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清朝,雍正皇帝为了加强自己的独裁统治,借用文字杀人,《大义觉迷录》就是一例。《大义觉迷录》乃雍正钦定,目的是为了“教育”有反清复明思想的汉族知识分子。不料到了乾隆时,该书竟成了禁书,不准世人阅读。而这一些的起因,是缘于湖南的曾静投书案。  相似文献   

2.
《大义觉迷录》是雍正帝关于满洲政权合法性、华夷之辨、君臣之伦及自证清白的“辩论”之作。借由该书的创作出版与流通阅读,雍正帝建构清朝“正统观”的独特体系,形塑并强化中央与地方各类社会群体对于相关事件的记忆。乾隆帝基于政治考量禁绝《大义觉迷录》以抹杀历史记忆。清末民初,《大义觉迷录》的抄撮之本与改造记忆再现以服务于政治斗争或大众猎奇。《大义觉迷录》生命历程的还原展示出清代官修书籍多层次、多维度的流播图景及官修书籍与读者世界相遇的情景,在“书籍社会史”取径外展示出“书籍政治史”的新可能。  相似文献   

3.
作者以《大义觉迷录》和《清帝逊位诏书》为线索,勾勒清朝为实现政治认同与文化认同的合一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认为这一过程,既让清人完成了由"夷"到"夏"的身份转变并赢得了汉人的支持,同时以"华夷一家"为核心的"中华大义"还进一步演变为蒙古、新疆、西藏及西南诸民族等"非汉世界"认同"大中华"价值的共同依据,为实现文化和疆域意义上的"中华"最大化,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在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理念冲击下不但未被肢解,反而引发出"中华民族"的一体性回应等事实,既彰显了清朝内部凝聚之功,亦突出了《清帝逊位诏书》所发挥的历史作用。这两份首尾呼应的历史性文献,构成了嗣后中国政府表达国家主权和领土诉求的主要法理依据。  相似文献   

4.
清世宗(即雍正帝)乃清代诸帝中颇有争议之人物,盖与其得国之昧、为政之猛有关。然综观其执政的十三年问,勤于政务,颇有作为。近日细读其所撰《大义觉迷录》,其中不乏新奇之见。本拟依托当时之时代背景,以动态之观点考察与评价雍正之言行与作为,并对有清一代之历史地位及当时士人之境遇做出客观之评述。  相似文献   

5.
论《明夷待访录》的政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儒家自孔子起就抱有社会的一切进步与退化都直接系干君主的好坏这样的政治信念,黄宗羲也不例外。因此,黄宗羲最关心的也就是确立起关于君主的观念,它构成了《明夷待访录》政治思想的核心。黄宗羲 认为人类最初并无所谓君主,人各自私,人各自利,社会生活中缺乏谋求公利去除公害的人。为了补救这种弊病,于是产生了君主。因此,君主本质上是为了替大众谋福利而产生的,而不是为了追求个人的利益。君主“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原君》);“知天下之不可无养也,为之授田以耕之…  相似文献   

6.
清世宗雍正,作为“康乾盛世”时期承前启后的君主,不但以其极为勤奋的励精图治精神及留有数量众多的《雍正朱批谕旨》(以下简称《朱批谕旨》)而为人所称道,而且推行了一些改革积弊的“新政”,诸如“摊丁  相似文献   

7.
清朝的康、雍、乾三代都非常关心并着力解决农业发展问题,而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重大成就,应属雍正。他在位虽然只有13年,但在解决农业发展问题上所取得的成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胜过其父、其子。雍正不仅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而且还是一位学家和诗人。在他的诗歌中有关农业题材的诗占有很大比重.内容无所不包。处处体现出他重农、劝农、爱农,以农为本的思想,这种思想成为他诗歌创作和治国理民的主题歌、主旋律。  相似文献   

8.
雍正继位后,深受帝位合法性危机的困扰,加之长期以来的满汉民族矛盾,使其统治面临颇多危机与挑战,遂采取一系列化民成俗举措,以期移风易俗。他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使民众有所观感;重视学校建设,广泛设立书院,以兴文教、育人才;明确官吏职责,设立专门机构,以增强政策实施效果;奖惩并用,执法尚严,以起激励与规范的双重作用。通过诸多政治举措的实施,改善了社会风气,增强了国家认同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社会思想共识,有力地支持和维护了社会政治秩序,巩固了清朝统治。  相似文献   

9.
清·朱溶撰《忠义录》一书,在整理过程中所收集的有关资料,加以归纳。对其人其书略作评述,以就教于专家、学者。 一 朱溶,字若始。其家族于“三吴颇著”,世称朱、张、顾、陆。其先辈朱仁,苏州人,徙松江之华亭,赠刑部郎中。仁生鼐,正德进士,夏言数称其贤,擢刑部郎中。《松江府志》载其传略,叙及先辈,称溶“博综群籍”,值修《明史》,聘入明史馆。时名士争工诗词,史才绝少。朱溶潜心史籍编纂,认为“子长天才纵逸,未易涉笔;范史工(釒柬),渐近华美。惟班史谨严、精洁,宜奉为程式,馆臣俱委重焉”。又说“暇复纂有明死事诸遣迹,为《忠义录》、《表忠录》及《隐逸录》”。毛奇令“《忠义录》序”也说“间尝厕史馆编纂前代史文”,北南丧乱,相继死其事者,每忆而书之,久之成帙,曰《忠义录》;并指出《忠义录》已被清修《明史》所“采择”。 溶父朱岳,金山卫学生,遣嘱“著书载难死诸公”,“若始涕泣拜受后,遂弃诸  相似文献   

10.
《复辟录》记述明“夺门之变”事 ,考证较为详尽 ,征引亦颇繁富 ,是明人野史笔记中有一定史料价值的著作。  相似文献   

11.
在现存宋人所编各种专门性史料工具书当中,《南宋馆阁录》及其续编《南宋馆阁续录》一书是较为系统的一种。此书原名《中兴馆阁录》及《中兴馆阁续录》,清修《四库全书》由《永乐大典》辑出时改易今名,较为醒目,故今人多称“南宋”而不称“中兴”。书中的史料,对于研究宋代史官制度与历史文献,以及考求宋朝典故与宋人生平,都有相当的参考价值。但迄今为止,由于版本及流传等方面的原因,本书往往不为治宋史者所重视,因而其中的史料尚有待进一步发掘和利用。有鉴于此,本文拟对本书源流及其史料价值作一简略的叙述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五行大义》版本述略朱渊清隋代学者萧吉所著的《五行大义》是我国古代唯一的一部大型的系统整理研究五行思想的专著,也是一部大量保存隋以前文献资料的重要古籍。然而长期以来,是书却未引起国内学者的重视。本文拟对《五行大义》的传承版本作一简要索考,以求正于同好...  相似文献   

13.
清朝雍正二年(1724),广西巡抚李绂莅桂履新,下车伊始,着手办的一件事就是呼朋唤友,遍访藏书,广集资料,纂修《广西通志》。越明年八月二十五日,“稿方脱,(李绂)旋奉总督直隶之命,乃以校刊嘱按察史甘君(汝来)。君以名进士起家,乐观厥成”。翌年,甘汝来迁任广西巡抚后“为之益力”,秋天便告“书成矣”。  相似文献   

14.
即 实 著      辽宁民族出版社版  即实,即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前所长、研究员巴图。巴图系辽宁省契丹文专家。中国古文字中契丹、女真、西夏三文,最难解读。然女真文尚有《女真译语》,西夏文尚有《番汉合十掌中珠》等类似字典之书,可资参考。而契丹文迄今未发现工具书类的遗帙,故译解尤难。著者以为契丹文解读法,是个迷。这个“迷出自中国,中国应当是解迷者!”(见该书《序》)。他认为解读契丹文字,如在迷林中寻觅途径,故命书名为“迷林问径”。全书600余页,内容分:哀册拾读、《福留墓志》臆解,《戈也昆墓志释读》,《森讷…  相似文献   

15.
四川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汉族和其他民族一起创造了灿烂的巴蜀文化。四川的少数民族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的组成部分之一,这些少数民族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建国以来,四川地区出土了一些带有地方特色的古墓葬和古遗址,它们无论是埋葬方式还是文化特色都与中原文化有所不同。许多古墓葬充分反映了当时历史、政治、经济及文化内涵。四川发现的古墓葬中较为典型的有反映古羌氏民族的石棺葬、巴蜀民族的船棺葬、汉晋崖墓、邓都人的大石墓、古白族人的火葬墓及交人悬棺葬等六种主要葬俗。它们所出土的文物对研究四川古代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16.
刘曙初 《安徽史学》2002,(4):15-16,53
本文考证黄金生平及其主要著作《开国功臣录》的写作、刻印、版本。  相似文献   

17.
台湾中央图书馆编《明人传记资料索引》,征引繁富,为我们研究明史提供了切实有效的帮助。但由于该书忽视了《千顷堂书目》这部由明人黄虞稷撰写的录人物生平简历的重要书目,因而也造成了一些遗漏,黄金即是其中一例。本将对黄金及其主要作《开国功臣录》进行考索。  相似文献   

18.
自东汉末年以来,我国北方、西北方少数民族纷纷内徙,形成汉族与少数民族杂居的局面。西晋以后,南北分裂,民族矛盾尖锐,这在南北史学中也鲜明地反映出来。当时北称南为“岛夷”,南呼北云“索虏”,表现出南北双方统治者及史家的深刻的民族偏见。如北齐魏收撰《魏书》中,有《僭晋列传》、《岛夷传》述东晋南朝历史;沈约《宋书》有《索虏传》、梁萧子显《南齐书》有《魏虏传》述北魏历史。《宋书》、《南齐书》又有《夷蛮传》、《蛮传》述南朝南方少数民族史。这种情况在当时毫不足怪。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民  相似文献   

19.
裴景福(1854—1926)字伯谦,安徽霍丘县新店埠人。清同治十二年(1872)拔贡朝考一等,光绪五年(1879)中举,光绪十二年(1886)登进士第,授户部主事。光绪十八年(1892)改官广东知县,先后补陆丰、番禺、潮阳、南海四县县令。1904年为两广总督岑春煊参劾,收禁于番禺。光绪三十一年(1905)被议处谪戍新疆,次年四月抵迪化(今乌鲁木齐)戍所。是年所著《河海昆仑录》书成。宣统元年(1909),给事中李灼华为其伸雪,得赦归。是年《河海昆仑录》出版(安徽省博物馆存有初版本,本文据  相似文献   

20.
杨皑 《广东史志》2000,(4):49-54
《楚庭稗珠录》(以下简称《稗珠录》)是一部以游记形式写述广东的(其中有小部分是属于写贵州湖南的)山川、名胜、物产、风俗、掌故和文化艺术等方面情况的著作,成书于清乾隆年间,作者为檀萃。从研究岭南文化的角度看,这是一部很有参考价值的书。但目前研究《稗珠录》的论著或专题文章却很少见,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今试以该书的思想内容和史料价值为中心,杂谈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