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汉代丧葬艺术中出现了许多胡人的形象,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需要将其放入所出现的场景中去考察。汉画像中的胡人经常出现在车马出行的场景中,可分为两类:一为胡人导引,一为胡汉交战。此类画像中车马出行的目的地是西方的西王母仙境。时人认为西王母在西域之西,居住于西域的西胡,一方面可以作为去往西方仙境的引导者,一方面又可以是阻碍者。所以他们一方面希望升仙路上能得到胡人的导引,一方面又希望打败阻碍的胡人,到达西王母仙境。汉代丧葬艺术中出现的许多胡人形象或许与此种对西方仙境的信仰有关。  相似文献   

2.
在汉代西王母信仰的影响下,四川地区东汉晚期出现了西王母陶灯。这类器物有两种类型:单体式和组合式。它们分别属于同一文化系统中的两个地域子传统,有着各自的构思来源和发展体系。西王母陶灯颇具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它不仅是四川汉代物质文化的主要内容,也是四川汉代西王母图像研究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3.
在汉代西王母信仰的影响下,四川地区东汉晚期出现了西王母陶灯。这类器物有两种类型:单体式和组合式。它们分别属于同一文化系统中的两个地域子传统,有着各自的构思来源和发展体系。西王母陶灯颇具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它不仅是四川汉代物质文化的主要内容,也是四川汉代西王母图像研究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4.
山东洗砚池晋墓出土青瓷胡人骑神兽器物与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一件同类器物,皆为西晋时期南方越窑所产的青瓷精品,其性质为烛台,东汉以后世家大族与士大夫对蜡烛的普遍使用是此类精致的青瓷烛台流行的时代背景。胡人骑神兽造型在东汉时期的器座、画像上已经较为常见。汉晋时期流行的神仙信仰中以西方的昆仑和西王母为中心,同时早期佛教也附会入西方的神仙信仰中,胡人也被看作与西方的神仙信仰相关,有些被表现为仙人。  相似文献   

5.
魏崴 《四川文物》2001,(3):19-21
本通过解读四川出土的汉代物上的西王母形象,不仅知略了当时四川西王母崇拜现象的大致情况,而且认为汉代统治的神仙思想和四川本身久有的神仙信仰风俗的结合,是四川西王母崇拜风习的内在根源,这种崇拜也折射出了汉代四川经济发展之后,豪侈之风盛行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6.
庞政 《南方文物》2020,(1):78-88
汉代壁画和画像中有一些特殊的图像,表现为一个大神两臂分别拥抱伏羲和女娲。学界多认为中间的神祇是"高禖"神。本文通过四个方面的论证,认为图像中的神祇应该是汉代最高天帝——太一,且多出现在以昆仑、西王母和天门为中心升仙信仰环境中,其本身就是信仰的一部分,反映了时人对"太一"的崇拜。此外结合其他文献和考古资料,对太一和麒麟的关系、太一的形象以及太一信仰的地位等问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观察。  相似文献   

7.
王娟 《华夏考古》2014,(1):92-99
山西离石吴执墓前室门楣画像上的"车马右行"图像,其起点是昆仑仙境,其终点则是现实的人间。墓葬通过构图模式,传达出独特的"复活"思想。前者建立在"西王母-昆仑山"信仰之下,而后者与已在汉代式微的"司命"信仰有关。吴执墓画像既体现了东汉时期民间信仰的多元化,亦是对已知汉代民众生死观的补充。  相似文献   

8.
汪小洋 《南方文物》2004,(3):37-41,15
在汉画像石的图像中,西王母是引人注目的一个神话题材。东汉中期以后,几乎所有画像石墓中都可以看到西王母的图像,而且位置显赫。从西王母图像的发展轨迹和组成看,西王母信仰具有了比较完整的宗教形态,它所具有的宗教品质,特别是西王母至上神的努力,对我国宗教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而体现出汉画像石的宗教价值和宗教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湖北襄阳菜越三国墓等地出土的龙首柄立凤式铜熏炉造型别致、立意复杂,此类铜熏炉在汉末三国时期主要流行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其基本器型可能受到了汉代行炉型熏炉的影响,柄部弯曲程度过大可能与所燃香料种类有关。熏炉盖顶的衔珠凤鸟与胡人造像体现了东汉时期以西方昆仑和西王母为中心的神仙信仰,佛教元素的出现则说明早期佛教信仰主要依附于传统的神仙信仰之中。  相似文献   

10.
汉代西王母崇拜充分表现在汉砖、石、镜及摇钱神树上的西王母艺术图像中,其发展经过了“长寿之偶像”、“神的救赎”、“神的创世”3个阶段。汉代人所以崇信西王母,一是基于现实生活的需要,即祈福成仙;二是基于精神的需要,即试图冲破制度的束缚以寻求情欲的满足和自身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阙形龛是汉地工匠对佛教艺术进行改造的一次尝试。由于西王母图像和佛教图像长期存在互动关系,是汉代工匠改造佛教艺术的出发点,因此如果追溯其源头,西王母图像成为此文讨论的切入点。通过对汉画中"西王母+双阙"模式和佛教艺术中"补处菩萨+阙形龛"模式的图像与意涵的比较、巴蜀与河西之间的交通以及河西地区天堂观念的考察,此文推断阙形龛的创意应该是来自四川地区汉画中的"西王母+双阙"模式。  相似文献   

12.
杨玉彬 《收藏家》2006,(9):55-61
西王母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神,先秦之际有关西王母的传说即广为流布,到了神仙信仰与羽化升仙说炽盛的汉代,这个神话传说随着汉人思维方式、观念形态及文化精神的变化亦发生了极其复杂的演变。概论之,西王母神话深刻影响了汉代社会的宗教信仰、处世观念、生活习俗与艺术风尚,富有创新激情与活力的汉人又按自己的主观愿望、心理需求、生活习惯对西王母形象及神学内涵进行了改造与重塑。由此,西王母有机地融入社会生活与思想领域的诸多层面,成为汉人最信赖最崇拜又倍觉“亲近”的神灵。目前已发现的汉代帛画、壁画、画像砖、画像石及铜镜材料,…  相似文献   

13.
刘宗迪 《民俗研究》2005,2(2):159-201
在中国神话中,遥远的西方有一位女神,就是西王母。西王母的故事在中国神话乃至中国宗教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由西王母演变而来的西华金母更是道教神谱中一位地位显赫的女神,民间世俗信仰中的王母娘娘也是由西王母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14.
以两汉镜铭为中心,结合汉代文献和铜镜纹饰,对汉代西王母的功用演变进行研究,创新性提出西王母在汉代时已具有"宜子孙"的功能。但是自东汉末年开始,随着道家思想发展,九子母等民间崇拜神灵大量出现,西王母"宜子孙"等功能有所弱化。通过对西王母"宜子孙"功能的阐释,对"宜子孙"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物质文化因素也进行了一定分析。  相似文献   

15.
近30年来的汉代民间信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信仰是近年来学术界比较热门的研究课题,但关于汉代民间信仰的研究成果却相对较少,这其中既有史料匮乏的原因,更与理论指导的缺位有关。近30年来文史学界在此领域的研究涉及民间信仰的主要对象、西王母信仰、伏羲女娲信仰、巫信仰、神仙信仰、民间佛教信仰和道教信仰等问题。以往的研究固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亦存在不足。今后要加强对汉代民间信仰的综合性与系统性研究,尤其要深化对地域性神灵及其文化功能的研究,也要合理借鉴多学科的相关理论与方法,使得我们对汉代民间信仰的研究不仅要知其然,更要在深度分析的基础上知其所以然。  相似文献   

16.
两汉时期的西王母信仰是从古代神话传说中脱胎而来的,但它并不属于东汉末年方形成的道教范畴,而是处于过渡阶段的一种神灵崇拜。神话传说中充满神秘思想,但它并不是完全荒诞不经的东西。关于西王母的故事,就有历来的学者们从文献角度为剥离其中所蕴含的远古史实做了不少工作。同时神话传说如同一种”保存和传递文化整体的记忆方法”,它用“想象和象征的方式为承启和转述~整套文化因素”①。在汉文化经过长期酝酿而最终成形的两汉时期,神话传说必定会随着各种文化因素在传承过程中被加以取舍选择和变化而不断变化,西王母信仰内在意义…  相似文献   

17.
汉画像石是汉代工匠雕刻于祭祀祠堂、地下墓室建筑构件及棺椁四壁的石刻艺术品,是中国古代文化遗存的重要组成部分。西王母图像是徐州汉画像石常见雕刻题材,巧妙的构图,精湛的雕刻,展现了汉代艺术家对西王母神话的艺术再创作和再加工,同时也展现了汉人对死后升仙和昆仑仙境的无限向往。  相似文献   

18.
四川汉代"龙虎座"西王母图像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对四川汉代出土西王母图像中的“龙虎座”进行了详细记述,就其名称的界定、图像的分类、分布规律等方面引用大量实物资料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9.
霍巍 《华夏考古》2005,(2):86-96
本文对两件现流传至香港的四川汉代文物进行了研究.通过这两件造型独特的文物,可以反映出汉代四川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并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其与外域文化之间的联系.文章认为,以西王母和昆仑神话体系为中心,构成四川汉代神话图像中最具象征意义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本稿具体地阐述了鄯善古国木雕家具图像的文化来源。认为尼雅与楼兰遗址出土兽腿形椅腿主要受到古希腊罗马影响,同时带有波斯文化因素,尼雅出土木桌图像分别源于西北印度和中印度,尼雅采集柜门图像兼有印度和波斯文化因素。这些家具图像反映了南欧、西亚、南亚多种文化交汇融合的情况,这一过程应该发生在西域,而不是西北印度犍陀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