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物》1978,(5)
利用天然放射性碳十四的衰变规律测定含碳物质绝对年代的方法,在许多学科得到广泛的应用。文化大革命以来,我国的碳十四测定年代技术得到迅速发展。1975年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碳十四实验室采用液体闪烁法测量获得成功。适应文物考古工作的需要,我们于1976年底也初步建成了碳十四实验室。一年来的测量实验,证明仪器性能和实验方法是可靠的。一、样品制备目前,我们实验室测定的样品主要是木材、木炭。将木材或木炭经化学处理去掉腐植酸、碳酸盐,在氮气流中干馏成碳,将碳  相似文献   

2.
仇士华先生,1932年7月出生于江苏如皋县,195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同年分配到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后来改为原子能研究所)工作。1959年调到考古研究所,负责建立碳十四断代实验室.历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1978年开始任考古研究所实验室主任,所学术委员会委员。1981年任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碳十四年代学组组长,后改为年代学专业委员会主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考卉学会副理事长。1996年任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专家,专家组组长。主要从事碳十四测年和科技考古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
《百年潮》2008,(7):4-9
仇士华,1932年出生于江苏如皋县,195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同年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后来改为原子能研究所)工作。1959年调到考古研究所。负责建立碳十四断代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考古学会副理事长。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专家,专家组副组长。主要从事碳十四测年和科技考古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4.
陈建立:陈先生,自上世纪50年代夏鼐先生介绍了碳十四测年方法在考古学中的应用情况,并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建立了国内第一家碳十四实验室之后,这种测年方法在中国考古学研究中起到重要作用。1973年,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在国内建立了第一套液体闪烁法碳十四测年系统,并参加碳十四测年糖碳标准物质的制备工作,您是怎样开展这项工作的?陈铁梅:20世纪50年代初,国家派我去苏联列宁格勒大学(现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学习原子核物理,回国之后分配到北京大学原子核物理系当老师,但在文革中经历了一些波折,自江西干校回  相似文献   

5.
邵会秋 《文物世界》2012,(3):41-43,28
关于考古学遗存绝对年代的科学测定方法有很多,像碳十四断代法、树木年轮法和古地磁法等,但其中碳十四断代法无疑是目前考古学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测年手段。然而碳十四测年也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体现在其测年的误差上,由于在国内和国外不同实验室、选取不同标本、使用不同方法,都会得到差异很大的结果,而且还存在着所测标本的污染问题,其准确度存在很多争议和质疑。  相似文献   

6.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的发现和发掘,引起了考古界的广泛重视。一般认为它的第二层年代与嘉兴马家浜及邱城下层相当,而被迭压在下面的第三、四文化层,则为未曾见过的一种新的类型的文化,现已定名为河姆渡文化。它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1976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碳十四实验室和本实验室都曾对河姆渡遗址第一期发掘的几个标本进行过碳十四年代测定。其结果列在表一中。由于各种原因,碳十四年代与真实年代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特别是当只  相似文献   

7.
《考古》2014,(7)
正本报告发表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科技实验研究中心碳十四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西安加速器质谱中心在2012~2013年期间测定的20个考古数据。为方便应用做如下几点说明:1.碳十四年代半衰期按5568年计算。2.校正年代所用程序为OxCal3.10版本。3.所给年代误差范围为  相似文献   

8.
前言 1949年,碳十四断代的创始人利比(W.F.Libby)公布了第一批碳十四年代数据,宣告碳十四测年方法取得成功,轰动了整个考古界和地质学界。碳十四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用加速器质谱碳十四测年(Accelerafor-mass-spectrometry—~(14)C)方法,简称AMS—~(14)C方法,直接测定古代陶片中各种含碳组分的年龄,并报道对湖南彭头山和胡家屋场两遗址陶片和我国最早水稻遗存的测年结果。这是北京大学考古系与牛津大学考古与艺术史研究实验室合作的成果。陶片的碳十四测年国内外还很少有系统的研究,它提供了新的可能,也提出了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二里头遗址的测年伴随着我国碳十四测年从建立之初到逐渐发展,再到进一步提高的每一个过程,体现着每一个阶段的研究水平,在这个过程中它既是实践者也是见证者,其本身可以看作我国碳十四测年发展的一个缩影。实验室从空白起步判定考古遗存的年代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一般来说,考古学的年代有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之说。相对年代表示考古遗存的相对早晚关系;绝对年代侧重表示考  相似文献   

11.
本报告发表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科技实验研究中心碳十四实验室在2006年到2007年期间测定的30个考古数据。数据表示方式同此前所发报告。为方便应用另做几点说明如下。1.碳十四年代半衰期按5568年计算。2.校正年代所用程序为OxCal,校正曲线为1998年公布版本。3.与以往报告相同,所给年代误差范围均为±16,年代范围的概率分布为68.2%。4.由于树轮年代校正曲线各区段形状不同,校  相似文献   

12.
《文物》1980,(2)
此报告是本实验室发表的第二批文物考古年代数据,共七十个。其中除个别样品外,均系本实验室1978年4月至1979年5月所测定的木炭和木头样品。样品制备过程及测量方法同第一次报告(见《文物》1978年第5期《液体闪烁法碳十四年代测定》)。所用闪烁剂为南开大学化学系合成的bu-PBD。目前使用玻璃瓶测量样品,其量分别为7毫升和5毫升,现代碳纯计数分别为56.92±  相似文献   

13.
碳十四年代测定报告(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报告发表考古样品的年代数据共90个,是本实验室1982年底前所测。同期所测地质样品数据在《地震地质》发表。报告中关于出土层位及文化性质的描述是送样单位的看法。年代数据以5730年半衰期计算,以公元1950年为起始点,未作树木年轮校正。本实验室自1981年起采用"中国糖碳标准"作为现代碳标准。"中国糖碳标准"经1981年9月第一次全国碳十四学术讨论会讨论,建议作为我国统一的现代碳标准试用。  相似文献   

14.
本报告发表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科技实验研究中心碳十四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西安加速器质谱测试中心在2007~2011年期间测定的40个考古数据。数据表示方式与以往所发报告相同。为方便应用另做如下几点说明。1.碳十四年代半衰期按5568年计算。2.校正年代所用程序为OxCal,校正曲线为1998年公布版本。3.与以往报告相同,所给年代误差范围均为±16,年代范围的概率分布为68.2%。4.由于树轮年代校正曲线各区段形状不同,校正后年代范围可能形成几组,总合概率为68.2%(与过去报告中总合概率表示为100%相同)。5.校正均按单一样品方式处理。6.数据均作碳十三  相似文献   

15.
  吴小红  冉宏林  雷雨 《四川文物》2021,(2):117-120
2020年,广汉三星堆遗址新发现祭祀坑的田野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启动,为解决祭祀坑的年代问题,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委托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古年代学联合实验室对四号祭祀坑开展了碳十四年代研究,得到6个碳十四年代数据,经过贝叶斯统计树轮校正计算得到其埋藏年代有95.4%的概率落在距今3148—2966年的时间范围之内,属商代晚期。  相似文献   

16.
山西万荣稷王庙为晋南地区一座重要的后稷民间信仰的庙宇。2009年,作者曾以建筑形制考古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判定其大殿为北宋中前期建筑,下限不晚于北宋熙宁。这一由建筑形制研究得出的结论被随后开展的诸项研究成果所佐证,特别是2011年稷王庙大殿北宋"天圣"题记的发现,为绝对年代的判定提供了关键证据。但针对稷王庙大殿的建造年代判定,目前学术界仍存在不同认识,尤其是在对稷王庙大殿碳十四测年数据的解读上,存在建于唐代和建于北宋的两种观点。本文以稷王庙大殿为例,探讨建筑形制考古类型学研究成果对解读碳十四测年数据的关键性作用,以明确碳十四测年技术在中国古代建筑测年上的使用规则和研究潜力。  相似文献   

17.
河南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碳十四测年的若干问题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燕明 《中原文物》2005,33(2):18-32
碳十四测年数据结果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考古学文化的考古年代与历史朝代的日历年代相互间的关系也不能简单地对应了事.对河南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碳十四测年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二里头类型的主体只能是夏文化中的一部分遗存,到早于二里头类型且与其关系密切的王湾类型或称王湾三期文化中去寻找和补足早期夏文化遗存是可行的.学术界将王湾类型或称王湾三期文化和二里头文化作为探索夏文化的主要对象是很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18.
碳十四测年与石家河文化起讫年代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十四所测年代与实际日历年常有误差,所测3000年以远的标本,常短10%左右的年代。树轮校正的实质是使偏近的碳十四年代复原。石家河文化早期的时间当为3000B.C~2300B.C.,石家河文化晚期(或称后石家河文化)约为2400B.C~1900B.C.。石家河文化早、晚期大约有100年的过渡期。当一些地方进入后石家河文化时,另一些地方仍处在石家河文化阶段。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河曲坪头遗址前后两期房址的建筑技术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史前晋西北地区窑洞式建筑在窑跨、门洞处理、防潮技术、白灰烧制及涂抹技术、火塘周边装饰手法等建筑技术方面的承袭发展。通过对房址进行建筑力学分析,得出史前晋西北先民对黄土窑洞结构力学的稳定性已经有了很好的认识。最后对房址白灰样品进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及碳十四测年,扫描电镜分析显示:后期房址白灰烧制技术比前期提高;碳十四测年显示:前期房址距今3835±25年,后期房址距今3535~3715年。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上古及三代考古编年和历史复原研究中,往往将经汉代人之手编纂加工过的二手文献全部当真,而将一手的考古资料降为证经补史和配合文献的工具,企图通过考古发现和研究,在后世的"中央"——郑洛地区的地下找到一元的夏商王朝史,再透过从中央看四方,将所有的发明和创新都归功于中央,将四方视为郑洛中央区的传播影响之地。本文指出类型学超范围运用是造成此种状况的原因之一,进而分析了类型学应用的边界条件及其局限性。文章认为,夏商历史复原研究必然涉及到大量跨区域跨文化的比较,这种情况下由于层位学的缺失而使类型学分析往往难以提供严谨的答案,后者并不足以克服此类历史意识形态的陷阱,甚至主动与后者合谋,而沦为强化历史意识形态的帮手。本文提出在进行跨地区跨文化比较时,务须首先通过碳十四测年方法构建跨区域跨文化之间的绝对和相对年代框架,以作为比较的基础和前提。鉴此,研究者需要充分理解、掌握和利用碳十四测年这个重要的年代学工具,建立适当的碳十四测年数据评估和分析方法。文章最后讨论了影响碳十四数据的各种因素以及评估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