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将湖南澧阳平原商时期遗存划分为皂市遗存与斑竹遗存两类,二者分别代表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这种阶段性的特征与商文化对本地文化的冲击作用及两地文化的相互调适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玉礼器的起源入手,勾勒出了玉礼器早期发展线索,并对玉礼器与巫教、玉礼器与文明起源的关系作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4.
《文物》2015,(7)
<正>人类天生就生活在社会中,有社会必有组织,有组织也就必然产生社会权力。无论在史前还是在历史时期,社会权力都是社会活动的核心内容。葬仪是一种仪式,它表明什么样的社会群体需要埋葬在一起,这样的社会群体有什么样的死亡观念,同时也对活人社会展示社会群体的社会权力和威望。收入本书的大多是作者已经发表的从  相似文献   

5.
史前陶器符号的发现与汉字起源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前陶器符号的发现与汉字起源的探索王蕴智TheoriginofChinesecharacterhasbecomeafrequentlydiscussedproblemrecentlyastheresearchesonancientChineschar...  相似文献   

6.
王勇 《文物世界》2008,(4):11-13
近年来,我们把文物勘探工作的侧重点放在古代文化遗存较丰富的晋南地区,这就需要对这一区域的古文化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因此,我们首先必须对史前时期的遗存进行梳理和研究。在收集和整理考古资料的过程中,我们对中国文明起源时期的晋南地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此谨将其中的部分认识整理出来,  相似文献   

7.
从史前陶文谈中国文字的起源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史前陶文谈中国文字的起源与发展张敏关键词史前,刻划符号,“文字”,文化谱系汉字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三千多年前的殷商甲骨文。自1899年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迄今已近百年了从甲骨文开始,历籀、篆、隶、楷,汉字的发展可谓一脉相承,源远流长。白殷墟甲骨文发现以...  相似文献   

8.
蒋迎春 《文物》2022,(11):46-52+85
<正>在世界范围内,中华民族最早发现漆的特性,并将之用于生产和生活领域。中国漆工艺曾对亚欧多地漆器制作技术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这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所做的又一杰出贡献。传世文献将漆器的制作与舜、禹相联系。《韩非子·十过》载:“尧禅天下,虞舜受之。作为食器,斩山木而财之,削锯修其迹,流漆墨其上……舜禅天下而传之于禹,禹作为祭器,墨漆其外而朱画其内,缦帛为茵,蒋席,颇缘,  相似文献   

9.
十九世纪中叶以前,关于国家起源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一百多年来,由于新旧大陆的早期国家社会和前国家社会遗址的考古学发掘以及世界各地的前国家社会的民族学发现,给国家起源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材料,使研究逐步走向深入。但这并非意味国家的发生学问题已经解决,事实上,国家怎样发生;如何从考古材料研究国家的起源等问题,依然是世界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中国近几年来有关“文明”问题的讨论,实质上便是如何从考古材料发现国家起源的线索。在这样的情况下,《史前国家的演进》(以下简称《演进》)一书由求实出版社出版,便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演进》一书是美国丹佛大学人类学系副教授乔纳林·哈斯(Jonasan Haas)的博士论文,曾获哥伦比亚大学班克劳夫(1800—1891美国历史学家)学位论文奖。1982年修订后由哥大出版社出版。该书中文版的译者是罗林平等五位同志。 《演进》一书由导言、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组成。在第一部分,作者对研究国家起源的  相似文献   

10.
杜平 《黑龙江史志》2011,(19):43-44
从猿到人是在多因素动力作用下完成的。恩格斯充分论证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中的动力作用,即人们熟知的"劳动创造人"的命题。但人们往往忽略了恩格斯对原始群的动力作用的论述。原始群是从猿到人的过渡阶段,其群的力量则是介于自然选择和劳动之间的一种力量,是正在形成中的人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力量。  相似文献   

11.
漆凌云 《民俗研究》2006,(2):138-145
一天鹅处女型故事是指以男子通过窃取仙女羽衣而得妻为核心母题的故事,在我国又称作“毛衣女”、“羽衣仙女”、“孔雀公主”故事。天鹅处女型故事在我国历史悠久,流传广泛,仅笔者搜集的情况来看,在汉族、藏族、瑶族、苗族等33个民族中均有流传,异文多达280篇。天鹅处女型故事的源流问题一度成为中国民间故事研究中的热点问题。钟敬文、汪玢玲、刘守华、君岛久子等民间故事研究专家均对此做过深入研究,相关论文近二十篇。大体说来,关于中国天鹅处女型故事的起源讨论,有本土说、外来说、回流说和多元说四种看法。  相似文献   

12.
史前漆膜的分析鉴定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漆膜分析的三种主要方法:裂解质谱,红外光谱,裂解色谱。通过大量实验比较了各种方法的适应性和可靠性,建立了以裂解色谱/富里叶红外光谱联用技术来鉴定漆膜,并对影响裂解反应的因素及色借条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获得了可以重复,具有特征性的漆膜高分辨裂解色谱图,同时对裂解色谱图中主要组分作了定性鉴定,提高了裂解色谱法分析漆膜的可靠性。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小,共存杂质影响小,操作简便等优点。应用核分析技术对河姆渡,良诸庙前遗址出土的二件红色涂料样品进行了鉴定。分析结果证实了河姆渡出土的红色涂料木碗上的涂料是我国至今发现的最早的生漆漆膜。  相似文献   

13.
香港地区史前考古与生态环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港地区的史前考古一经起步就十分注重环境考古的研究;从本世纪三十年代初开始至今,学者们不断地探讨着不同地貌与遗址的关系,并就香港新生代晚期以来的环境、气候、海平面升降变迁等作出了系统科学的结论。考古学家进一步从贝丘遗址中贝类软体动物遗存的变化,推断出先民们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甚至汉代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演进历程。  相似文献   

14.
从龙虬庄遗址个案看史前家猪饲养与农业发展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而言,农业的发展会促进家猪饲养业的相应发展,但龙虬庄遗址个案研究则展示了另一种相关性。该遗址周围相对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在弱化人们对家猪饲养的依赖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从更深的层次上印证了家畜饲养的被动发展的本质。龙虬庄遗址个案还显示了较强的区域代表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史前人口的统计与分析是复原史前社会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考古学理论与方法的不断发展与深入,史前人口统计分析的实践也越来越多,文章对国内外史前人口统计的理论与实践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梳理,试图找到适合中国史前人口数量分析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现代科学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信息化、电脑化、数学化、生态化、社会化、综合化和专业化成为不可逆转的新趋势。新兴的学科每年都在递增,学科群也在不断地兴起。以研究古代人类遗骸和文化为已任的史前考古也溶入了科学发展的洪流,去寻觅自己学科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考古学史上,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登封王城岗城址发现确认以来,史前城址犹如雨后春笋,不断从田野考古工作中涌现出来。迄今见诸报道的史前城址已有50余座,其中得到学术界普遍肯定和确认的也有40余座。史前城址的大量发现与确认,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大量的考古发掘及调查资料为依据,结合历史地理学与环境考古学资料,对中国史前城址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和分类。将50余座城址分别划归六个地区,并从地理位置、面积、平面形状、筑城技术、年代及考古发现等方面对各城址进行讨论,总结了各地区史前城址的特点。根据城址位置,将其分为四种类型:缓岗类、台地类、山城类、水城类。以城址的分类为基础,总结出中国史前城址在选址方面普遍遵循的原则,地势稍高,邻近水源与河、湖岸边,周围自然生态环境比较优越。  相似文献   

19.
Based on an overall view of findings of prehistoric jades in Shaanxi ,the author puts out an understanding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prehistoric jades industry in Shaanxi had experienced 3 different stages:first is the origination period,equal to Laoguantai Culture (7000 BP. );second is the initial development,lasting from 6800 to 4500 BP. , equal to Yangshao Culture and early Longshan Culture;third,equal to later Longshan,lasting from 4500 to 4000 BP., is the maximum period.  相似文献   

20.
人类历史在世界各个区域几乎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石器时代,但由于各地区石器原料的不同。其他矿物资源使用的不同,经济、社会和艺术文化的不同等原因,造成各地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石器的种类、石器的加工技法、石器的功用、石器的贸易、石器的产业规模、以及石器在社会和经济中的地位等多方面的不同。比较而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