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0月8日,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电影档案和研究机构———中国电影资料馆建馆40周年庆祝大会在该馆艺术影院举行。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计委、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电总局电影局、中国电影公司、中国电影家协会等单位的有关领导同志到会祝贺,在京的电影制片厂、电影公司和...  相似文献   

2.
1998年11月3日,由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电影资料馆)和《南京大屠杀图证》编纂工作委员会联合举办的文献纪录片《日本侵华纪实》启动式在中国电影资料馆举行。中外影视、史学界专家学者、世界抗日战争史实维护联合会会长杜学魁、美国纪念南京大屠杀受难同胞...  相似文献   

3.
5月的北京,夏热已经开始了。但是,在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电影资料馆)的多功能厅里,前来开会的众多来宾,内心里更是觉得浑身充满着滚滚热流!5月21日,这里正在举行“纪念田汉诞辰100周年田汉电影研讨会”,与会同志聚精会神地聆听着一个个激荡人心的发...  相似文献   

4.
刘澍 《纵横》2020,(4):47-52
新型冠状肺炎病毒的大肆蔓延,让人们面临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深重灾难和生死考验。在疫情暴发的危难时刻,秉承南丁格尔誓言救死扶伤的医护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于担当、不惧生死的逆行者的身影,与新中国银幕历程长廊里的影像交织辉映在一起。今年是中国电影诞生115周年,我们特别邀请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刘満先生陆续撰文,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电影中反映和描写医疗战线题材的部分影片,从中也可一视半个多世纪一路风雨一路凯歌的深深履痕。  相似文献   

5.
何尔蒙  杨彦 《世界》2005,(9):26-30
德发电影公司是欧洲最大的电影公司之一,也是德国最大的电影公司。施隆多夫是应上海国际电影节之邀于2005年6月来上海,其本人是德国“新电影”四杰之一,作品极其丰富,曾帮助中国第六代电影人进入国际市场。采访时间是2005年6月18日,上海国际电影节活动的间隙。  相似文献   

6.
德发电影公司是欧洲最大的电影公司之一,也是德国最大的电影公司。施隆多夫是应上海国际电影节之邀于2005年6月来上海,其本人是德国“新电影”四杰之一,作品极其丰富,曾帮助中国第六代电影人进入国际市场。采访时间是2005年6月18日,上海国际电影节活动的间隙。  相似文献   

7.
胡昶 《纵横》2012,(8):24-29
东北电影制片厂,是素有“新中国电影的摇篮”之称的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原称,它是在接收原“满映”设备器材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1945年8月日本战败后,随着伪满洲同的垮台,“满映”风雨飘摇。中共长春地下党组织原“满映”中的进步职员,从日本人手里接收了原“满映”的权力,于1945年10月1日建立了东北电影公司,这是我党最早建立的电影制片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8.
广电部、文化部等联合举行中国左翼电影运动60年纪念会由广电部、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作协、中国剧协、中国影协、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七单位联合举行的“中国左翼电影运动60年纪念会”,于1993年10月22日上午在全国政协礼堂隆重举行。广电部部长艾知生在会...  相似文献   

9.
Fashion     
《世界》2012,(7):212-214
近日,中国电影票房王冯小刚导演,观澜湖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朱鼎健,华“大腕”男人于北京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携手成立合资公司,打造电影旅游商业项目——海口观澜湖华谊冯小刚电影公社,以呈现一个“乌托邦”式的电影主题旅游胜地。  相似文献   

10.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创建于1993年,是当今中国每年始于春季的电影节。大学生电影节以“青春激情,学术品位,文化意识”为宗旨,深受大学生的喜爱。本文从2008-2012年大学生电影节中获得最佳影片奖的电影谈起,分析电影语言的转变,探讨其对大学生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风景名胜》2010,(4):69-69
华谊兄弟传媒是中国最知名的综合性娱乐军团之一,公司由王忠军、王忠磊兄弟创立于1994年,随后华谊兄弟全面投入传媒领域,投资及运营领域涉及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唱片、娱乐营销,在这些领域都取得了骄人成绩,2005年华谊兄弟传媒集团正式成立。  相似文献   

12.
论文考察了归国华侨与早期中国电影业发展的密切联系和华侨在中国电影海外传播中的积极作用。在近代中国国产电影的发展历程中,华侨在技术、设备、人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先导作用。一方面,在中国电影的起步阶段,一批海外华侨回国创办电影公司或投资参与电影制作,推动了中国早期电影的发展。另一方面,侨居海外的华侨亦在当地积极支持国产电影,建立了国产电影的发行放映体系、拍摄突出中国文化的华语电影。民族认同让海外华侨积极推动早期中国电影的发展,使中国电影不断壮大,而国产电影的传播又进一步增强了海外华侨的民族认同感。  相似文献   

13.
人物名片迈克·麦达沃,现任美国“凤凰电影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1941年出生于上海;1963年毕业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后进入“环球电影公司”开始电影生涯。他是《莫扎特传》、《与狼共舞》、《沉默的羔羊》、《西雅图未眠夜》等著名电影的制片人,1993年获得美国“电影先锋奖”。在好莱坞附近卡弗城的西华盛顿大道上,有一栋其貌不扬的红砖小楼。好莱坞著名制片人麦达沃先生的“凤凰电影公司”就坐落在此。作为著名影片《与狼共舞》、《沉默的羔羊》的制作人,麦达沃先生最近参与制作的美国惊悚大  相似文献   

14.
这张明信片上的影像来自一部电影——1928年上映的《观音得道》。电影的故事源于戏曲剧目:兴隆国妙庄王的三女儿妙善自幼信佛,遭遇几番厄难后,最终舍手眼治愈百姓,修成正果,被封为观世音菩萨。影片上映之时,正逢中国影坛掀起古装片、武侠片和神怪片的商业电影浪潮。这部电影生逢其时,非常叫座,让出品方——上海民新影片公司大赚了一把。但影片公司的创始人黎民伟认为,  相似文献   

15.
散木 《文史精华》2003,(6):26-31
因一部电影、一部戏剧遭受到不公平的批判,而作者由此罹难,这是发生在20世界五六十年代中国的悲剧。在《建国后中国电影界的三桩要案》一文中,叙述了至今仍是谜团的1955年著名电影和戏剧导演史东山之自杀,1957年杰出导演和演员石挥之失踪屈死,以及电影剧作家海默因创作于1956年的一部电影在“文革”中被活活打死之经过。  相似文献   

16.
周琳 《民俗研究》2017,(6):119-127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看电影"已成为上海市民最受欢迎的"时尚"娱乐方式,与转瞬即逝的电影艺术共生共荣的电影期刊随之承载起记录早期电影面貌的重任,民国影刊中的佼佼者《明星半月刊》作为30年代上海中国电影刊物拥有最多读者之一的电影杂志,以明星公司的多位女性明星担当其封面女郎。研究她们的发型妆容、服饰神态、拍摄环境等多种角度,可以展示早期影刊封面女星对时尚生活的引领,探寻上海都市如何在西方好莱坞电影强势文化中突围,展现中国特色的审美文化。电影刊物的特色栏目"读者信箱"展示了影迷与明星、读者与编辑之间的互动交流,可以解构文字背后的女星形象和电影生活。  相似文献   

17.
<正>电影史研究早就关注到鸳鸯蝴蝶派在早期中国电影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如程季华主编的《中国电影文化产业发展史》(电影出版社1980年版)、许道明和沙似鹏的《中国电影简史》(中国青年出版社1990年版)等。20世纪末出版的上海通史系列研究也提及了鸳鸯蝴蝶派对电影的贡献,如熊月之主编的《上海通史·民国文化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苏州科技大学李斌副教授新著《江苏艺术家与早期中国电影文化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     
《贵阳文史》2012,(1):17
1976年"四人帮"粉碎之后,政治上、经济上的拨乱反正,中国文艺的春天来到了,被禁锢的戏剧、电影重新与观众见面,电影创作又迎来了新的春天。通常把1976年——1989年称为中国电影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19.
闵杰 《炎黄春秋》2003,(11):70-73
电影是人们十分熟悉的文娱活动,一百多年前它最初传入中国时的情况,则很少有人知道,即便是一些有关中国电影史的专著,对这段历史的研究也不很透彻,有的沿袭成说,以讹传讹。因此,把中国早期电影历史说一说还是有必要的。电影的输入电影发明于19世纪晚期。1889年美国著名科学家托马斯·爱迪生首先研制成可以放映活动影片的电影机。以后经过其他科学家的改进,1895年电影正式问世。当年4月在纽约、10月在柏林先后试演电影。12月28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放映了《墙》、《婴孩喝奶》等世界上最早的几部活动影片,这一天遂被公认为电影发明阶…  相似文献   

20.
1934年成立的中国早期左翼私营的电通影片公司,从编导、作词、作曲、摄影到演员,集聚了司徒慧敏、夏衍、田汉、聂耳、吕骥、贺绿汀、吴印咸、吴蔚云、陈波儿、王人美、王莹等众多文化、艺术名家。该公司虽然仅仅存在了一年多时间,但拍摄了《桃李劫》、《风云儿女》、《自由神》、《都市风光》共四部经典影片,均堪称中国电影史上的绝唱。为配合电影的宣传与发行,该公司编辑出版了《电通半月画报》。该画报虽然只编辑出版了13期,却为后人研究左翼电影运动留下了一份弥足珍贵的史料。本文对本馆所藏全套《电通半月画报》进行初步研究,不仅对刊载内容的栏目进行了介绍,而且说明了其受到广大电影观众喜爱的原因。除此以外,本文还依据《画报》所载,结合有关历史资料,尤其是当事人的回忆,梳理电影《风云儿女》创作过程,厘清《义勇军进行曲》词、曲创作源流及广泛传播的因由,订正有关讹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