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章士钊先生的《柳文指要》,是一部奇书。它的问世,也很富有戏剧性和历史意义。在“文化大革命”的中期。文化界还是万马齐暗的时代,《柳文指要》的出版,就为文化禁锢的黑屋子打开了一个缺口。当时引起了惊世骇俗的震动,是完全可以想像的。讲到《柳文指要》的出版,还得从头讲起。1963年3月,《指要》的初稿,约四十多万字,就曾由中华书局的一位老编辑陈乃乾  相似文献   

2.
《论衡》词语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衡》中有一些意义比较特殊的词语,这里选择其中的五条(组),略作解释.无为:没必要,不会。朝廷(庭):官府,君、人君:郡太守。序累:按次序合理地排列(或安排),折累:评判高下。实事:诚实、实际、真实,实核:真实、诚实,实是:实际、真实,正是:真实、诚实,真是:真实。薄:摩薄、浮华.  相似文献   

3.
王充生活的东汉 ,是一个虚妄盛行的时代。从朝廷独尊的孔儒五经图谶纬书到乡间多如牛毛的鬼神崇拜禁忌迷信 ,无不极逞虚妄之能事。义愤于“人间有非”(《论衡·对作》———以下引文凡出自该书的仅注篇名 )的王充自诩以“疾虚妄”(《佚文》)的主旨命笔 ,“尽思极心”(《对作》)地撰就了驳论体的洋洋宏著《论衡》。一、尖锐美笔出如刀 ,墨行似剑 ,字里行间喷涌着扶正祛邪的昂扬气概。帝王之所以至尊至贵 ,因为是天帝用某种神物———龙生出来的 ,这是君权神授论者张扬最卖力也最为帝王笔纳的一大谬说。王充首先用釜底抽薪的办法驳斥龙生人的…  相似文献   

4.
荆公《兼并诗》云:三代子百姓,公私无异财,人主擅操柄,如天持斗魁,赋予皆自我,兼并乃奸回,奸回法有诛,势亦无自来.后世始倒持,黔首遂难裁,秦王不知此,更筑怀清台,礼义日以媮,圣经久烟埃,法尚有存者,俗言时所咍俗吏不知方,掊克乃为才,俗儒不知变,兼并可无摧,利孔至百出,小人私阖开,有司与之争,民愈可怜哉!  相似文献   

5.
重登报坛主《民立报》笔政章士钊(1881—1973年),字行严,笔名黄中黄、青桐、秋桐、孤桐等,湖南长沙人,1907—1911年留学英国。章士钊是我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和学者,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位卓越的宣传家。他一生主办、主编和主撰了多...  相似文献   

6.
章士钊与《甲寅》月刊和《新青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近代人物中,章士钊先生是一位久为人所“知”,而未为人所“深知”的历史人物。人们通常知道他早年参加孙中山、黄兴等领导的革命活动,晚年为两岸和平统一而奔走,以身殉职;也知道他曾做过段祺瑞政府的司法、教育总长,在20年代,是一位有名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对者。人们还知道他在学术上有许多贡献,如早年传播西方逻  相似文献   

7.
汉军“旗香”钩沈李德“旗香”是汉军旗烧香祭把活动,是由满族萨满跳神演化而成。从艺术角度讲,“旗香”是一种带有歌舞色彩的民间说唱形式,有娱神、娱人双重功能。其主要舞具为单鼓(太平鼓),因而又被称为“家戏”、“单鼓”、“太平鼓”。“旗香”多在秋收后到春耕...  相似文献   

8.
乍一看来,《非韩》一篇,较之《论衡》中的其他篇,颇觉易读。它唤起学者的反响是,王充唯一专题辞章法家的理论文章,除了指出其“养德养力”的政见外,令人惋惜的是不该滑向张扬儒家、称道礼义的思维误区。说它张扬儒家、称道礼义,也不为“虚妄”。韩非斥责德生为“五台”之一,王充却美言儒生是礼义的化身,而礼义又是治国之纲纪(“国之所以存者,礼义也”),并用魏文侯敬重段干木而感化秦国罢兵为例(“段干木阖门不出,魏文敬之,表式其闾,秦军闻之,卒不攻魏”)。王充果真眼膺儒家的“礼义存国”吗?“六国灭亡,皆灭于秦兵”,…  相似文献   

9.
王充视著书为文之儒为儒生的最高层次,因而以《论衡》自荐。他欲标其“异”以示《论衡》之独特价值,又不得不趋于“同”以求统治者赏识。难以排解的愤懑使得他只能从命定论中寻求慰藉。王充这种复杂的心态导致了《论衡》的诸多矛盾之处。  相似文献   

10.
王充的《论衡》是一部包含了丰富自然科学知识的哲学著作,内容涉及宇宙、天文、历法、地学、生物、医药、物理等多个方面。王充的许多思想是与董仲舒针锋相对的,其在著作中就多次运用气象灾害和异常天象等自然现象作为论据来驳斥儒家的"天人感应"思想。因此,王充不仅对一些特殊的天气现象具有科学的认识,还对热力学、光学等气象学等知识有其自己的见解,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也为后世的气象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章士钊《甲寅》时期自由主义政治思想评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甲寅》月刊时期,是章士钊一生思想影响最大的时期,也是他自由主义政治思想的巅峰时期。这一时期,他以功利主义的理论系统地清理国家与个人的关系,批驳专制集权理论,捍卫民主政治的价值,提出了调和立国论。他一方面十分关注国家的强大,一方面又关注个人的自由权利;一方面认定中国应当走民主政治的道路,一方面又为中国的现实条件所困;一方面希望中国能够以和平有序的方式实现政治的转型,一方面又在现实的逼迫下承认革命的正当性。他的困惑在中国近代自由主义者当中具有相当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衡校释》是吴检斋(承仕)先生的一部遗著,由韩兆琦先生据吴氏遗稿整理而成,1986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书中发明,颇多卓识,然校释中间有失当者,今略陈管见,质之明者.一《吉验篇》:程婴齐负之.承仕案:“齐”疑当作“赍”,形之坏也.《食货志》:行者(?).”师古曰:“赍  相似文献   

13.
《论衡》“征兆”类同义词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词汇史角度研究同义词,应从专书同义词系统的研究做起,而且应逐一研究专书中的同义词组。本以“系联法”为基础,兼用“参照法”,穷尽列举《论衡》中的“征兆”类同义词,分析其语义类别,揭示其特点,探求其系统庞杂、出现频繁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4.
章士钊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政论家、政治活动家和学者,是一位经历与思想都十分丰富而又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物。他早年参加孙中山、黄兴所领导的革命活动,晚年为两岸的和平统一奔走,一生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除学术方面的贡献外,先生的政论文章与思想主张,在本世纪初至二十年代曾产生过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孟子是孔儒的杰出再传,但真正荣光孔儒的则是西汉醇儒董仲舒。他的别出心裁的“天人三策”,赢得的效果是汉武帝接受儒家独尊、百家罢黜的建议。皇帝的绝对权势,铸定了儒术的绝对地位和绝对价值——“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汉书·董仲舒传》。绝对真理化身的儒术,既应当独擅布道之神坛,更需要主宰经国之大业。以儒为政的最佳方案无过于以儒为官。“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汉武帝率先垂范,滥筋明经取土,设太学,立博士,课对策…··于新旧老少孔儒学人脚下展拓条条通往魏闭庙堂的罗马大道(“自武帝立五经博土,开弟子员,设科射…  相似文献   

16.
林阳华先生所补全宋诗沈遘诗64首并非沈遘诗作,而是东溪先生高登作品.造成这种误解的原因,既有研究者主观方面的,也与研究对象的复杂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竹子在我国古代被文人学士视为坚贞、清廉的象征。明清以来,以竹为原材料的竹刻艺术在汲取前代技艺的基础上得到很大的发展,名家辈出,流派纷呈,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当推嘉定派竹刻。上海博物馆藏有一件沈大生竹刻《庭园读书图》笔筒,就是嘉定竹刻中颇具代表性的作品。《庭园读书图》笔筒,高14.9、最大径  相似文献   

18.
正党争迭起是晚明政治史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万历时期,围绕争国本、伪楚王案、妖书案、乙巳京察等政治事件,朝廷官员根据各自立场,相互攻讦,形成了东林党、浙党、齐党等不同政治派别不断对立冲突的局面。这种党派争斗的情形,在万历  相似文献   

19.
明抄本《古今岁时杂咏》与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皆收录了沈遘的六十四首诗,为《全宋诗》失收.只不过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有二十二首诗,没有标明作者为沈遘,而明抄本则均将这些诗的作者明确注明为沈遘.这六十四首诗可能自成一书,也可能归属《西溪文集》十卷中.它们之所以未被《西溪文集》收录,概是由于靖康之变造成的流失所致.它们对《...  相似文献   

20.
陈铁健 《百年潮》2004,(6):68-73
章士钊(行严)于1973年以92岁高龄逝世,一生跨越19、20世纪,涉足政、学两界,是一位矛盾而有争议的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