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美国的冷战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 ,冷战史研究一直是美国学术界最热门的课题之一。 1 996年初笔者曾撰文介绍苏联解体后至 1 994年美国学术界对冷战史的研究 ① 。最近 ,笔者有幸在哈佛大学进行了一段时间研究 ,对 1 994年以来美国冷战史研究状况作了考察。现介绍如下 ,供学界同仁参考。一 对冷战的宏观性总结研究首先引人注目的是一些学者对冷战进行了较全面的宏观性总结研究 ,撰写了一批关于冷战的通史类著作。早在 1 96 7年 ,美国著名学者路易斯·约瑟夫·哈利就出版了《冷战史》一书 ,详细总结了截止 1 96 0年代的冷战史 ② 。 90年代初 ,随着苏联解体 ,冷…  相似文献   

2.
作为冷战历史的战后美国外交──略评《战后美国外交史》任东来(一)战后国际关系的核心是冷战,冷战的核心则是美苏对抗。而在美苏对抗中,美国不论在综合国力上,还是在战略意图方面,都位居主导地位。因此,一部美国战后外交史,实际上就是一部美苏对抗史、一部冷战史...  相似文献   

3.
正英国学者大卫·阿布拉菲亚(David Abulafia,1949.12-)所著《伟大的海——地中海人类史》(The Great See:A Human History of the Mediterranean)中文版近期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大卫·阿布拉菲亚担任过冈维尔与凯斯学院研究员,英国皇家学院院士,欧洲研究院研究员,自2000年开始任剑桥大学地中海历史教授,2003—2005年间出任剑桥大学历史系主任。他专注于研究古代中世纪地中海经济  相似文献   

4.
2017年4月,采访人借在哈佛大学访学的机会对马尼拉教授进行了采访。埃雷兹·马尼拉(Erez Manela),中文名马雪松,2008年毕业于耶鲁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哈佛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魏海德国际事务中心(Weatherhead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Affairs)研究生项目主任,研究领域为国际史,涉及国际秩序、民族主义、国际卫生合作等问题。马尼拉教授是目前最负盛名的国际史学者之一,其代表作《威尔逊时刻:民族自决与反殖民的民族主义的国际起源》(The Wilsonian Moment:Self-Determination and the International Origins of Anticolonial Nationalism)被学界公认为是国际史,特别是研究思想"跨国旅行"的典范之作。此外,他还主编了《全球震荡:透视1970年代》(The Shock of the Global:The 1970s in Perspective)和《一战帝国》(Empires at War,1911—1923)。在本次采访中,马尼拉教授回顾了他的求学之路,选择从事历史研究的原因和写作《威尔逊时刻》的缘起,介绍了他正在研究的课题和哈佛历史学系的教学工作,讨论了全球史、国际史和跨国史的联系与区别,最后描述了国际史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非洲史杂志》(The Journal of African History)创刊于1960年,由伦敦大学亚非学院非洲史领域的著名学者约翰·唐纳利·费戈(John Donnelly Fage)和罗兰·奥利弗(Roland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从学科文化的角度把握近几十年来美国外交史/国际关系史演进和转型的总体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揭示近期"新冷战史"的学术史源流和学术思想特性。在冷战前期进入高峰期的外交史具有单一、封闭、板结的总体特性,这种状况在1980年代以后持续推进的具有"学术运动"风貌的学科批判和反思中被打破,导致以认识论多元主义、跨学科和研究空间扩展为方向的学科整体转型,促生了新的、更趋近美国历史学整体趋势的研究格局和学科文化。"新冷战史"的基本特性是对常规外交史的超越和扩张的冷战观,它的存在和演进以多元主义的新学科文化为基本智识条件。  相似文献   

7.
一斯坦利·柯特勒(Stanley I.Kutler)退休前,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美国史与美国制度的讲座教授,著名的历史学家特别是法律史学家。他也是《美国历史评论》(Reviews in American History)杂志的创建者,并长期任其主编。他还曾是约翰  相似文献   

8.
刘雄 《史学集刊》2002,(2):95-96,F003
冷战史研究在国际学术界一直是一个热门课题。近年来国内也出现了研究冷战史的热潮。对于冷战的政治、军事层面,有关的研究论著可以说是不胜枚举,而与它们同等重要的经济层面则长期为学者们所忽视,缺乏一种系统而全面的研究。可喜的是,崔丕教授的新著《美国的冷战战略与巴黎统筹委员会、中国委员会》(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以下简称《巴统史》)以巴统、中国委员会的兴衰全史为线索对冷战年代美国的经济遏制政策进行了细致、深入的探讨,为国内该学术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在方法论层面上,约翰·加迪斯的冷战史研究经历了由国际关系理论主导到历史方法主导的转向。20世纪90年代之前,加迪斯倡导跨学科视角,探索国际关系理论与外交史研究结合的途径,从理论上分析美国"遏制战略"和冷战进程,提出了冷战"长和平"的命题。不过,加迪斯根据现实主义理论做出的冷战史解读失之于简单化,而冷战的终结则进一步暴露了其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因此,冷战结束之后,加迪斯开始注重历史学的方法,尤其是新文化史的方法。加迪斯冷战史研究方法重心的转变,对美国外交史研究多元化协调发展而言,可能是一种缺憾。  相似文献   

10.
<正>冷战国际史研究是国内外学界一个方兴未艾的新的学术领域。所谓"冷战国际史",按照沈志华先生的概括,其基本含义在于"无论是学者队伍和史料来源,还是研究对象和观察视角,凡在冷战史的范围内,都不能再以某一个或几个国家为中心,而已经构成了一种国际现象。"3其中,挪威籍学者文安立(Odd Arne Westad)近年来在史学界声名鹊起,被誉为二十年来冷战国际史研究最有  相似文献   

11.
美国政治学家肯尼思·华尔兹在1979年出版了《国际政治理论》一书,他所提出的结构现实主义学说改变了国际关系现实主义理论最初十分依赖历史学的局面。历史学家约翰·加迪斯在冷战史研究中所采取的视角不仅和华尔兹多有共识之处,亦多借鉴后者的理论框架来分析问题。不过他通过对支撑结构现实主义的"科学观"的反思,对"结构"的多样性的发掘,对国际体系中能动性与差异性因素的重视,以及对伦理评判的强调而实现了对后者的批判。这一学术案例是美国外交史学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也揭示了借鉴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外交史(冷战史)的价值、意义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冷战的结束,有关冷战时期国际关系史的研究,出现了值得注意的新局面。形成了美国著名历史学家约翰·路易斯·盖迪斯(JohnLewisGaddis)称之为“冷战史新研究”(TheNewColdWarHistory)的一种新的国际学术潮流。德国学者迪特·海茵茨希的德文新作《走向联盟的艰难历程:1945—1950年苏联与中共关系研究》(以下简称《历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一本引人注目的专著。海茵茨希是德国著名的中、俄问题专家。他于1997年夏退休前,长期担任颇负盛名的德国联邦东欧与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兼亚洲部主任。早在70年代末,他所著《1923—1927年…  相似文献   

13.
发表在匈牙利学者哈尔玛塔主编的《前伊斯兰教时期中亚史资料绪论》(Prolegomeno to the Sources on the History of Pre-Islamic Central Asia,Edited by J.Harmatta,Budapest,1979)一书中。作者埃默瑞克(R.E.Eminerick)是国际上研究古和阗历史和语言方面的权威学者,现任西德汉堡大学教授,其代表著为《关于和阗的藏文文献》(Tibetan Texts concerning Khotan,Oxford,1967)、《金光明经》(The Sutra of Golden Light,London,1970)、《和阗文献指南》(A Guide to the Literature of Khotan,Tokyo,1979)等。本文为节译,删略部分正文和全部注释。记于1985年9月。  相似文献   

14.
李埏教授,1914年生于云南省路南县(今石林县),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史系,旋即考入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攻读研究生。四十年代初期曾任教于浙江大学史地系。后一直任教于云南大学至今,先后担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中国封建经济史研究室主任、中国经济史研究所名誉所长。长期讲授中国古代史、中国封建经济史、唐宋经济史等课程,主要著作有《中国封建经济史论集》、《中国古代土地国有制史》、《〈史记·货殖列传〉研究》(合著)、《宋金楮币史系年》(合著)、《滇云历年传点校》,以及学术论著选集《…  相似文献   

15.
“冷战史新研究”:源起、学术特征及其批判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国际学术界对冷战历史的研究从来就与“冷战”缠绕在一起 ,也正因为如此 ,形成了局限性甚强的冷战史“旧研究”。对“旧研究”的自省与冷战之遽终使J L 盖迪斯领风气之先的“冷战史新研究”应运而生。盖迪斯的反思浓缩了“冷战史新研究”的若干基本特征 ,如 :全新时空框架的获得 ;基于多边档案、资料进行研究的可能 ;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冷战史研究格局的形成 ;意识形态的重新界定与重新认识等。此外 ,在“冷战史新研究”的形成过程中 ,中国学者贡献良多 ,已成长为一支不可忽视的研究力量 ;因此 ,“冷战史新研究”也折射出中外学术交流的基本困局 ,耐人深思。  相似文献   

16.
李军  黄明花 《世界历史》2007,(4):157-158
2007年3月27日至4月5日美国艾奥瓦州立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非美研究项目主任图德·阿德莱克教授应邀访问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阿德莱克教授是美籍尼日利亚人,多年从事有关美国黑人史和非洲史的教学、研究,著有《非裔美国人:19世纪黑人民族主义者及其文化使命》(肯塔基大学出版社  相似文献   

17.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著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军事科学出版社1987年7月第1版)及2011年出版的《红西路军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4月第1版),虽然间隔20余年,但对西路军的叙述或论述,都意图与张国焘挂钩,这是违背历史事实的。颠倒时间先后改变历史事实1936年7月初,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孜地  相似文献   

18.
《剑桥中国史》(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在国际中国学研究中的权威地位是人所共认的。这不仅仅由于该书延揽了一批中国史研究的一流学者参加写作,更由于该书严肃的研究态度、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李春放博士在伊朗现代史研究方面异军突起,发表了引人注目的力作。《伊朗危机与冷战的起源(1941—1947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著述之一。  相似文献   

20.
李培锋 《世界历史》2000,(5):104-106
阎照祥教授的《英国政治制度史》(人民出版社)一书已于1999年9月正式出版,这是我国九五计划的一项研究课题,也是国内继程汉大教授的《英国政治制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7月第1版)之后又一部全面论述英国政治制度史的专著。阎先生的《英国政治制度史》(下文简称阎书)跟程先生的《英国政治制度史》(下文简称程书)探讨的虽是同一主题,但没有拘泥于前者的内容、观点与结构,而是在前者的起点上,继续开拓、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