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方志官书意识浓重、资料"案牍化"等现状不同程度存在。从《我的抗战:300位亲历者口述历史》所传递的相关信息,提出构建地方志口述史料库的必要性及其初步设想。地方志口述史料库是地情资料库的拓展;其内容结构以整体社会各方面为基本内容,以重大历史事件、重要人物或其他有重要学术意义的题材为重点内容;其资料采集型式可分为地方志机构主导型和社会资源整合型两种,通过不同的采集型式,挖掘整理已有的口述史料,采访征集新的口述史料,建立属于地方志的强大的口述史料库。在此基础上,通过志书、地情书、纪录片、各大传媒、博物馆等形式的深度结合,创新和完善"立体修志"模式,最大限度地复原丰富鲜活的地域历史。  相似文献   

2.
地方志是资料性文献,除搜集、整理、保存文献资料以外,还应通过访谈历史事件的亲历者、知情者、目击者,搜集、整理他们的回忆,记录未见文字记载的口述历史,以提高志书的史料价值。本文主要介绍有关口述历史的情况以及在地方志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方志》2013,(8):9-11
为了使方志工作者初步了解、掌握15述史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更好地服务于地方志书编修工作,2013年6月13~18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与中华现代文化学会口述历史专业委员会(中华15述历史研究会)在北京联合举办了全国地方志系统口述史专题培训班。来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志办公室(编纂委员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务院有关部委局史志机构,副省级城市以及各市(地)县(区)从事地方志工作的业务人员130余人参加了培训。  相似文献   

4.
佟勇为 《沧桑》2013,(4):13-14,17
近年来口述历史在中国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探讨了口述历史的概念、特点,以及口述历史与口碑资料的联系与区别,对口述历史做了一点粗浅的研究。地方志是记载一个地方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以及该地方的历史与现状的综合性地情全书,方志界研究并利用口述历史为本领域服务对社会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从研究方志馆收集、收藏口述历史的现实意义以及如何收集、收藏口述历史的角度,论证了口述历史在方志界的作用,试图摸索出一条方志界运用口述历史为社会服务的新路。  相似文献   

5.
对于地方志和口述史的关系,可以追溯到地方志的源头,地方志在各个发展时期不同程度地运用了口述史成果。口述史方法在地方志领域的运用可以填补文献资料的空白,可以补救文献资料的偏差和讹误,可以完善地方志记述的内容,有利于正确认识并科学反映事物。并探讨口述史对地方志的四点理念启示:一是将历史的讲述权交还给当事者,二是重视第一手资料,三是多元的历史视角,四是关注历史与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2013年6月14日)今天,全国地方志系统口述史专题培训班正式开班了。此次培训班由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与中华现代文化学会口述历史专业委员会(中华口述历史研究会)联合举办。在此,我谨代表主办方,向各位授课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来自全国各地的方志界同仁表示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7.
口述历史的概念颇有争议,大致有"作为行为方法的口述历史"和"作为研究成果的口述历史"的两种观点。口述历史在当代地方志工作中有重要意义:创新工作理念、补充档案资料不足、凸现人的地位、增加可读性、拓宽地方志领域。口述历史在地方志工作中的运用应做好准备、采访、整理、使用四个阶段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中国方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撰写国史、编修地方志有悠久的历史。历代方志文献在文化遗产中占据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美国犹他州也编修地方志(史),美国学者认为“志”和“史”是一个意思。美国每一个州政府都有一位历史学者任分管编修地方历史、历史学会、历史博物馆等事项的政府官员。在编修地方志(史)的方式、内容、时限、分类、篇目等各方面与中国地方志有太体相似及若干不同处。在信息高度发达并多元化的当今社会志书并不过时,编修地方史志并不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
编修地方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广西编修地方志源远流长 ,早在公元 2 65— 42 0年的晋代就编有志书 ,以后各代陆续编修。自唐代起 ,朝廷修编全国《总志》或全国《一统志》时 ,往往要求地方呈送图经、方志 ,以备汇纂。志书逐渐形成以“官修”为主的修志格局。由于政府的普遍重视 ,明清时期方志编修呈现出比较繁盛的景象。广西的情形 ,大体与全国是同步的。到了 2 0世纪 30年代初期 ,新桂系主政之初 ,此时 ,距离清嘉庆六年 ( 1 80 1年 )编纂完成、由广西巡抚谢启昆主修的《广西通志》 ,已经过去了1 30多年。重修《广西通志》被提上了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