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百年潮>1997年第5期上看到于光远的<忆彭真二三事>一文,引起我的一些有关回忆. 一是关于梁思成的"北京市人大代表"身份问题.至少在1952年以前,北京市的民意组织还不是"人民代表大会",而是"人民代表会议".我在1951-1952年时是北京市第四届人民代表会议的高校学生代表,当时也是直接选举产生的.农大一个教授代表是林传光先生,一个学生代表就是我.开分组会时高校代表是一个组,记得同组的包括梁思成先生和林徽因先生,还有周培源、钱伟长等名人.  相似文献   

2.
周斌 《文史博览》2014,(3):44-47
1965年秋到1966年春,外交部曾组织一支近200人的工作队,赴湖南省浏阳县大瑶镇农村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又称"四清"运动)。我是工作队北方出生的张越、雷阳、温宁三位队长的共用秘书兼翻译(我会说点湖南话),所以常有机会随他们去省委开会或商量事情,而当时湖南省委分管农业的省委书记正是华国锋,因此曾与他见过几次面。  相似文献   

3.
粉碎“四人帮”后的一天,一家即将创刊的学杂志主编听说我与沈先生有过交往,于是就托我请沈先生为杂志题写刊名。不巧,老人病重住院,正在特别护理中,但仍托夫人转告我,待病愈之后,一定不辜负我的重托,把字写好。哪知道,此后不久我就接到老人与世长辞的噩耗。这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随即,如烟的往事,一幕幕的,像冲破闸门的洪水,展现在我的脑海中。  相似文献   

4.
我和林枫同志开始认识,是在1930年,当年我们都在国民党白色恐怖统治下的北平市做地下革命工作.抗战时期在山西和建国后在北京我们也都有接触.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惨遭迫害,不幸离开了我们.回首当年思绪起伏.  相似文献   

5.
2003年2月19日上午8:30分在太原市人民医院参加了曹渤先生的告别仪式,我站在送行队伍的末尾。送行者有太原市新华书店的领导、职工及古旧书流通业界老少专业人士及曹老生前接交的各界学者、宿友200余人。忆及我与曹老的交往,不过是买书者与卖书者的关系,在一般人看来是那么平淡无奇,但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却是那样的不可或缺,尤其是在老人故去时回想起来。我和曹老的初次相识大约是在1996年的秋冬之际,设在解放路书店三楼的古旧书收售部是一方专供古籍交流的小天地。我还记得那次是问书架下角的一部1927年6月版《中国人名大辞典》是否出售,其实…  相似文献   

6.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得清名百代尊。叶剑英元帅1986年离开我们,迄今整整十五年了。许多往事随着时间的流逝,往往会被遗忘或者淡化,而叶帅的音容笑貌不时会涌现在我的心头,或在我的眼前展现。每当我漫步在与军事科学院的一山之隔而又毗邻着叶帅故居的幽径时,一种思念之情不由自主地泉涌。四十年前在叶帅领导下工作的情景历历在目。叶剑英同志的盛名,早在红军时期就已经很响亮了。因那时我在红二方面军工作,后来又在敌后抗日战场,只闻其名而未见其面。直到五十年代初我在总参工作的时候,才偶尔有机会见到叶剑英同志,当时他还在广…  相似文献   

7.
赵榆 《收藏家》2011,(4):71-72
今年是启功先生诞辰99周年,逝世6周年。在启功先生离开我们6年的时间里,他的音容笑貌经常萦绕在我的脑海里,尤其在文物艺术品市场遇到一些人和事,他老人家的豁达、诙谐、宽容、睿智、学识,立刻就浮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8.
袁鼎 《百年潮》2009,(9):61-62
吴晗先生和中国地学界有着不解之缘.1930年8月,吴晗到了北平,经燕京大学文史系研究员顾颉刚介绍,在燕京大学图书馆中日文编考部工作半年.1931年报考北京大学史学系,未能录取.又考清华大学史学系,由胡适推荐,在清华大学代理校长翁文灏等人关照下,最后在史学系入学.清华大学的史学系和地学系有着多方面联系,1937年2月和6月联合开会两次.鉴于边疆问题的重要性,还成立边疆史地学会,推举时任地学系主任的家父袁复礼任主席,会员有40多位,吴晗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9.
10.
1940年至1949年,我曾在《大公报》工作,历任记、采访主任、驻南京办事处副主任等职务。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8月16日上午,我和中央纪委的许多同志来到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随着徐徐前行的队伍,向健行同志的遗体告别。在庄重肃穆的哀乐声中,我和中央巡视办的同志一起,向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的健行同志遗体深深地鞠了躬,默默地给我们的老领导送行。此后在专项巡视中国铁路总公司的一段时间里,我和中央第八巡视组的领导一起,多次回顾健行同志的事迹,回忆他的音容笑貌。特别是回想起健行同志给我留下的几次深刻印  相似文献   

12.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得清名百代尊。叶剑英元帅1986年离开我们,迄今整整十五年了。许多往事随着时间的流逝,往往会被遗忘或者淡化,而叶帅的音容笑貌不时会涌现在我的心头,或在我的眼前展现。每当我漫步在与军事科学院的一山之隔而又毗邻着叶帅故居的幽径时,一种思念之情不由自主地泉涌。四十年前在叶帅领导下工作的情景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13.
1956年3月,春暖花开之际,著名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回故里泰州演出,一时盛况空前,传为一段佳话,至今人们还习惯地称之为“梅兰芳回乡访问演出”。时光虽逝,但许多往事仍记忆犹新,当时我负责接待工作,与梅先生接触较多,深感梅先生品德高尚,对人诚恳谦虚,艺术上则一丝不苟,风范长留。  相似文献   

14.
杨家润 《世纪》2020,(1):74-76
华中一先生任复旦大学校长时,作为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我,照例是尽量回避直面尊者的。即便偶然相遇,亦仅叫声校长,点一下头而已。未曾想到,其卸任后,相互间接触会越来越频繁,于是也就随意起来。当然,我始终是尊敬他的,偶尔放肆一下,也不过是想调节一下气氛罢了。记得一次在他办公室,办完正事后,他拿出一幅破损的绢本画给我看,说是清末民初无锡一位老画师的未竟之作。"画得不错,只是可惜了。"他说:"以前家里有这位老画师的多幅画作,后来去向不明了。"  相似文献   

15.
王宏杰 《百年潮》2008,(4):53-56
众所周知,王震与新疆有着不解之缘。他去世后,骨灰就撤在了天山南北。作为一名普通的国民党新疆起义士兵的儿子,我有幸与王震相识,多次感受到他的温暖,聆听他的教诲。我深深地感到,王震与新疆、新疆人,真是心连心!下面是我亲身经历的几件往事。  相似文献   

16.
贾若瑜 《百年潮》2010,(9):24-29
朱德同志和杨闇公、刘伯承在我的家乡四川领导过泸顺起义。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在当地是有影响的,我在童年时代就从中共赤合特支的领导人那里听到过这次起义,也因此知道了朱德的大名。没想到,多年以后,自己有幸与他直接接触,聆听他的教导。  相似文献   

17.
姚保瑄 《北京文史》2001,(1):26-27,25
时间过得真快,特别是年岁大的人,越感到光阴易逝。前几天凑巧遇上马连良先生之子马崇仁,谈到今年是马连良先生一百周年诞辰,又让我回忆起有关马连良先生的事情。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在广西领导过百色起义,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对广西十分关心,两次到过桂林。  相似文献   

19.
回忆我的大学四年,或轰轰烈烈搞教改,或急风暴雨闹批判,偌大的西南师范大学校园,少有一个安静的地方。当时老师上课也是心神不定,师生见面,来去匆匆,所讲内容更是浮光掠影,但吴宓老师的身影却至今记得仍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20.
南京的夏天来得是那么果断,还没到端午,寒衣早已送进了橱柜(有句俗语"吃了端午粽才把寒衣送"),离8月的盛夏还有一个多月,可大街小巷早已飘起了五彩斑斓的衣裙,像海粟老人笔下的那些浓墨重彩的名画大作。我在省政协参政议政的几年里,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