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逍遥津之战是三国时期东吴对曹魏发动的一场重要战役,是赤壁之战后东吴为维系孙刘联盟共抗曹魏所采取的最大一次军事行动。逍遥津之战东吴的失败,进一步促使东吴改变联刘抗曹的方针。逍遥津之战后东吴采纳了吕蒙的策略,袭取荆州以巩固长江一线,从而对魏、蜀、吴三方之间的关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我国历史上各民族之间有许多内部战争,可以“兄弟阋墙”观之,其战争正义与否,不可一言蔽之。但援引外敌、许以割地以奉,则超出“兄弟阋墙”范围,故说,乌兰布统之战,是关系到中国统一与否的战争。  相似文献   

3.
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五万人的兵力击败曹操数十万大军,从而揭开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帷幕。有关赤壁之战的若干问题,史学界历来存在着不同意见的争论。早在五十年代,有的史学家就对赤壁是否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争表示了怀疑,近年来,史学界又就此展开了讨论。这次讨论,是以尹韵公同志的《赤壁之战辨》为发端,他从时间和军事的角度出发,认为赤壁之战不是大战,而是小战,是曹操所率的  相似文献   

4.
金山国与甘州回鹘关系考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使用敦煌资料对金山国与甘州回鹘之和战关系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认为张承奉执政前期 ,沙、甘间关系尚属友好。两地关系之恶化当在唐亡、张承奉称帝之后 ,后梁是甘、沙间相互争斗的总导演。金山国成立不足一年时间曾与回鹘发生过三次较大战役 ,其中楼兰、伊吾之战对象是西州系回鹘 ;金河之战、便桥之战对象是甘州回鹘 ;对西州系回鹘的战争加速了甘州回鹘对沙州的出击。《龙泉神剑歌》有许多内容并非事实。甘、沙间战争的结果使短命的金山国寿终正寝 ,完成了归义军张氏向归义军曹氏的过渡 ,改变了两地间的关系 ,使晚期归义军走上回鹘化道路  相似文献   

5.
三国时期吴蜀夷陵之战,是一个决定双方强弱、动摇三分局面的大战役。战争的起因是:公元219年,孙权乘蜀魏交兵襄樊、南郡空虚之机,派吕蒙偷袭江陵,擒杀关羽,全据荆州。公元221年,刘备“耻关羽之没”,率众四万余人伐吴,吴以陆逊督师五万御之,两军对垒于夷陵。最后,陆逊以火攻破蜀兵四十余营,“备夜遁,仅得入白帝城。其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弄得实力大伤益州疲惫,蜀汉政权严重削弱。在刘备起兵之前,“群臣谏者甚众,汉主皆不听。广汉处士秦宓  相似文献   

6.
两伊战争,又称第一次波斯湾战争,是发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一场长达8年的边境战争。战争于1980年9月22日爆发,直至1988年8月20日结束。8年之战,两国为此都付出巨大的代价,  相似文献   

7.
黑龙 《清史研究》2007,215(1):104-109
康熙二十九年(1690)六月,清军与准噶尔军在内蒙古乌珠穆沁左翼旗境内的乌尔会河①发生了双方历史上的第一次大冲突,是役以清军的惨败告终,史称"乌尔会河之战"。这是一场极为重要的战役,对随后的乌兰布通之战及噶尔丹的败亡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史料原因,乌尔会河之战尚未被充分论述,也未见专文发表。笔者利用各种文献史料,考察此次战争的起因,战场的布局,双方的兵力、装备、战术、指挥等环节和战争的结果,以供研究者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公元663年,白江口之战爆发,是为中日历史上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战役以唐罗联军的完胜告终,倭国将全部兵力撤出朝鲜半岛,开始固守本土。这一战不仅改变了朝鲜半岛的战略态势,更对整个东亚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东亚战云白江口之战是围绕朝鲜半岛三国纷争而逐渐形成的两大同盟间的一次决战。试图理  相似文献   

9.
<正>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维护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的伟大胜利。这场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将以反侵略和以弱胜强的战争丰碑屹立在人类历史长河之中。  相似文献   

10.
战争冲突中的六朝江北城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南北朝历史的一个特点是战争频繁。在南、北朝政权之间经常发生统一或兼并战争。六朝的江北地区,即江淮之间及其邻近的地区是该时期南北战争的主要作战区域。战争与城市有密切的联系。中国古代战争的基本方式是“攻诚”与“野战”(《墨子》卷六《节用》上)两种。该历史时期,在六朝的江北地区发生了许多次著名的城市攻守战,如吴大帝黄武三年(224年)吴将诸葛恪围攻合肥城之战;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宋将陈宽领导的悬瓠城(在今河南省汝南县)保卫战;梁武帝天监五至六年(506—507年),梁将昌义之死守钟离城(在今安徽省凤阳县)之战等。  相似文献   

11.
胡杨 《文史精华》2011,(12):25-34,1
阳夏之战,是指辛亥武昌首义成功后,湖北革命军同南下进剿的清廷北洋军在汉口、汉阳进行的一场战争。“阳”为汉阳,“夏”为夏口,乃汉口之旧称,因此史称“阳夏之战”或“阳夏保卫战”。而后一种称谓似乎更普遍些。本文之所以用前称.是因为“战争”一词为中性。对交战双方都是适用的;而“保卫战”一词则含褒义。用在湖北革命军一方自然合适,但战争是双方的,要想弄清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真相,必须对交战双方的目的、策略、变化等。都要进行爬梳和认知。  相似文献   

12.
在汉末、三国割据战争中,战马和骑兵兵员、将领呈现出从草原向中原、从中原向江南的流动。三国政权都面临着北来骑兵人才层与当地政治、社会的整合问题,并发展出不同的应对方式。这使得三国政权的骑兵运用策略、水准出现明显差异。蜀汉缺乏骑兵人才;东吴统帅擅长运用骑兵,但受制於战马不足;魏晋政权的骑兵运用能力则呈由强而弱的变化过程。三国割据战争和骑兵人才流动加速了北方民族的内迁,影响及於西晋的崩溃和之後漫长的南北分裂局面。  相似文献   

13.
正三、齐顷公满地找牙:鞌之战全景定格公元前589年,鞌之战正式开打。是役,晋国共计出动800乘兵车,由执政兼中军帅郤克统领中军,士燮统率上军,栾书带领下军,韩厥为司马,浩浩荡荡向卫国境内开进,在卫地新筑附近与鲁国上卿季孙行父率领的鲁军、孙良夫率领的卫军相会合,然后组成三国联军,向齐军进击(《春秋经》记载,参与鞌之战的晋联军由晋、鲁、卫、曹四国军队组成)。  相似文献   

14.
(一)蒙古帝国兴起后的头半个世纪,对外疯狂征服的箭头主要是指向西方。但到太宗窝阔台时期,蒙古已经侵夺河北河东及燕云重镇,并抽出馀力,大规模地向南方发展。从战争形势说,向南发展的头一个对手,自然是征服全朝。当时蒙古为了集中目标征服全朝,所以「窝阔台……曾联合南宋把全灭掉」(初中课本二册(?)5页)。正由于这一联宋灭金的战争及其胜利,就导致了蒙古大规摸侵灭南宋之战的衅端。(二)①从十三世纪三十年代的三国形势——即从宋、金与蒙古的内部情况及其相互间的对比关系看:蒙古由于历次西征的胜利,军事力量空前增强。  相似文献   

15.
论陆逊     
陆逊是三国时期最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之一。他助吕蒙取荆州、擒关羽;夷陵之战,击败号称"天下英雄"的刘备;石亭之战,大破曹魏十万大军,为孙吴建立三分天下的王霸之业立下赫赫战功。陆逊反对孙权对辽东用兵,主张吴国应休养生息,发展经济,增强国力,待机北伐,这是极具战略眼光的明智之举。陆逊获得了孙权的高度信任,君臣同心,肝胆相照。可惜晚年因参与"二宫之争",遭孙权疑嫉,愤恚忧郁而死。陆氏后裔仍然是吴国的柱石之臣。  相似文献   

16.
陈下之战、垓下之战是两事——与陈可畏、辛德勇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楚汉战争后期发生了陈下之战与垓下之战两次战役。陈下在今河南淮阳 ,垓下在今安徽灵壁。《史记》、《汉书》记载都是清楚无误的。所谓垓下在古陈邑 ,或谓“垓下”应为“陈下”的讹误 ,都嫌证据不足。  相似文献   

17.
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尤以晋楚之间的争斗最为激烈.两强互相缠斗,而且旷日持久,几乎贯穿了整个春秋乱世.晋楚之间发生的大规模战役有3次,分别是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公元前597年的邲之战,以及公元前575年的鄢陵之战.  相似文献   

18.
《耶路撒冷史》是记载十字军最为详尽的历史文献之一,在详述战争进程的同时,亦反映出宗教、军事、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安条克之战,是第一次十字军的关键战役,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苏珊&#183;B.爱丁顿的校勘为现行标准本。对安条克之战史料的译注,目的是提供更贴近于原文的中文文本。  相似文献   

19.
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关键的战争,它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对南北政治格局,以及民族关系、文化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侯文宜  杨丽 《沧桑》2008,(1):17-19
长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而影响深远的战争,其发生地即在今山西的晋东南高平(古称长平)一带,米山大粮山古战场作为廉颇幕府所在地最具标志性,至今仍留存有营防岭、赵长城、廉颇屯等遗址遗迹,成为长平之战的历史见证,并在其周边形成了民间廉颇崇拜情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