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明大同镇所辖的广灵城,位于今山西省大同市广灵县。《广灵县志》(人民出版社,1993年11月第一版,下同。)记载,这座城最早修筑于五代后唐同光二年(924年),辽统和十三年(995年)置广灵县,明广灵城即筑于辽城址。此外广灵县境内还有汉平舒县故城、稻地古城遗址。《三云筹俎考》记载,广灵城洪武十六年(1383年)土夯,万历元年(1573年)砖包,城周长"2里7尺15步,高四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明代延绥镇长城的"二边"和"大边"的修筑时间、地点、修筑者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指出"二边"长城为余子俊督修,时间为成化九年(1473年)三、四月至次年的三、四月之间;"大边"长城则为文贵主持修建,时间在弘治十七年(1504年)九月至正德二年(1507年)四月之间。"二边"长度为2013里(明里)195步,约合1183.4公里;"大边"长度为1087里(明里),约合639.2公里。延绥镇长城的修筑过程与明代西北边防方略的发展过程密切关联,也间接反映了边地卫所土地屯垦的变化,对研究历史时期陕北长城沿线环境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北魏长城的起止位置、分布走向、长度、军事作用等问题学界尚存在分歧。本文结合历史文献、实地考察、最新长城资源调查成果,重新阐明了泰常八年(423年)长城位于北魏六镇以南,西端在汉代五原郡今包头麻池古城辖区,基本沿用战国秦汉长城;太平真君七年(446年)畿上塞围采信"(平城)北线说",残存4段疑似围墙,另有1段金陵南围墙,与北侧畿上塞围相配合;太和年间(477~499年)六镇长城南线与太和长堑修筑方式一致,其间相隔浑善达克沙地,共同构成最北端的军事防线,说明北魏长城防线是随着其国力的增强而不断北移的。  相似文献   

4.
吴县通安古井清理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6年1月16日,我会接到通安乡张兆有同志报告:该乡金墅西太湖沿岸修筑防洪大堤时有文物出土。经我们现场踏勘。在修筑大堤取土处发现古井数座。现将清理的四座残井情况报告如下: 一、古井的分布、结构 古并发现于距苏州城西23公里的太湖边通安乡种殖场(图一)。该场三面临太湖,东与  相似文献   

5.
东汉时期,南匈奴单于庭四度迁徙其驻地。汉朝先将南匈奴单于庭安置于距五原郡西部塞的八十里处,即今内蒙古乌拉特中旗川井镇至新忽热苏木一带。同年,迁入云中郡西部,大致相当今内蒙古土默特右旗、土默特左旗境。之后,再迁至西河郡美稷县城(今准格尔旗榆树壕古城)。至熹平元年至五年间,单于庭第三次由美稷迁至离石县域左国城(今山西吕梁市方山县南村古城)。中平六年,南匈奴单于庭由左国城四迁至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市)。  相似文献   

6.
一齐国领地内的龙山文化城址,截止目前已发现四座。它们是章丘县龙山镇城子崖、寿光县边线王、邹平县丁公和临淄田旺遗址。这些城址建筑规模都不太大,内部设施比较简陋,商品生产和交换活动也不明显。它们不及春秋战国乃至秦汉时期的繁华城市,但它是我国古代城市的最初形态,也可以说,是国家政权的最初萌芽。修筑这样的古城,是符合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城子崖古城址,位于章丘县(原历城县)龙山镇以东的城子崖。这是我国考古工作者采用科学手段发掘的第一座古城址。该城址  相似文献   

7.
《重修越嶲城记》碑,原立在越嶲县城衙门口,建国以来曾先后两次有人提出辟作他用,但都被城关镇有眼识的工人吴纯荣劝阻,才得保存下来。1982年运县文化馆保存。(石碑图片可见本刊1989年第1期) 该碑刻立于明嘉靖四年(1525年),碑文主要记述明嘉靖三年,按察副使胡东皋奉明世宗嘉靖帝朱厚命“来整其旅”,指挥诸属修筑越嶲城池之事,并附记有修筑海棠城情况。碑文中除以较多笔墨褒颂胡东皋重筑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考释文彦博《三札卷》所载宋代制度,重新确认了三札的创作时间:《护葬帖》大体作于元丰三年(1080)九月至元丰四年(1081)三月;《预差帖》大体作于元丰四年至元丰六年(1083);《汴河帖》大体作于元丰四年至元丰六年的夏秋两季。上述三帖均作于文彦博判河南府时。  相似文献   

9.
大同城区现存古代城墙以历史悠久、承接延续时间长著称。现存地表上的城墙保存较好。大同古城的修筑历史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即北魏时期、辽金时期和明清时期。而且整个城墙主体除明代略有缩减和增高包砖外,  相似文献   

10.
古城奇台,历史悠久,境内有多处石器遗址和汉唐古城遗址。东汉永平18年(公元75年),戊己校尉耿恭顽强抗击匈奴而坚守过的疏勒城就在奇台县境内。另外还有两处唐代古城遗址。丝绸之路北线开通,奇台成为丝绸之路北道上的重镇,尤其是清王朝重新统一  相似文献   

11.
由于文献记载不足,位于甘肃省榆中县苑川河畔的夏官营古城,长久以来被人们误认为是西秦国都勇士城。2011年7-9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兰渝铁路基本建设工程,对铁路占用古城线路范围进行了科学抢救性发掘。依此次发掘遗迹、遗物的时代特征,并参考相关史籍文献,可初步判断夏官营古城为北宋中期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北宋王朝为抵御西夏军队入侵而修筑的一处防御性军事堡垒。  相似文献   

12.
正明长城"大同镇"东端的"天成城",就是今大同市天镇县城所在。城池修筑于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万历十三年(1585年)重新整修加固。如今天成城的城墙南墙还有断续几十米,东、西墙未见。西门存,门两侧墙已不见,门洞高大,有修整过的痕迹,门洞至今通行,里侧是大街,外侧是某单位家属院。北门尚存,连带着十多米的土墙,这些遗址距今有600多年的历史了。天成城处于晋冀蒙三地交界处,地势  相似文献   

13.
张攀 《沧桑》2013,(4):33-36
宋夏战争时期,双方在陕北修筑了众多堡寨,克戎寨就是其中之一。该寨最早由西夏修筑,初名细浮图寨;在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被宋廷再度收复后,赐名克戎寨。随着御夏政策的变化,北宋对克戎寨的经营方针也不断调整。这些经营活动,为日后该寨成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清水河县拐子上古城发现秦兵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3年9月,内蒙古乌兰察布盟清水河县贾浪沟村农民在修筑呼和浩特—准格尔旗公路时,于拐子上古城内发现10件青铜兵器,随即送交我站。兵器有戈、矛两种,出土于古城西北部的高土台内侧,距地表深1.18米。现介绍如下。戈 4件(G:1—4)。形制相同。援两侧作双弧面刃,胡上近阑处有三个长方形穿;内上一穿,上、下缘也作锋刃。标本G:1,内一面刻"五"字,一面纵刻"廪丘"二字(图一:1、2);胡一面刻"□□武  相似文献   

15.
在明代,由于水患频发和长江主泓变动等原因,湖广武昌府城沿江江岸屡屡崩陷,当地政府遂启动江岸修筑工程。考诸史志,明代武昌府城的江岸修筑主要约有四次,分别是正统七年(1442)、成化三年(1467)、万历十七年(1589)和万历三十四年(1606)。最终修成的江岸,自武昌府城南门望山门外(今武昌解放路南端解放桥附近)起,向西折至江边,又沿江边中经黄鹤矶向下游延伸至坛角地区(今武昌和平大道武汉工人文化宫以西),长约5公里。这条堤岸确定了武昌城沿江江岸的基线,将武昌城的城市空间扩展到江边,并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16.
殷群 《旅游纵览》2014,(11):196-197
伫立大理古城街头,您可能已经感受到了大理古城街区的“古、秀、雅”。古城东临碧波荡漾的洱海,西靠四季常绿的苍山,形成了“一水绕苍山,苍山抱古城”的古城格局。214国道和大(理)丽(江)公路横穿大理古城境内,交通便捷。独特的大理古城历史风格和空间形态,使大理古城承载了自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以来600多年的历史面貌和历史信息。我们从古城的名楼、牌坊、古街巷、古井的命名上便可知道古城街区的形成历程和它所隐藏的历史信息和文化  相似文献   

17.
荆门马家院屈家岭文化城址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家院古城位于湖北省荆门市五里镇。地处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西北,地势属荆山余脉的丘陵岗地向平原的过渡地带。其地南距江陵楚故都纪南城约28公里,西至荆襄古道(即207国道)约4公里,东港河紧靠古城西城垣由北往南经鲍河、长湖注入汉水(图一)。 1989年10月,荆门市考古工作者进行文物调查时,在五里镇显灵村五组马家院发现一座保存完整的古城遗址。随后,湖北省博物馆谭维四、湖北省考古研究所王红星、荆州地区博物馆张绪球、陈跃钧等先后到实地对古城进行考察,一致认为这是一处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宝苏局是江苏省铸钱局,始建于康熙六年(1667),为江苏省局.雍正八年(1730)七月改为宝苏局.局址在古城苏州.咸丰三年(1853)十二月开铸当十钱.咸丰四年(1854)二月正式铸造当十、当五十、当百大钱,并在苏北清江浦(淮阴),增设宗苏分局(淮安局)铸当十、当二十、当三十、当五十、当百大钱,以及试铸当五百、当千大钱.①咸丰五年三月又设制当五、当十铁钱.咸丰十年(1860)四月,李秀成率领太平天国起义军攻克苏州,②建立苏福省.宝苏局亦因而被迫停铸钱.  相似文献   

19.
一九八一年四月至七月,黑龙江省松花江地区文物普查队先后对双城、宾县、五常三县境内的松花江、拉林河、淘淇河、枷板河沿岸的部分地区以及其它重点区域进行了古城址,堡寨址的考古调查(图一,图二),共发现金代古城十座,古堡塞三座(其中不包括复查到的),还有三座山城址因为路途遥远,季节限制没能前往勘查(即五常县八家子公社山城和沙河子公社磨盘山古城以及宾县三宝公社的黄大城子山古城)现将调查情况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呼海路是1925年9月至1928年12月修筑的从呼兰至海伦的铁路。本文拟对呼海路的修筑情况及通车后对呼兰一带经济发展的影响、略作陈述,以期对地方史志的研究有所裨益。敬祈方家教正。一宣统二年(1910年)直隶(河北)商人刘坦准备个人集资修筑呼海铁路,并向黑龙江巡抚提出申请。黑龙江巡抚周树模认为此乃善举,故将其申请转呈清政府审核。当时,清王朝的统治已处于摇摇欲坠之中,因而无暇顾及此事。民国2年(1913年)黑龙江都督宋小濂,接到中华民国政府交通部来文,说孙中山先生对刘坦个人集资修筑呼海铁路表示支持,希望黑龙江各方人士予以支持,促成此举。来文主张先修对青山(今呼兰县城西南30里的对青镇)至呼兰一段.很快筹集到官股120万元。呼海路事实上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