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中山四赴台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标 《炎黄春秋》2000,(3):72-74
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同祖国宝岛台湾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曾四次访问或过境日本霸占下的台湾岛,在台胞心目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的胜利,曾激发起台湾民众一系列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在他75年前3月不幸逝世时,期盼中国革命成功从而摆脱殖民统治的台湾同胞,对他们十分崇敬的一代伟人,表达了深深的哀悼。  相似文献   

2.
印尼华人穆斯林的历史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时期。一是荷兰殖民统治前(1602年以前),二是从荷兰殖民统治至印尼独立(1602—1945年),三是印尼独立以后(1945年至今)。本文仅就荷兰殖民统治前的华人穆斯林问题,作初步的介绍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民政府全面接收台湾。在邮政方面,不同于内地邮政独立设局管理,为节省事功、便利民众起见,国民政府决定在台湾暂时维持旧制,试办邮电合并。本组史料反映了战后邮政总局接收台湾邮政初期的人事安排及工作进展状况,有助于了解日本殖民统治下台湾省的邮电概貌、国民政府接收台湾邮政的经过以及试办邮电合并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民国档案》2007,(1):F0003-F0003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与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共同编纂的《台湾文献史料出版工程.馆藏民国台湾档案汇编》已由九州出版社陆续影印出版。该《汇编》所选史料均为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揭露了日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记录了台湾同胞在日据时期心向祖国,与日本殖民统治当局进行的不屈抗争;反映了抗战胜利前后中国政府对台湾地区的接收、管理及全面安排台湾光复后经济、文化、教育等重建工作,是研究民国时期台湾与祖国关系不可多得的第一手史料,具有极高的研究、参考与收藏价值。全书分300卷,共收录档案史料12万页左右,将于2007年全部出齐…  相似文献   

5.
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海峡两岸是一个国家。这已为历史、现实和法律所证明。自1895年起,日本强割台湾、实行殖民统治达半个世纪之久,但海峡两岸中国人民收复台湾的决心从未动摇,并以各种方式,用鲜血乃至生命,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反日复台的英勇斗争。民国时期,这种斗争发展到新的阶段,并最终使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台湾同胞反对日本殖民统治的斗争 日本侵占台湾后,一面以武力镇压各地风起云涌的群众反抗斗争,一面建立殖民统治机构,强化旧的保甲制度;经济上横征暴敛,施行鸦片专卖制度和毒化政策;向台湾移民,强行收夺台湾的…  相似文献   

6.
毛文君 《百年潮》2005,(11):56-59
1945年8月15日,随着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台湾重新回归中国版图.台湾民众面临着摆脱日本殖民体制,重建岛内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秩序,再次融入祖国的艰巨任务.由于海峡两岸长达五十余年的分离,岛内居民无论是在语言还是在政治、文化等方面对大陆都了解甚少.南京国民政府在接收台湾的过程中,对岛内舆情也有把握不准、措置失当之处.因此,台湾民众和中央政府的隔阂并未因台湾回归而消除,对立情绪反而随着接收的进行日渐滋长.  相似文献   

7.
正蒋介石主张中国统一,长期坚持反对台湾独立运动。早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初,日军原参谋少佐中宫悟郎与牧泽义夫不甘心失败,即串联少数台湾人士,谋划台湾独立。1945年11月,蒋介石致电台湾行政公署主任陈仪,要他注意侨居台湾的日本人"策动台湾独立运动"的企图,指出其方式为"宣传中国政治腐败,使台民对祖国印象改观"[参见《蒋中正电陈仪》(1945年11月20日),台北"国史馆"藏,"蒋中正总统文物",002-090106-  相似文献   

8.
李翌鹏 《攀登》2002,21(2):25-27
完成祖国统一是我们党在新世纪的三大历史任务之一,而“三个代表”思想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有着重要意义。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明和化建设,有利于反制“化台独”,增强 中华化对台湾同胞的吸引力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我们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必须立足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和提高综合国力。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随着台湾本土化思潮及"主体"意识的兴起,岛内台湾史研究出现范式转换,"殖民统治有益论"是这一范式转换过程中影响日据时期台湾经济史研究的错误史观,其主要表现是夸大日据时期台湾经济发展的成效,认为殖民统治为台湾带来了近代化,并将战后台湾经济发展归功于日本殖民遗产。"殖民统治有益论"对殖民地经济的本质属性缺乏了解或视而不见,并在观察日据时期台湾经济发展的"前因"时,仅关注历史的断裂,忽视历史的延续,而在讨论其"后果"也就是对战后台湾经济发展的影响时,又强调延续,淡化断裂,从而夸大了日据时期经济发展对台湾近代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日本在台湾推行殖民统治的本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关条约》后日本侵占台湾使之沦为殖民地,是“台湾独立”、“台湾地位未定”之类的论调得以产生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历史根源,认清台湾殖民地地位的“确定”以及日本在台湾推行的殖民统治的本质特征,不仅是对这类论调的有力驳斥,而且有助于认清日本殖民扩张的历史。本文对日本在台湾逐步确定殖民统治政策的过程进行了扼要的历史考察,指出政治“存异”,即强调日本和台湾政治地位的不平等,以及文化“求同”,即通过灌输“皇道主义”精神培养台湾民众对日本的“认同意识”,是日本在台湾推行的殖民统治政策的本质特征。这种特征是漫长的日本“西学”历程的政治结论.同时也是日本在朝鲜和“满洲国”推行的殖民统治政策的前导。  相似文献   

11.
鸦片不仅榨干台湾民众的钱财,更腐化了台湾各界的抗日精神,戕害台湾民众身心健康。日本通过在台湾的鸦片专卖,进一步强化了在台湾的殖民统治,也系统总结出一套治理殖民地鸦片问题的经验,这种经验不仅影响了台湾,也影响到中国大陆和美国的属地菲律宾。  相似文献   

12.
历史文献中对台湾原住民人口比较系统的记录始于荷兰殖民统治时期。但是 ,学界对这一时期原住民人口的规模及其消长却缺乏研究 ,以致某些人为制造“台湾民族”而肆意夸大原住民人口的历史基数。根据荷兰殖民统治时期的相关文献和“番社”户口调查资料 ,台湾原住民纳入统计的人口约 5万至 7万人。荷兰退出台湾时 ,全岛原住民人口估计为 11 83万— 15 8万人。由于疾疫的流行、荷兰殖民者的屠杀、部族之间的争斗及自然灾害等原因 ,造成原住民人口的锐减。那种认为荷兰殖民统治时期台湾时原住民人口基数为 50万的说法 ,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相似文献   

13.
杨亲华 《百年潮》2022,(5):27-40
<正>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台湾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两岸同胞荣辱与共。1895年4月,日本帝国主义以侵略战争手段,逼迫腐败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强行攫取台湾及澎湖列岛。台湾同胞在日本殖民统治下悲惨地生活了半个世纪之久。从日寇侵占自己家园那一刻起,台湾同胞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斗争就没有间断过,展现出中华儿女可贵的牺牲精神与民族气节。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  相似文献   

14.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以及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所提出的伟大构想,这是邓小平对祖国统一大业执着追求的结晶,也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和掌握“一国两制”这一关于祖国统一的理论,对于我们全面把握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早日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好形式(一)“一国两制”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15.
正1927年至1945年,可以说是蒋介石及其政党国民党当政的黄金时期。但随着1945年8月解放战争开始,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短短的3年多时间里,号称拥有800万军队和500万党团员的国民党及其政府却一败涂地,最终走向败退台湾的穷途末路。究其原因,几十年来,国内外政界和史学界认为,除了国民党军权膨胀、派系林立、贪污腐败外,其中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国民党整个党内信仰缺失,导致党内组织涣散、党员管理混乱、价值观念坍塌,党内和民众对国民党  相似文献   

16.
钟兆云 《百年潮》2002,(6):51-56
组建台湾独立革命党,主张民族独立,“返归祖国”李友邦字肇基,祖籍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兑山村(今属厦门集美区兑山村),1906年生于台北县芦洲乡。小学毕业后,考入台北师范学校,因不满日本的殖民统治,民族意识随着年龄增长日益强烈。就读期间,他激于义愤,参加了进步团体台湾文化协会,积极从事反日宣传。1924年4月,18岁的李友邦与后来成了台湾共产党领导人的林木顺等进步同学,夜袭台北新起街派出所(今台北市长沙派出所),轰动台湾,被  相似文献   

17.
张爱斌 《江淮文史》2003,(4):158-163
爱国爱乡,勤于笔耕,胆识过人,一心一意为祖国和平统一奔走呼号,这是年逾古稀的旅台回族人民团体常务理事、台湾祖国统一人民战线辅导长、台湾社会主义研究室研究员李诗亮先生给人的最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18.
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对"一国两制"方针的继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党的"一国两制"方针,根据两岸形势的变化,与时俱进地制定了一系列的对台方针、政策和措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决反对分裂,反对"台独"活动,维护祖国统一;坚持通过两岸对话和谈判来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高度重视对台湾人民的工作,贯彻"更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积极推动两岸的经贸交流与合作;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积极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有力地推进了祖国统一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9.
自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次年日本割占我领土台湾,到1945年日本投降,台湾曾有过半个世纪的日据历史。不久前,黄静嘉著《春帆楼下晚涛急———日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及其影响》一书在海峡两岸先后出版。作者早年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46年赴台参加接收工作,即着手研究日据台湾历史,积数十年之材料与功力,锻造一书,揭橥历史真实,论辩大是大非,读了令人既受益又感动。黄著指出,日本在台湾的殖民统治,除具一般殖民主义特征外,尚有其自己的特点,那就是以严刑峻罚的高压控制与深文周纳的自私政策相结合,对台湾人民实行政治压迫、经济掠夺和民族…  相似文献   

20.
连横是一个不屈服于日本殖民统治的热爱祖国的知识分子。他身处日本侵略残暴殖民统治的环境中,坚持民族气节,勇敢地拿起手中的笔,写下了许多歌颂反对日本割占台湾而英勇牺牲的英雄的诗。他用毕生精力捍卫、保护和宣传中华民族传统化,以抵制日本推行的同化政策。他呕心沥血地写下了不朽名《台湾通史》和其他作,为的是要让台湾人民永远记住自己的祖国和民族,以及台湾宝岛被日本割占的历史。他身居台湾,心向祖国,关心祖国的发展和前途。他既痛恨日本侵略,也痛恨专制腐败出卖台湾的清政府。他崇拜孙中山等民族革命,同时痛斥窃国大盗袁世凯。他一生最大的愿望是,抗日战争胜利,光复台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