响因素逐步由政府力量为主转为市场力量为主,呈现出明显的新区域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10.
农工一体化,这是世界各国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也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特征。五十年代以来,世界上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都相继对农业生产组织形式进行了改革。尽管各国的具体做法不尽相同,但改革的方向却都是加强同性质部门和不同性质部门之问的合作,扩大经营规模,即一般所讲的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  相似文献   

11.
城乡一体化过程中聚落选址和布局的演变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城乡一体化是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在客观上表现为聚落选址和布局的演变:即在发达地区表现为居民聚集区由点状分布趋向面状分布,在欠发达地区表现为由点状分布趋向线状分布。这种聚落选址和布局的演变是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受着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的制约;然而,聚落选址和布局演变又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现代交通取向,现代市场取向、现代工业取向和现代人口取向是聚落演变的重要推动力,影响聚落选址和布局的基本格局。不同的聚落选址和布局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空间为视角,以"村改居"为案例,说明了农村居住空间改观对农村社会关系嬗变的影响。首先,农民集中居住后,公寓楼的阶梯设置造成了垂直方向上行走的高差区分。由于楼梯对身体的规训以及安全性差,导致高差间交往的不便;其次,公寓楼单元化的"门-房"一体结构导致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的界限明朗化,缺少了半私密性空间的过渡,空间闭合与开放的矛盾变得不可调和,农村居民户内交往意愿降低;再次,公共空间相对于私人生活区的外设与远离,导致公共空间使用率下降。农村居民间规模化和混合型交往缺失,公共空间没有承担起公共交往的功能。农村社会关系因此从"分散的不规则集中"变为"集中的均匀分散"。  相似文献   

13.
淮海经济区城市空间影响范围与城市经济区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因子分析法求取淮海经济区20个地级市的综合实力指数及等级划分。根据城市综合实力指数和等级划分,选取4个一级城市作为中心城市,然后运用断裂点公式计算中心城市与邻近城市的空间影响距离。再根据空间影响距离划分各中心城市经济影响区范围。最后以城市经济影响区为基础,综合考虑各城市的区域特征、发展潜力、现有经济规划、历史习惯和人文特征,确定城市经济区界限。研究淮海经济区城市经济区形成和划分的目的是指明各城市在整个区域内劳动地域分工中的地位,了解城市经济发展现状和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4.
甘肃经济空间结构的现状、问题与战略选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聂华林  赵超 《人文地理》2003,18(4):32-36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一样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经济结构,具有向合理化和高级化变化的趋势。本文从区域经济空间结构要素的角度详细的考察了甘肃城市体系、交通体系和经济集中区的情况。其次,重点分析了甘肃经济空间结构的特征及其问题,得出了许多有意义的结论。最后,通过把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与甘肃具体省情相结合,提出了甘肃"大十字"经济空间结构的发展战略,同时分析了实施这种发展战略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省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国内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省际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合作日益紧密。这种情况不仅引起了政府的高度关注,而且也引起了学者们的不断探索。本文回顾了省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研究的历史。省际经济竞争的研究经历了萌芽时期和发展时期两个阶段;省际经济合作研究经历了省际经济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和协调发展三个时期。分析了省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研究的现状。探讨了省际经济竞争与合作主要理论的研究。此外,还分析了省际经济竞争的模型研究以及实证研究。阐述了省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未来研究的五大趋势。最后指出,省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存在的问题也是今后研究的重要论题。  相似文献   

16.
李铁立  姜怀宇 《人文地理》2004,19(6):1-5,48
欧洲和北美的实践表明,边境地区经济合作具有推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作用,同时,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又促进了边境地区经济合作的发展。本文从边境区位的理论分析入手,探讨了边境区位再创造问题,并分析边境区位再创造与边境区经济合作的内在联系。最后,对辽宁省和朝鲜之间边境区经济合作做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7.
经济外交是认识和理解冷战历史的重要研究角度。经济外交与对外经济战略、对外经济关系、私人企业对外交往活动有着较为明显的联系与区别。对外援助是经济外交最重要的表现形式。美国相关解密外交档案的启示作用,一是帮助澄清了经济外交是美国实现冷战目标的最重要工具之一;二是冷战时期美国对第三世界国家实施的经济援助计划,是其遏制苏联大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冯春萍 《人文地理》2013,28(5):117-122
本文从区域地理的视角,通过对俄罗斯转型以来的经济地带、基本经济区、联邦区和联邦主体四个不同层面的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的现状进行动态分析,得出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具有三个鲜明的特征:一是无论在其经济整体下降或增长的同时均伴随着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差异的绝对或相对扩大过程;二是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空间差异反映了市场经济在不同区域的作用,即在市场条件基础较好和资源性外向型经济发展有利的区域经济增长优于其他区域;三是形成了大量的"低水平塌陷"区域,即经济指标低于全俄平均数的问题区域数量多,覆盖面大。在此基础上,从自然因素、市场发育水平、体制因素以及社会历史因素等方面探讨了各因素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体化条件下的空间经济集聚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空间经济集聚是经济地理学研究重点,并且渐渐被经济学所重视。本文以经济地理学的理论为基础,借鉴主流经济学的有关理论,探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导致的空间经济集聚的机理,即经济集聚与经济扩散同时并存,空间上以经济集聚为主导,以扩散为辅;提出了经济集聚的本质是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外部经济共同作用的过程。规模经济导致经济集聚产业点,再加上范围经济产生集聚产业区,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外部经济共同作用产生经济集聚产业核心区。指出经济扩散的原因是纯粹的集聚不经济、区域分工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经济理论史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 1 949— 1 999年半个世纪的中国经济理论发展过程作了全景式的勾勒 ,内容包括中国经济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对西方经济学的引进和研究、对中国现实经济问题的研究和构造“中国经济学”的理论尝试 ,整理了中国现代经济理论史的发展线索 ,给出了中国现代经济理论史的理论框架 ,并作了纲要式的分析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