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无论是以货币计算的名义收入,还是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的实际收入都有了明显的增长。但是,在收入普遍提高的同时,个人收入差距也在逐步拉大,而且呈现出日益扩大的趋势。虽然随着改革开放,人们对个人收入悬殊的敏感度已有所下降,心理承受能力有所增强,但社会分配不公和两极分地毕竟是社会不稳定的基本因素,也是改革开放不可绕过的难点之一。正视差距,研究成因,寻找出相应的对策,是理论工作者不容推辞的责任。一、个人收入差距拉大的现状1、地区之间个人收入差距日…  相似文献   

2.
高明森 《攀登》2003,22(6):26-29
个人收入差距的效用,从经济增长角度分析,主要表现为对劳动力的激励效应,对生产要素的配置效应,对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引导以及对经济增长空间的伸缩效应。研究个人收入差距在经济增长中的效应,有利于政府制定合理的收入分配政策和经济发展计划,因此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现行两套内外有别的企业所得税制和所得税优惠政策已经不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统一企业所得税制,完善和优化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是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新形势下对我国民族地区税收优惠政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迪 《满族研究》2005,(4):13-18
民族地区税收优惠政策大多已经停止执行.东部和西部经济发展出现更大差距。必须正视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对民族地区税收优惠政策进行调整和补充。使民族地区财政收支矛盾得以缓解并逐步实现财政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近年来对企业税收方面的改革也逐渐深入,尤其是自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这一法律文件的颁布使企业所得税法有了很大改动。在这样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社会,两税合并对内资企业的影响无疑是十分深远的。因为它不仅有利于完善我国所得税制度,且在力争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等方面都起到了极大作用。因此,本文将针对两税合并对内资企业影响及对相应应对措施进行粗略探讨。  相似文献   

6.
邢美萱  丁玲 《神州》2012,(12):124
东北农业大学经济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会计得到迅猛发展,所得税会计作为会计收益计量的一个部分,在跨国经营中是各国广泛开征的税种之一,因此所得税会计方面的信息,对企业的经营决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纵横国际,通过比较英、法、美、中等国的所得税会计模式以及所得税会计准则,从而分析所得税会计在国际会计的不同,进而得出关于我国完善所得税会计制度的启示,为此领域的国际会计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因素。  相似文献   

7.
马淑红 《攀登》2005,24(5):86-88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连年高速增长,在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增加财政收入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低,缺乏有效的监督措施,纳税人的纳税意识淡薄,扣缴义务人不能依法履行其代扣代缴的义务,税收征管手段落后,征管效率低下等问题也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及税赋公平.因此,应对个人所得税进行适当的调整,使之更好地发挥聚集财政资金和调节收入分配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8.
国共合作抗日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根据新的形势,开始建立财政税收体系,同时着手建立税收法律制度。边区税务稽查缉私活动也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步健全的过程。税收工作和税务稽查缉私活动为稳定边区经济、支持持久抗战起到了比较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学敏 《沧桑》2008,(3):63-64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对根据地社会进行了变革与整合。根据地的建设,尤其是在财政税收制度上实行统一累进税,是财政税收建设史上的一个重大创举。这项政策首先在晋察冀边区实行成功后,又推行到晋冀鲁豫、陕甘宁等抗日根据地。统一累进税分级次,分税率统一征收,是一项新民主主义的财政经济政策,是中国税收史上的一大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10.
近一个时期以来,个人收入差异问题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如何看待目前存在的个人收入差异?个人收入差异对实现共同富裕有什么影响?这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从一定意义上讲,实现共同富裕就是在增加人们收入基础上,逐步缩小并消除个人收入差异的过程。但是,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同时富裕,也不是平均富裕,更何况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共同富裕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努力。因此,在个人收入上存在差异是难免的,是有其深刻社会历史原因的,不足为怪。问题的关键在于,应当…  相似文献   

11.
傅晓敏 《攀登》2007,26(6):76-78
现代经济是一种法治经济,依法纳税是企业(纳税人)应尽的义务。税收的无偿性决定了税款的支付是企业资金的净流出。为了减轻税负,税收筹划便应运而生。企业在进行筹资、投资、收益分配等决策时,使企业的纳税行为在遵守税法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税收政策,达到合理避免或延迟纳税、少交甚至免除纳税是管理者、经营者以及财务人员的重要职能。  相似文献   

12.
为了消除国际重复征税现象,国际上通行的方法有三种:扣除法、免税法和抵免法。这三种方法在消除重复征税、保证税收利益、实现税收中性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由于各国国情和具体的经济政策不同,在各种方法的运用上表现出不同的偏好和倾向。税收中性原则日益受到重视,并充分考虑税收利益。  相似文献   

13.
王三义 《世界历史》2007,28(1):113-122
分析戴克里先税收改革失败的原因,不能只看改革措施本身,必须把税收问题与帝国3世纪的财政危机联系起来考察。共和国后期逐步确立的罗马税收制度并不完善,国家征税没有统一的税则和成文的税法,没有彻底的土地和人口普查,对税收完纳的日期、方法、数额没有具体界定,造成赋税名目繁多、税收混乱。罗马税收中唯一形成制度的是征税方式上实行包税制,但是包税制本身有其弊端和危害,包税商和总督勾结,中饱私囊,损害国家利益;后来包税制逐渐被破坏,直接或间接地起到了妨害社会生产的不良作用。从戴克里先的税收改革措施来看,他还是找到了罗马税收问题的症结,税收改革措施本身没有问题,导致改革失败的原因很多:首先是3世纪社会经济危机太深;其次,罗马税制之弊由来已久,且积弊已深,实际上已没有灵丹妙药可以救治。从这个意义上说,戴克里先税收改革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4.
在商会与政府的交涉之中,税收向来为重要议题,商会的抗税与减税行动在研究中也广受关注。本文讨论的不是商会如何抗税,而是其在沦陷区的税收体系中处于何种角色。在天津沦陷后,日本占领当局及地方维持机构仍然看重商会的组织力,并企图强化之为经济控制及殖民统治服务。在税收层面,天津承继战前税制以为财政之税源根基。在战时的所得税、营业税的征稽过程中,商会在反复呈请减税、维护集体协商权、参与营业税代征等方面有突出表现。显示在商会经过改组而为亲日商人掌控的情况下,商会之自治性及权威性大为削弱,但受商人利益及会员民意之驱动,仍尝试在协征过程中寻求减负时机。  相似文献   

15.
营业税是民国时期从西方引进的一种现代税收制度,随国家政治与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作为税收制度的核心要素,民国时期营业税税率经历了从北洋政府时期的定额税率向南京政府时期的比例税率的转变。在南京国民政府的分税制体制下,地方营业税税率设计存在差别比例税率和单一比例税率两种模式。抗战和内战期间,国民政府逐步统一及大幅提高营业税税率以增加财政收入。营业税纳税人实际税负的增加是税率因素与非税率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民国时期营业税在成为政府重要收入来源的同时,也给工商业经济和普通民众带来沉重的税收负担。  相似文献   

16.
利润和税收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利润是企业全部经济活动的财务成果,是衡量和评价企业经济效果的一项重要经济指标.税收则是国家凭借国家权力,无偿地、强制性地参与社会分配的一种经济分配形式.由于两个不同概念的模糊,人们往往把利润和税收混为一体而并用,以显示企业收益好、贡献大.故“实现利税”便成为常用词.这种提法既不规范,也不科学,还给弄  相似文献   

17.
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各国在华侨民不断增加。在军事、外交和传教人员之外,还有大量侨民长期寓居中国,通过设厂投资、商业服务、自由职业等方式获利谋生。西方各国外侨在中国借治外法权及租界壁垒,拒绝向中国政府缴纳印花税、营业税、所得税等各类税捐,导致中国税务行政长期难及于外侨。关税自主运动的重点在于税权自主及税率调整,并未同步解决外国企业及侨民在华纳税问题。到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开征所得税,再次引发各界对中外税收平权问题的集中讨论。外侨是否缴纳所得税,不仅关系税权税源,也直接影响到国内商民的纳税意愿。中国政府、民间社会及西方各国间围绕租税主权、税负公平、条约体系等问题展开激烈讨论与外交交涉。国民政府虽经努力,但仍难在税务行政范畴内解决问题,根本出路还在于中国与西方条约国家外交政治关系的重构。  相似文献   

18.
蔺芳 《黑龙江史志》2011,(9):25-25,29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档案工作在长期实践中逐步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的充实和发展,形成了集中统一的管理原则。要使档案管理工作真正为企业的发展服务,就必须建立一支具有高水平的档案管理工作队伍,使档案为企业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9.
税收伦理既是税收治理面临税收法定主义、税收相对主义、税收技术主义现实挑战的催生,也是伦理学和税收学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税收伦理是指征纳行为事实如何的规律以及应该如何的规范,其当代使命在于寻找和发现优良的税收治理道德规范为税收治理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其基本问题在于探求税收活动中征纳行为事实如何的客观规律,社会制定税收道德的终极目的,进而制定优良的税收治理道德原则和规范。税收伦理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是:税收公正,税收平等和人道,而诚信是税收治理最重要的道德规则。  相似文献   

20.
所谓统税是指一物一税。具体地说是对国内工业产品按一物一税的原则,进行一次性征税后,即可通行全国,不再征收税捐,故称之为统税。南京国民党政府成立后,鉴于清季以来全国各地举办的具有通过税或货物税性质的“厘卡林立,重迭征收”的弊病,即着手整理税务,以便增加收入,稳定财政,巩固统治。1928年,即以裁撤厘金为名,首先对卷烟麦粉征收统税。1931年南京国民党政府实行裁厘,并对棉纱、火柴、水泥征收统税。同时逐步整顿税收机构,统一征收机关,改革税制,使各项税收渐次集中于国民党政府财政部并于是年1月正式成立统税署(后改为税务署),实行统税政策。现将1927年—1933年南京国民党政府办理主要货品统税情形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