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青峰 《史学月刊》2023,(10):34-43
中法战争期间,法军进攻台湾,意图“据地为质”。因台湾孤悬海外,清廷屡饬沿海督抚援台。时两广总督张之洞对台援助积极,随着战局的变动,不断调整援台策略,反映其相关判断及利益考量。依靠沪、港、闽相关人员,张之洞与台湾建立联络,获取台湾情报,并转运兵勇、饷械。法舰封锁台湾后,张之洞派遣坐探赴台,并秘密札派委员于闽粤交界小口对台潜运军火。中法战时,张之洞对台情报获取与饷械转运,助推了台湾抗法,牵制了法军力量,终以镇南关大捷扭转了中法战争的局势。对张之洞而言,其积极援助台、越,获得醇王奕譞和军机处的赞许,为其赢得了一定的政治退路,摆脱了马江之战后的政治困境。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决策抗法援越》一文,记述了在新中国诞生之初,面对法国大举入侵越南,中国共产党应越南劳动党主席胡志明的要求,毅然派出了以陈赓为中共中央全权代表、以韦国清为团长的中国军事顾问团,秘密入越指挥作战。毛泽东运筹帷幄,陈赓等决胜千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直至奠边府大捷,最终迫使法军退出越南,捍卫了邻邦的领土完整,保卫了祖国的边界安全。  相似文献   

3.
广西北部湾畔的钦州市,乃民族英雄黑旗军首领刘永福故居,光绪十七年(1891年),清政府建三宣堂以纪念他早年援越抗法有功,被阮氏王朝封为三宣提督的业绩。三宣堂为中国式的圆柱瓦檐结构,有几道大门,主建筑三进,高达14米,三面有厢房围绕,各厢互通,大小房间...  相似文献   

4.
"二战"结束后,越南国内外形势复杂。陈修和作为民国政府的军事专家参与入越对日受降工作。由于战时曾多次进入越南调查处理中越交通运输、保障国际援华物资线路畅通的经历,陈修和熟悉越南历史文化,对越南问题有深入了解。他同情和支持越南的民族独立斗争,帮助胡志明协调解决各种问题,与越盟有一些合作,阻滞法军返越,间接促成法越谈判,对越南民族独立事业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的中国国民党与越南独立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 ,中国国民党的援越政策由秘密收容逐渐过渡到公开扶植 ,由局部的、应急性的援助过渡到全面的、有组织的援助。但因受对法关系、中国援越机构之间的意见分歧 ,以及越南革命同盟会内部的矛盾等因素的影响 ,中国援越工作的实际成效并不显著。这表明 ,中国国民党对越南独立运动虽然深表同情 ,但本国利益的最大化是其援越的最终依归  相似文献   

6.
翁宽 《文史春秋》2006,(9):30-33
刘永福(1837—1917年),清末爱国将领,字渊亭,本名义,广东(今广西)钦州人。刘永福于1866年(同治五年)创建黑旗军,助越抗法十多年,堪称“北圻之长城”。1873年(同治十二年)和1883年(光绪九年)两度应越南政府约请率部抗法,前一次毙法军统领安邺,后一回斩法军统帅李威利,取得震动中外的罗池、纸桥大捷,被越王封为三宣提督。中法战争中,又大败法军,取得左育、宣光、临洮大战胜利:,中法战争结束后,中法政府经多次交涉达成协议,以黑旗军回国换取法军从澎湖撤走。刘永福应召回国,1886年任广东南澳镇总兵,1894年(光绪十二年)邦办台湾防务,渡台抗日,驻守台南,被尊称为“百年前的抗日爱国英雄”。  相似文献   

7.
甲午割台前台湾曾经历过两次严重的外来危机,分别是1874年的台湾事件(即牡丹社事件)和1884年的法军侵台。这两次危机使清政府认识到了台湾作为海防门户的重要意义,对台湾的经营也由过去的消极防台改为积极治台,台湾的各项建设由此气象一新。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初期,刘少奇作为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做出援越抗法的决策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刘少奇之所以支持援越抗法,从其援越工作的开展可以探知一、二。当时新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为保卫国家的安全、贯彻执行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发扬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精神、捍卫和巩固新中国的胜利成果,这些都是影响刘少奇做出援越抗法决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我们赴印度支那(亦称中南半岛,此处特指“法属印度支那”,包括越南、柬埔寨、老挝等国)参加援越抗美斗争,是1965年10月16日奉命随中国人民解放军援越抗美部队五支队二十六大队(原南京军区工程兵144团)出境的. 刚到越南时,我们分队被安排驻扎在安沛某地山林之中.  相似文献   

10.
(二 )中苏在援越物资过境问题上的纠葛由于社会主义国家向越南民主共和国运送物资比较便利和现实的途径是通过中国的领土 ,因此 ,在整个援越抗美期间 ,中国铁路成为免费转运苏联和朝、蒙、东欧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援越物资至越的一条重要通道。① 在此期间 ,中苏双方围绕苏联援越物资经中国铁路过境的问题 ,展开了尖锐的斗争 ,其纠葛过程复杂 ,更为突出地表现了中苏之间在援越中的矛盾冲突。196 5年 2月 ,柯西金访越两次途经北京时 ,向周恩来谈道 :美国轰炸越南北方以后 ,苏联可以放手援越了。苏将无偿向越南提供大炮、坦克、地对空导弹。周恩…  相似文献   

11.
谈“军用代金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军用代金券”于1965年发行,是专供中国人民解放军援越抗美部队,在越南民主共和国境内,内部使用的一种特定历史时期的军用货币。继朝鲜战争之后,美国又在印度支那发动了越南战争。1965年美国使用空军和海军对越南北方疯狂轰炸和炮击。根据越南胡志明主席和越南劳动党中央的请求,1965年6月9日中国援越先头部队浩浩荡荡出师友谊关,到1970年完成抗美援越任务,此期间先后派出了防空、工程、铁道、后勤等部队,为越南民主共和国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军用代金券”正、背面图文均为平版印刷,票面四周有细线条组…  相似文献   

12.
1965— 1 972年越战期间 ,苏联为向东南亚地区渗透 ,调整其对越政策 ,加强援越力度 ,苏越关系趋向密切。而此时中苏关系逐渐由敌对走向对抗 ,中苏关系恶化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毛泽东对于内忧外患问题的思考 ,并进而影响了以此为基础的中国对外战略调整。事实上 ,中苏两国在援越问题上不可能携手共同行动 ,而且还有争夺越南的利害冲突的成分 ,这使得中苏在同时援越的过程中产生冲突和矛盾 ,特别是越南在其抗美救国的战争中力争得到中苏双方的最大援助 ,使得这种纠葛更加突出起来。本文着重论说对越物质援助中的中苏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并对其发生背景、发展变化作了一个历史考察  相似文献   

13.
卷首语     
<正>本辑"特邀专论"栏推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牛军教授的重头文章:《安全的革命:中国援越抗美政策的缘起与形成》。作者以中外档案文献,特别是中国外交解密文件为研究基础,深入考察了1960年至1965年中国援越抗美政策酝酿、形成和演变的过程;提出了新的重要论断:维护国家安全并不是或并不始终是中国援越抗美政策确立及演变的首要动力。地缘安全利益的考虑不只推动中国加强援越,也在深层次上强有力地约束着中国的政策选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60年代是共和国的多事之秋,“援越抗美”便是诸多历史活剧中的一幕。当时国内刚摆脱三年困难,接踵而至的却是横扫一切的“文化大革命”;与此同时国际上动荡不安。“同志加兄弟”的越南胡志明主席向中国求援,以抗击美帝入侵。中国慨然允诺,派出30余万大军入越修路架桥参战,数千名将士血洒异邦。《我在越南的一千个日日夜夜》等文章为当年参战的老兵回忆,再现了那血与火的往事。  相似文献   

15.
1965年10月16日,我们在广西、云南秘密集结,响应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号令,奔赴越南执行援越抗美的光荣使命。在多达32万指战员的援越部队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部队5支队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部队,在援越抗美3年的时间里,充分展现了我军"一不怕苦,二不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高射炮部队援越抗美对空作战的战场上,一位名叫赵建军的“红卫兵”英勇作战光荣牺牲,被部队党委追认为解放军战士、共产党员,荣记二等功。当时,我与他在一个部队,对此事知之较详。  相似文献   

17.
60年代中后期,美国发动的侵略越南战争,给越南人民造成了沉重的灾难,“越战”一度成为全世界最为耸动视听的字眼。当邻邦遭受侵略之时,中国人民并未袖手旁观,及时出兵援越。本文即为作者对这一亲身经历的追忆。  相似文献   

18.
王克勤 《文史精华》2001,(12):56-62
越南是中国的南部邻邦;历史上与中国有诸多不可割断的往来;恩恩怨怨,唇齿相依。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中;胡志明领导的越共武装为将美国侵略者赶出越南,向南越的美军及伪政权发起进攻,同时要求中国政府给予援助。中国政府即予全力支持,援助大量物资并派去援越部队。《在援越抗美的日子里》一文的作者即是援越部队中的一员,他回忆了那血与火的不能忘怀的日日夜夜,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官兵血洒越南战场的英勇事迹。  相似文献   

19.
四十年前发生在越南亚热带山岳丛林的那场“援越抗美”战争,如今仍时刻浮现在我脑海。作为当年的老兵,我怀着对人民军队的深厚情感追忆战争中最难忘的“5·31”激战,用以缅怀英烈,告慰战友,激励后人。  相似文献   

20.
清末广西的边防炮台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上中国与越南存在过封建性的宗藩关系,政治上比较密切,虽然两国统治者发动过侵扰和征战,但睦邻友好是主流,边境长期相安无事。清朝在国界上设有隘卡防勇,是防范“土匪”和管理边民,不是针对对方的边防。到了19世纪70~80年代,中国发生边疆普遍危机,资本主义列强侵占中国四周邻国,进而入侵中国。法国占领越南和侵略中国,是其中来势最凶猛的一环,发展成为1884~1885年的中法战争。在援越抗法中,刘永福黑旗军和冯子材、苏元春的清军取得了辉煌胜利,但是腐朽颟顸的清政府却以战胜国与法国签订丧权辱国的《天津简明条约》及《停战撤兵简约》,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