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先周文化是指以陕西武功郑家坡遗址为代表的文化遗存,目前可以分为六期,第一期,约当二里冈下层,即郑家坡遗址早期前段;第二期,约当二里冈上层前段,即郑家坡遗址早期后段;第三期;约当殷墟文化一期或稍前,即彬县下孟村遗址;第四期,约当殷墟文化二期或稍前,即长武碾子坡早期;第五期,约当殷墟文化三期或稍前,即郑家坡遗址中期;第六期,约当殷墟文化四期,即郑家坡遗址晚期、马王村H11、张家  相似文献   

2.
试论先周文化与相邻诸文化的关系刘军社以陕西武功郑家坡遗址为代表的先周文化和以陕西扶风刘家偏洞室墓为代表的姜羌文化(或谓姜戎文化),是商代关中西部地区二支主要的文化遗存。先周文化遗存,目前可以分为六期,第一期,约当二里同下层时期,包括郑家坡遗址早期前段...  相似文献   

3.
先周文化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周文化探索牛世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周族是与夏、商等族一样有着悠久历史的古族,关于周族的起源与灭商以前的周人社会是中国古史研究的重要课题。据《史记·周本记》等文献记载,先公、先王时期的周人都邑有邰、豳、周、丰、镐等地,关于其地望,清代以前注...  相似文献   

4.
牛倩 《文博》2009,(5):49-52
新石器时代陶器、玉器的生产,为先周青铜器铸造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先周主要青铜器的形制多以陶器型模为基础,某些青铜器纹饰也是对陶器、玉器纹饰的直接继承与发展。无论是简单几何纹与《周易》卦象的暗合、箅孔数目的设置,还是凤寓五德观念的形成,皆体现着先周青铜器对上古文化的传承。而通过考古与文献的综合考查,解读三者内蕴文化本质上的传承关系,正是当前该领域学术研究亟需深入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曹斌 《江汉考古》2007,4(3):60-66
先周文化一直是考古学界关注的问题之一。自上世纪30年代至今,对于先周文化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形成了四种主要的观点。通过对刘家文化、郑家坡文化、关中西部商文化、碾子坡文化等的分析,我们认为郑家坡文化与西周文化一脉相承,以联裆鬲等为代表的文化因素是周人的固有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6.
先周文化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周文化再研究王克林(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根据《史记·周本记》的记载和史家传统的观念或说法,姬周部族的崛起及其文化渊源出自我国西北地区的陕西关中渭水流域一带。自本世纪以来,史学界前辈钱穆、陈梦家诸先生则一改旧说 ̄①,提出周人应当起源于山西汾河下游的晋南...  相似文献   

7.
先周文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姬姓的周人是我国古代一个重要的部族,关于周人的来源和发展,一直是历史学界、考古学界注重的问题之一。三十年代,钱穆提出了周族本来居住在山西南部的新绛、闻喜一带,后来在古公亶父时才开始向陕西境内迁移的观点。1934至1937年,前国立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在宝鸡斗鸡台进  相似文献   

8.
论先周文化的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周文化是武王灭商以前早期周人的考古学文化,是周文化的早期阶段。先周文化的渊源至今仍是学界关注的问题。早在1933年,前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对陕西关中地区的多处遗址作了调查,并于1933~1937年间先后三次发掘了宝鸡斗鸡台遗址①。此次工作的目的,主要为“周秦初期文化的研究”②。50至70年代,随着关中地区考古学文化序列的不断完善,学界开始重视先周文化及相关问题。徐锡台先生根据当时判定的早周文化(即先周文化)的特征,进一步论证认为“早周文化”可能是“在客省庄二期文化的基础上接受齐家文化的一些因素…  相似文献   

9.
马赛 《文博》2008,(5):35-40
考古学文化与族群的对应是"原始时代"考古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以"先周文化"为例,指出目前学术界在族群内涵的复原、考古学文化的划分以及二者的对应关系等三个层面的研究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是导致意见纷呈的关键原因.除目前较为关注的考古学文化的年代、地域和陶器群面貌之外,遗址等级规模和内涵的比较研究可能是推动这一研究的另一途径.  相似文献   

10.
周人起源于今陕西武功县一带,在翦商之前曾有一段迁居甘肃陇东地区的生活经历。居陇时期的周人在首领不窋、公刘等的带领下光大部族,为日后取代商王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甘肃陇东地区所孕育的先周文化以农耕为基础,以礼乐为核心。随着西周正式建国,周制天下,农耕文化传统与礼乐文化精神相辅相成,共同塑造了华夏文明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1.
学术界通常所说的先周文化是指武王灭商以前的周文化。从20世纪30年代苏秉琦先生等在陕西宝鸡斗鸡台的发掘和研究开始,学者们从考古学上认识先周文化的面貌,探索周文化来源的努力一直未曾中断,先周文化的探讨一直是考古学界的热门课题。经过几十年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已取得了一大批成果。断代工程中“武王伐纣的年代学研究”课题中的考古学专题,正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是有其科学依据和条件的。 断代工程中与先周文化有关的专题有:先周文化的研究与年代测定,丰镐遗址分期与年代测定。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遗址:陕西省长武县碾…  相似文献   

12.
甘肃东部地区的先周文化魏怀珩所谓先周文化,是指武王克商以前的姬周族文化。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周王朝的先公,其世系如下:后稷(弃)—不—鞠—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古公父—王季历—文王。周族起源于泾水和渭水一带,即...  相似文献   

13.
沣西的先周文化遗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长寿 《考古与文物》2000,(2):22-27,,34,
  相似文献   

14.
陕西永寿县位于古丝绸之路的交通线上,素 有“秦陇咽喉、陕甘通衢”之称。先秦时期,属 古邠地的南缘,地处周人早期两个重要的活动地 岐、邠之间。多年以来,县境内不少地方都有商 周时期的文物发现,寺庙之内,往往以陶鬲充当 祈神祷佛的香炉。县文化馆陆续收藏有不同时代 的珍贵文物。现将部分先周时期的文物和有关遗 址作一介绍,并将相关西周陶器一并报道,希望 能为有关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资料。  相似文献   

15.
夏文化与先商文化关系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四十年来,中国考古学成绩斐然,硕果累累。就夏商考古而言,以河南省郑州二里冈遗址为代表的早商文化和以偃师县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夏文化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两大发现。根据史籍记载,夏、商本不同族,夏、商两个王朝的更替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改朝换代。这就向考古学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以二里冈遗址为代表的早商文化究竟是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夏文化的自然延续,还是另有自己的来源,即存在不存在先商文化?先商文化与夏文化的关系如何? 在夏、商文化讨论中,持夏、商同源论观点的学者认为早商文化乃由夏文化直接发展而来。“汤革夏命”只是朝代的改换,并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刘家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族属、文化来源以及刘家文化的分支碾子坡遗存的性质等问题进行了新的探讨,还对先周文化的渊源进行了探讨,提出先周族早期可能是在杜水流域附近,后来才迁徙到漆水下游的邰地,这可能是武功郑家坡先周文化年代的上限,为商代二里岗上层或略晚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对有关渭河的周地以及这附近被发现的属于先周时代的陶器的观察,在原已被认为属于周文化的,包含高领乳状袋足分裆鬲一系的陶器群,及高领形、短领形连裆鬲群以外,还存在包含殷式样的鬲一系的陶器群。因此可以认为高领乳状袋足分裆鬲及连裆鬲文化的年代,为进入殷墟文化期的已成立了的先周文化期遗物。殷式样陶器群可区别于属二里岗文化的与属殷墟文化的陶器。属于二里岗文化的陶器分布于连结西安、蓝田、铜川的南北线以东,没有进入周原。但现在认为属于二里岗文化的一些青铜器在周原被发现,由于二里岗文化期进入周原的青铜器  相似文献   

18.
沈浩注 《沧桑》2011,(5):66-67
西周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阶段,然而关于西周建国以前的先公世系却是有脱节的,且关于武王灭商以前的文化面貌、性质以及内容等方面在学术界均有不同看法。本文结合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参考学术界对于先周文化研究的相关成果,认为周人是起源于陕西、具有羌人血统的周部族。  相似文献   

19.
一、研究缘起与目的 先周文化的探索,目前正处于一个各家观点相持不下的阶段.造成如此僵局的原因至少包括如下三项: 其一,周原地区是探索先周文化的关键之地,可该区域时期聚落形态不清,重要聚落性质不明,从而导致对诸遗址商时期遗存与先周文化关系的认识歧见其多.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徐旭生、苏秉琦和石璋如三位学者为中心,回顾了1949年以前学术界在先周文化探索领域所取得的成绩。徐旭生开陕西考古的风气之先,虽然参与的具体工作有限,但其开创之功不可磨灭。苏秉琦作为新生力量,参与斗鸡台遗址发掘,并受命整理沟东区发掘材料,他不预设任何前提,却通过瓦鬲的研究,找到了探索先周文化的重要线索。石璋如带着明确学术目的前往关中调查,致力于构建殷墟之外的另一个考古学标尺,最终却舍瓦鬲而以彩陶为周人的文化遗存。分析苏、石两位学者当年的思路与工作过程,可以看出考古学方法在考古研究中的决定性作用,这一点至今仍具启发意义,值得考古学同行借鉴与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