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什刹海在北京城市建设中的古往今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的城市建设正在迅速发展中,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部分,也就是过去的内城和外城无不呈现出日新月异的面貌。特别是随着三环路内外两侧新市区的扩展,以及四环路的开始兴建,这内外两城的中心位置,也就更加突出,这在任何新北京旧城市地图上都是显而易见的。 北京旧日的内外两城合为一体,不仅有城墙相互结合,更重要的是从内城的钟鼓楼开始,有一条规划设计上的中轴线,一直向南纵贯全城。旧日城内的中心建筑紫禁城,就兴建在这条中轴线上。其他重要建筑群,如内城的太庙(今劳动人民文化宫)和社稷坛(今中山  相似文献   

2.
"北京中轴线"项目于2013年入录UNESCO世界遗产预备名录,其实质性的遗产内容,实为物质形态的明清北京城南北中心带历史建筑群,而名称却为非物质形态的明清北京紫禁城中轴线及其南北延伸线,混淆了项目的物质与非物质之文化遗产性质,名实不符。以包含紫禁城与天坛两项世界遗产地的方式再另项申遗,是对紫禁城中轴线遗产价值的否定。该项目申遗的论据有三:梁思成先生赞誉的明清北京"南北中轴线"、中国古代都城营建的"中轴线"方法、朱熹的冀都"天地中间"论。但"南北中轴线"的物质遗产内容与"北京中轴线"项目大相径庭;都城营建的"中轴线"方法,未见载于中国典籍(包括《周礼·考工记》);而"天地中间"论,纯属牵强附会之论。明清北京城(1553-1911)是一座城郭不"中规矩"、道路不"中准绳"的都城。实际量测的"北京中轴线",其位置未居明清北京城东西之中、与子午线不平行且交叉成夹角、建筑红线宽度各段不一、非直线而呈三折线。该项目的历史年代划界不清、历史发展脉络阐述不全,回避了历史发展过程中所遭受过的负面影响事件。总之,"北京中轴线"项目有悖于世界遗产精神的可信性、均衡性、真实性与完整性。为了维护中国作为世界遗产大国的国际形象,建议将其从UNESCO世界遗产预备名录中撤回。  相似文献   

3.
<正>在北京城中心,有一条长7.8千米的中轴线,从南到北,依次串联起永定门、正阳门、天安门、故宫(紫禁城)、景山、鼓楼与钟楼等。北京城的重要建筑,基本都围绕中轴线展开布局,要么在中轴线上,要么在中轴线两侧附近。可以这样说,中轴线就是北京城的精华所在。故宫位于北京城中轴线的中心地段,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每座城市,无论大小,都要建筑鼓楼,多数城市还建有钟楼。因为过去没有计时钟表,鼓楼和钟楼就成了报时台,按时击鼓、敲钟以便向全城报时。因之,有晨钟、暮鼓之说。北京的鼓楼和钟楼位于中轴线上。这条中轴线,南起永定门,经正阳门、天安门、故宫三大殿、景山、地安门、鼓楼,止于钟楼。  相似文献   

5.
黄韬 《贵阳文史》2012,(3):32-33
一条是广东街,另一条是南京街,这两条街可谓当时贵阳外城的中轴线,街名延续了200多年,直到民国时期。当年这两条街堪比今天的市西路,闻名全省。  相似文献   

6.
殷博郁 《旅游纵览》2023,(17):180-183+187
沉浸式旅游作为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的产物,打破了现实与虚拟的界限,改变了传统时空格局,拓展了旅游内涵。在景观理论视野下,沉浸式旅游能够创造更生动、形象、个性化的意象,多维度激活消费者的自我意识,满足其深层次的身心需求。北京中轴线为我国2024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在中轴线申遗之际,如何依托沉浸式旅游将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这张金名片有序地保护、传承和利用,有效引导公众参与是北京中轴线沉浸式旅游发展的核心问题。本文基于景观理论,通过对北京中轴线沉浸式旅游开发的实证分析,提出在合理开发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加强价值赋能,通过多层次互动性文化体验将宣传教育价值有效融入沉浸式旅游中,以期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加深游客对中华文明的认识,助力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磊 《收藏家》2022,(5):105-110
<正>北京中轴线建筑群一直以来都是作为北京市重要的文化遗产受到特别保护。在当下,随着我国建设文化强国的力度持续加大,推动文化理念升级不断升华,以北京中轴线正阳门箭楼为代表的中轴线建筑群保护与活化利用,成为新时代推动北京市建筑保护优化完善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基于文化遗产保护视角,以北京市中轴线文化遗产正阳门箭楼为研究对象,结合中轴线申遗契机就保护与活化利用进行深入研究。对当前正阳门箭楼保护利用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机遇挑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保护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8.
1965年1月公布的"二十三条"是一个包含着许多"纠偏"条文而同时使"左"倾理论有了新发展的重要文件。"二十三条"在曲阜宣传与贯彻的过程中,文件中关于运动的性质特别是运动重点的规定,并未引起重视和关注,而文件中有关"纠偏"的一些具体政策却基本上都落实到位,从而使前一阶段运动中出现的"左"倾偏差有了较大程度的纠正。不过,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二十三条"毕竟没有也不可能跳出"以阶级斗争为纲"指导思想的窠臼,因此,依据该文件精神进行的纠"左"仍有相当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天子的选择     
瑜韵 《中华遗产》2018,(9):100-113
帝都天子城 在古代中国,天子居住于皇宫内,而皇宫所在地就是首都,即“京”。从金代开始,北京地区连续成为元、明、清三代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图为象征了帝王政治和京城地位的建筑——故宫,位于北京的中轴线上。  相似文献   

10.
祖远 《文史月刊》2010,(4):72-73
<正>总布胡同坐落在北京东单北大街,是一条老胡同,有着600多年的历史。之所以叫它"总布胡同",有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因为总捕衙署(相当于现在的市公安局)曾设在这条胡同,后来可能是"总捕"这名儿不  相似文献   

11.
紫禁城占地七十二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九千间左右,大都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红墙、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这些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的中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的,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条中轴  相似文献   

12.
数百年来,北京有一条南起永定门、北至钟楼的轴线,人称北京旧城中轴线。据史料载,这条线自元朝时就已经初步形成。相传,当年刘秉忠主持设计元大都时,继承了汉唐以来中国封建帝王建设都城的传统,将一系列轻重有序的建筑排列于一条南起丽正门,终点中心阁,全长3.9公里的轴线上,而刘秉忠设计的轴线就是今天北京中轴  相似文献   

13.
文史快车     
正紫禁城的中轴线是歪的20世纪50年代,北京的规划部门发现紫禁城的中轴线偏离了子午线。2004年,老科学家夔中羽经过测量,发现中轴线逆时针偏离了子午线2度十几分。难道古代测量有误吗?这不可能。难道从修建元大都到今天的700多年,地轴有了2度多的变化?更不可能。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史志》2008,(18):2-2
<正>位于北京昌平区的城市中轴线上,一座高18米的巨型火炬雕塑格外引人注目,每到夜晚,火焰部分的灯光会"燃烧"起来。它的设计者来自我省大庆,一共设计了11座灯光雕塑。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史志》2008,(9X):2-2
<正>位于北京昌平区的城市中轴线上,一座高18米的巨型火炬雕塑格外引人注目,每到夜晚,火焰部分的灯光会"燃烧"起来。它的设计者来自我省大庆,一共设计了11座灯光雕塑。  相似文献   

16.
25年,1路变化     
长安街的后起之秀似乎想通过北京中轴线来宣告:这30年,北京的经济模式已经彻底转变破冰见到马庆双是在四惠东的1路车起点站,他刚从马官营,用了约一个小时开到这里,沿途载送了900多人次。  相似文献   

17.
《文物》2020,(5)
曲阜鲁国故城遗址包括周代和汉代鲁国都城遗址。学界以往认为周代鲁故城的中轴线是宫城(周公庙建筑群夯土基址)、南东门、舞雩台三点连线,但实际该连线存在明显拐折。本文在梳理《曲阜鲁国故城》考古报告的基础上,重新调查了位于鲁故城中央的自然高地的规模,认为该高地才是鲁故城完整的宫殿区,且与文献所记长七八里的"曲阜"吻合,选址于此有临近水源、趋避水患的目的。进而通过自然高地与四周城垣等距,城内道路网以自然高地为中心呈对称分布等因素,重新确定了鲁故城中轴线为自然高地与人工高台(舞雩台)的连线。  相似文献   

18.
诸葛村落经营始末及其历史文化内涵浅析徐国平,陈星中国传统的城镇、村落布局,一般以专门设置一条中轴线的棋盘形和依山傍势的不规则形为主。但在全国最大的诸葛亮后裔聚居地──浙江省兰溪市诸葛村,其村落布局却一反传统格局,围绕一处中心池塘,道路呈放射状分布,屋...  相似文献   

19.
正觉山寺位于灵丘县城东南15公里的觉山山腰。寺院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七年(483年)。寺内建筑分三条轴线,每条轴线从前至后都有三层院落。中轴线上有山门、钟鼓楼、前殿、中殿和东殿。寺塔经辽代大安六年(1090年)重修后,虽经元、明两代多次地震,至今仍巍然屹立。塔高13层,平面呈八角形,密檐实心砖砌。塔内四壁绘有辽代壁画80余平米。北方多闻天王。此画位于塔底层中心柱西北面。画面所绘北方多闻天王头戴缨冠,身着铁甲,怒目圆睁,鬚髯左飘,右手执长柄雨伞,左手降伏着魔怪。  相似文献   

20.
大美张掖     
正张掖高总兵宅院俗称高总兵府,为清初张掖人高孟府第,位于甘州民主西街。建筑规模宏大,气势恢宏,风格独特,是甘肃保存为数不多的清代军事长官司衙府第。高总兵宅院坐北向南,依一条中轴线布置前堂、后堂记后楼(堂屋)及东西配楼(厢房)。前后二堂分别为七架梁和五架梁构造,梁枋出头部分均做成"麻叶头"形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