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诺桑已经在木如宁巴院子里居住了40年。40年中.这个院子没有太大的变化。 木如宁巴过去从属于乃琼寺。每当乃琼寺的僧人在大昭寺进行法会时期.会先在木如宁巴聚集.做准备工作。1959年后.院子里只有很少的居民,其中就有诺桑一家。此后.木如宁巴又归属于粮食局.  相似文献   

2.
《西藏人文地理》2007,(4):110-117
拉萨有句老话“先有木如寺后大昭寺”,木如宁巴的历史就是一部西藏简史。今天的木如宁巴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寺庙与居民大院的混合体,她仍然是一个属于拉萨人但不属于游人的院落。  相似文献   

3.
寺后刺青处     
位于北京中路的新木如寺,1864年由第一世德珠呼图克图执政的十年期间,在下密院东侧修建,从此,原大昭寺东侧的木如寺称之“木如宁巴”。民主改革后成为西藏话剧团的办公场所,1990年话剧团搬迁到拉萨西郊后,做了寺院的恢复工作,目前寺院得到了较好的修复。  相似文献   

4.
正六月的甘肃甘南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引游客纷至沓来,流连忘返。在夏河县阿木去乎镇黑力宁巴村,姑娘们正在舞台上随着欢快的乐曲翩翩起舞,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走进黑力宁巴村,满目皆是藏式风格的二层建筑"镶嵌"在公路两边。村落之外的广场上,既有现代化的篮球场,也有古朴精致的旅游帐篷。一旁的休闲走廊,也被青稞、糌粑、风干牛肉、茯砖等当地土特产铺满,等待着游客前来选购。广袤的天然草场提供了如诗般的意境,独特的藏戏文化和便捷的交通位置也吸引着很多游客。  相似文献   

5.
拉萨有句老话“先有木如寺后大昭寺”。从八廊环形路北街的白色煨桑塔处折向南.转过敏珠林寺玛尼拉康,沿拉康西侧小路进去.正对着的就是木如宁巴大院的院门。进了院门,还要经过一段二十米长的巷道。巷道两侧有两个售卖青稞酒,茶砖和川曲酒的小摊(酒也是用来供佛的,茶砖大部分是院子里的居民消费)。巷道右侧进门处有一排转经筒.  相似文献   

6.
学徒金为木:我叫金为木.金,祖先姓金.为,是我们的字派.木,因五行缺木才叫木.缺木嘛,本来可以多几重木,像森啊、林啊,但我有一个长辈叫光森,我就不能用森字了.还有一个同辈叫为林,所以我只能取一个木了.我是1932年11月15号出生的,今年76岁了.  相似文献   

7.
揣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人喝茶,一般都用的是木碗。木碗的用法,很有讲究。光景好的人家顿顿喝的是酥油茶,贫寒人家向来靠清茶打发日子。但是有钱汉也好,穷光蛋也罢,喝茶却都用木碗。即使有了玉碗和瓷碗,人们仍垂青于木碗。在家用它,出门也用它,形影不离,浪迹天涯的旅人的怀里都揣着个木碗,人在碗在,碗不离人。居家过日子,没有不出门的人。小小一个木碗,在家有在家的用法,出门有出门的讲究。木碗虽小,其俗颇丰。藏家人客厅的藏式茶几上总是摆放着一大一小两只木碗,大的是父亲的,小的是母亲的。同样的木碗,因家境的不同,又大有讲究。一般人家每个家庭成员拥有一…  相似文献   

8.
正一、前言我国古代多孔伸臂木梁桥是满足多孔连续的梁桥建设需要,在河中设石墩,利用用木伸臂结构取得较大跨度的古老桥型;唐宋时期传遍全国,南方诸省如浙、闽、赣、湘、桂、黔等地都有建造。迄今为止,有关古代桥梁史料中,对多孔木伸臂梁桥结构类型的实例举证仅限于双向伸臂和木斜撑伸臂。双向木伸臂结构类似我国传统木构建筑中层层出挑的出檐结构,目的是加大桥孔,减少墩柱数量,解决湍流冲歪桥墩或淘空墩脚。伸臂木梁架在河中墩顶上,利用木  相似文献   

9.
<正>一头乱发、满脸胡茬、全身疲惫地回到家中,正是老父亲过世四十九天的日子。妻子看到他弓身走进门,悬了整整十个日夜的心才算落了下来,浓浓一层疼惜随即浮上眼底。"当初我就不同意你去驻村,都驻过两回了,何况你的年纪那么大,孩子这么小,之前都已经有一个肾丢在了江达县,你就是不听,看这回差点把命给丢在那里。"这位被埋怨的丈夫正是西藏昌都市民政局驻江达县波罗乡宁巴村工作队队长登巴。他将三岁的女儿搂在怀里,歉疚地看了妻子玉珍一  相似文献   

10.
拉萨最尊贵的佛殿是大昭寺,当地人称之为“祖拉康“的佛殿中,有着全藏最珍贵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人们称之为“觉卧仁波切“。大昭寺由此成为了圣地拉萨的心脏——八廓街的核心。在围绕着大昭寺的“八廓街“环绕的这一圈迷宫般的小道与街区中,在大昭寺东边,与之一墙之邻的木如宁巴,也被八廓的环形线包围其中。  相似文献   

11.
吐鲁番三大墓地随葬彩绘木鸭的墓主既有麴氏高昌国和唐西州的豪门显贵,也有来自五湖四海聚居于此的各族商贾。有汉人,也有"昭武九姓"等少数民族。彩绘木鸭在巴达木墓地龟兹白姓人和康国康姓人(昭武九姓)墓中的出现,所反映的是一种民族之间的文化融合现象。彩绘木鸭的"原形"来自于内地战国时期至唐代墓葬随葬品中的"鸭俑"。内地墓葬出土鸭俑的地方几乎覆盖了华中、华北、华东、华南、华西各个地区。从造型上看,彩绘木鸭完全是内地汉唐时期墓葬中"彩绘陶鸭"的翻版。吐鲁番三大墓地随葬"彩绘木鸭"的用途和意义,虽然有汉人"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成分,但在此它并不具有象征财富的作用和意义。即并非像汉代墓葬随葬的家畜家禽类动物俑可视为是对当时社会一般家庭生活真实的反映。而更大程度上显示的仅只为满足死者对曾经有过的美好生活的留念和追忆。  相似文献   

12.
千佛呼救──玄奘笔下的石窟赵海洲在库车,碰上中国美术家协会组织的丝路考察团。县里宣传部门自然很乐意邀请我们湖南期刊考察团与他们一道参观古龟兹国的文物艺术。“我们有两个尚未对外开放的千佛洞:一个是中国最早的在木撒姆石窟,还有一个是唐代高僧玄游过的库木吐...  相似文献   

13.
民宿边上有一处歇脚的木凉亭,凉亭边上搭着一个木质的秋千架.通往木凉亭的阶梯扶手上一路长满了锈红色的木耳,一朵朵,很是俏皮.子奇沿着扶梯往上走的样子,让人想起绿野仙踪里的某个情节. 丙申年“五一”后,我和子奇的爸爸择一个周末,带着子奇开着车,去富阳云台石寨消夏. 我们到的那天,日头有点猛.车到富阳郊区的时候,两边是一整块一整块的黄麦苗田和落了花只剩下青绿色茎杆的油菜花田,空气变得清新起来.我开了车窗,大口呼吸着新鲜的空气. 到了云台石寨,只见这家闻名浙东的民宿果如其名.那是一栋两层楼高的木屋,依着一片草坪.周围环山,树木葱郁,蓝天白云,溪水潺潺.不时有黄肚皮的山雀飞过,还有矫捷的燕子,更多的是麻雀,叽叽喳喳地叫着,一群群争相啄食着草丛里的红野果.民宿边上有一处歇脚的木凉亭,凉亭边上搭着一个木质的秋千架.通往木凉亭的阶梯扶手上一路长满了锈红色的木耳,一朵朵,很是俏皮.子奇沿着扶梯往上走的样子,让人想起绿野仙踪里的某个情节.  相似文献   

14.
马显冰 《文物天地》2020,(2):106-108
木质文物,一般泛指古代遗存下来的木、竹制品,大至古代战船、佛像、棺撑、墓葬,小至木犊、竹简及各种工艺品等m。据不完全统计,“南海Ⅰ号”出水的木质文物主要有船体、船体构件以及单体木质文物如:木桶、木盆、木盘等木容器和木盒、木秤杆、木梳、木牌、木签、木钉、木印章、竹栓、竹箧、竹筐等。由于这些木质文物长期浸泡于海水中,出水后其含水率高,且有大量的盐分,木质纤维容易降解,而目前的保存环境也易滋生有害生物和微生物等.  相似文献   

15.
亲属关系及一妻多夫制的必然性有时,我问个别的或小群的宁巴人,为什么他们的社会采取一妻多夫制?确实,这一问题问得愚蠢而且徒劳,因为我得到的回答总是雷同,而且猜也猜得出来:一妻多夫制是一种风俗,是宁巴祖先从西藏带来的。有时,人们就借机谴责尼泊尔其它地方藏族人,据说由于接近首都承受着相邻印度族的压力,他们放弃了一妻多夫制。又有一些时候,我问一些人为什么他们的婚聚采取一妻多夫形式,但我获得的回答仍然可以想到:这是宁巴人的风俗,或者说婚姻是由他们的父母安排  相似文献   

16.
印刷术被誉为“明之母”,是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为之骄傲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继毕异在世界上首创了胶泥活字印刷术后,印刷技术上的又一重大改进便是木活字版的应用。元代王祯不仅是中国古代名的农学家,还是木活字版的首创,他延请工匠制木活字,设计转轮排字架,按韵存置木字,制订取字排版刷印方法,试印了《(大德)旌德县志》。《(大德)旌德县志》是中国有记录的最早一部木活字印刷品,也是中国方志史上唯一的木活字印刷品,开木活字印刷术之先河。在中国印刷史上,王祯是仅次于毕异的伟大发明家。  相似文献   

17.
“莎木春”是自唐宋延承到现在的藏族古典锅庄舞。已逾八九百到上千年历史了。过去的岁月里除个别特殊情况外,莎木春活动从未间断过。 “莎木春”藏语,意为广场盛会。其主要道具是“巴东”,即用皮制作的鼓,鼓的两垂系有鼓锤。在跳莎木春舞时,一定要持巴东鼓,一边跳,一边唱,一边摇动巴东鼓,不时有轰鸣悦耳的声响,场面热烈,还要燃起冲天篝火,众人围着篝火跳舞。 莎术春活动区域及历史 莎木春主要流传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以东的藏巴哇地区和以西、以北的民族地区,但历史上流传面还要宽些。有些地方为其他群众性文化活动形式代替了,如戏龙、跑纸马、耍狮子等,有的受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改为举办花儿会或者观赏秦腔戏。 卓尼县藏巴哇地区,主要包括柏  相似文献   

18.
正拉萨市内有新、旧两座木如寺。旧木如寺位于大昭寺东北部,吐蕃时期属藏传佛教宁玛派。新木如寺始建于五世达赖喇嘛时期,又称"木鹿寺"。新木如寺坐北朝南。南北长1 02米,东西前部宽85米,后部宽97米,占地面积8925平方米。共有房屋300余间。寺院建筑前低后高,寺前部为僧舍,后部为主殿。主殿第一层前半部为大经堂,后半部为佛殿。经堂面阔9间,  相似文献   

19.
如虫御木 沩山灵佑禅师未悟道前,在百丈怀海禅师处参学。有一次,在严寒的夜里,百丈在火炉旁看书,沩山就站到禅师的身旁随侍。  相似文献   

20.
越人歌     
袁媛 《神州》2011,(12):106-107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歌者是谁?春秋时越国的一个小小摇船女。终日操桨往复于洲流之上,餐风露宿,任凭日月更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