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摩崖石刻造像数量多,内容丰富,既有单纯的释教造像,又有释道合龛造像,还有佛、释、道三教合一的造像。本文拟就四川摩崖石刻佛教造像的主要题材内容,按时代顺序作初步探索,纰漏之处,祈望方家赐教。 佛教石窟寺艺术的题材内容大都来自佛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资中县重龙山摩崖造像是一处规模较大、造像数量多而集中的石刻造像群。1982年12月和1985年4月,笔者两次详细考察了重龙山摩崖造像,对现有像龛进行了编号、测绘、拍照和记录。现将该造像群的概况和主要像龛作一介绍,并就有关的年代、分期、类型及特征等作初步的探讨。一、地理环境和概况资中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图一),属内江地区,东距著名的石刻之乡大足、安岳不到100公里,全县亦有多处摩崖造像。重龙山造像又称"北岩"造像,与县内其他几处造像,如东、西、南岩摩崖造像相比,为规模最大、雕刻最精、年代较早的一处。重龙山造像按编号共有一百六十二龛,保存较完整的约九十龛,造像一千六百多身。像龛的形制与四川地区的摩崖造像大致相同,主要是平顶敞口长方形或正方形龛,深浅不一,  相似文献   

3.
玉蟾山明代摩崖造像群位于四川泸县玉蟾山金鳌峰山麓,十一面千手观音是玉蟾山体量最大的摩崖造像,雕刻精美。其在造像像式上在造像雕刻中不注重对经典的严格遵守,重义而不重形,民间化、生活化的特征十分明显。既学习有藏传佛像的风格,又沿袭了汉传造像风格,是汉藏造像文化传统相互学习交流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四川安岳玄妙观摩崖造像系盛唐作品,内容以道教题材为主,兼有佛像。其道教造像题材独特,救苦天尊乘九龙在他处未见。老君龛形制宏伟,各种人物达百余身。有多通唐代摩崖石碑,尤以《启大唐御立集圣山玄妙观胜境碑》史料价值最高,通过左氏父子的造像缘由把道教的一些重要内容都作了介绍,为研究四川唐代地方史,特别是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相似文献   

5.
<正>摩崖造像是古人宗教信仰、雕刻技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类型。研究摩崖造像,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年代问题。摩崖造像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判断造像年代的方法较为固定。从目前已有的成果来看,判断摩崖造像的年代主要有三种方法—题记、考古地层学和考古类型学。题记断代能具体到年号,而考古地层学和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只能得出相对年代。14C测年手段虽早已应用到考古研究中,但在摩崖造像断代方面仍旧显得过于宏阔,操作困难。  相似文献   

6.
房树辉  赵艳龙 《文物春秋》2013,(3):34-36,F0003
在2009年河北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于平山县东林山发现摩崖造像一处,雕刻于一块天然巨型岩石上,共有造像13龛19尊,从雕刻技法和造型风格上分析,其时代应为宋金时期。在东林山西边有一座万寿禅寺,传为唐时天寿太子出家处,此东林山摩崖造像应与万寿禅寺存在一定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7.
川渝地区拥有大量的佛教、道教石窟和摩崖造像,本文通过对四川、重庆两地八处摩崖造像的样品进行力学性能测试,获得了岩石文物本体的力学性能参数,结果表明这八处岩石样品的力学性能之间存在差异;同一处摩崖造像的不同样块间也存在力学性能差异;同一处摩崖造像的同一样块在一个或多个参数一样的情况下,其他参数也可能存在差异;本文所得力学性能参数可对修复实践过程中补配材料的筛选起重要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前山西省现存摩崖造像67处。其中21处为北齐,仅11处存有确切的纪年题记。上寨摩崖石刻造像是这11处中最早的一处北齐摩崖造像,其造型设计和雕刻手法是在汉代雕刻艺术传统的基础上由粗简向精湛发展,超脱出了汉代石雕古朴粗略的技法,是艺术构思和雕刻技巧都进入一个更加成熟的表现。对研究中国美术史、佛教史、古代西服服饰史均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实施"四川散见唐宋佛道龛窟总录考古调查", 2017年至2018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对四川剑阁县境内小型道教造像群进行了考古调查。此次调查5处隋唐时期小型道教摩崖造像,开凿时代基本早于鹤鸣山道教摩崖造像,为研究川北地区隋唐时期道教历史、文化、造像艺术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0.
关于四川大足石刻中的宝顶山摩崖造像之年代问题,过去一些专业工作者和专业考察团曾认为是开创干南宋,历数十年而成。后得学术界认可,遂成定论。笔者根据在当地多年实地考察后认为,宝顶山摩崖造像不是开创于南宋,历数十年  相似文献   

11.
《文博》2016,(5)
杭州是元代藏传佛教在南方的弘传中心,当年江南的藏传佛教寺院至今仍有迹可循的唯有杭州吴山宝成寺。本文首次公布了宝成寺摩崖南段的一组重要造像,考证其为观音或度母救难图中的诸难图像,凡八难;进而结合相关史料与崖面状况确定南段摩崖已毁的系列造像最可能为以观世音为主尊的观音救八难组像;再由摩崖雕刻的内容、格局与艺术风格,揭示了宝成寺救八难造像为我国多民族文化艺术交融的结晶。  相似文献   

12.
剑阁的道教文化现象非常突出,县境内不仅现存有东晋大兴元年(318年)、大唐贞观二十三年(627年)、唐代大中十一年(857年)所造的摩崖道教造像,而且在地下也存留着丰富的道教文物。近年来,相继在剑阁古城普安镇、县境内白龙区灯塔村、摇铃乡云起山、武连镇、正兴乡、汉阳镇、北庙五星村、高观乡等地,出土了一些道教用青铜器物和道教神像。这些器物虽然是重要的道教文化遗物,对研究道教文化现象有着一定价值,但它们比较出土的道教神像便稍逊一筹。这些神像无论是青铜铸造,彩陶泥塑,还是乌金石雕刻,都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我在对这些神像的风格特点、铸造雕刻工艺作简述的同时,还将对它们在剑阁及四川道教文  相似文献   

13.
《文物》2014,(1)
<正>2009年7月,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山西沁县进行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在南泉乡发现了一处北魏时期的佛教摩崖石刻[1]。同年9月,笔者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记录。南泉摩崖石刻共有两铺礼佛图,雕刻在长2、高0.6米的崖面上,造像保存基本完好。礼佛图构图独特,人物形象生动,是十分珍贵的佛教摩崖雕刻。对于研究北魏民间造像的特点、佛教的流传以及古代交通路线等均具有重要意义。一南泉摩崖石刻位于山西沁县西南35公里南泉乡南泉村东北约870米的大寺沟山麓。地  相似文献   

14.
三、各代造像的艺术特色四川道教造像龛窟,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了,四川崖岩多为红砂石质,较易于雕刻,早期的一些道教造像多为浮雕或半圆雕,盛唐以降至明代的绝大部分为高浮雕或接近圆雕。各个时代由于政治经济的不同,人们对艺术的欣赏习惯和审美的观念不同,形成了各代造像艺术的特色与风格,但后代的作品总是继承了前代所取得的优良成果,并加以融合、创造和发展。四川各代道教造像,既呈现出时代的共性和地方特色,也显示出继承和发展的脉络。 (1) 四川隋唐时期道教造像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5.
位于四川中江县苍山镇的大旺摩崖石刻造像,是一处重要的唐代摩崖造像。德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该处摩崖造像进行了调查,对露出地面的20龛造像进行了编号、测绘,并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为全面了解云阳明月坝集镇形成、繁荣、变迁的历史地理条件和相关背景资料,四川大学考古学系对周围区域的相关遗存作了调查,硐村佛教摩崖造像即是调查成果之一。硐村摩崖造像虽然龛数不多,残损较重,但对于了解峡江地区佛教传播以及长江沿岸唐代石刻造像的分布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瓶窑南山造像是东南地区一处重要的摩崖造像遗存,本文对造像中的摩崖三龛九尊作了考察,认为其属明代造像,并对其佛道合一或三教合一的内容及造像特点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蒲江县位于成都市西南方,是成都市境内唐代佛教摩崖石刻造像最丰富的县,其境内沿长秋山分布着数十处古代摩崖造像,成都市物考古研究所准备与北京大学博学院、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日本早稻田大学等单位合作对该县境内的佛教摩崖石刻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研究,以利于当地物部门的保护和开发工作,促进我省乃至全国佛教石窟寺及摩崖造像的研究,促进中外化交流。因此,2002年1月,成都市物考古研究所与四川大学艺术学院、蒲江县管所联合先期对该县境内的摩崖石刻造像进行了初步调查。  相似文献   

19.
《文物》1994,(2)
四川大足宝顶山摩崖造像,是著名的大足石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早在1961年即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宝顶山摩崖造像群位于大足县东北15公里处,是由大足名僧赵智风于南宋淳熙至淳祐年间(约公元1179~1249年),用了近70年时间主持营造的大型佛教密宗道场。宝顶山摩崖造像群主要包括大佛湾和小佛湾两处,其中大佛湾造像已作过较多研究和报道,而小佛湾佛教遗迹遗物的研究和报道则相对不足  相似文献   

20.
《四川文物》2021,(3):64-78
龙门垭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盐亭县,现存造像龛24个,像龛形制虽较小,但龛像整体保存较好。造像主题为佛道并造,佛教造像内容有观音像、弥勒像、七佛等,道教造像内容有多龛天尊、老君并胁侍的组合像。龙门垭摩崖造像保存有完好的造像题记一则,是四川较少具有明确隋代纪年的造像群之一。通过对崖面遗迹特征、造像龛形制特征、造像组合与题材特点综合分析,初步判断龙门垭摩崖造像始凿于隋大业十一年(615年),主要开龛造像的年代为隋至初唐,其中第一阶段隋代造像的风格特征具有南朝造像遗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