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户时代(1600—1868)是日本封建社会的最高和最后阶段,在这260多年里,日本封建社会中孕育出明治维新这一社会变革,从而使日本由一个落后的封建小国一跃而成为一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大国。对江户时代的研究是研究近百年来日本近代化过程的起点。江户时代的日本社会在经济方面表现得最为突出的是商品经济的相当程度的发展。日本历史学家井上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博物馆收藏的古代铜镜中,有9件日本江户时代(相当明清之际)铜镜,其形制、纹饰与中国古代铜镜类似,对探讨中日文化交流,以及铜镜的源流、递变情况有一定参考价值。现介绍如下。 1.铭文铜镜6件。绝大部分有“天下一”等铭文。“天下一”铭文习见日本桃山、江户时代。或作“天下一作”、“天下一藤原作”、“天下一若狭守”、“天下一藤原光长”、“天下一因幡守”、“天下一松村因幡守”等。  相似文献   

3.
从1603年到1868年的明治维新之首,在日本历史上叫做江户时代,因首都为江户(即现在的东京)而有此称,又因是德川家族统治的时代,也称德川时代。江户时代是日本封建社会发展的后期,是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明治维新的前夜。在这段历史时期中,日本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诸方面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为日本步入近代社会奠定了物质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江户时代日本史学著作的文本进行解读,分析存在于日本史学中的早期民族主义,将其归为华夷观变化滋生民族主体意识、神国思想、尊皇意识三种形态,力图证明日本的早期民族主义源自其思想内部,而非外来殖民危机。  相似文献   

5.
董灏智 《历史研究》2023,(4):114-134+222
日本江户时代,古学派并河天民、兰学派林子平和本多利明、国学派佐藤信渊等先后提出“原始掠夺型”、“积极防御型”和“重商殖民型”、“神国征服型”等对外扩张理论。他们分属不同学派,亦无师承关系,意欲扩张的对象也不相同。江户学者对外扩张理论的演变过程,绝非儒学或兰学等在日本简单地“传播”和“复制”,而是外来思想不断被新解、改造,最后“集大成”于国学派的侵略万国主张。江户学者的对外扩张理论深刻影响了明治—昭和时代的扩张行动,几乎全部变为现实,给被侵略国家造成深重灾难。  相似文献   

6.
日本江户时代商家雇佣制度的合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户时代的商家确立了较为完善的招募录用制度和逐级晋升体制,完善了奉公人内部教育制度和淘汰制度。这些制度排斥血统主义,重视工作经验和能力,分工明确,结构完善,具有时代条件下的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正>日本《诗经》传播史上,《诗经》传播的载体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口头传播,比如师匠传给子弟,父亲传给儿子;有书面传播,例如加注了“道春点”、“文之点”、“安昌点”等不同训点的《诗经》注本,或是像朱子、古学、折衷考证等学派总结的各种读诗要领。传播目的也各不相同,或像释奠、进讲,面向特定场合、面对特定听众讲《诗》;或用之吟咏,陶冶情操,内化汉学涵养者;或以《诗》劝善惩恶,风化天下。江户亦然,传《诗》有着丰富的媒介和多样的方式。但与前代相比,江户特色最明显的,还是大量出版印刷的《诗经》书  相似文献   

8.
丁诺舟 《世界历史》2020,(2):1-13,I0003
江户时代是日本政治贿赂的高潮时期。江户幕府高度集权的幕藩体制构成政治贿赂的制度基础,幕府高官握有不受监管的重权,仅凭一己之念即可决定政治利益的归属。在这种滋生贿赂行为的政治体制下,各式贪官层出不穷。政治贿赂行为破坏了幕藩体制的稳定、削弱了幕府的财政基础,引发民众不满情绪,对幕府的统治基础构成威胁。因而不断有幕府官员大力反贿,试图扭转政治风气。江户幕府的行政管理方式、法律监督能力、经济利益分配形式、文化认知导向等因素决定了幕府的反贿赂应对均不彻底,政治贿赂直至江户幕府灭亡也未从根本上得到遏制。  相似文献   

9.
江户时代日本人“华夷观”的变迁郝秉键“华夷观”是儒教世界传统的国际秩序观念。它以“孔孟之道”为价值标准,将整个世界划为华夷两极,“内夏外夷”为其文化分界,“贵华贱夷”为其基本精神,“用夏变夷”为其终极目的。千百年来,这一观念虽然屡受挑战,但直至西势东...  相似文献   

10.
江户时代的日本人接受了宋儒的文章论,并与中国人一样致力于“古文”的创作和对古人之心的体悟。这实际上是对“儒教”的再发现,把儒教内化为自我精神的一种思想搏斗。理解古代、体悟古人的这一方法论创造出日本独有的学术——“古学”,并由此产生了日本的国学。同时,宋学的文章治藉由《古文真实后集》的流传而渗透社会各个阶层,催生出江户时代的多种文艺样式,并创立了近世和文的规范。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史学文化引领着邻国史学的发展,日本江户时代史学发展深受我国影响,各种史志书籍、资料达到空前的规模,史学文化得到全面发展。本文从日本江户时代史学历史发展沿革,利用对比、举例等多种手法,从编纂体例、史学思想等角度阐述了日本史学深受中国史学的影响,明晰中国史学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12.
江户日本的国境形态,清晰地呈现在江户时代的日本地图中。通过对该时代日本地图的梳理和分析,可以清楚了解江户日本国家的主体范围,以及与当代日本国境争端相关的国境问题在江户时代的起源和发展。同时,通过对江户日本地图所呈现的变化中的日本国境的观察,也可以窥知日本社会在18世纪中期以后面临俄国和西洋势力强力冲击情况下所展现出来的区域认识和世界观变化。  相似文献   

13.
日本江户时代,出版物进入了民众的日常生活。在庶民读者的推动下,新的信息载体"草子"应运而生。同时,大量出版以前的诸文本也因迎合庶民的阅读而改变了形式。当时社会上流通的出版物不仅传达统治者的意识或精英知识分子的主张,也开始服务于庶民的需要。从庶民阅读史的视角对日本江户时代的出版进行研究,使我们不但能了解到当时出版过程的本身,而且能考察出版所传播的情报与它的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洞悉大量出版是如何为日本社会日后的近代启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二重桥前格外的宁静,静静的河水隔开了城市的喧嚣,仿佛也隔断了时光的脚步。河水中有天鹅悠闲地飘荡,不禁让人想起川端康成《舞姬》中描绘的场景。  相似文献   

15.
江户幕府实行锁国政策,允许荷兰商人定居出岛,以提供海外情报为条件,获准在日本从事贸易。荷兰人提供的情报,时称"风说",将发生在世界各国的重大事件报告幕府,使江户日本大致维持着对世界局势的了解。在有关欧洲争霸战争、鸦片战争、培里来航叩关,以及《万国公法》传入等一系列情报的基础上,明治维新之前的日本随时调整国策,采取了向"弱肉强食"的国际关系格局恭顺、适应的姿态。这种认识背景成为明治日本"脱亚入欧"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中日关系史的研究方面,过去无论我国和日本,对明末清初一直到清朝中叶这一段的研究都不多。当然这一方面有客观原因,例如当时两国之间不但没有正式邦交,没有政府间的交往;而且因为两国都采取类似禁海锁国的措施,民间往来也不如过去或以后的众多。但另一方面也未始不因为这一  相似文献   

17.
<正>由山鹿素行、伊藤仁斋和荻生徂徕构成的古学派是日本江户时期重要的学术流派,因其批判中国朱子学而复兴日本古学的学术取向,而被后人视为“最具独创性”的日本思想。因此,对于古学派的研究是后世学者难以绕开的话题,井上哲次郎、宇野哲人、丸山真男、吉川幸次郎、尾藤正英、子安宣邦、田原嗣郎、守本顺一郎、黑住真、黄俊杰、张崑将、朱谦之、韩东育等海内外学者,对古学派皆有过不同程度的研究,但多集中在古学派“反宋学”的思想特色上。然除  相似文献   

18.
日本著名浮世绘画师葛饰北斋的作品"富岳36景"生动再现了江户时代富士山周边寻常百姓的生活景象,也深深吸引着我踏上一段环绕富士山的旅程。去年夏天,我以北斋的绘画为指引,来到日本,追寻那些从江户时代延续至今的市井气息。旅行见闻证实了我的猜想——北斋作品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感染力,正因为它们源自最朴实无华、却又生机盎然的普罗大众。  相似文献   

19.
在江户时代(1603—1867年),日本三大学问体系都对"中华崇拜"意识提出了质疑。由于诸学派的学问目标各异,各自的中国认识也显示出不同的特征:儒学在崇尚先秦孔孟思想的同时对中国宋学进行了批判和扬弃,表现为厚古薄今的修正主义;国学为宣扬日本中心主义和神国史观而"逢华必反",表现为非理性的民族主义;兰学以对日本社会的实用价值为标尺,对中国思想文化进行了相对客观的评判,表现为经世致用的功利主义。各种中国认识也有交叉重叠之处,以至于衍生出兼通三学而提出侵吞中国的计划和理论。上述中国认识都以不同的话语形式延续到近代日本,影响着近代日本人的对华认识。  相似文献   

20.
茑屋重三郎是日本江户时代中后期的著名出版商。他从书店经营开始逐渐涉足书籍出版,在激变的时代浪潮中虽几经大起大落,但凭借着高瞻远瞩的策划能力和敏捷的才思,终于成长为屈指可数的出版界巨子。既是商人,同时又有很好的文学修养,两相结合使之具备了卓越的识人辨才的能力。他一生中发掘并培养了诸多浮世绘画师和通俗文学作家,出版发行了数目众多的浮世绘作品和文学作品,在江户中后期的文学史、艺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